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详解
1.拾音电路
拾音电路是整个系统的输入电路,如图3-3所示。
工作原理:由静电学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有如下的关系式:
式中,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即电容的容量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个极板的面积成正比,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另外,当一个电容充有Q量的电荷时,电容两个极板间要形成一定的电压,有如下关系式:
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化两部分组成。其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对于一个驻极体话筒,内部存在一个由振膜、垫片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因为膜片上充有电荷,并且是一个塑料膜,因此当膜片受到声压强的作用时,膜片会产生振动,从而改变了膜片与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了一个Δd的变化,由式(3-1)可知,必然要产生一个ΔC的变化;由式(3-2)又知,由于ΔC有变化,充电电荷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然产生一个ΔU的变化。这样就初步完成了一个由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由于这个信号非常微弱,内阻非常高,不能直接使用,因此还要进行阻抗变换和放大。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管来进行阻抗变化。场效应管是一个电压控制元件,漏极的输出电流受源极与栅极电压的控制。由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是接到场效应管的S极(源极)和G极(栅极)的,因此相当于在场效应管的S极与G极之间加了一个ΔU的变化量,漏极电流I就产生一个ΔId的变化量,这个电流的变化量就在电阻R上产生一个ΔVd的变化量。因此,整个驻极体话筒就完成了一个声电的转换过程,如图3-4所示。
图3-3 拾音电路
图3-4 驻极体话筒电路
R4的阻值为经验取值,精度要求不高。
2.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放大电路如图3-5所示,它是把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送回输入端,以改变放大性能的放大电路。由输出端送回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外加信号相加(或相减)组成放大器的净输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减弱从而使增益下降时,称为负反馈。
图3-5 负反馈放大电路
本设计中反相器采用的是CD4069芯片。CD4069是常规的6路反相器,每一路反相器都是相对独立的。CD4069采用单电源供电,供电范围为3~15V。没有使用的输入端必须接电源、地或其他输入端。CD4069具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40~125℃)。
图3-5中U1∶A~U1∶D组成奇数级负反馈放大器,U1∶C、U1∶D并联可以增大放大器的负载能力。R3为反馈电阻,调节R3和R2的比值可以调节电压增益,其典型增益可达100倍。
助听功能仿真如下。
由于电路具有助听功能,即将外界的声音进行放大,通过耳机传入人耳,而电路的音频信息采集是使用驻极体话筒来实现的,拾音电路输出的是变化的电压信号,所以直接使用模拟脉冲信号源来代替拾音电路进行仿真。由上面介绍的拾音电路可知,输出电压范围为0~Vdd(电源电压)。本设计中电源电压设为5V,所以输入的脉冲信号源高电平设为5V,低电平设为0V,上升和下降时间均为1μs,频率为1Hz,如图3-6所示。
采用音频图表来观测助听功能输出的音频。将音频图表添加到窗口后,选择刚才设置的输出位置处的电压指针,并将其拖到音频图表中。本例中设置音频图表的“Stop time”为4s,如图3-7、图3-8所示。
图3-6 脉冲激励源属性设置对话框
图3-7 添加音频图表查看电路助听功能输出
图3-8 音频图表属性设置
设置完毕后,将鼠标指针置于音频图表上,然后按下空格键,对音频图表进行仿真。助听模式下音频图表输出信号如图3-9所示。
图3-9 助听模式下音频图表输出信号
3.低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图3-10中,U1∶E和U1∶F构成一个低频信号发生器,它是一个最简单的CMOS多谐振荡器。其振荡周期T=1.4RC=1.4s,则振荡频率≈0.7Hz。改变C2或R1,可以改变其振荡频率。
由CMOS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3-11所示,其原理如下。
图3-10 低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图3-11 由CMOS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假定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为理想化的折线,即开门电平VON和关门电平VOFF相等,这个理想化的开门电平或关门电平称为门槛电平或阈值电平,记为VTH,且设。
假定在t=0时接通电源,电容C尚未充电,电路初始状态为:νI为低电平,νO1为高电平,νO为低电平,即第一暂稳态。此时,电源VDD给电容C充电,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νI不断上升,当νI≥VTH时,必然引起如图3-12所示的正反馈,从而使νO1迅速变成低电平,而νO迅速变成高电平,电路进入第二暂稳态。νO由0V上跳到VDD,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突变,则νI也将上跳至VDD。本应升至VDD+VTH,但由于保护二极管的钳位作用,νI仅上跳至VDD+ΔV+。随后,电容C放电,使νI下降,当νI降至VTH时,电路又产生如图3-13所示的正反馈,从而使νO1迅速变成高电平,νO迅速变成低电平,电路又回到第一暂稳态。此后,电路重复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地从一个暂稳态翻转到另一个暂稳态,在反相器G2的输出端得到方波。
图3-12 第一次正反馈过程
图3-13 第二次正反馈过程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多谐振荡器的两个暂稳态的转换过程是通过电容C的充放电作用来实现的。其振荡周期T=RCln4≈1.4RC。
催眠功能仿真如下。
同样采用音频图表来观测催眠功能输出的音频。此次设置音频图表的“Stop time”为5s。设置完毕后,对音频图表进行仿真。催眠模式下音频图表输出信号如图3-14所示。
4.耳机接口电路
耳机接口电路如图3-15所示,为整个电路的输出,通过连接耳机使得助听、催眠电路的输出信号显示出来。
图3-14 催眠模式下音频图表输出信号
图3-15 耳机接口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