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项目选择

确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就可以帮助企业从各种各样的市场机会中筛选出对企业有利、可以积极参与的“项目池”。但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并不是“池”中所有的项目都值得或者有能力实施。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某种方法来从中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那些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我们需要在统一的尺度下进行不同项目之间的横向比较。这统一的标尺就是企业最本质的目标:获取利润,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赚钱。衡量这一目标的尺度和工具就是财务指标。大多数人认为,财务指标就是一堆数字,但事实如此吗?让我们从公司这一最基本的概念来谈起吧。

2.4.1 公司的起源

什么是公司?为什么要有公司?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的话题。公司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组织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史。

早期人类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其生产劳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这个时候人类大多采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经验的增加,人类的生产效率逐步提高,这时人们就发现除了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还可以生产一些多余的产品。这些多余的产品可以用来换取别人生产的、多余的,但自己又需要的产品,这就出现了“交易”行为。“交易”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信号,它意味着人类开始形成社会分工。虽然人们不能生产生活中必需的每一个产品,但是可以通过交易来换取所需要的产品,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专门为了交易而从事的生产活动,其产品被称为“商品”。

当这种专门的生产活动逐步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时,人们就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以便可以获取更多的收益。显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合伙经营”。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来经营一个生产以交易为目的的商品的组织。尽管合伙者的原始投入不同,贡献不同,但最终都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所以就必须事先约定某种分配方式。这种“合伙经营”就是一种原始公司的雏形了。

虽然公司起源的目的很简单,但它却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首先,它使得资源可以以某种形式集中来完成“更大的”事情,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次,它是多人合作,既共同获益又共担风险,对单个人来说,实际上是降低了风险。由于这种合作涉及多方的利益,人们必须建立某种规则以保证所有参与者以公平的形式共同获利。我们不是简单地说需要某一个规则来保障所有人的利益,而是强调这种规则是这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可以存在的基础。

合伙经营这种资本的组织方式在中国和西方商业领域均源远流长,但两者之间的发展既有着相似的一面,又有着不同的一面,甚至在后期还产生了较大的差别。

中国古代的合伙经营大多是以家族经营为主,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 建立家族企业的目的是要把自己所经营的商号传给自己的亲属和子女。

● 只有家族之间最容易形成信任,即形成维持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

以家族为基础的合伙经营团体,其成员大都来自于家族内部,大家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以后又在家族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外族人加入,或由几个家族联合,发展成为合伙经营团体,并且承担无限责任。

所谓无限责任,是相对于有限责任而言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是指投资者对其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形式。

● 有限责任,即有限清偿责任,指投资人仅以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资不抵债的,其多余部分自然免除。

● 无限责任,即无限清偿责任,指投资人对企业债务不以其投入的资本为限。当企业负债分摊到他名下的份额超过其投入的资本时,除了以原投入的资本承担债务外,还要以自己的其他财产继续承担债务。

举例来说,一个人投入企业的资本为1万元,而企业债务分摊到他身上的份额为1.5万元,如属有限责任股东,他只以1万元承担责任即可,其他债务依法免除;如属无限责任者,则他除以其投入企业的1万元投资外,还必须另外拿出自己的5000元清偿债务。

在西方,合伙商业经济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船夫行会就是类似于公司的合伙经济组织。罗马法中还有关于合伙的规定,它把合伙看成是两人以上互约出资经营事业,以共同分配其利润为目的的契约,并规定了合伙的几种形式。

中世纪初期,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是欧洲与近东之间贸易的中心,海上贸易发达。从事海上贸易虽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但由于当时海上交通不发达,从事海上贸易会有极大的风险。从事海上贸易需要巨额资本购置船舶和购买商品,这笔巨额资本在当时非个人容易承担的。资本所有者既想得利,又不愿单独承担风险,于是就产生了合伙组织。当时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海运业中的合伙组织最典型的是康美达(Commenda)和索塞特(Societas)。两种组织的形式很相似:资本或财物所有者以分享企业利润为条件,将资本或购物预付委托给船舶所有者、独立商人或其他人。受托方用集中起来的资本或连同自有资本从事经营,所得利润根据契约规定由出资者分配。企业的存续期由契约规定,契约期内合伙人的资本不能随便抽回。契约期满,企业自行解散,合伙各方取回各自本利。可见,这已经是现代公司组织的雏形了。

从上面的讨论当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中西古代商业中合伙经营模式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中国古代商业的合伙大多发生在家族内部,而西方则没有这种限制。这个差别看似简单,却引导两个社会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阶段,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一个富有的家族组织就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而在西方,如果仅仅在家族内部寻找合作伙伴,就大大限制了组织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所以人们不得不建立起普遍性的合伙形式。我们说过合伙经营需要一定的规则来保障合伙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促使“合伙”正常地进行下去。在中国古代,合伙发生在家族成员之间,这种保障规则高度依赖于血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信誉。在西方,合伙人不具有这种家族关系,合伙者都是来自于对投资预期收益的驱动。显然,仅仅靠社会信誉是不足以维持合伙经营规则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于更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国家的法律。所以,在西方商业发展过程中,合伙经营的变迁过程总有国家立法相伴随。早在罗马法中就有合伙的法律规定。在英国,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17世纪上半叶)首次确立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观点。法国于1673年颁布《商事条例》,其中有关于公司的专门规定,首开公司的先河。而中国古代商业中的合伙经营尽管历史悠久,但历代王朝从未颁布过有关合伙经营的法律、法规,合伙当事人相互制约、监督的唯一手段就是订立契约。

