关于《战争传说》的对话
问话者:周百义
回答者:作家周大新
问:你过去的作品,大多是以你的故乡为背景展开你艺术想象的触角的,即使涉及军队生活,也是写当代军人风貌的,这一次你却一下子跳到了15世纪,写了明代北京保卫战这场决定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战事,这对于你的创作生涯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新的挑战与超越,我们不知为什么你要放弃自己熟悉的有把握写好的生活,而选择写这场对你来说十分陌生的历史上的战争?
答:战争是每个民族都躲不开的一个凶神,战争生活在每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占去了不少的时间,要想全面表现和反映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经历,不能不涉及到战争,因此,写一部表现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一直是我长存于心的愿望。再者,我当兵三十多年,对军旅生涯帮战争这个怪物或多或少有了些认识,我也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这些认识传达给我的读者。至于为何要选择“北京保卫战”作为表现对象,主要出于三点考察:其一这场战争离我较远,给我的想像空间很大,我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的想像力;其二,这场战争关系到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其过程本身就很具戏剧性;其三,这场战争就发生在我所住的北京,战争中瓦剌人主攻的德胜门是我常常经过的地方,它让我深感兴趣。
一个作家就是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应该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挑战,这就是我这次没有再在熟悉的题材领域里寻觅的原因。
问:史书记载,瓦剌族在土木堡之战中大败明朝军队,并俘虏明英宗,进而威胁北京,兵部右侍郎于谦力排众议,临危受命,终于守御了京师,拯朱明王朝于危难之中,等到“夺门之变”英宗复位,于谦却被杀,对于历史上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却没有正面展开,而是通过一个怀着家国之恨的瓦剌女子的目光,来侧面描写这场战争,你为什么这样来结构故事,剪裁素材呢?
答:要正面展开对这场战争的描述,像传统历史小说那样写,把目光集中在皇帝、官员和名人身上,那这本书的主角就还是他们,我讨厌这样做。战争固然是统治者发起和指挥的,但参加者却是民众,发起者和指挥者与参加者对战争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这次就是想写写普通人对战争的感受和态度,不再由上向下看一场战争,而是由下向上看一场战争。这就要求我选择好一个叙述角度,从侧面写。这样才能写得更真切。文学写战争的任务不是写出战争的过程,而是要真切地写出人在战争中的感受和体验。
问:土木堡之战与北京保卫战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战事,但你为什么又将此称之为“传说”呢?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事还是你塑造的一个人物?
答:正式史书一般是不记普通人的经历的,任何一场战争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都很难保存下来,土木堡之战和北京保卫战也是这样,无数普通人的遭遇和痛楚大都和战死者的尸骨一起埋在了地下。要想写出他们的生活,你不可能凭借正史,你只能依靠民间传说,依靠想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真有其人还是塑造的,相信读者们是会看明白的,我这里先不说,有些话说透就没有意思了。现在能说的是,在她身上,寄托了我对普通百姓的全部深情,我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儿子,我的心和她是相通的。
正因为我依靠的是民间对历史和战争的诠释,所以我不想把这部小说称做历史小说,而只称它为战争题材小说。
问:在作品中,你描写了于谦率众保卫北京的壮举,但你在作品中又用大量的篇幅塑造了一个复仇的瓦剌女间谍的形象,并对她的命运和遭际给予了同情,在你情感的天平上,我们看到了你内心的矛盾,为什么要将这样一个冲突的双方放在你的作品中来表现呢?
答:我承认我在写这部小说时内心冲满矛盾,一方面,我对明王朝处理不好与瓦剌人的矛盾,不断造成许多普通瓦剌人死伤很生气;另一方面,我又对瓦剌人的上层统治者企图统治全国,想用落后的生产方式改造国家很反感。这样,在对这场战事的描写上,我的内心就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我对瓦剌女子的报仇行为表现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我又不愿京城被攻开使屠城发生给京城百姓造成更多的死伤。瓦剌族和明皇帝统治下的汉民族完全没必要发生这场战争,他们是兄弟,原本应该和睦相处。同室操戈是中外历史上一再发生的悲剧,我所以选择这场战争作为表现对象,也就是想把这种特别让人痛心的悲剧性的战争真切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把它的生成过程和后果清楚地告诉读者,让人们对这种战争的出现给予特别的警惕。
问:你是一个军人,明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包括你在内的许多军队作家都写了不少讴歌战争的作品,但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却看到你借骞老先生之口,认为战争是肮脏的,也看到你借女主人公的命运,表达了战争对所有人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女人的伤害。你是否如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一样,又要呼吁“永别了武器”?
答:首先要说明一点,书中人物对事情的看法并不就是作者的看法,书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言,虽受作者的指挥却自有其逻辑。至于战争对所有人的伤害问题,读者一看书自会明白,每一场战争的受伤害都不会只是一方,战争就是一条疯狗,你只要把它放出笼子,它就可能乱咬,包括咬放它出笼的人。古往今来,多少场战争的发起者反受了战争的伤害,这样的例子还用举吗?具体到1449年这场北京之战,它固然给了明王朝以重创,但它的发起者最后得到了什么?不也是马死人亡?连瓦剌人统帅也先的亲人也死在了战场上,把那么多的生命和钱财扔到战场上值得吗?对这类同室操戈的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与其永别?读者读完这部小说也会同时明白,一旦当别人把战争强加到你的头上,你就只有挺而反抗,不然,你受的伤害就会更大,就会使战争的发起者更加猖狂。这如防身,武器是不应该放弃的,而且要有好武器,这样别人才不敢打你。
问:顺便问一个问题,今年北京举行了建都850周年纪念,你创作这部作品是否受到了这个事件的启发?或者也是这次纪念活动内容之一?
答:开始创作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部小说写了将近两年,那时还不知道北京要举行建都850周年纪念活动,不过现在我倒想把其作为一件纪念品,献给这次纪念活动,献给古老的北京城。北京建都之后,发生过不止一次战争,回首并研究发生过的这些战争,对北京的将来只会有好处。在这个不安定的世界上,经常想一想首都的安全是应该的。
问:从你的上一部长篇小说《21大厦》开始,我们注意到,你放弃了宏大叙事的史诗追求,转而表现小人物的感受和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对社会进行解剖,很受读者的喜爱。这部战争加美女加间谍的小说,肯定也会受到读者的喜欢。你估计这部作品的销量会超过上一部长篇的市场记录吗?
答:《21大夏》的市场销量很大,有人估计在15万册以上,但我个人所得并不多,主要是因为盗版者太猖狂,盗印太多,盗印书的卖价不高,吸引了很多人,使正版书卖不出去。我自信这部《战争传说》的可读性较强,人物能走进读者的心里,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希望你们能让爱读书的人都能见到这本书,能买到这本书。
问:你的很多作品都被搬上银幕和舞台,这部既是美女又是间谍再加上战争的小说,是否很快会被改编为影视戏剧等其他的艺术形式呢?
答:已经有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创作的朋友在关注这部小说,但因为我和他们都还没有拿到书。不能最后说定。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希望把这部小说称做美女间谍的小说,它只是一部女性视角的战争小说。
2003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