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水景设施分类及设计
用来塑造水景观或为在水中进行活动而使用的设施称为水景设施。水景设施包括:人工水池、喷泉、瀑布、跌水、驳岸、景桥等。
3.3.1 人工水池
人工水池,是园林水景最常见的设计类型之一。通过风格各异的水池造型来营造丰富多样的水景。水池的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不规则等多种形状,为了提高人工水池的观赏性和景观价值,常结合景墙、喷泉、雕塑、山石等来进行设计。
3.3.1.1 人工水池分类及景观特征
(1)按设计形态,可以将人工水池分为自然式水池和规则式水池。
自然式水池追求弯曲流畅的线条,营造自然野趣的水景效果,多用于城市绿地中(见图3-3-1)。规则式水池,强调的是几何形式的变化与组合,营造规律、整齐的水景效果,多用于广场中心、建筑前广场、园区入口等硬质铺装地(见图3-3-2)。
(2)按设计用途,可以将人工水池分为生态池和景观池两种。
生态池主要起到养殖鱼类等动物或栽植水生植物的作用。在水池选材方面,一般用卵石、河沙、土壤、混凝土表面作为池底,池边用土、卵石等围合,或选用各类砖石作为水池镶边(见图3-3-3和图3-3-4)。景观池则是以欣赏水面为主的浅水池。池壁和池底都是可以精心设计的部分,在水池选材方面,更加注重观赏性,强调硬化效果,所以多采用花岗岩、瓷砖、文化石、马赛克等作为贴面,池底的材料用卵石、瓷砖等,为增加观赏效果(见图3-3-5和图3-3-6)。
图3-3-1 匈牙利布达佩斯某办公园区自然式水池
图3-3-2 德国波茨坦广场规则式水池
图3-3-3 供养水生植物的生态池
图3-3-4 智利圣地亚哥某公寓供养鱼类的生态池
图3-3-5 意大利都灵某工业遗址景观池
图3-3-6 巴西圣保罗某住宅景观池
3.3.1.2 人工水池设计要点
人工水池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管线设计等方面。
(1)水池平面设计应与所在环境的气氛、建筑和道路的线型特征以及视线关系相协调统一。
水池的平面轮廓要“随曲合方”,即体量与环境相称,轮廓与道路走向、广场外轮廓取得呼应与联系(见图3-3-7)。水池平面设计主要显示其平面位置和尺度。标注池底、池壁顶、进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种植池的高程和所取剖面的位置(见图3-3-8)。
中央水池
16号楼
27+1
26
26+1
图3-3-7 与环境特征相协调的水池平面设计
图3-3-8 水池平面扩初设计图
(2)水池立面设计反映在水池主要朝向的池壁高度和线条变化。
池壁顶部距离地面不宜过高,一般为20cm左右,考虑到方便游人坐在池边休息,可以增高到35~45cm,立面图上还应包括喷水的立面。
(3)水池的剖面设计应反映水池的结构和要求。
图3-3-9 水池剖面扩初设计图
剖面图从池壁顶部到池底基础标明各部分的材料、厚度及施工要求(见图3-3-9)。剖面图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如果一个剖面不足以反映时可增加剖面个数。如图3-3-10所示,池壁有垂直、坡形、阶梯形三种。
而规划式水池池壁,一般均喜采用垂直形。垂直形的优点,即池水升落之后,不致于在池壁淤积泥土,从而使低等水生植物无从寄生,同时易于保持水面洁净。
(4)水池的管线设计。
人工水池必须设置进水、溢水和泄水的管线,有的设循环水处理设施,水池要注明循环线路及设施要求(见图3-3-11)。除池壁,外池底也要人工铺设防水层,且池壁与池底连为一体(见图3-3-12)。
3.3.2 喷泉
喷泉是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角度、方向、形态喷射而出的一种水景,主要包括喷、涌、溢等形式。
喷泉在水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水池与喷泉是景观中最常见的结合方式。此外,喷泉还常与雕塑、景墙、柱体、台阶、山石等相结合使用。以光、机、电、声的综合应用的技术使喷泉在园林景观中展现了更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12~16