西方通过立法来约束合伙经营中的规则,使合伙经营的伙伴来源被大大扩充,降低了合伙经营的门槛,有效地促进了大规模生产方式。虽然西方的商业组织在早期无论是实力上还是规模上都落后于中国古代,但却建立了一个更为先进的形式,以至于在近代赶超了中国。

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经营发展到近代,又出现了有限责任的概念,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虽然合伙经营降低了个体经营的风险,但仍然需要承担无限责任。当经营亏损后,会影响到个人的生计,甚至倾家荡产。有限责任则把公司看作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它只用其本身的资产来承担债务,而不是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毫无疑问,这进一步降低了经营者的风险,从而更加鼓励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生产活动,解放了生产力。显然,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必须借助于一系列法规来约束,否则“资不抵债”的有限责任会被滥用。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商业经营从来没有进化到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的原因。

进一步人们发现,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人并不需要是一伙人。拥有资本的人可以出资,拥有技能的人则可以经营企业,两者之间在一定的法律下共同运作。这又降低了企业经营运作的门槛。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钱的不一定擅长经营,有能力的不一定有钱。两者之间在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上进行了社会分工,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必然需要国家法律的保障,否则资产的所有者如何确保经营者不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所有者的权益呢?

企业的所有者为企业筹集资本,然后通过经营者的经营为资本的所有者创造利润。早期都是所有者和经营者需要自行建立联系形成合作关系,后来就出现了专门为企业筹集资本的组织。这些组织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组织形式以利息为诱饵,从民间吸收存款,然后向经营者借贷,并收取高于存款利息的利息收益。这就是现代银行的雏形。

第二种组织形式帮助打算经营的企业在市场上出售代表企业所有权的股票。企业如果获益就以股息的形式向拥有股票的所有者支付红利,但如果企业亏损,则投资者没有收益。这就是现代证券市场的雏形。发行股票的公司都是将所有权分割成较小的单位,从而大大降低了募集资金的门槛。

上述两种组织形式都是帮助企业获取经营所需的资金,但后者是出售公司的所有权,前者仅仅是提供一定期限的借贷;后者共享收益和亏损,前者则和公司经营情况无关,收取固定的收益。

现代公司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其根本实质是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尽可能降低进行生产活动的门槛和风险,努力解放生产力的过程。

公司各发展阶段的作用如表2—3所示。

表2—3 公司各发展阶段的作用

现代公司的大规模发展始于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公司组织以其筹资和联合的优势,在资本集中和加速垄断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杠杆作用。在现代国家中,几乎所有产业,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金融业和服务业,大都采用公司组织形式。公司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处于中心地位。

公司这一形式的最本质目标就是“集合力量做大事”。它把从所有者那里募集的资金交给有经验的经营者进行运作,最终获取利润。经营者拥有公司日常运作的权力,所有者需要了解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这就促使了会计制度的产生。

2.4.2 企业经营与会计

广义地说,会计是为了进行决策和合理判断而对一个组织的经济信息进行确定、衡量和传递的过程。这个定义对于没有学过财务知识的人来讲有些晦涩。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一个公司的基本模式就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公司的经营活动使它们创造出更高价值的过程。如何去有效地度量这一过程呢?就是依靠企业的会计过程提供信息。

我国西周时期,设有“司会”之职,接受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会计文书并进行考核。13—15世纪,在工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阐释了复式记账法,为会计制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18—19世纪,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诞生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审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业务。

根据美国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具有财务特征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并说明其经营的一种技术”,是“计量、处理和传递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系统”,具备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功能。

简单地说,当企业发生经营活动时,就通过记账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到一定时间进行汇总来总结企业这一段经营的总体结果(见图2—11)。

图2—11 记录经营活动

企业的经营者依据汇总的报表来总结前一阶段企业活动的结果和得失,同时依此来计划编制下一阶段的活动,并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企业中这一决策体现在资源投入的选择上,这就是“预算”。为哪些活动分配资源,分配多少资源,就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目标。这样我们就看到企业内部的会计活动实际上有两个目的:

● 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汇总产生阶段性财务报表来体现企业的运营成果,这被称作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财务会计主要以外部为导向,针对的是那些并不关心日常财务和经营活动的人。

● 为企业制定经营计划,并依据财务数据的结果实施管理决策,这被称作管理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目的包括:在组织运营上进行控制,对组织运营状态进行评估,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计划。和财务会计反映过去的目的相反,管理会计更多的是预测未来。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企业活动的关系见图2—12。

图2—12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企业活动的关系

在项目管理中,涉及的财务知识更偏重于管理会计的功能。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理解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的内容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依此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企业的活动有很多,但都可以看作是企业和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交易,这些交易是各个组织(会计学里经常称作会计主体,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我们会把这些术语用更简明的语言替代)之间的经济交换活动。例如:

