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艺术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声乐的起源

对于歌唱的起源,古今中外有多种多样的观点和推测。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类是“从天鹅与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类的歌唱是来自于“人从孩提时代就具有的摹仿的本能”。我国的《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中则认为:人们“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听凤凰之鸣以制十二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的《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写道: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语言、文学、音乐及歌唱的起源。在原始人的“杭育杭育”声中,包含着歌唱最基本的元素:音调、节奏及语言。

歌唱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它不仅是原始社会劳动生活交流的产物,也是原始人类初始语言外延发展的产物。中国自古就流传着许多有关远古歌唱的传说。五帝时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仅有简短的八个字,却反映出了远古先民狩猎生活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了远古歌曲的某些声乐特征。

公元前21世纪,夏禹王为了治理黄河水患,长年数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满怀思君之情,在涂山之阳深情长歌:“候人兮猗!”这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一首歌曲。仅有的一句歌词,表达了难以言表的无尽思念。歌中“兮猗”两个声韵助词的运用,反映出原始歌曲鲜明的声乐特色。

我国汉初《诗大序》中说: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之,谓之音。

在上古时期,音乐、舞蹈、诗歌起初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社会历史的沿革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才逐渐分离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

figure_0027_0003

青海西宁宗日舞蹈纹彩陶盆

figure_0027_0004

大通上孙寨舞蹈纹彩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