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顺层岩质水库滑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千将坪滑坡地质力学模型

2.1 滑坡运动过程及特征

2.1.1 滑坡变形破坏过程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1—10日完成第一期135m高程蓄水,千将坪村青干河库水面由高程92m升高至135m。

6月21日至7月11日,千将坪地区发生强降雨,总降雨量为162.7mm。

2003年6月13日,后缘高程400m左右即开始出现断续拉张裂缝,随着滑坡变形加剧裂缝逐步扩张,至7月12日,拉张裂缝出现弧形贯通,张开宽约2m,深约2m。

7月1日起,平行岸坡的硅厂公路(高程200m)出现顺公路走向的断续的毫米级细裂缝,不易为人们所觉察。

7月12日深夜11时许,千将坪村二组和四组所在山体岸坡多处出现明显裂缝,且裂缝急剧张开,岸坡山体晃晃欲坠。当地政府紧急组织滑坡所在地的居民和工厂撤离。一时间,救灾指挥所的高音喇叭声、搬运撤离的汽车笛声、居民匆忙撤离的呼号声、山体撕裂的呼啸声交织混杂在千将坪村的夜空。

约1h后,7月13日零时20分,千将坪村二组和四组山体剧烈启动,呈整体高速下滑,滑坡整体下滑历时约1min。滑坡整体下滑后,出现小规模二次滑坡,滑坡后缘和两侧局部出现牵引下滑体,5min后,滑坡停止,山体恢复平静。

滑坡过程中,有居民14人来不及逃离,被滑坡吞噬;位于青干河中的22条渔船被滑坡涌浪掀翻,14个渔民遇难。

滑坡过后,房屋倒塌、厂房摧毁、交通中断、青干河堵塞,见图2.1~图2.8。

图2.1 滑坡全貌

图2.2 滑坡侧视图

图2.3 滑坡内地貌地物破坏情景

图2.4 滑坡堵江情景

图2.5 滑坡东侧边界残存的半间房屋

图2.6 滑坡内平直移动、尚未倾倒的楼房

图2.7 青干河南岸滑坡堆积区地层反翘

图2.8 河流卵砾石随滑坡堆积于青干河南岸坡上

千将坪滑坡损失巨大,据秭归县统计,千将坪村二组、四组村民连同被毁企业的职工共1200人无家可归,14人死亡,10人失踪,19人受伤。农户房屋倒塌346间,损毁农田1067亩,其中柑橘园367亩,涌浪导致附近5个村毁坏农田120亩。年产值7000万~8000万元、税收300万~400万元的沙镇溪镇金属硅厂、页岩砖厂、装卸运输公司、建筑公司四家企业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5736万元以上。省道宜昌至巴东公路在滑坡区内被毁,交通中断,输变电线路5条共计长20.5km、变压器2台被损坏,22条停泊在码头的渔船被毁,山林植被局部破坏。

2.1.2 滑坡规模

滑坡宽度一般为410~480m,最宽处位于下部平台,宽521m;滑坡最大长度自后缘三角滑壁至青干河南岸滑坡堆积体为1080m;滑坡平面面积0.52km2

滑坡厚度:中后部20~30m,中前部40~50m,最大厚度59m。

滑坡体积:1542万m3

入水方量:266万m3

2.1.3 滑动方向

根据后缘滑壁产状及滑坡下部平台纵、横裂缝变形形迹在平面上判断滑坡主滑方向。

中后部:高程180m以上,滑坡滑移方向135°~140°左右。

中前部:高程180m以下,受滑床面的控制,滑坡滑动方向向东偏移至110°~120°。

2.1.4 滑距

根据滑坡滑动前后地貌、地物标志的对比,判断滑坡的滑距。滑坡滑动将滑坡区内的秭巴省道及其他乡镇公路错断,是最为明显的判断滑距标志。分析表明,西部滑体较东部滑体滑距大。

东部滑距:160~180m;西部滑距:220~240m。

2.1.5 滑速

千将坪深层岩质滑坡1~5min之内完成滑动,其滑动经历了启动—加速—(受阻)减速—停止的滑动过程。

(1)滑坡启动速度v0

按照计算滑坡启程剧动初始公式,求得v0=2.20m/s。

(2)滑坡最大滑速vmax

1)地震台网监测分析成果。据三峡微震台网监测资料,千将坪滑坡最大滑速为16m/s。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分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出最大滑速公式。

可得滑体滑速

式中:m为滑体质量,t;mw为滑体滑动过程中排开水的质量,t;v0为滑坡启动速度,m/s;v为滑坡即时滑动速度,m/s;α为滑坡平均坡角,(°);φ为滑带平均内摩擦角,(°);c为滑带平均黏聚力,103Pa;L为滑动距离,滑坡启动点—受阻爬坡开始处(最大滑速处),m;H为滑体下滑高度,m;hw为涌浪高度,m。

计算参数及成果见表2.1。

表2.1 千将坪滑坡最大滑速计算参数及成果表

理论计算千将坪滑坡最大滑速vmax为17.66m/s。

3)综合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分析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能量守恒计算方法中,计算公式为近似公式,滑体质心落差计算也存在误差。因此,比较分析认为,微震台网监测资料及其分析计算结果更精确一些。

所以,综合分析结果,千将坪滑坡最大滑速为16m/s。

2.1.6 滑坡涌浪

(1)涌浪实测。

涌浪高度可从两岸植被被水流冲蚀痕迹的最大高度量测,滑坡体处涌浪高度为23~25m (理论计算24.5m);下游0.7km处的青干河大桥处涌浪高度7.4m(图2.9);下游1km处的锣鼓洞河口涌浪高度6m,在该河口的锣鼓洞上游1km 处有渔船被涌浪掀翻。

图2.9 下游0.7km处的青干河大桥处涌浪高度7.4m

(2)理论计算。

本次计算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建议的推算法。首先计算滑坡体滑动前后的重心位置及面积(要求滑动前后的面积相等),根据重心位置计算重心距离水面的高度H,然后根据坡长确定坡体的平均厚度Hs,再根据水位线确定水深Hw,最后预测滑坡的涌浪高度。

参看波浪特性分区图2.10,首先根据滑坡相对滑速和Hs/Hw,确定波浪所属的分区。

,为相对值,无量纲,表示为相对滑速,式中,Hw为水深,m;g为重力加速度,m/s2

然后计算Hs/Hw(无量纲),Hs为下滑体的平均厚度,m。

再根据前面计算的相对滑速Vr,查看滑坡涌浪预测图2.11,确定Hmax/Hs,其中Hmax即为滑坡的预测涌浪高度。

其中,图2.11(a)得到的是滑坡体入水处的最大涌浪高度预测值,而与入水处距离X处的涌浪高度还需计算Xr=X/Hw,再根据图2.11(b)预测距离X处的最大涌浪高度。计算结果见表2.2。

图2.10 波浪特性分区图

图2.11 滑坡涌浪预测图

表2.2 涌浪计算成果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