● 企业最初从投资者那里获得初始资本。

● 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

● 企业雇用人员生产产品。

● 企业向客户出售其生产的产品。

● 企业从借款人那里借入,或者到期归还资金。

上面每一个交易活动都会通过记账过程记录下来,并在相应的时间点作总结,按照一定规则形成反映企业本周期内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见图2—13)。

图2—13 用财务报表记录交易活动

财务报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结果,以便判断运营是否如预期。那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

第一,这个企业到底拥有些什么资源?这些资源被称作“资产”。反映这部分信息内容的报表被称为资产负债表。显然,看待企业拥有多少资产只能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上。

第二,企业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盈利?企业利润来源于产品的销售收入高于其成本,而反映这部分信息的是利润表。

第三,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中,现金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企业中的很多活动都需要它来驱动。反映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动信息的是现金流量表。

2.4.3 企业都拥有什么: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TheBalanceSheet)列举了一家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Assets)。这些资产或者通过所有者投资获得,或者通过向其他人借债获得,所以资产负债表还需要记录企业欠他人的债务(Liabilities)以及属于所有者的权益部分。如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包含三大部分的内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简单地说,资产就是企业的资源。它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列示,代表了该企业的投资规模。资产越多,表明企业可以用来赚取收益的资源越多,但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却不在这里体现。

企业资源必须同特定时点连在一起,例如年初拥有多少资产,月末拥有多少资产。这些资产做了适当的分类,一般是按照流动性来分,也就是按资产变成现金速度的快慢来划分。如果这个资产在1年内就能变成现金,这样的资产一般叫流动资产。超过1年变现的被称作长期资产。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承付的现实义务。简单说,负债就是欠别人的。在会计语言中,负债必须和特定时点联系在一起。负债可根据需要归还的时间长短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流动负债,另一类是长期负债。

所谓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类似,就是偿债期在1年以内的负债。偿债期超过1年的负债,通常把它界定为长期负债。有了负债的分类,就可以了解企业此时此刻欠多少钱,所欠的钱该在什么时候还。

所有者权益有不同的提法,有的叫所有者权益,有的叫股东权益,也有的叫业主权益。不管如何称呼,它都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资产应该享有多少权益。投资人对企业资产应该享有的权益,有创办企业时投入的资本,这是投资者的权益;企业经营以后赚了钱,应该归投资人所有,这也是所有者的权益。有了所有者权益这个概念,就可以告诉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在特定时点,投资人在企业的财产当中占有多少份额。

资产负债表显示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它们或者出自所有者投资,或者由借债所得,所有这些列在一张表左右两边,而且两边是相等的。所以,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平衡表”,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A)=负债(L)+所有者权益(OE)

简单来说,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等于企业借来的(负债)和企业已投入的(所有者权益)的总和。下面以一个简单但典型的资产负债表结构来做讲解(如表2—4所示)。

在实际中,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表2—4有着非常类似的结构:第一,它包括了三大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第二,在资产和负债中,按照流动性由高到低的顺序逐项列出;第三,左列资产总和与右列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一定是相等的。

表2—4 资产负债表结构

1.资产部分

(1)现金。在实际的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经常被称作“货币资金”,该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企业持有货币资金主要是为了经营、偿债或者投资。企业持有货币资金太少,就不能满足上述需要,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威胁到短期债务偿还,甚至产生危机。但如果企业持有过多的货币资金,因为钱本身并不会直接增值,所以反而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现金的多少得适度。

(2)应收款。该项目反映由企业进行赊账销售所引起的、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净额。法律上这些钱应该属于本企业,但现在并没有实质收回,因此就可能存在变数。和其相关联的另一个项目“坏账准备”,就是反映此种风险的。应收款实质上反映了企业之间依赖信用进行交易,是经营的一种很普遍的模式。但信用本身也存在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的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果在某一阶段突然发生较大变动,就应当分析其原因。例如,主要的销售客户出现问题,故意拖延付款而导致应收账款变多,这一现象持续下去就会对本企业造成影响;企业为短期扩大销售而放宽信用标准,从而造成应收款增加,这里面就有美化财务指标之嫌。

(3)存货。企业的利润来源就是买入原材料,加工并生产出产品去销售。在最后销售给客户之前,所有的原材料、加工中的半成品和没有出售的成品都属于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花费的实际成本来决定的(见表2—5)。

表2—5 存货的货币价值

利用生产所需的实际成本来计算存货价值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存货是可以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对变化莫测的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风险,所以和“存货”项目相关联有一个“跌价准备”项目。在市场价格已经低于产品成本的时候,就必须计入这部分的减值。

(4)长期资产。长期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厂房和生产设备等,因其流动性较低,所以又被称作“非流动性资产”或“固定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流动资产大多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料”,而长期资产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在资产负债表上,对这些长期资产以成本原则进行初始计价。企业使用这些长期资产来进行生产时,有些资产有使用寿命,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能继续以原始价值计价,所以需要有一个相关联的“累计折旧”项目。一般来说,厂房和生产设备都属于需要计算“折旧”的资产。是否需要计算折旧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原则,就是该项资产的使用价值是否和时间相关联。当然也有另外一类资产,其价值不随时间变化,例如土地,因而并不需要计算折旧。

