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媒体写作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冷门中发现热门

在新闻人眼中每天热点频出,记者们常常被热点撵着跑,又不得不追着热点跑,感慨“没有自我”。那么,记者到底如何在身陷热点中实现自我呢?

所谓热点新闻,就是大家都关心、媒体都报道、社会都关注的新闻事件或者信息,热点新闻的最大特点是“转移快”。

在北京,每周五下午4点15分是中国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开始的时间,发言人主要回应该周证券市场上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披露一些政策或消息。会前记者们都希望撞上一个大新闻,却都不知道会听到什么,即使准备了一肚子热点想要提问,也很可能没有机会提出或者得不到答案。但职业使然,日复一日,发布会一开始,各种各样的热点不断冒出,记者必须快速转换思路到新热点上。

媒体人之间的竞争压力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昨天大家还在激动地讨论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微信朋友圈各种文章刷屏,今天热点又转换到了资管新规,紧接着可能又是中美贸易争端,热点频繁变化。

在美国也是如此。佛罗里达州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大家都在讨论控枪,各类专家、学者、官员频频发言;话音还未落,政策也没说法,特朗普又宣布要与金正恩会面,报纸、电台、电视台马上转向外交政治话题,相关专家学者又出来发言。紧接着又是美国国务卿辞职、制裁中国企业中兴等,新闻热点不断转换。

热点当然要追。媒体在热点话题上不投入、不关心,在热点话题上阅读量落后于其他同行,就意味着阵地失守,财源断流,这是媒体非常看重的数据。

但编辑、记者们也十分清楚,热点新闻通常都很短命。为了防止漏发重要新闻,各路媒体一般都采取分兵把口的策略,对于专注于某一报道领域的记者来说,不是满眼热点就是找不到热点,不是挑战太大就是完全没有挑战。遇有重大热点新闻还需要编辑部出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最终在报道影响力上斩获如何,其实难以事先知晓。比如灾难性事件报道,采访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棘手情况,最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也有的热点新闻扑上去才发现缺乏进一步深掘的必要,记者简单采访写作就可以交差。这两种情况都会让记者缺乏成就感。

热点新闻万变不离其宗,我大致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生具有公众普遍关心意义上的热点属性的新闻事件,比如校园枪击案,中美政治、外交事件等。面对这类话题与事件,记者必须紧跟并继续发掘,长久跟进。

还有一类热点新闻是由记者投入较多时间、精力调查后所得,在恰当的时机发表了恰当的文章,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财新传媒对中国部分保险公司的报道,便是典型一例。从2014年起,财新开始持续对安邦保险、生命人寿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进行报道,从对这几家保险公司激进经营的报道,到其在资本市场大手笔收购的进展,多篇报道揭露了部分保险公司沦为权贵提款机、保险监管部门不作为的事实,到2018年引发了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全面改革,保监会主席落马被调查,监管机构合并。

财新传媒对这些保险公司违规行为的报道并不属于市场热点,在最初采访与写作过程中,因受到各个方面的阻力及持续施压,每篇报道出来也鲜有其他媒体跟进,不过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其影响力最终证实了这一系列报道的价值。

在美国新闻界,每年一度分量最重的普利策奖也往往颁发给非热点新闻作者。2017年的调查性报道奖授予《查尔斯顿宪邮报》(the Charleston Gazette-Mail)的记者埃里克·艾尔(Eric Eyre)。普利策奖评委会指出,艾尔在报道过程中以十足的勇气对抗强大的对手,最终揭示了类鸦片药物是如何流入西弗吉尼亚各县,导致美国最高的药物过量死亡率的。

公共服务奖授予《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与独立新闻编辑部ProPublica(为了公众),记者萨拉·赖利(Sarah Ryley)报道了警方滥用驱逐权,任意驱逐上百名公民的现象,这些人被驱逐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合法,而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贫穷的少数族裔。

突发新闻报道奖授予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东湾时报》(East Bay Times)的全体职员。他们积极投身于“幽灵船”仓库火灾事件的报道,追踪了这场导致36人死亡悲剧的背后原因,指出地方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灾难发生。

回头来看,这几起事件可能一开始都没有作为热点新闻引起足够重视,或者属于那种转瞬即逝的新闻事件,但是记者之后的深入挖掘和调查,成就了意义非凡的报道。

或许很多记者会说,每天被迫追踪热点新闻,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其他话题。这就涉及编辑部门对记者工作的安排。

无论中外,大部分机构媒体会按照不同的报道领域,按照条块分配记者的工作。目前国内财经新闻媒体内部,常分为金融记者、债券记者、股市记者、银行记者、保险记者等。国外的一些大型专业财经媒体编辑部费用比较充足,更会对每个领域进行进一步细分,比如某个记者负责某几家银行、投行等。总体而言,记者负责的领域越广,有机会开展独立研究和调查的时间就越少。

不过,很多媒体会更加灵活地调配记者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比如由老记者带领新记者负责一些领域,简单热点新闻由新记者负责,老记者则有更多时间深入调查采访,从冷门题材中找到重要新闻。

对于新记者来说,努力覆盖新闻热点绝对是一项有益的工作,虽然可能难以短期内成名,但是对于快速熟悉行业、了解背景、建立关系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当踏进一个过去未曾接触过的采访领域时,新记者往往一头雾水。其实,找到新闻点的一个简单窍门就是研究旧闻。业界有言“昨日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与此前一直在某个领域深耕的记者聊聊,看看老记者的过往报道,甚至比较同一个题目、针对同一个数据去年发布的报道,都能帮助新记者发现新闻点,或者能够从中找到简单易懂的写作手法。

另一个窍门是寻找热点中的冷门。比如,一家新公司或一种商业模式兴起,往往意味着旧有模式的死亡。了解旧模式如何应对失去的市场份额,揭示其转型、固守、裁员、破产等,往往会很有卖点,尤其是“巨星陨落”的故事;反之逻辑也成立,那就是“新星升起”的故事。

最后,追踪行业巨头。这会让记者快速找到大部分头条新闻的消息来源,以及需要建立长期联系的采访对象,甚至“深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