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的《小学国语教科书》
1924
文物出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小学国语教科书》(图片来源: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官网)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珍藏的《小学国语教科书》,是原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会计陈伟铎的弟弟陈伟芳在工人子弟学校读书时用过的课本,1986年10月由其后人捐献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21年12月下旬,李立三带着中共中央的介绍信从上海来到长沙,找到时任湘区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陈独秀当时派李立三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于是毛泽东派李立三到安源去发动工人,开展工人运动。
安源位于江西萍乡东南,距离萍乡大约12里(6千米)。在当时,这里算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那时,汉冶萍公司包括安源煤矿、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株萍铁路等企业,有上万名员工,其中安源煤矿就有6000多人。煤矿工人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很低,被称为“炭古佬”。这里的工人受剥削和压迫最严重,属于适合发展工人运动的地方。
但是,李立三到安源后,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后来,他对秘书回忆,社会黑暗,反动势力强大,开展革命工作并不容易。当时,只能先利用一切合法手段,取得合法地位,站稳脚跟后,和工人群众接近,发现优秀分子,尽快把他们组织和训练起来。
于是,李立三想到了办学。他以教师身份,在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内办起了平民小学。教室设在二楼,桌凳都是临时借来的,条件非常艰苦。李立三担任教师,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接触工人,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1922年1月,李立三又在这里创办了一所工人补习学校,白天小学生来上课,晚上从矿上下班的工人来上课,所以也被称为“夜校”。学校最初使用的是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后来由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师自己编印。《小学国语教科书》就是当年工人俱乐部教育股在1924年编印的教材。
这本教科书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工人喜爱。课本教工人识字、写日记、学诗词,还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工人夜校由1所发展到7所,学员1000余人,同时设立了补习部、子弟部、妇女职业部,以及阅报室、图书馆。在这本小册子的感召下,大批安源工人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时间线
1922年1月
安源路矿工人夜校创办。
1924年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股编印《小学国语教科书》。
1986年10月
《小学国语教科书》被捐献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历史资料
李立三
1899年生于湖南醴陵。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安源大罢工、南昌起义等中共早期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0年因为犯下“左”倾错误离开中共领导岗位,前往莫斯科。在此后15年里,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在苏联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第二年初回国。在七届二中全会后,随党中央进入北平,参与一系列内政外交事务。曾经主持全国总工会工作,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等人迫害而含冤离世,1980年平反昭雪。
李立三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湖南省株洲的铁路)共有工人1.7万余人。毛泽东曾往安源调查,随后由李立三在此开展工作。19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会)宣告成立。9月初,毛泽东到安源对罢工进行部署。接着,刘少奇也来此工作。9月14日,罢工开始,工人提出保障工人政治权利、改良工人待遇等17项要求。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满足工人所提的大部分要求,坚持3天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工人俱乐部成员迅速由罢工前的700人发展到1万余人。(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安源煤矿的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