2.负债部分

(1)应付款。该项目代表了企业对外积欠的尚未偿还的金额。这一般是由从供货商那里赊账购买原材料所产生。应付款属于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所以公司必须有相应的流动资产来兑付。应付款越多,意味着企业在供货商那里的信用越好,相当于供货商在垫付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减少了对现金的依赖。

(2)预付款。预付款是指客户预先交付的销售款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企业的销售条款约定,必须缴纳一部分预付款;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企业产品畅销,客户预先交付现款以保证可以获得产品。但交付了预付款并不等于销售行为同时发生,这部分钱并不属于企业,而仍然属于客户,所以是企业的负债。

(3)应交税金。这主要是指营业税之类,只要企业发生了经营和销售行为,就需要缴纳相应的税金。

以上项目都属于流动负债,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到期必须用流动资产或新的流动负债来偿还。

(4)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以上的债务。企业的长期负债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

3.所有者权益

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有者权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权益以股东权益的形式表示。

(1)普通股股本。股本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份筹资形成的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和股份总数的范围内发行股票,股票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为股本。一般情况下,股本相对固定不变,企业股本不得随意变动,如有增减变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投入资本中不属于股票面额的部分,或经由资本交易、货币贬值等非经营结果所产生的权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不是通过正常经营所获得的收益部分。最常见的就是,如果企业股票通过溢价发行,那么超过股票面额部分的股款都计入资本公积。另外两个比较常见的途径是:法定财产重估导致增值,以及接受的捐赠价值。

(3)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过去经营所获得的净利润,在减去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之后,未分配的累计利润总和。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项目,企业对未分配利润的处理权自主性较大。

(4)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经营所获得的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提取的目的是限制企业当期净利润向投资者过度分配。盈余公积一经提取之后,就不能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了。盈余公积的用途有两个: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但无论哪种都不意味着把资金从企业中抽出来,只不过是在企业内部的所有者权益之间进行转换。

在所有者权益中,普通股股本属于初始投入,资本公积则来源于非经营性的收益,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来源于经营性利润。当期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变动总和等同于同期的企业经营净利润。

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对股东承担的长期责任。公司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公司经营的好坏为投资的股东带来收益。股东权益不像银行贷款那样有期满和支付一系列利息的附带要求,所以在清偿债务时,其优先级排在负债之后。股东只有在其他债务全部付清后方可得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其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公司经营的状况。如果公司还不起债,就会被迫破产。但如果公司只是付不出股东的红利,是不会出现破产这种麻烦的。公司有盈利时,股东受益。否则,股东有可能会损失全部的投资,这也就是身为股东的风险。

将会计学中最重要的等式移项,即把A=L+OE,变成OE=A-L,你就可以看出股东权益是公司资产减去负债。股东权益也叫“净值”(NetWorth),是偿还其他所有债务责任后的“净”值。

股东权益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而增加的。公司从事买卖业务,提供并接受各种服务。如果经营得好,一段时间后公司通过这些业务积累了财富,净资产增加,股东权益也就增加了。

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科目可有两种办法改变:或者投资者(即股东)更多地投资,或者要求公司“留存”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之所以列出“盈余公积”一项,也就是为这个目的。如果股东希望将收益划出来,就可以要求公司分红(Dividends),即股息。分红会降低累计的留存收益。

在做公司财务报表时,如果会计师们认为有必要,还得准备一份股东权益表。这一极为详细的报表列明了股东的投资数额、股票分配和每年分得红利的情况。这些项目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的多少。该表也叫股东权益变化表,对一般公司来说是一份不很重要的报表,但对股东权益变化大的公司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4.4 企业赚钱吗:利润表

企业运营的目的是赚钱。利润表(IncomeStatement)反映企业一段时期内经营结果的好坏。利润表建立的基础就是衡量企业销售的收入(Revenues),以及与收入有关的相应支出(Expenses)。当把收入和支出合理地匹配后,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利润”(Profit),公式如下:

收入-成本=利润

这里面有两个要点:第一,利润表只有在实现销售收入的时候才进行利润计算。那么,销售收入的确认点在哪里?第二,将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支出建立对应关系,但如何关联?

