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朱劲松的脑子?

阿桂多少能够理解明兴的做法,毕竟八旗才是我鞑清的根本,而那些军营士卒们跪地投降扒装备的业务又实在是太熟练了,熟练到阿桂这个钦差大人都忍不住为之心疼。

只是一想起那些业务极其熟练的军营兵,阿桂的心里就忍不住一阵蛋疼。

连军营都已经业务熟练成这个鸟样儿,换了比军营更加不堪的八旗军来,那岂不是熟练他妈给熟练开门,熟练到家了?

如果再进一步想,像山东本地的军营士卒多少还能好点儿,要是换成了八旗军和直隶军营前来平叛,那军纪还能有个好儿?

军纪越烂,就会逼迫更多的百姓倒向反贼,百姓闹起来的乱子越大,就得调动更多的八旗军和军营兵前来平叛。

死循环了这是?

仔细琢磨了半天后,阿桂的脑子里倒还真就冒出来一个想法。

百姓为什么会造反?

因为官府和士绅的压迫让百姓的生计难以维续,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而然的就举起了反旗,就算是没有朱劲松,也会有张晓松和王晓松。

百姓造反的底气在哪里?

在农会,正是因为农会的存在,才让百姓有了团结起来抗粮抗捐的胆子。

百姓造反,最受影响的固然是我鞑清朝廷,可是那些地主士绅们的损失也绝对不会小。

所以,朝廷专心对付反贼,把农会跟那些泥腿子们交给地主士绅们去对付,这事儿不就好解决了?

阿桂越想就越觉得自己的想法靠谱。

只是阿桂把自己冥思苦想才想出来的好法子说了一遍后,得到的却不是想象中该有的吹捧,反而是明兴的大肆嘲讽:“我的钦差大人哟,别以为这世上就只有您一个聪明人,剩下的都是些蠢蛋。”

“这种靠着士绅打击农会的法子,我原本就已经想过,也曾让那些没有农会的村子里的地主士绅们组织团练,希望能借团练的手来打击农会,可你猜最后怎么着?”

阿桂的心当即就沉了下去,因为这根本就没什么好猜的,自己能被朱逆伏击成运输大队长,山东的叛乱也是愈剿愈烈,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只是阿桂依旧不死心,望着明兴道:“那你找到失败的原因了没有?”

明兴点了点头:“找到了。最要命的原因就在于乡贤士绅的数量太少,而没有自己土地的泥腿子们数量太多,那些有自己地的泥腿子们也想跟着农会捡便宜,结果就是这团练根本办不起来。”

“偶尔几个能办起来的,也都是当地的大族大户,他们只想守着自己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根本就没有为朝廷效力的想法,而更要命的是,现在农会抗粮抗捐,这些大族大户自然也乐得不交赋税……”

阿桂再一次有了麻爪的感觉。

这不又陷进到死循环里面了?

直到过了好半晌后,阿桂才啜着牙花子感叹了一句:“这姓朱的到底是个什么人,怎么就这么多的歪门斜道?”

被阿桂这么一说,明兴也跟着感叹起来:“谁说不是呢?说句不大敬的,这姓朱的他就不想想,要是全天下都是农会,就算他能造反成功,他又上哪儿收赋税去?”

……

朱劲松倒是不愁赋税上哪收的事儿,朱劲松愁的是钱聋四十九年,山东、河南、陕西等多地干旱,已经纳入朱劲松麾下的沂州府和泰安府也没能躲过去。

像孟良崮周边还好一些,毕竟百丈崖和葫芦崖多少还有些水,某些靠近汶河支流的地方也相对好一些,但是放眼到整个沂州,缺水的问题就显得很严重。

没有水,就别指望地里能有好收成,没有收成……

理论上来说,这场席卷多地的干旱对于朱劲松而言其实是件好事儿,毕竟我鞑清朝廷的精力都被牵扯在平叛上面,根本就不会在意底层的老百姓还能不能活得下去,他们甚至巴不得朱劲松等叛匪跟那些泥腿子们全都饿死。

如此一来,像河南、陕西等地方的老百姓也多半会活的很难甚至活不下去,农会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整个鞑清都彻底乱起来。

然而,这也仅仅只是理论上来说。

实际上,在生与死的面前,老百姓还会在乎头顶上统治他们的是你朱劲松还是鞑清朝廷?

明朝时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国家民族思想,经过我鞑清朝廷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等到钱聋年间的时候,早就连根毛都不剩了。

朱劲松脸上的神色愈发的凝重,屋子里的气氛也愈的凝重。

过了好半晌后,还是朱劲松率先开口:“现在最需要注意的,不仅仅只是鞑子官兵会不会来进剿咱们,而是怎么样才能保证百姓的生计。”

“各个村子的农会一定要动员到位,一定要避免因为争水而出现的两村械斗、两姓械斗之类的破事儿。”

“老天爷不给水,咱们就组织百姓找大地娘娘要水,打井的劳工不够用,咱们就多去找鞑子的麻烦。”

说到这里,朱劲松又把目光投向了柯志明:“派人去跟陈泰来、八卦教那边接触一下,问问他们手里有没有俘虏的建奴,咱们拿火绳枪和手榴弹跟他们换,一把火绳枪或者一柄手榴弹换一个建奴。”

