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1.2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的检测
学习任务1.2.1 密度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g/cm3;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V——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亦称实体积。密度只取决于材料自身的组成及微观结构,与孔隙状况无关。
图1.1 李氏瓶
1.2.1.1 主要仪器设备
(1)李氏瓶。容积为220~250mL,刻度精确至0.1mL,如图1.1所示。
(2)筛子。方孔,孔径为0.90mm。
(3)天平。精度为0.01g。
(4)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5)干燥器、温度计等。
1.2.1.2 试样制备
(1)将试样破碎、磨细,全部通过0.90mm方孔筛后,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1.2.1.3 试验方法及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无水煤油至0~1mL刻度线,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录刻度V1。
(2)用天平称取试样质量为m1,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中,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或略高于20mL的刻度为止。
(3)用瓶内的煤油将黏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煤油中,并倾斜转动李氏瓶,排出煤油中气泡,恒温30min,记录液面刻度V2。
(4)称取未注入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m2。
1.2.1.4 结果计算与评定
按下式计算出密度ρ,精确至0.01g/cm3。
最后结果取两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但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g/cm3,否则重做。
学习任务1.2.2 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含内部开口和闭口孔隙)的质量称为材料的表观密度。
式中 ρ0——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的质量,g或kg;
V 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当测试材料表观密度时,须同时测定其含水率,并予以注明。通常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气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但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水分渗入材料内部而使所测结果不准。
1.2.2.1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主要仪器设备
(1)容量瓶。容积为500mL。
(2)天平。称量为1000g,精度为1g。
(3)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4)干燥器、料勺、温度计等。
2.试样制备
将试样用四分法(见学习情境2.2骨料应用与检测中砂的分样实训操作)缩分至660g左右,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待用。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精确至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倾斜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排除气泡,再塞紧瓶塞,静置24h。
(2)静置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取其质量(m1),精确至1g。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洗净瓶的内外表面。再向瓶内注入与前面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的冷开水,至瓶颈500mL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取其质量(m2),精确至1g。
4.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按下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ρ0s,精确至10kg/m3,ρ水取1000kg/m3。
(2)最后结果取两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20kg/m3,否则重做。
1.2.2.2 石子表观密度试验
试验时各项称量宜在15~25℃范围内进行。
1.广口瓶法
本方法适宜于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的碎石或卵石。
(1)主要仪器设备:
1)广口瓶。容积1000mL,磨口。
2)天平。称量为2000g,精度为1g。
3)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4)筛子。方孔,孔径为4.75mm。
5)浅盘、温度计、玻璃片等。
(2)试样制备。将试样筛去4.75mm以下的颗粒后洗刷干净,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1规定的数量,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1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试样浸水饱和后,装入广口瓶中,然后注满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2)气泡排尽后,向瓶内添加饮用水至水面凸出到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总质量m1,精确至1g。
3)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试样的质量m0,精确至1g。
4)将瓶洗净,重新注入与前面水温不超过2℃的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质量m2,精确至1g。
(4)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按下式计算石子的表观密度ρ0g,精确至10kg/m3,ρ水取1000kg/m3。
2)最后结果取两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20kg/m3,否则重做。
3)对于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最后结果可取四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静水(浸水)天平法
(1)主要仪器设备:
1)静水(浸水)天平。由电子天平和静水力学装置组合而成,称量为10kg,精度为5g。
2)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3)筛子。方孔,孔径为4.75mm。
4)网篮、盛水容器、浅盘、温度计等。
(2)试样制备。将试样筛去4.75mm以下的颗粒后洗刷干净,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1规定的数量,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网篮浸泡于盛水容器中,并通过溢流孔调整液面高度至稳定,使天平显示为零。