企业和销售对象签订了销售合同,并且完成了合同中所约定的交付结果,则认为该销售收入得到确认。虽然在销售收入确认的时刻未必会发生相关的现金流动,但基于信用的经济体系认为,其相关经济实质已经得到认可。所以,才在会计科目中有应收、应付、预收等科目。

举例来说:某人在3月份花3000元买了一张5月份的机票。那么由于在3月份该项服务仍未提供,所以航空公司只能将这笔合同在5月份发生承运服务之后计入销售收入。而在3月份报表中将其计入到预付款之列,属于负债。

当确认销售收入的时候,就需要计算其对应的支付成本。直接和交付结果相关联的成本被称作直接成本。例如,构成一个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该产品的人工以及设备的运转费用等。直接成本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只有在生产产品时才发生。销售收入减去产品的直接成本(销售成本)后即为毛利(GrossProfit),公式如下:

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在国内的财务报表中,这一公式经常表示为: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虽然术语不一样,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有些花费很难直接归属到某一具体产品上,但都属于生产产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如企业的市场开发费用、维持企业运转的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研发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其被称为间接成本。这些费用有一个特征,就是无论企业是否生产产品,都是需要花费的。在计算这些间接成本时,都是采用平摊的方法进行计算。产品毛利再减去这些管理费用,被称作营业利润(OperatingProfit),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毛利-管理费用

营业利润之后要扣减的是和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支出。如果企业有债务,需要按期支付相关的财务费用,两者之差为总利润(ProfitbeforeTax)。

总利润=营业利润-财务费用

企业借债是为了支持经营,但企业融资的方式和企业经营是两回事。会计师们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不包括利息,因为其他企业在类似项目上投资所用的资金,可能是从银行以不同条件借到的贷款,也可能是投资者的钱。显然前者需要支付利息,而后者则不需要,因而后者的净利润就会显得高一些。将利息费用单独划出,经营收入就能充分反映出“经营”公司的成本,而不是“融资”的成本。

和经营收入中不含利息的逻辑一样,人们也将税务费用单独列出。这样经营收入中就不涉及非经营性成本。不同的税务安排造成的税务费用也大不相同。由于应缴纳的税金通常与高水平税务会计师如何将经营结果安排有关,所以税金费用也列在经营结果之后,最后得到的才是衡量收入的最终标准:净收入(NetProfit)。净收入是公司收益的最低底线,也是衡量公司成败的标准。公式如下:

净利润=总利润-所得税

利润表反映了一段期间内许多经营活动的结果。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也在这一段时间内因发生的业务往来而上下波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变动,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利润表的结构如表2—6所示。

表2—6 利润表结构

2.4.5 企业还能运转吗:现金流量表

现金是指货币资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等价物。不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在后来(1987年)才被要求加入的。为什么需要单独了解企业的现金状况呢?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现代的商业社会是以信用为基础进行运转的,企业之间的经营往来大多会以赊账形式运行,发生交易的时候并不一定出现现金流动。而利润表是以交易的经济实质为基础进行记录的,会出现企业盈利但却没有收到现金的状况。第二,企业的大多数活动都需要现金来推动。虽然现金本身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利益,但它却是企业正常运转的“燃料”。这就好像一辆汽车,如果油箱里没有汽油,它本领再大,也不能创造任何价值。

现金的静态情况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体现,而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现金流动的动态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

● 现金流量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如何。

● 是否可以偿还债务。

● 是否可以分配红利。

● 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现金流量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如表2—7所示。

表2—7 现金流量表结构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指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经营、销售产品等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一般来说,影响企业利润表的活动都属于经营活动。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经营活动结果,但经营活动可以进行的基础来自于投资活动所购置的资产。

企业的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以及取得和收回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各种股权与债权投资等收到和付出的现金。一般来说,投资活动都是偏向流出,它反映了企业为拓展经营所作的努力,也是一个企业可以进行长期经营的基础。

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对外贷款、偿还债务等收到和付出的现金。顾名思义,筹资就是为企业发展筹措资金,主要有两个渠道:借债和发行股票。

上述三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图2—14所示。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两种做法:直接记录引起现金流入流出的项目;从利润表的净利润出发,加减调整相关项目。

根据最基本的会计恒等式可以知道: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资产和负债都分别含有流动(短期)和固定(长期)等项,所以等式可以扩展为:

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将流动资产项进一步细分,可得到如下的单个构成成分有:

(现金+应收款+库存)+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将等式进行移项调整,将现金单独列在等式的左边,则有:

图2—14 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

现金=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应收款-库存-固定资产

从此等式中可以看出,增加现金的方法有:增加负债,减少应收款,减少库存。这显然都符合一般常识。

总体来看,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如下:

● 披露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获取企业现金的真实流动和结存的情况,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静态状况下不能反映企业现金流动状况的缺陷。

● 披露企业真实的获利能力。虽然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但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利润表中所反映出来的数据有可能是有弹性的甚至是虚假的,而现金流量表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

● 披露企业的偿债能力。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直接看出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到底偿还了多少债务。

● 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例如,进货、发放工资、交纳税金等,这些支付项目的规模和结构如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的情况。

简单地说,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体现了以下三个要点:变现能力、盈利能力、投资效率。对比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同样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的净利润往往不等,甚至相差悬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影响利润的事项不一定同时发生现金流动。有些收入增加利润但未发生现金流入。例如,一家公司本期的营业收入有8亿多元,而本期新增应收账款却有7亿多元,这种增加收入及利润但未发生现金流入的事项,是造成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有的公司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未及时做好应收货款及劳务款项的催收与结算工作,也有的公司依靠关联方交易支撑其经营业绩,而关联方资金又迟迟不到位。这些情况造成的后果都会在现金流量表中有所体现。