W.L
5~10
W.L
30
防水水泥砂浆
圆钢φ0.9~1.3中距20~30
30~60
60
W.L
防水水泥砂浆
焊接铁丝网
2
30~60
12~15
圆钢φ0.9~1.3中距20~30
10~15
12~15 10~15
(a)阶梯形、垂直形、坡形池壁剖面
150 200 200
150 200 200
石砌堤岸(细菌琢石)
叠石
1 0 0
5 0
W.L
1 0 0
5 0
1 0 0
1 0 0
D10@200
1 5 0
1 5 0
0 0
4 0
4 0
找平层混凝土
隔水橡胶垫1
找平层混凝土
1 0 0
碎石 灰浆
隔水橡胶垫(厚1.2)
碎石
混凝土(厚1.2)
灰浆
叠石池壁剖面
混凝土
石砌池壁剖面
150 200 200
200 200
卵石嵌埋或大卵石铺砌
六方石(或仿木材料)
0
0
5 0
1 0
0
0 0
0 5
1 0
1
1 0
隔水橡胶垫(厚1.2)
5 0
1
灰浆
0
0
4
1 0
找平层混凝土
隔水橡胶垫(厚1.2)
混凝土砂质土
碎石
灰浆
混凝土
沙洲剖面
(厚)=厚度
六方石池壁剖面
(b)水池池壁剖面结构图
图3-3-10 水池池壁剖面图
150 60
0
1 0
补充水管 溢流管
0 0 0
~1
阀门井
格网
1式
8 0 0
吸水管(供水
排水管
池用水)
φ8@150
水坑
进水管接喷咀
1 0 0
泄水管
2 0 0
1 0 0
水池
溢流管
进水坑 泄水坑
100厚卵石
25厚1∶2.5水泥砂浆抹面
进水管(接喷咀)
2式
钢筋混凝土C20(池壁、池底均双层双向φ8@150)
二毡三油防水层
吸水管
泄水管
25厚1∶2.5水泥砂浆抹面100厚素混凝土垫层C10素土夯实
图3-3-11 水池管线布置模式图
图3-3-12 油毛毡防水层水池剖面结构图
扇形
孔雀形
单射形
屋顶形
水幕形
多层花形
圆弧形
喷泉能够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喷水形式,主要是由喷头类型来决定。喷泉常用的喷头形式有:单射流喷头、喷雾喷头、环形喷头、旋转喷头、扇形喷头、多孔喷头、变形喷头、组合喷头等。按照喷射的水形形式又分为:单射形、水幕形、圆柱形、层花形、喷雾形、牵牛花形、涌泉形、篱笆状形、扇形、蒲公英形、编织形、半球形、喇叭形等(见图3-3-13)。
拱顶形
3.3.2.1 喷泉的分类及特征
牵牛花形
涌泉形
向心形
根据其不同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喷泉分为壁泉、涌泉、跳泉、雾化喷泉、雕塑喷泉、组合喷泉、旱喷泉等。
半球形
吸力形
圆柱形
旋转形
蒲公英形
外向编织形
(1)壁泉,指水从墙壁、石壁和玻璃板上喷出,顺流而下形成水帘和多股水流。如用砖石砌成的参差不齐的墙面,由于墙面的凹凸变化,水由墙面的各个缝隙流出,就会产生动听的声响;若要形成完整的水帘效果,则需要增加水的压力,避免水流紧贴墙面,使水帘与墙壁形成空隙。壁泉形式多用于建筑前广场、小区入口处、广场、景墙处、庭院等环境中(见图3-3-14)。
喷雾形
喇叭形
篱笆形
内向编织形
撒水形
图3-3-13 喷泉水形式
(2)涌泉,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不会形成较高的喷射,高度0.6~0.8m,源源不断,喷涌而出,能够形成丰富的白色泡沫,极富动感。可以设置在静水环境中渲染气氛,也常常与步道、景墙、雕塑等结合使用。涌泉也是广
场、小区、水池、庭院环境中常见的水景形式(见图3-3-15)。
图3-3-14 西澳大利亚珀斯某居住区公园中的壁泉
图3-3-15 加拿大Sugar Beach公共空间的涌泉
(3)跳泉,是一种高科技水景艺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喷出的水流分毫不差地落在地面的受水孔中,由此实现了水从一个水坛跳跃到另一个水坛,在跳跃的过程中,水流形成一条条或者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段,水段的长度、出水的速度及跳跃时间可以调节变化。该水景动态性强,极具趣味性,可以营造欢快活泼的水景观,主要适用于酒店、购物中心、银行、小区等处的广场环境中(见图3-3-16)。
