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土地利用信息的获取
江汉平原1995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3]提供的矢量数据,该数据为TM和ETM影像经监督分类、矢量化和实地考察精纠正后的数据,采用中科院土地资源分类体系,投影系统为正轴等面积双标准线圆锥投影(Albers)。在ArcGIS中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并按本研究设定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部分地类进行重新归并和调整后形成江汉平原1995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
江汉平原1987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上述数据为基础,运用3.3.2中处理过的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屏幕判读解译后得到。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主要依据影像的物理特征和几何特征,包括像元的色彩和明暗程度、地类的分布形态、大小、纹理和周边地物的位置关系等。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套合所需年份的遥感影像,以总结归纳出的不同地类的典型影像特征为解译标志(表3.16),对影像进行解译,获得影像年份的土地利用状况草图。解译的具体过程为:
(1)在计算机中将影像叠合于某一年份的基础矢量数据之上,对比两者图斑的变化情况,将变化图斑在计算机中勾绘出来。
(2)对解译特征明显的变化图斑直接在数据库中更新地类属性。
(3)对解译特征较为模糊的图斑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对历史数据通过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以确定地类,或是以实地调查的方法确定现状图斑所属的地类。
(4)将更新图斑和基础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拓扑检查,以消除各图斑直接的错误关系,对图层叠加形成的细微图斑进行合并处理等操作,获得新一期土地利用图,并按相关标准和格式导入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综合数据库中储存。
表3.16 江汉平原各典型地类目视解译特征
经过上述操作和处理后得到同一分类体系、相同分辨率江汉平原1987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