有些成本费用的发生并未伴随现金流出。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按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要求将这些资产在它们的受益期间内合理分摊,并不需要付出现金。

第二,对现金流量分类的需要。净利润包含反映公司经营、投资及筹资三大活动的财务成果,而现金流量表上则需要分别反映经营、投资及筹资各项活动的现金流量。例如,支付经营活动借款利息,既减少利润又发生现金流出,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列示,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反映。又如,转让短期债券投资取得净收益,既增加利润又发生现金流入,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列示,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反映。

上述两点是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其实也是现金流量表附注中要求披露的内容。利润表列示了公司一定时期实现的净利润,但未揭示其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的增减变化,但未揭示其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如同桥梁沟通了上述两表的会计信息,使公司的报表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向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更全面、有用的信息。

2.4.6 看懂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只是报告了定量的经济数据,它反映了企业通过对现有的资产进行经营而产生利润的过程。3个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如图2—15所示。

图2—15 财务报表和企业活动

下面,我们以一些典型的企业经营活动为例来说明这些活动和财务报表编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理解这些财务数据所对应的实质活动。

案例2—10

企业经营活动和报表编制

我们使用一个简化的财务报表(见表2—8),假想一家初创的公司,从原始股东创建开始,逐步地经营和扩大。将每一个典型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相关联,同时详细讲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类似复杂情况。我们所使用的报表结构如下:每一个活动都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对应的变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财务报表不是随时更新的,而是对某一时期经济活动总和的总结。而我们为了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细节,把每一个活动都作了分解,以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的具体变化。

表2—8 财务报表

1.第1个财务周期

公司初创:由原始股东共同出资100万元现金投入,对应的股东权益表现为100万元普通股股本,每股面值1元。同时,这一活动还产生了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9。

表2—9 财务报表

购买生产设备:初始投资到位后,就需要购买生产设备,假定花费20万元。购买生产设备的目的是用来生产产品,而不是为了出售,所以这部分被计为固定资产。生产设备是需要现金支付的,但购买的是长期资产,所以产生了投资性现金流出。固定资产由于有使用寿命,所以在后面将会计入折旧损耗。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假设每次生产一批产品,设备折旧5万元。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0。

表2—10 财务报表

虽然花费现金购买了生产设备,但总资产仍然不变。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按照购买价格记账的。

购买原材料:购买原材料10万元,准备生产。和生产设备不同,原材料是用来加工之后卖出的,这部分要计为存货,并且需要现金支付,所以同时产生了经营性现金流出。投资和经营现金的差别在于购买的东西类别。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1。

表2—11 财务报表

即使到现在,我们虽然花费了很多现金,但总资产仍然保持不变。

生产产品:与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不同,生产产品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同时花费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设备运转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本例中我们假设生产10个产品,共花费人工及设备运转费用总计5万元,设备折旧5万元。而同期,企业运转所需要的管理费用共计5万元。三项花费都计入产品的直接成本中,但这些花费并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价值并计入到存货当中。其中设备折旧并不产生现金流动,其他都同时产生了经营性现金流出。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2。

表2—12 财务报表

至此,总资产仍然保持不变。其中所花费的各种费用都被转移到了存货价值当中。显然,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高于成本的话,其存货价值就值得怀疑。但这一点上,不熟悉内情的人是无法从财务报表中得出实质信息的。

销售产品:企业以单价5万元赊账销售了4个产品。由于有销售收入被确认,将会引其利润表的变动,而在之前都没有利润表的项目发生。需要关注的是有关4个产品的关联成本。存货价值是10个产品,总价值25万元,单个产品成本2.5万元,其中销售成本2万元,管理费用0.5万元。由于是赊账销售,收入会记录在应付账款项目上,且并不存在现金流动。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3。

表2—13 财务报表

由于利润表的完成,我们可以详细分析单位产品的成本构成:原材料1万元,生产人工及设备运转费用0.5万元,设备折旧0.5万元,管理费用0.5万元。其中我们发现,设备折旧和管理费用都属于固定成本。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利润表的结果会引起股东权益的变化。本例中,这笔销售带来10万元的净利润,属于股东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同时我们看到,在资产项目中,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项目中的变动结果等同于股东权益的增加,此时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收回货款:企业回收上一笔销售的货款20万元。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4。

表2—14 财务报表

回收货款仅仅是在资产的现金和应收账款项目之间重新作了分配,既不引起总资产的变动,又不会改变利润表的结果。事实上,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基于信用的赊账销售,虽然是以经济活动发生为记账依据,但在现实中,确实需要等到现金收回才能完全消除风险。在一些成熟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应收账款所占销售收入比例都是一个稳定的值。如果突然发生很大变动,就需要引起警觉,因为可能是由于某些突发因素所导致。

扩大销售:企业在完成了初步的试探性销售后,决定扩大销售规模,措施如下:放宽客户回款条件;降低产品价格;发挥最大潜能生产产品。本期实现赊账销售产品6个,单价4万元;生产产品40个,其中原材料40万元,人工及设备运转费用20万元,设备折旧5万元,管理费用5万元。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5。