(4)雾化喷泉,由多组微孔喷泉组成,水流通过微孔喷出,看似雾状,多呈柱形和球形。利用特别的喷雾喷头,喷出雾状般水流,能以少量水喷洒到大范围空间内造成雾气蒙蒙的环境。当有灯光或阳光照射,可呈现彩虹当空的景象(见图3-3-17)。
图3-3-16 广场上的跳泉
图3-3-17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雾化喷泉
(5)雕塑喷泉,指的是水借助形态各异的雕塑喷流而出。具有抽象性的雕塑将水景赋予一定的意义(见图3-3-18)。
(6)组合喷泉,将各种喷泉形式进行组合搭配,喷水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造就有气势、层次丰富的喷泉或彩色音乐喷泉(见图3-3-19)。
(7)旱喷泉,又叫旱地泉,也是当前园林景观中常见的水景形式。旱喷泉不需要贮水池,喷射设备放置在地下,喷头和灯光均设置在盖板下端,喷水时,水柱通过盖板筚子或花岗岩铺装孔喷出,而后流下落到广场硬质铺装上,沿地面坡度排出。旱喷泉,既不占休闲空间又能观赏喷泉,不喷水时,不影响交通和人群活动;喷水时,更具亲水性。这类喷泉非常适合于宾馆、饭店、商场、大厦等建筑前广场,或者形成广场的主题空间等(见图3-3-20)。
图3-3-18 西班牙瓦伦西亚市雕塑喷泉
图3-3-19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大型组合喷泉夜景
图3-3-20 美国北海岸公园旱喷泉
3.3.2.2 喷泉设计要点
1.防止水的泼溅
泼溅是水景尤其是喷泉及落水设计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水池中设置喷泉的时候,考虑到喷水易受风吹的影响而飞散,设计时必须谨慎选择喷泉的位置及喷水高度(见图3-3-21)。一般来说,水池的宽度至少要达到喷水高度的2倍以上,在有风的地方应该达到4倍(见图3-3-22)。此外,水景周围的铺装如使用大理石等材料,会因溅上水后变得很滑,所以应注意选择防滑铺装。
图3-3-21 喷泉设置的位置应避免水的泼溅
图3-3-22 水池宽度在喷泉高度的两倍以上
2.喷水设计
喷水的水姿和高度受喷头类型和水压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前,应就选用的喷头及水泵等设备的性能有详细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水的流量计算,从而安排喷头、设备管网合适的安装位置(见图3-3-23)。
水池 直径10mm喷嘴
水下射灯
多组直径150mm喷嘴
不锈钢托架
黄铜阀门
水下射灯,不锈钢托架固定
平面图
直径50~200mm不同大小浅灰色河石
喷泉设计大样图
电线
镀锌钢管
进水口
正立/剖面图
图3-3-23 喷泉设计大样图
3.考虑定期排水问题和喷头堵塞问题
由于水质的差别,某些地区的水质中含有一定的钙及其他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它们会堵塞小孔径的喷嘴或控制阀门。因此,针对这类水池喷泉应做好定期的排水清理。设计中应使用滤网等过滤设施,以免环境中的尘沙堵塞喷头。尤其是旱喷的水景要注意堵塞的情况(见图3-3-24)。
R300
喷头
橡胶垫
200 200 橡胶垫
200
花岗岩面层
0
1 0 0
1 0 0
11
条形光纤
0 0
15厚钢化玻璃
条形光纤
R 1
200
φ200钢管套筒
(a)喷头安装平面
(b)喷头安装剖面
图3-3-24 旱喷喷头的安装设计
4.水下设备的防水安全处理措施
如:线路必须套用相应的防水管,禁止暴露裸线;水中安放水泵处表面应安置过滤隔栅,阻止水中大颗粒杂物进入;水中用灯应配备强度够高的灯壳,且保证安装时为灯壳完全包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开关,以确保人身安全。
3.3.3 瀑布
