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艺术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汉代百戏及角抵戏

汉代乐舞分为雅乐与俗乐,它包括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以及集声乐、器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百戏便是当时典型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散乐”体系,不断扩充,称为“百戏”。从历史记载来看,百戏的内容包括了后世的歌舞、杂技、魔术、木偶、相扑、斗兽、体育及滑稽表演等各种技艺。俳优百戏标志着规模化表演艺术的出现,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表现方法。在百戏表演中,包含着优戏和歌舞戏的表演。

figure_0058_0026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百戏画像石

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部分,作为我国表演艺术史上的一代创举,对后世表演艺术的各个分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figure_0058_0027

和林格尔汉墓乐舞百戏壁画摹本

汉代乐舞百戏诸艺杂陈,音乐、歌舞、杂技、武术、滑稽表演等百艺纷呈。其中,角抵戏是汉代百戏中最具戏剧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因而被一些戏剧史家认为是中国戏剧形式确立的标志。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舞蹈,模拟表现黄帝与蚩尤战争。据任昉《述异记》中记载:

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可见,角抵戏原本是一种竞技项目。它是由格斗竞技发展演变而成的、具备一定情节结构和表演内容的小戏。至汉代,这种两两角力的矛盾对立表演形式被优允所采用,并因此得名“角抵戏”。

figure_0059_0028

山东济南无影山乐舞、百戏俑群

汉代的《东海黄公》是角抵戏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戏剧史上历史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初级戏剧表演形式。《东海黄公》的出现,使角抵戏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

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东海黄公》描写东海一黄姓老者年轻时有降服猛兽的法术,随着年老力衰和饮酒无度而法术失灵,终被白虎咬死。可见,《东海黄公》不仅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具备了戏剧的最基本的要求。它有扮演、有情节、有假定情境,既不是巫术活动,也不是祭神仪式,而是供观众欣赏的剧目,因而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戏剧形式的脱颖而出。

figure_0060_0029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黄帝战蚩尤》

此外,在汉代百戏中,还有一种歌舞与优戏结合的表演形式。在《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中记载了一则汉代的《公莫舞》歌词,以巾舞为其表演形式,演唱子别母出门谋生的故事。在河南荥阳河王水库出土的东汉墓彩画上、在内蒙和林格尔汉墓百戏壁画里、在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百戏画像石里,都有男女对舞的图景,生动地为我们刻画了汉代歌舞小戏的情景。只是因时代久远,歌词大多失传。

figure_0060_0030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角抵图《东海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