柯志明拱手应了下来,随即又撇了撇嘴,说道:“八卦教那边多少应该会有一些建奴,而且有着三公子在,想来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陈泰来那边,他反旗倒是举起来了,可是根本就没有正面跟鞑子官兵交战,到现在也就是刚刚占了大半个兖州,他手里应该是没有建奴的。”

朱劲松倒也不以为意,反而笑呵呵的说道:“没有建奴俘虏,不是还有满大爷?只要他姓陈的手里有,咱们就收。”

“另外,让南方的兄弟们想办法联系西夷,看看西夷手里有没有昆仑奴,只要价格合适,咱们也买。”

听完朱劲松的打算之后,刚刚归降了孟良崮不久,目前还处于观察期的前泰安知府曾诚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沉吟一番后才试探着开口:“主……大当家的,您别怪小人多嘴,只是咱们孟良崮现在还属于草创阶段,就算是有钱也该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如果只是因为一场干旱就拿钱买昆仑奴……”

充任孟良崮后勤大总管的刘怀文,也同样不愿意拿钱出来:“大当家的,要是打井,咱们组织百姓去打井也就是了,没必要非得用建奴或者昆仑奴吧?”

“是,咱们都知道打井有危险,一个不慎可能就会把人埋到里头,可这老话都说了,喝口水还有噎死的呢,咱总不能啥事儿都替百姓干了吧?”

“再说了,就算西夷那边有昆仑奴卖,可是咱孟良崮也没多少钱能买得起?”

面对着曾诚和刘怀文的反对,朱劲松也沉默了。

随着朱劲松的沉默,整个屋子里的气氛也变得凝重。

曾诚和刘怀文说的都没有错,无论是从钱的方面或者从其他方面来看,拿着原本做为矿工、劳工的建奴替百姓打井,都算不上什么合算的买卖。

如果再拿钱向八卦教和西夷购买建奴、昆仑奴,那这个买卖就更是亏到了姥姥家。

但凡是有点儿脑子的,都不可能下定这样儿的决心。

朱劲松的脑子正常不正常?

沉默了半晌后,朱劲松干脆拿过刘怀文手里的烟袋锅子,从烟袋子里掏出一些旱烟烟丝,卷成了一个老旱烟,慢慢的抽了起来。

烟雾缭绕中,朱劲松半眯着眼睛,目光从朱二旦、刘怀文和曾诚等人的身上扫过。

这些人,永远不会知道,有那么一个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百姓,究竟能干出来多少违背常理、违背经济规律的事儿。

当电价成本从2毛涨到8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电价依旧还是5毛起步的阶梯计价,而彼时的日不落帝国,每兆瓦时的电费已经涨到了424英镑,折合3734软妹币。

当这个国家的北方地区依旧正常供暖,百姓们还是跟往年一样穿着短袖啃雪糕,而彼时欧罗巴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疯涨,百姓不得不砍木头烧壁炉取暖。

这个国家,还经常被自家百姓狂喷,福利不向发达国家看齐不行,技术没别人行进不行,实力没别人强更不行,反而在这个国家的百姓看来,世界上要么是自己的国家,要么就是外国。

没有经历过这一切,当朱劲松试图模仿着这个国家的一切时,在所有人的眼里,朱劲松就成了脑子不太正常的那一个。

沉默了半晌后,朱劲松终于下定决心。

要是穿越一回只为推翻鞑子,只是为了自己当那个皇帝,那这一翻穿越又有什么意义?

既然穿越一回,自己该享受的固然得享受,但是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也一点儿不能少!

朱劲松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怀文叔和老曾说的道理,咱懂。”

只是刘怀文和曾诚等人的脸上刚刚露出一丝喜色,朱劲松却又狠狠抽了一口老旱烟,说道:“道理咱懂,但是,咱不打算改。”

“买建奴的事儿不能耽搁,买昆仑奴的事儿,先想办法联系那些西夷,等真正联系上,再运过来,估计也得几年时间。”

“对了,昆仑奴记得要阉割过的。”

“没钱,咱就去抢鞑子手里的,再不济还能把火绳枪卖给陈泰来跟八卦教。”

“咱们自家的百姓,咱们自己心疼,花些钱就能让百姓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井,简直没有比这更合算的买卖了。”

曾诚张了张嘴,有心想要再劝一劝,只是一想到自己刚刚投降过来不久的身份,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没有再接着劝说。

剩下像刘怀文、朱二旦等人,更是事事以朱劲松为首,既然朱劲松这个大当家的下了这个决心,他们自然也不会再多说些什么。

朱劲松却又接着说道:“要是光想着升官发财,我朱某人有的是办法,根本不用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

“老曾上山晚一些,但是你最近一直在按咱的吩咐在夜校里学习,你应该知道,咱们孟良崮讲究的是以百姓为先,就算是有什么危险,也是咱们孟良崮的军人先顶上去,军人顶上去之后,是咱们这些人顶上去。”

“顶得住,要顶,顶不住,还是要顶。”

“无论什么时候,百姓才是第一位的。”

“因为,百姓才是咱们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