表2—15 财务报表

第1个财务周期总结:我们假设此时企业完成了一个财务周期的所有活动,那这份表就总结了所有活动的结果。这里我们看到,企业当期盈利19万元。但是企业大部分资产都是存货,现金非常少,这将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威胁。

2.第2个财务周期

根据上个财务周期的总结,企业必须设法增加现金资产,途径有4个:回笼应收账款,向供应商赊账,投资者增加投资,向银行借债。由于借债会增加财务成本,我们选择发行股票融资。

融资发展:企业决定每股溢价2元发行100万股普通股筹措资金。这笔融资会给企业筹措到大量现金,但代价是原有股东的股权比例会因此被稀释。所以,融资首先考虑原有股东具有优先权。由于是溢价发行股票,就使得股本增加了100万元,但权益却增加了200万元,所以多余部分进入资本公积。由于是新的财务周期,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被重新初始化。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6。

表2—16 财务报表

向供应商赊账进货:由于企业信誉良好,供应商同意赊账进货,这种方式可以大量减少现金支出,其效果相当于向供应商无息借债,所以企业决定按照最大产能赊账进货200万元。同时本期扩大销售,将40个产品以4万元单价售出,且回收货款24万元。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7。

表2—17 财务报表

这时我们看到企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其原因有二:一是再融资;二是供应商赊账。

扩大规模生产: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开拓费用也相应增加,所以每周期的管理费用从5万元提高到20万元。由于市场销售旺盛,产品没有库存,所以有客户支付预付款40万元购货。同时本期完成生产200个产品,其中人工及设备运转费用100万元,设备折旧5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上期应收款全部回收。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8。

表2—18 财务报表

此时公司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根源在于短期债务增加。

继续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为加大市场占有率,产品进一步降价至单价3元销售。本期完成赊账销售200个产品,单价3元。上期预付款的10个产品也按照新的单价交货。归还供应商200万元货款,同时继续赊账进货200万元材料。此时的财务报表见表2—19。

表2—19 财务报表

第2个财务周期总结:我们假设此时企业完成了第二个财务周期的所有活动,那么这张表就是总结了所有活动的结果。这里我们看到,企业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基础上,当期盈利365万元。企业规模大幅扩大,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上面的例子可以帮助大多数初次接触财务报表的人理解其大致编制过程。对大多数经理人来说,并不需要亲自去编制财务报表,但需要理解财务数字背后的意义,通过财务报表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接看一份报表中所出现的绝对数字,其要表达的信息非常有限,需要和某些值进行相对比较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有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 和预算比较。就是把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这可以用来评估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

● 和本企业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可以把本期实际值同上期实际值相对比,借以了解本企业的发展趋势。由于某些行业在一年内存在周期性,一般来说也可以和上一年度的同期进行比较,其目的是类似的。

● 和同行进行横向比较。将本期实际值与同行业公司的指标相对比,借以了解本企业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与其他企业的差异。

在进行比较时,绝对数字之间的差距不能给出直观的感觉,一般都是转化成相对比率来进行分析对比。财务报表中的任意两个数字都可以形成一个比率,由此可以产生上百个财务比率,但我们需要寻找出代表了一定含义的比率。通常情况下,从如下3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的运作能力:

● 盈利能力,即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

● 资产运营能力。

● 偿债能力。

1.衡量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通过4个指标来衡量: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从利润表中我们得知,有关利润存在毛利、营业利润、总利润和净利润4个不同的层面,每个层面都是从最初的销售收入中减去一定范围的成本和费用。从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可以看出销售收入所产生的利润比率分布,见表2—20。

表2—20 利润比率分布

销售利润率主要反映了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各项利润分布。

净资产收益率公式如下:

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能力。

2.衡量资产运营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就是企业对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些资源除了人力资源外,主要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而资产运营能力通常是通过周转速度来衡量和评价的。

各资产的周转率计算公式见表2—21。

表2—21 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3.衡量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主要用来判别企业有多少东西可以变现偿债。衡量指标包括: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

各比率的计算公式见表2—22。

表2—22 计算公式

大多数企业在运作时既包括自有资金,又包括从债权人那里借贷的资金。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必然关心其资金安全,所以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反映了企业当前的资产是否可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这里面包括流动性很强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流动性较差的长期债务偿还能力。

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如果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其自有资金,这既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又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如果企业发现了某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而可能需要的前期投入会超过当前企业的自有资金,这个时候就必须选择向别人借钱来获取收益。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一定比例的负债来经营。如何利用好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取利益能反映一个企业的运作能力。当然钱不是白借的,是需要付出一定利息成本的,所以必须用于获益高于利息支出的事情才有意义。

如果一个企业的负债和企业所拥有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相等,就是一个较理想的状态。这说明这个企业用了一倍的资本,获得了两倍资本所赚取的利润。如果这个比率再高,就会威胁到企业的偿债能力。

2.4.7 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是将项目的所有因素都对应到财务指标上来考虑,也就是说,项目给组织带来的收益和需要的成本都必须换算到“钱”上来统一。这样做有几个明显的好处:第一,项目对组织的最终贡献就是创造利润,脱离这一点去决策项目是不现实的;第二,影响项目决策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本身不具备直接的可比性,统一到财务指标上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每一个因素给项目带来的益处或者弊端。

