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有缘(上):谭谈说朋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春鸟啼唱友谊歌——访老诗人朱子奇

我们走进诗人、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最近被选为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的朱子奇同志办公室时,他正埋头于案前,翻看一份复印的旧报纸。见我们去了,子奇同志将复印的旧报纸向我们递过来,兴奋地说:“这是四十多年前陕甘宁边区出版的铅印诗刊《新诗歌》,上面有我的一旧作,是萧三同志最近找到的。”

我们把报纸接过来。这是一张四开八版的诗歌报。头版上首,印着一行醒目的标题,我歌颂伟大的七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而作。署名:朱子奇。

一篇散失几十年的旧作,猛地回到作者自己手里,诗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的话题,自然从延安的新诗歌运动开始了。他告诉我们,当时,延安的新诗歌创作很活跃。光诗歌组织,就有山脉诗歌社、战歌社、新诗歌会等几家。《新诗歌》就是新诗歌会主办的。《新诗歌》三个字是毛主席亲笔写的。萧三、公木、贺敬之、郭小川等许多诗人,都在上面发表诗作。“我写这首诗歌的时候,还是个二十岁的小青年,许多事都不懂呵!”说到这里,诗人很有感慨地用手理了理自己满头的白发,叹道:“岁月如流水,一晃四十多年了,现在我已是六十过头的老翁了。”

“那么,你离开故乡多少年了呢?”我们问。

诗人沉默了,不时望望窗外。此时,晴朗的天空里,几朵白云,向南飘去。这情这景,更加触动了老作家满腔的乡思……

朱子奇是我省汝城县城东门外津江村人。离开故乡已经四十五年了。1937年12月,不满十七周岁的朱子奇,下决心去西北新区,到八路军长沙办事处找到了徐特立同志。次年三月,徐老介绍他奔赴延安。到延安后,入了抗大,后在抗大政治部和军委直属政治部工作。后来,党组织送他到军委俄文学校学俄文。接着,派他到内蒙古苏联红军司令部当翻译。五个月后回到张家口。在此期间,他坚持业余写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不少的诗歌和散文,并结识了柯仲平、萧三、艾青、公木、郭小川等诗人。

作品是作家生活的记录。全国解放以后,朱子奇同志二十多年奔波于国外,忙于国际活动。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他担任任弼时同志的秘书,和任弼时同志一起去了莫斯科。后来,他又被委派到世界和平理事会任中国政治秘书,中国书记(驻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还担任过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他的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地区。所以,他的作品,也多是取材于国际题材,讴歌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他先后出版了《十二月的莫斯科》、《和平胜利的信号》、《友谊集》、《春鸟集》等散文、诗歌集,并翻译了一批外国文学作品。诗歌《碧蓝碧蓝的海南岛》、《重访布加勒斯特》等被选入了《中国优秀诗歌选》。散文《十二月的莫斯科》被选入中学课本。吸取民歌的精华写就的《刺猬歌》,是他1978年冬写赠奥地利对华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奥国防部雷施部长的。雷施部长写了《攀登高峰》回赠他。奥地利的许多报纸纷纷刊登和称赞朱子奇同志这首诗。他写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的诗,受到这两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他还写了怀念任弼时同志的长篇散文《骆驼颂》。

“你们还记得《莫斯科——北京》这首歌吗?”子奇同志简略地介绍了他革命和创作的经历以后,突然转过话头,问我们。

见我们笑着连连点头,他高兴地回忆说:“那天,这首歌的作者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中苏友谊的大会上演唱了这首歌后,连夜交给我。我也连夜翻译,用电报发回来,登在《人民日报》上。很快,这首歌在我们国家也唱开了。”说到这里,老人沉默了一会,心情很不平静地说:“现在,中苏两国虽然笼罩着乌云,但我相信,中苏人民的友谊是他们破坏不了的。”子奇同志的诗译成了俄、越、德、罗、南等国文字。他新编的散文集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谈话行将结束的时候,诗人送给我们一本他新出版的诗集《春鸟集》。我们接过这本精装的诗集时,心头不禁一热,想:朱老,不正象一只春鸟在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不停地啼唱着友谊歌。他送我们出门时,还要我们给故乡的中青年作家们带回一句情真意切的话:“这几年,我们湖南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春华秋实,我祝贺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原载《湖南日报》198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