2)将浸水饱和后的试样放入网篮,以上下升降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高于液面。
3)把网篮挂于天平挂钩,并使液面高出试样50mm以上。
4)用同温度水注入盛水容器,直至高出溢流孔。
5)待液面稳定后,称出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1,精确至5g。
6)测定水温。
7)将网篮中的试样倒入浅盘,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试样的质量m0,精确至5g。
(4)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按下式计算石子的表观密度ρ0g,精确至10kg/m3,ρ水取1000kg/m3。
2)最后结果取两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20kg/m3,否则重做。
3)对于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最后结果可取四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学习任务1.2.3 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材料孔隙和材料绝对密实体积之和)的质量。
式中 ρ0——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
m 0——材料的质量,kg;
V 0——材料的体积,m3。
1.2.3.1 规则几何形状试样的测定(如加气混凝土)
1.主要仪器设备
(1)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2)钢直尺。精度为0.5mm。
(3)天平。称量为2000g,精度为1g。
(4)烘箱、干燥器等。
2.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照规定程序烘干至恒重[一般材料置于(105±5)℃的烘箱内烘干],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
1)平行六面体试样。量取3对平行面一个方向的中线长度,两两取平均值。
2)圆柱体试样。量取十字对称直径,上、中、下部位各量两次,取六次结果的平均值;量取十字对称方向高度,取四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计算出体积V0。
(3)用天平称量出试件的质量m0。
4.试验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精确至10kg/m3。
1.2.3.2 不规则形状试样的测定(如卵石等)
此类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时需将其表面涂蜡,封闭开口孔后,用静水(浸水)天平法进行测定。
1.主要仪器设备
(1)静水(浸水)天平。由电子天平和静水力学装置组合而成,称量为10kg,精度为5g。
(2)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3)网篮、盛水容器、温度计等。
2.试样制备
将试样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称出试样质量m0。
(2)将试样表面涂蜡,待冷却后称出质量m1。
(3)用静水天平称出涂蜡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具体步骤见石子表观密度静水(浸水)天平法试验]。
4.试验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精确至10kg/m3,ρ水取1000kg/m3;ρ蜡取930kg/m3。
学习任务1.2.4 堆积密度
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含颗粒内部孔隙和颗粒之间空隙)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式中——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kg/m3;
m——散粒材料的质量,kg;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m3。
根据材料密实程度可分为松散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的测定根据所测定材料的粒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但原理相同。下面以砂和石子为例介绍两种堆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1.2.4.1 砂堆积密度试验
1.主要仪器设备
(1)容量筒。金属圆柱形,容积为1L。
(2)标准漏斗。具体尺寸如图1.2所示。
(3)天平。称量为10kg,精度为1g。
(4)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5)方孔筛、直尺、垫棒等。
2.试样制备
图1.2 标准漏斗
用四分法缩取砂样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待用。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
1)称取容量筒的质量m1及测定容量筒的体积;将容量筒置于漏斗下面,使漏斗对正中心。
2)取一份试样,用料勺将试样装入漏斗,打开活动门,使试样徐徐落入容量筒,直至容量筒溢满,上部呈锥体后关闭活门。
3)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出总质量m2,精确至1g。
注意:加料及刮平过程中不得触动容量筒。
(2)紧密堆积密度:
1)称取容量筒的质量m1及测定容量筒的体积。
2)取一份试样,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3)装第一层,筒底放10mm直径垫棒,按住筒左右交替击地面25次。
4)装第二层,同上一步操作(垫棒方向转90°)。
5)加试样超过筒口,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出总质量m2,精确至1g。
4.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堆积密度,精确至10kg/m3。
(2)最后结果取两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1.2.4.2 石子堆积密度试验
1.主要仪器设备
(1)容量筒。见表1.2。
(2)台秤。称量为10kg,精度为10g。
(3)磅秤。称量为50kg、100kg,精度为50g。
(4)小铲、烘箱等。
表1.2 容量筒规格
2.试样制备
用四分法缩取所需石子烘干或风干后,拌匀并将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称取容量筒的质量 (m1)及测定容量筒的体积)。
(2)取一份试样,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上方50mm处徐徐加入,试样自由落体下落,直至容器上部试样呈锥体且四周溢满时,停止加料。
(3)除去凸出容器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凸起部分体积和凹陷部分体积大致相等。称取总质量(m2),精确至10g。
4.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堆积密度,精确至10kg/m3。
(2)最后结果取两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学习任务1.2.5 孔隙率、空隙率
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
ρ 0——材料的表观密度;
P 0——材料的孔隙率,%;
V 0——材料的总体积,m3;
V——材料的内部孔隙体积,m3。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式中——散粒材料的空隙率,%;
——散粒材料的总体积,m3;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