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3,探访苗塞
探访苗塞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讲的是神话故事,但我从其中理解出另外一层含义,神仙也是要交朋友的,大家也是在一块合作,一起修练,一起游玩的,何况我们是凡间的人呢。
我们五个人开着房车,一路走,一路聊,一路看,热闹不寂寞,快乐不孤单,人多力量大,各显其能,一路上你的同学,我的朋友,他的生意合作伙伴,总是能在电话里找出几个熟悉的人,给我们当向导,接待我们,通过熟人和朋友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地的历史风俗人情,吃上当地正宗的美食。
夜游千户苗寨,被这里的美吸引,留住了脚步,第二天,张总的朋友杨总赶来接待我们,杨总的助理秘书小吴是个美女,他俩领我们到山寨参观,小吴父母的家在这里。进了门,小吴手指山川道,回头对杨总说:“杨总,往这一溜山里看,那就是我们千户苗寨。”看着她指引的方向,我们目光所及,一座座山从下到上层层叠叠盖着许多房子,苗寨大多依山而建,好像一个大棋盘上散落着数不清的黑棋子。老伍见满山是屋,这一面山坡上估计约有百十栋房子,问小是:“这么多房子,整个川道这么多山有几百户吧!”小吴回答:“何止几百户人家?千户苗寨可不是浪得虚名,是13个村连在一起。在贵州算是个有名的大村庄。”
我喜欢研究历史,考察地理,问了小吴一个专业性的问题:“看样子,苗族和我们内地的农民一样,都喜欢群聚在一起生活,像西江千户苗寨这样大规模的村落,在贵州多不多?”
“不多,上百户的村落很多,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小吴说着说着便唱起了山歌:“哎——,千户苗寨好地方,白水河流穿寨过,十三村庄紧相邻,一年四季好风光,游客不断来观光,喜鹊喳喳迎客到,端上米酒百花香……”
“小吴,你唱的真好,记性也好,记得这么多歌词。”老伍夸奖着说。
“不是记性好,这词都是我临时编的。”小吴腼腆地说。
“临时编的?还这么顺口押韵?”我们惊叹不已,佩服小吴的创作才华,直说:“有才!有才!”
小无情绪的说:“不是我有才,这是我们当地的习俗,你们看过《刘三姐》这部电影吧,当地人对山歌都是即情即景即人,脱口而出。”
一会便到小吴他父母的村寨,拾阶而上,只见山坡上的房子一层接一层,像布达拉宫式的风格,从山下到山上,依山垒筑,绕着山坡,爬上山顶。房子的样式和结构,都是吊脚式的,几根大柱子像老人的拐棍一样,牢牢地插入房基土里,进门就是地板。房子没有砖混结构的墙壁,是木头和板壁,在房顶上大多有黑瓦,这与内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少部分房顶是竹片和木片以及杉树皮,显出原生态的色彩。房屋四周围满了树木,眼下正开着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花,淡淡的清香随着风一鼓一鼓的袭来。老张嗅嗅鼻子问:“这是什么花?好香啊!”
小吴介绍说:“我们这里森林覆盖率85.15%,有植物杉树、松树、枫香树、板栗树、青杠树、樟树、茶子树、映山红等居多。桂皮、木伍、杞木、杜仲、五倍子等几百种树种和药材、果树、茶树等。”
小吴父母的家就在山坡中间的那栋房子里,房檐下吊着一串串干菜,火红的辣椒,暗红色的腊肉。我们刚进屋,小吴的父母就应了出来,手机在这里普及了,她的父母接到电话就在等着迎接我们,老人虽然用的是现代化的手机工具,但身上的穿着还是苗族的特色,一律头缠黑纱巾,身穿蓝色右衽长布衫,小吴的妈妈黑头巾上插着一支大红绒花。
递上茶水,小吴的父母出去杀鸡宰鱼,给我们准备饭菜。
留我们几个人在屋里喝茶聊天,我又问了小吴一个问题,你的姓氏“吴”在我们内地也很多呀,你们本民族有没有自己的特殊姓氏?”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们苗族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姓,即子连父名的世系谱,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其实清政府对你们汉族人也推行了类似的政策,比如说头发,剃前额头留后脑勺长发,穿长袍马褂,从人的习性上来改变人,扭曲一个民族的尊严,让你低下头来。”
说完这些,小吴说你们喝茶聊一会儿,我到屋里换一下服装,10分钟后,小吴穿着苗族的特色服装走出屋子,花格子的长裙上面布满了银饰的装饰品,杨总眼睛一亮,看着衣服上的银饰我们介绍说:“这里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你们要不要买一些,让小吴找个熟人安排一下,不要到景区旅游门市买,那里有假的。”
就着这个话题,他又向我们讲西江千户苗寨的历史和文化,这里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这里完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和文化,如她父母刚才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
小吴又给我们讲当地吃饭的习俗和礼仪:“等下吃饭时,我阿妈会给杨总你一个鸡心,因为你是我的领导,在这里就是最尊贵的客人,按照我们这里风俗,这个鸡心你不能一个人吃,要分给我阿爹、阿妈一同吃,这叫同心。鱼头会对着你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客人,不知你们当中哪位伯伯最大?”
老何拍着胸脯说:“我最大,吃饭时还有什么礼伙要注意的么?”我们也跟着询问,担心自己不懂得苗族习俗,丢人现眼不好。“小吴说:“我阿爹会用牛角装酒给你们敬酒,这酒是当地的米酒,度数不高,比啤酒略微辣一些,喝牛角酒,你们不要太客气,但也不要勉强,能喝多少喝多少。
餐端上来了,辣子鸡,酒糟鱼,炒腊肉,土豆丝,凉拌黄瓜,每个菜的辣子都放得很多,口感又辣又香,稍不留神,舌头都有被扯掉的危险,吃饭喝酒程序正如小吴所说的那样。我们都能应付,饭吃到一半,小吴的妈妈向我们敬了一杯酒,然后说:“她要出去参加表演,让小吴多给我们敬酒吃饭。”小吴向我们解释说:“千户苗寨有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我妈妈是其中之一,参加演出是有收入的。不知这个节目你们看了没有?”我如是说昨晚上9:30去看了夜景,今天还没有来得及看这个节目,不知节目怎么样?
小吴很热心的介绍:苗族古歌演唱,用苗族古语演唱苗族人史诗般的历史,包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还增加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广平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你妈妈表演一场节目能收入多少?”我正担心他的这个问题合适不合适?会不会违反当地的一些禁忌?比如说不能问女孩子的年龄有多大,不能问人家家里有多少钱?等等。不想小吴莞尔一笑很痛快的说:“我还正想给你们汇报一下我们千户苗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呢。西江千户苗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进入21世纪来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接待,但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这几年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统计表明,在过去六年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每年都有两三万人,每年的门票收入达1000多万。住宿和餐饮也很不错,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苗寨村民安居乐业,我们的采访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