瀑布是一种典型的落水形态,它依靠地形较大的落差变化,使平面的水流呈现跌落的立面水流,给园林景观带来新奇和动感,并且提供了一个布置山石区域的良机,因此经常看到假山、岩石和瀑布的结合。在进行瀑布景观设计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考虑山石和水景的结合运用。
瀑布的落水可以产生雨落、片落、线落、雾落、分落等多种落水变化(见图3-3-25),从而造就了不同性格和情感的水景,带给人们多重感受。
泪落
线落
布落
高落
丝落
段落
披落
二层落
二段落
对落
片落
傍落 重落
分落
连续落
帘落 模落
滴落 乱落
圆筒落
雨落 雾落
风雨落 滑落 壁落
图3-3-25 瀑布落水的形式(引自《水景工程》)
3.3.3.1 瀑布的景观特征
瀑布是一种立体的水景,它通常由背景、上游水源、瀑布口、瀑身、落水池、观景点、下游排水和伴生环境(植物)等构成。而通常最容易被游人识别和映入眼帘的是背景、瀑布口和瀑身。
1.背景
形成瀑布背景的形式有很多,主要以假山、叠石为主,这种以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背景的手法正是源于设计师对自然界天然瀑布美妙形式的模仿,瀑布就是要营造一种自然的动态水景(见图3-3-26)。
2.瀑布口
瀑布口指的是瀑布的出水口,它的形状直接影响着瀑身的形态和水景效果。如出水口呈孔状,则形成水柱般倾泻的瀑身(见图3-3-27);如出水口狭长而平直,则形成水帘、水幕墙般的瀑身(见图3-3-28);如出水口形式曲折变化,则形成宽窄不一、有急有缓的瀑身(见图3-3-29)。人们对瀑布的欣赏主要来自于对瀑身的认识,即从瀑布口开始到水流坠入潭中这一段,有多种落水形式。而影响瀑身形状的,除了出水口之外,很重要的是由瀑身所依附的背景(山体)所决定的,若出水口的岩石成平整的直线,且出水口以下的山石均低于出水口的侧面水平长度,则形成的水形整齐、平滑;若出水口以下的山石,在侧面水平方向上超出出水口长度较多,则会形成两重或多重瀑布。
图3-3-26 美国科罗拉多洲威廉姆斯居所假山瀑布
图3-3-27 匈牙利布达佩斯某办公园区柱式瀑布
图3-3-28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水幕式瀑布
图3-3-29 杭州太子湾公园叠石瀑布
3.瀑身
瀑身指的就是瀑布水面,其高与宽的比例,以6∶1为佳。落下的角度,当视落下的形式及水量而定,最大为90°直角,瀑布水面宽最小不得低于高的1/10(见图3-3-30)。瀑布面应全部以岩石装饰其表面,内壁面可用1∶3∶5的混凝土,高度及宽度较大时,则应加钢筋。
3.3.3.2 瀑布设计要点
(1)突出自然。建造瀑布景观,应师法自然,以自然的瀑布作为造景砌石的参考,来体现自然情趣。设计形式有很多,建造时应考虑水源大小、水量的计算及景观主题,从而选择合理的砌石组合形式,在进行石材间的固定时,除了靠石与石互相咬合外,目前常以水泥强化其安全性,但应尽量以植栽掩饰,以免破坏自然山水的意境。此外,出水口处也应模仿自然,并通过岩石或植物做适当遮蔽,否则将破坏瀑布景观的自然属性(见图3-3-31)。
图3-3-30 瀑布面的高与宽应具有一定的对比
图3-3-31 模仿自然的瀑布设计剖面图
(2)瀑身设计。瀑身是瀑布的主要观赏部分,应强调一定的可观性,合理地处理岩石、植物与瀑布水面的关系,在瀑布面外的上端及左右两侧宜装饰植物,使瀑布水色更为壮观(见图3-3-32)。顶部蓄水池的容积要根据瀑布的流量来确定,要形成宏伟壮观的瀑布景象,就要求其容积大;相反,若追求瀑布薄如轻纱,就没有必要太深、太大。
(3)落水池设计。自然界的天然瀑布落水口下面多为深潭。因此,在进行瀑布设计时,也应在落水口下面设置一个潭,即落水池。为了防止瀑布跌落时水花四溅,落水池的宽度应不小于瀑身高度的2/3。
(4)为节约用水,减少瀑布流水的损失,可装置循环水流系统的水泵,平时只需补充一些因蒸散而损失的水量即可(见图3-3-33)。
顶层水池出水口
输水管
混凝土基础10cm
\
土工织物衬垫
丁基橡胶或EPDM柔性防水层
循环泵
土工织物垫层
压实沙层5cm
图3-3-32 结合植物和岩石的瀑身设计
图3-3-33 装有再循环系统的规则式瀑布
3.3.4 跌水
