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上望远镜的视距装置,按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一般地面起伏限制等优点,但精度较低,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测量和精度要求不高的其他测量工作中。
一、视距测量原理
(一)视准轴水平时距离与高差的测量原理
图4-8 视准轴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的测量原理
在图4-8中,系用一种外对光望远镜测定P1、P2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高差h。在P1点安置经纬仪,在P2点竖立视距尺,当视线水平时视准轴垂直于视距尺。图中f为物镜焦距,P为视距丝间距,c为物镜至仪器中心的距离,n为A、B两读数差,称为尺间隔。由图中相似三角形a′b′F与ABF可得
因此,仪器到标尺的水平距离为
令f/p=k,称k为乘常数,在仪器设计时一般使k=100。
式(4-1)中f+c称为外对光望远镜的加常数。目前国内外生产的仪器均为内对光望远镜,(f+c)值趋近于零,因此内对光望远镜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为
由图4-9可以看出P1、P2两点间高差计算公式为
(二)视准轴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测量原理
上述公式(4-2)、公式(4-3)仅适用于视准轴水平,即视准轴垂直于视距尺的情况。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尺面上的间隔,如图4-9所示。对此,设想将标尺以中丝C这一点为中心转动α角,使标尺仍与视线相垂直。这时上、下丝在尺面上截取尺间隔为n′,即A′与B′两读数之差,则倾斜距离为D′有
D′=kn′
将其化为水平距离则为
图4-9 视准轴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测量原理
由于转动标尺使其垂直于视线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标尺还是直立的,读取的尺间隔仍为n= A-B。因此需要找出n与n′间的关系,以n代替式(4-4)中的n′,才能算得水平距离D。
在图4-9中,由△AA′C和△BB′C,可以看出:
由于φ角很小(约为34′23″),故可将∠AA′C和∠BB′C近似地看为直角,则有
将式(4-5)代入式(4-4),得到视线倾斜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为
求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后,可根据所测竖直角α和中丝读数v,以及仪器高i,计算出P1、P2两点间高差h
将式(4-6)代入式(4-7)经简化亦可用下式计算h。
上式中h′称为初算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在图4-9中,欲测定P1、P2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其观测方法和步骤如下:
(1)在测站点P1安置仪器,并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量取仪器高i,在测点P2处立直标尺。
(2)利用盘左(或盘右)将望远镜照准P2处标尺,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出尺间隔n。熟悉的测量员可以直接读出视距长度kn(100n)。
(3)读取中丝读数和竖盘读数,计算竖直角。
应该指出上述作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在平坦地区,为简化计算,在上述第二步中,读尺间隔时可使竖盘读数处于90°(或270°)附近。第三步读中丝读数时,使竖盘读数为90°(或270°)。这样就使竖直角很小,所读视距即为水平距离,计算高差时,可直接应用式(4-8)即h=i-v。
【例4-2】 已知视距kn=100m,竖盘读数为105°29′,仪器高i=1.45m,中丝读数v=1.56m,求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注:竖盘为顺时针注记)。
解:由式(4-6)、式(4-7)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高差h得
D=kncos2α=100×cos(90°-105°29′)=92.87(m)
h=Dtan+i-v=92.87×tan(90°-105°29′)+1.45-1.56=-25.8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