财务分析方法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在理解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差别之前必须先理解一个基本概念:钱的时间价值。

当你把100元存进银行后,一年后再取出来是否还等同于今天的100元呢?即使不考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等要素,两者之间也不相等,因为至少银行还要付给你利息。我们假设年利息率是2%,那就意味着今年存进100元,明年收回102元。也就是说,今年的100元相当于明年的102元。那反过来说,明年的100元仅相当于今年的98(100/1.02)元。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说明,这里把现在的钱叫做现值,而把n年后的钱叫终值:

终值=现值×(1+利息)n

这其实是一个计算存款复利的公式。在财务分析中,计算终值的情况并不多,反而是经常需要根据终值求现值,这一过程叫做折现。折现公式如下:

这里把利息称作折现率,很多地方也称作贴现率。

虽然公式很简单,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如何看待“钱”。我们应该把钱当做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或者“资金”。资本是可以通过创造利润而不断增值的。把资本投入到一个项目当中,就意味着无法将资本再投入到其他项目上,那么这个项目应该创造比社会平均资本的投资收益更高的回报才有意义。如果这个项目今年投入100元,而明年仅仅收回100元的话,它是亏损的。因为如果把钱存到银行都会至少收回102元,更何况整个社会的资本投入收益肯定会高于银行的储蓄利息。这被称作资本成本,也就是将资本进行别的投资所获得的潜在收益。

下面再解释财务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差别。顾名思义,静态分析就是不考虑资本的增值效应,而动态分析则需要考虑这种增值效应。对于较短期的项目,其资本增值的效果很小,可以忽略,但对于一些长期的大型项目,则不能回避资本增值的影响。

动态分析的出发点,就是考虑项目未来的收益和成本都是和时间相关的,是时间的函数。不能简单地通过求代数和(静态分析)的方式来考虑结果,而是需要把分布在不同时间点的收益和成本统一换算到一个时间点上进行分析和考虑。比较通常的做法就是都换算到当前点,这就需要进行折现换算(见图2—16)。

图2—16 折现换算

要进行折现换算,就必须确定一个合适的折现率。一般来说,不同的行业,其基准折现率并不一样。一个可供参考的信息是银行的贷款利率。我们知道,银行是通过利息吸引来筹措储蓄,然后向外输出贷款,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就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一个利用银行贷款完成的项目至少需要创造出高于银行贷款利息的回报才值得投资。由此可以知道,折现率至少要高于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息。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取10%为折现率,以1000元终值为基准,计算结果见表2—23。

表2—23 折现率计算

下面介绍财务分析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净现值分析、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

1.净现值分析

净现值分析是指把所有预期的未来收益和成本都折算成现值,来计算一个项目预期的净收益。实际上,净现值就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后的收益和成本的代数和。

净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PV——净现值。

NP——第n年预测的净收益。

i——折现率。

显然,NPV>0的项目才有价值进行投资,因为项目收益会高于资本成本。

2.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ReturnOnInvestment, ROI),是指将净收入除以投资额的所得值。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项目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考虑资本的时间成本。

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显然,ROI越大越好。

3.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确定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累积收益就可以超过所投入的项目成本。同样,计算的时候既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也可以考虑资本的时间价值而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4.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InternalReturnRate, IRR),是一个用途相当广泛的财务指标,但是初次接触这个概念的读者则可能会觉得较难理解。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公式:

显然这个公式是求一个项目的累计折现净收益。在这里,折现率i是假定的数值,据此可求出最终的累计折现净收益NPV。而内部收益率则是要求把折现率i当做未知变量,求解当累计折现净收益NPV=0时的折现率i就是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即当

时求解i。

显然,这是一个高阶方程,只能采用逼近的方法求解。好在常用的Excel软件已经内置求解IRR的功能,可以比较方便地计算出一个项目的IRR。

单纯从计算公式理解内部收益率的含义比较困难,可以这样来理解:把建设期的净投入看作是以年复利贷出去,把经营各年的净收入看做是连本带利地正好收回,其中的年复利利率就是内部利润率IRR,或者说内部利润率IRR实际上是投资回报的年复利利率。IRR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内部收益率可以明确地给出项目的投资回报效率,使投资者对项目有非常直接的判断。一般而言,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的项目可以考虑投资,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的项目不宜投资,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项目则不能投资。

下面我们以一个项目的实例来帮助大家掌握上述几种财务分析方法。这是一个假想的项目,项目共持续6年,每年预测的收益和成本见表2—24。

表2—24 项目投入和收益预测

我们来对这个项目进行动态财务分析,计算过程和结果见表2—25。

表2—25 动态财务分析示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

N PV=1 201

R OI=2.5%

IR R=21 %

投资回收期为5年,其中:

IR R的计算使用了E xcel的函数IR R。这个函数IR R(value, guess)有两个参数。其中value是预测的各年净收益,在本例中是(-2000, -1000,0,2000,2000,2000);guess则是一个猜测的初始值,可以为空。本项目IR R的结果是21 %,这是一个收益相当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