跌水,本质上是瀑布的变异,顾名思义为跌落的水,是由于地形突然的高差变化而产生的水流现象。较之瀑布景观而言,它是一种较小高差上的落水,有时也被称之为叠水,即通过呈阶梯状的落差和地面凹凸变化来形成的叠层落水现象。
3.3.4.1 跌水的主要形式
跌水景观是一种可视且可听的水景,在当前的园林设计应用较广,形式丰富,造型多变,常见的有垂直落水、层叠落水、沿壁滑落等形式(见图3-3-34)。水形的立面变化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线状、点状、帘状、片状、散落状,主要受落差高低、水流量以及出水口的形状等方面的影响(见图3-3-35)。
(a)垂直落水的跌水景观
(b)层叠落水的跌水景观
(c)沿墙滑落的跌水景观
图3-3-34 跌水的主要形式
(a)西安大雁塔景区的跌水(线状跌水)
(b)美国爱迪生公园的跌水(片状跌水)
(c)珠海某小区的跌水(散落跌水)
图3-3-35 跌水水形的立面变化
3.3.4.2 跌水设计要点
1.跌水的造型设计
跌水最常用的就是借助地形的高差变化形成,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的特点,借势造水,高差较大则变成瀑布的形式,因此应根据场地地貌特征来决定跌水的形式、尺度、流向等(见图3-3-36)。
30厚500×300浅灰色烧面花岗岩
25厚250×300深灰色花岗岩压顶
50厚250×300浅灰色荔枝面花岗岩
20厚250×300灰色面花岗岩
250×300×150深灰色毛面花岗岩
接水泵循环系统
图3-3-36 跌水的设计举例
在平坦地形中营造跌水景观,可以借助跌水构筑物来制造跌水效果,这类构筑物包括台阶、景墙、挡土墙、景观台、水池等(见图3-3-37)。
2.跌水景观的维护
重视跌水的可持续性维护。跌水景观作用的持续发挥,如在层级水池的跌水设计中,通常应在每一层层级水池设置排空口,以便排空或清洗水池,保证跌水景观的可持续性(见图3-3-38)。
水流沿台阶缓缓跌落
特色装饰花钵
+34.30WL
+32.60WL
+33.75WL
50厚灰色光面花岗岩压顶
接景观排水系统
接景观排水系统
接景观供水系统
接景观排水系统
接水泵循环系统
进水口
出水口
图3-3-37 借助台阶形成的跌水剖面
6700
1600
1600
1600
1600
300
1300
300
1300
300
1300
300 50 350
1300 300
7 2 5
9 0 0
10cm浆砌碎石层
双向φ8@200焊接钢丝网
5cm环氧树脂灰浆层
15cm厚夯实疏松垫层
排水管
供水管
止水带
池台
泵房
池底下
150
350
φ16@300
φ12@200
2 5 0
双向φ12@200 3φ12通长连筋
150
400 150 700
图3-3-38 跌水结构及池底设计图
3.3.5 驳岸
驳岸,即处于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是为稳定河岸,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
3.3.5.1 驳岸类型
图3-3-39 瑞典某滨海公园中的规则式驳岸
按照设计类型,驳岸主要分为规则式驳岸、自然式驳岸和混合式驳岸三类。规则式驳岸指用砖、石、混凝土砌筑的比较规整的驳岸,如图3-3-39所示。这类驳岸整体性强,造型简洁,耐冲刷,但缺少变化。自然式驳岸指用卵石、假山石、植物、自然泥岸等天然材料形成的岸坡,这种驳岸没有固定形状或规格,自然亲切,景观效果好(见图3-3-40)。此外,园林中还有结合了规则式和自然式驳岸的特点的一种混合式驳岸,如用毛石砌墙,自然山石封顶(见图3-3-41)。
图3-3-40 杭州太子湾公园中的自然式驳岸
图3-3-41 西安曲江公园中的混合式驳岸
3.3.5.2 驳岸设计要点
1.驳岸的构造
驳岸在断面上由三部分构成,即压顶、墙体、基础,有些还可根据结构需要加垫层(见图3-3-42)。
盖石
2.创造丰富多彩的岸边景观
恰当的驳岸处理可以丰富水景形象,营造多彩的岸边景观。驳岸设计时必须结合水景所在区域园林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体形态、材料特性、种植设计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等方面来选择其结构形式(见图3-3-43)。
