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人生这本书
人生是一本书。
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你、我、他,或威武雄壮,或庸庸碌碌,或光彩照人,或色彩灰暗地在这本书里留下自己的篇章。
人.生是一本书。
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读者。一条成功之路深藏在这本书里。不要去埋怨命运,不要去哀叹机遇,更不要去诅咒环境,你细心地研读这本书吧,读懂它,读熟它,你就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才能优势,以后不懈地去奋斗,好运定会钟情于你!
《大潮谱出的壮丽歌》,是青年作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谢春阳的第一本书。在撰写人生这本书前,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好作者,也是一个好读者。
他原本是一个矿工,进矿三个月,他以突出的工作成绩,获得了上级和同伴的信任,被大家推举担任了小工班班长。他没有满足,也不安份,每晚偷偷地埋头在灯下,在同伴们的鼾声中,写着,看着。他没有读过大学,甚至连一张中专文凭也没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一个在十年动乱中在学校混了三年的“高中生”,还想做什么呢?当一个好矿工,好班长,就很不错了。他想当一个好矿工,但同时又迷上了文学,不停地看,不停地写,想将来当一名记者,当一名作家!
他这样想,是狂妄吗?不!一个人,当然要服从社会的安排,要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然而,仅仅这样“服从”就够了吗?当兵的,为什么不可以想想当将军?当工人的,为什么不可以想想当科学家、当发明家、当工程师呢?工人,农民,战士,社会可以分配,组织可以安排。作家、发明家,科学家,社会可以分配吗?组织可以安排吗?不能啊!他们是从千千万万为之奋斗的人中产生的呵!关键是要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位置,看哪方面是自己的才能优势。然后,在心目中牢牢树立起追求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去不息地、顽强地拼搏!
下到矿井,他拼命工作,做一个好矿工,好班长。走出矿井,他埋头灯下,进行另一种人生的拼搏了!他在和矿工们长期的共同劳动中,悟出了煤矿井下工人崇高之所在,对老师傅们顿生敬意。他把这些感受写成诗歌,投给《涟邵矿工报》。那时,我经常接到他的诗稿,一回比一回成熟。我就是从这些矿工的诗稿中“认识”他的。我把他领进矿工报社,让这片热土上的矿工们都“认识”他,都“认识”他的诗。编发了他的一首诗作以后,突然又收到他写来的散文,题目叫《矿灯的歌》。矿灯,象征意义极强,以前许多矿工都赞美过它。我也编发过不少这类作品。而这一篇,却把我的心震动了!他通过井下工人在井下劳作时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细节,把矿灯写成了矿工明亮的“眼睛”,矿工们传递信号、指挥生产的生动的“语言”,并由此表达了矿工博大的胸怀。这立意美极了,我一下爱上了它。读罢稿子,细细思索,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提出具体的意见,连同稿子一并寄他,请他下功夫好好修改。不久,改稿来了,我稍稍加工后,发表在《涟邵矿工报》上。当时,正值团省委和省作协举办全省首届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此稿推荐上去了,并光荣获奖。
不久,小说《木雕菩萨和他的风流儿媳》发表在《芙蓉》杂志上,获得了读者好评。接着,他的一批小说、散文,连连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并连连获奖,使他在湖南文学界颇有一点影响了,并被吸收为中国作协湖南分会的会员。他在人生这本书中,浓墨重彩地写上了一章。他本该在文学这条迷人的路上大踏步朝前走去,也能够在这条路上留下一行坚实的脚印来。然而,他没有这样走下去。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被调入宣传部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他悄悄地发现自己似乎更爱这个新的工作,这个工作更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立即对自己的追求作了调整,并且勇猛地朝前冲击!
那是1981年,正在筹办中的《中国煤炭报》负责人要我为他们在湖南煤炭系统物色一名记者。我推荐了他。后来,他被召进北京,在《中国煤炭报》编辑部工作了九个月。我知道,“是驴子是马”,人家要“牵出来遛遛”了。离家这么久,我担心他思念家人,不安心工作。他到编辑部几个月后,我正好出差到北京,特意赶到编辑部,把他喊到一家馆子里吃了一顿饭,一再叮嘱他:咬住青山不放松,要经受住考验,好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不要老想文学创作,要一门心思把“新闻”学到家,把第一脚踢好!他笑着,直点头。果然,他干得不错,报社对他非常满意,正式调他担任记者。担任记者以后,他一心扑在新闻上,处处做新闻的有心人。一次,他回报社办事,上厕所时,无意中看到壁缝里有一封电报,是下面一个单位为不能参加一个会议请假而发给部里一个部门的,这封电报长达好几百字!从这一张普普通通的电报纸上,他看到的是浪费的危害,文牍主义的可恶,他马上写了一篇题为《从一封电报看文牍主义的危害》的稿子,在《中国煤炭报》三版头条发出。后来,这事被同事们戏称为“从厕所里捡来的新闻”。几年来,他下功夫钻研业务,掌握了新闻的十八般武艺,尤其是通讯,特写,越写越漂亮了。《人生这一本书》,《瞧这一家子》,《大潮中飞出一支支壮丽的歌》等篇,看过多日了,仍时时在脑中浮现,有些还被人当做散文,报告文学选入集子。《中国煤炭报》每年按见报稿的数量和质量给记者们记分,他每年得分都是最多的。短短几年过去,这个从窑洞里爬出来的、没有大学文凭的憨小子,被全报社会认为第一流的记者。1991年初,全国记协表彰一批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煤炭报》仅评一人,就是他!表彰大会,他没有参加。报社通联部一位负责人代表他上台领奖。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将奖证、奖章递过来,问:“你就是谢春阳?”弄得那位代表赶忙声明。事后,报社一位领导与谢春阳通电话,说:“春阳,我事后真有些后悔,无论如何应该让你赶来领奖就好了。”他却坦然地说:“我不后悔,这本身就应该是《中国煤炭报》集体的荣誉啊!”
这几年,春阳的小说,散文写得不多,但新闻稿却写得不少,而且越写越好,越写越精了,作为比他年长几岁的我,自然为他高兴。这本书里精选了他这几年来所写的一些报告文学、散文,专访、特写,既是动人的报道,又是颇有风格的文学作品,对爱好文学的青年和将来有志于新闻报道事业的年轻朋友是值得认真一读的。
人生,是无限的,又是短暂的。要书写好人生这一部书,就要抓住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你人生这本书中的一页。无数个每一天,构成你这部人生之书。你把自己的人生写得光彩夺目,成为社会的财富,成为后人的财富,你的人生就永恒了。我真诚地希望谢春阳,也真诚地希望我们广大的年轻朋友,熟读人生这部书,写好人生这部书,写出自己一个充实的人生!
(原载《中国煤炭报》199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