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言

音乐美学从产生到现在,一路走来伴随着许多疑惑和争论。当今受到新发展的哲学美学思潮的冲击,面临知识系统的更新。但是提出问题已经不容易,解决问题更难。例如,没有人通晓全世界各国文化中的音乐,因此无法概括出真正具有普适性的音乐美学原理;了解了这一点,却很难解决它。尽管如此,在已经发表了众多音乐美学成果、音乐美学已经发展了的今天,要再出版一部音乐美学教材,就要努力容纳各相关学术成果。为此本书做了一定的努力。这本教材以美学的“感性学”性质为出发点,将感性的完善作为和理性的完善同等重要的人性组成来对待;对音乐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将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放在“音乐的意义”题下综合阐述;在揭示审美规律的同时,明确音乐审美中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强调多元音乐文化观,在可能之处适当加了一些后现代主义音乐、世界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事例,等等。

本书内容的结构按性质不同分三个部分:绪言,是关于音乐美学学科的知识;第一章,是关于中西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余下各章,是音乐美学学科知识主体。显然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比一个多。音乐美学学科知识主体部分又分三个模块: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关于音乐自身的美学规律,包括音乐的功能与价值、音乐的感性样式类别、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意义和音乐的存在方式;第七章到第十章,是关于音乐审美的规律,包括音乐审美能力与趣味、音乐审美条件与审美关系、音乐审美规律以及音乐审美标准;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是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即创作、表演、教育中的美学问题。最后一章虽然谈的是音乐教育中的美学问题,由于涉及许多美学理论,是美学的应用,因此其他各章的一些重要内容在这章中都有所“再现”。

还有一些问题如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美学问题,包括音乐批评、多样化音乐审美需要与满足、多元音乐审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产业中的美学问题以及音乐文化管理的美学基础等等,虽然没有专门列出章节阐述,但是本书各章内容已经不同程度涉及这些问题的探讨。例如审美规律方面的探讨就涉及雅俗关系、审美标准等,从而与音乐批评和音乐文化管理相关;后现代主义反美学的探讨就涉及音乐产业问题;音乐美育的探讨则涉及多元音乐审美资源的问题,等等。此外,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新近又有一些译著问世,如达尔豪斯的若干音乐美学著作、E.福比尼的《西方音乐美学史》、S.戴维斯的《音乐的意义与表现》等等,以及正在翻译的一些20世纪西方音乐美学名著,还未在本书介绍。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成果并未详细介绍;新近又有专著或文章问世,也没来得及纳入本书梳理。更何况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梳理与研究还存在非常多的空白。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教学人员进一步追踪、关注和不断拓展。有些重要的新作,列在“参考书目”中,供进一步研读。

宋瑾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