墙体
湖底
3.驳岸的高度设计
基础
驳岸的高度应考虑水位变化和水位控制,并且根据设计意图来控制驳岸高度,尤其对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可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结合绿化植物的种植,创造具有连续性、景观性强的驳岸景观(见图3-3-44)。
图3-3-42 驳岸断面
4.驳岸的生态设计
驳岸的生态设计可以改善水景的生态功能。设计时应结合水景本身特征,尽量表现自然,避免连续单调的线条;施工材料取于自然,取于当地;并提供水生植物、微生物栖息的微环境(见图3-3-45)。
常水位
防水层
混凝土
圆木
与园路相接的驳岸
常水位
钢筋混凝土
木桩驳岸
常水位
浆砌块石驳岸
创造出水边峭壁的景观示意
洪水位
常水位 常水位
深入水面的石矶,创造清水条件
常水位
假山石
低水位
洪水位
毛石
浮泥土
低水位
湖底
垫木
沉褥
干砌毛石驳岸
自然山石下的驳岸
常水位
与假山相接的驳岸
块石
100厚碎石素土夯实
混凝土
块石驳岸
洪水位
常水位
低水位
种植土
自然山石块石
自然山石
素土夯实土
碎石
素土夯实
钢筋混凝土池壁
自然岸壁
岸边有种植池的驳岸
防水层水口
黏土机砖山
混凝土
自然山石岸壁
与绿地相接的驳岸
图3-3-43 不同类型的驳岸做法(引自《水景工程》)
人行道
水面
直径100mm木栏杆
直径100mm木栏杆涂漆自然面
浅沼池
混凝土铺装块
道路铺装材料
绿化种植
20mm厚黄色板岩碎拼
挡土墙
20nm厚黄色板岩碎拼
20mm厚黄色板岩碎拼
排水孔
钢筋混凝土结构
直径50~200mm
不同大小浅灰色河石散置
地基
图3-3-44 台阶式驳岸设计
水生植物
50mm厚白色龙眼面花岗岩
岸边
湖
地基
排水方向
钢筋混凝土结构
浅灰色河石
地基
盆栽水生植物
防水层
浅灰色河石
图3-3-45 生态驳岸设计
3.3.6 景桥
园林水景中的桥通常兼具交通功能和艺术观赏双重价值,它既是联系景点的交通工具,又可以成为独立的景点和观景点,因此也被称之为景桥。在水景设计中,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的景桥为园林水景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意境。
3.3.6.1 景桥的类型
景桥的类型多种多样,从平面上可将景桥分为一字形、十字形、Y字形、八字形、工字形、S形、折线形等(见图3-3-46)。
十字形桥——晋祠鱼沼飞梁
Y字形景桥——李婆桥
河道
平面图
绍兴八字桥
堆云
永安桥
工字形桥——扬州五亭桥
S形桥
积翠
折线形桥——北海公园永安桥
图3-3-46 不同平面造型的景桥
从材料上看,有石桥、木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等。
从结构上看,将其分为四大类:板式桥、拱桥、步阶廊桥、其他桥(见图3-3-47)。常见的景桥有:梁板桥、拱桥、踏步桥、索桥、廊桥、现代景桥等。
贴水板桥
双渡桥
块桥
折桥
(a)板式桥
双拱桥
水族馆双旋景桥
小拱桥
小板壳桥
(b)拱桥
跨岸桥
过山桥
廊桥
步级桥
(c)步阶廊桥
圆墩汀步
方形汀步
荷叶汀步
泳池舰板
秋千桥
小板桥
断桥
铁索桥
城堡吊桥
藤圆桥
(d)其他桥
图3-3-47 不同结构的景桥(引自《建筑设计资料图典》)
(1)梁板桥,是最古老的桥梁形式,又称平桥。分为单跨和曲折平桥,多贴近水面而建,造型简洁大方或小巧精致(见图3-3-48)。
(2)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一经采用,就发展迅速,成为景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拱桥有石拱、砖拱、木拱之分,其中石拱最为多见,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宽度视水面宽度而定(见图3-3-49)。
