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钱是有,但又不完全有
听闻刘盈此问,萧何、阳城延二人双双一愣。
少府到底有没有钱?
真论起来,其实是有的。
——汉七年,也就是三年前,天子刘邦正式颁布诏谕,许民私铸钱,并为三铢钱的合法性背书!
自那时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内,少府就已经用原有的库存,以及每年收上来的口赋,熔铸了上百万万枚三铢钱。
在最开始,少府在这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铸钱模式下,确实极大程度改善了汉室中央的财政状况。
汉八年初,前一年的口赋送抵少府之后,短短半年时间内,那三万万枚秦半两,便被熔铸成了近七十万万三铢钱!
凭着那笔巨款从市面上购买的粮食等物资,少府才得以一扫先前颓势,积累了原始家底。
但很快,三铢钱的破坏性,便在汉室显现出来。
因为三铢钱,不单单是少府能熔铸!
——在刘邦发布天子诏书,为私铸三铢钱的合法性背书之后,民间的百姓自己架个火炉子,也同样可以用秦半两熔铸汉三铢!
可以说,自天子刘邦允许百姓私铸三铢钱时起,几乎每个汉人手里的钱,价值都变成了原本的30-50倍。
市场上的钱便多了,但市场上的货物数量,依旧是原先那么多,并没有通货自然膨胀的客观条件。
自然而然,为了应对货币价值提高,市场物价便也相应的,自然上涨到原来的三十倍以上。
简单来说就是:你拿一枚半两钱,原本能从我手里买一斤粮食;
但现在你拿一枚半两钱,就熔铸出了好几十枚三铢钱,这几十枚三铢钱,也还是只能买一斤粮食。
毕竟再怎么说,无论是一枚秦半两,还是三五十枚汉三铢,其铜含量就在那里摆着:加在一起大概七到八铢。
盖因为铜钱,并非是后世的纸币,而是以本身贵金属属性为自身价值的金属钱币。
在市场规律之下,决定一枚铜钱价值的因素,便只能是钱币本身的铜含量。
即便天子刘邦规定‘一枚三铢钱价值等于一枚秦半两’,也根本无法改变这个现实。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那少府也还是赚的。
毕竟在最开始,少府拿着‘面值半两的三铢钱’,从市场上买回了不少东西。
哪怕如今物价上涨,货币和货物的交换比例被市场自动平衡,也不过是以后没得赚了而已,最开始赚得那部分,已经被少府收进了腰包。
但问题就在于:如今的一枚三铢钱,连‘三十分之一枚半两钱’的购买力,都已经不具备了······
“这······”
欲言又止的望向刘盈,却丝毫不见刘盈有‘就此作罢’的意思,萧何、阳城延二人便不由将求助的目光,望向刘盈身后的皇后吕雉。
二人生动的双眼,似乎是在急切的恳求吕雉:皇后,快跟你的傻儿子说说,到底是咋回事啊!
不料吕雉见此,只淡笑着望向萧何,语调中,也稍带上了些许戏谑。
“前些时日,陛下拟以‘太子监国’举朝议,吾欲同太子同往,萧相不是说:皇后当母仪天下,主操后宫事务,不当干涉外朝政务?”
“吾以为,萧相所言,确有理。”
说着,吕雉不由撇了眼萧何身侧的阳城延,又看了看身侧的刘盈,才再度抬起头。
“酂侯、少府自可直言,不必忧虑于吾。”
“若非太子非要吾亲至此,吾本欲使太子独至,同二位商议呢。”
“便是来了,吾也只是旁听。”
淡笑着道出此言,吕雉便低下头,随手从面前的小几上拿起一卷竹简,嘴上不忘嘀咕一声:“陛下临行前,说的是太子监国,又不是皇后监国······”
言罢,吕雉便似是极为认真的阅览起手中竹简,竟真摆出了一副‘我是透明人’的架势。
见吕雉这番架势,萧何只短暂一愣,便若有所思的低下了头。
倒是一旁的阳城延,见吕雉不愿开口,冷汗立刻从额角流下,面色惶恐的望向刘盈。
“臣,臣······”
哼哼唧唧半天,‘知罪’二字,也终是没能被阳城延道出口。
如此片刻之后,终还是萧何侧过头,同情的看了眼阳城延,暗自摇了摇头。
“唉·······”
“也是难为少府······”
心中哀叹着,萧何便稍直起身,对刘盈稍一拱手。
“家上或有所不知。”
“今少府,却有三铢钱十数万万;且少府钱匠仍日夜不断,以铸钱三铢。”
“然今,无论少府所铸,亦或民私铸之三铢钱,皆已难为百姓所信······”
这,就是先前,萧何、阳城延二人无视少府所存的十数万万三铢钱,下意识说‘府库空虚’的原因。
——三铢钱的购买力,已经不是高或低的问题,而是有和没有的问题了!
长安及周边地区还好些,有刘邦‘三铢钱等于半两钱’的金口玉律,没人敢光明正大拒收三铢钱;商户见到三铢钱,只能另找借口,如售罄、闭门歇业,亦或是‘我不想卖’之类。
但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哪怕是关中,只要距离长安够远,都已经出现‘以物易物作为默认交易手段’的情况了!
至于少府当年赚到的便宜,也随着每年,以‘口赋’之名上缴少府的三铢钱,而一点点吐了出去。
说白了,如今的三铢钱,别说三十枚换一枚秦半两了,就算了堆成小山,也没人愿意将其视为‘钱’!
三铢钱失去所有购买力,自然也就使得少府那十数万万三铢钱,变成了铅储备。
而刘盈听闻萧何此言,却是心下一喜!
“等的就是这句话!”
暗自振奋一呼,刘盈勉强按捺住心中喜悦,佯做疑惑的望向萧何。
“萧相之意,乃少府今得钱十数万万,却无以行于市?”
见萧何满带着讳莫如深,几乎微不可见的一点头,刘盈终是图穷匕见,面色疑惑地望向阳城延。
“既少府之钱无以行于市,少府又为何要熔钱半两,而铸三铢?”
“此,莫不熔可用之钱,铸之而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