(3)踏步桥,即汀步,又称为步石,跳墩子,常设置于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是按一定间距将零散的置石点缀于水面上便于人们通过的一种步道。由天然石材、石材雕琢或耐水材料形成方形、圆形、树桩式、荷叶使等造型(见图3-3-50)。
(4)索桥,一般用于跨度较大的水面,给人以悬空、摇摆的感觉。根据材料的不同,有竹索桥、铁索桥和钢丝索桥(见图3-3-51)。
(5)廊桥,也称亭桥,是景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造型特点就是在桥体本身加建了亭或者廊等园林建筑。目的是为了给游览者提供游园时的休憩和躲避风雨之需要(见图3-3-52)。
(6)现代景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的结构技术、建筑材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的更新带来新的结构形式、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的涌现以及设计师新锐的观念和创作的新境界。简洁优化的结构设计,新型材料的使用使景桥传递现代信息,体现科技精神(见图3-3-53)。
图3-3-48 苏州拙政园曲折平桥
图3-3-49 美国莉莉乌库拉妮花园拱桥
图3-3-50 洛阳西苑公园荷叶型汀步
图3-3-51 上海世纪公园索桥
图3-3-52 美国莉莉乌库拉妮花园廊桥
图3-3-53 天津桥园公园的现代钢结构桥
3.3.6.2 景桥设计要点
进行景桥设计时,要做到适当选址、造型优美、细部完善,并能够与周边环境氛围相协调和融合。
1.景桥的选址
在园林设计中,景桥的选址与总体规划、园路系统、水面的分隔或聚合、水体面积大小密切相关。其造型应与环境特征相协调,不论相对于园中构筑物还是地形,均须形式上保持统一。如图3-3-54所示,美国唐纳德溪水公园中的汀步,运用简洁的直线与曲线,与周边的艺术墙及园区道路构成了和谐的统一。
(a)平面图
(b)局部效果
图3-3-54 美国唐纳德溪水公园汀步
2.结构设计
景桥由上部结构、下部支撑结构两大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梁(或拱)、栏杆等,是景桥的主体部分,既要求坚固,又要美观。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等支撑部分,是景桥的基础部分,要求坚固耐用,耐水流的冲刷。桥台、桥墩要有深入地基的基础,上面应采用耐水流冲刷材料,还应尽量减少对水流的阻力(见图3-3-55)。
有镶面的侧墙 半立面
半纵剖面
拱顶剖面 拱脚剖面
桥面铺装
拱顶
桥面铺装
栏杆檐石
防水层
拱腹填料
翼墙
拱腹 有镶面侧墙填料
0
f
f
防水层
拱腰
拱轴线
护坡
拱脚
L0
L 2
盲沟
桥台
桥台基础
图3-3-55 拱桥的构造及结构示意图(引自《园林工程》)
3.桥身设计
桥身富有情趣,外形应体现美观,平静宽广水面设置上的景桥尽量考虑利用水的倒影形成丰富空间层次(见图3-3-56)。
桥身的大小,应结合交通流量、环境特征综合确定,应与跨越的水面大小相协调,并与所联络道路的式样及路幅一致(见图3-3-57和图3-3-58)。
4.细部设计
景桥的细部设计主要考虑通行效果和景观效果。首先,桥身所用构筑材料,可用自然材料或仿自然的人工材料,或结合桥身的起伏形成自然而有趣的通行空间(见图3-3-59)。桥面还应有防滑措施,以便行人车辆通行安全。其次,为提高景桥的观赏性,可结合桥两岸的树木、假山、岩壁等共同设计,如桥头植树,桥身覆以蔓藤等。桥上附属物如照明灯、庭椅、花架等,可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
图3-3-56 北京颐和园中的石拱桥
图3-3-57 荷兰历史古城运河上的大跨度拱桥
图3-3-58 法国莫奈花园中的小型景桥
图3-3-59 加拿大多伦多起伏型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