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在水源水位变幅大、供水要求急和取水量不大时,可考虑采用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和缆车式)。
一、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因无复杂的水下工程而具有投资少、建设快、易于施工、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经常取得含沙量少的表层水等优点。因此,在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使用较广泛。目前一只浮船的最大取水能力已达30万m3/d。它的缺点是河流水位涨落时,需要移动船位,阶梯式连接时尚需拆换接头以致短时停止供水,操作管理麻烦;浮船还要受到水流、风浪、航运等的影响。
1.浮船取水位置选择
除应符合有关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河岸有适宜的坡度,岸坡过于平缓,不仅联络管增长,而且移船不方便,容易搁浅,采用摇臂式连接时,岸坡宜陡些。
(2)设在水流平缓、风浪小的地方,以便浮船的锚固和减小颠簸,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上,浮船位置应避开急流和大回流区,并与航道保持一定距离。
(3)尽量避开河漫滩和浅滩地段。
2.浮船与水泵布置
浮船的数目应根据供水规模、供水安全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允许间断供水或有足够容量的调节水池时,或者采用摇臂式连接的,可设置一只浮船,否则不宜少于两只。
浮船有木船、钢板船和钢丝网水泥船等。钢丝网水泥船造价较低,能节约钢材,使用年限长,维修简单,是一种较好的船体,但怕搁浅、碰撞和震动。
浮船一般制造成平底囤船形式,平面为矩形,断面为梯形或矩形。浮船尺寸应根据设备及管路布置,操作及检修要求,浮船的稳定性等因素决定。目前船宽一般多为5~6m,船长与船宽之比为(2:1)~(3:1),吃水深0.5~1.0m,船体深1.2~1.5m,船首、船尾长2~3m。
浮船上的水泵布置,除满足布置紧凑、操作检修方便外,应特别注意浮船的平衡与稳定。当每只浮船上水泵台数不超过3台时,水泵机组在平面上常成纵向排列,也可成横向排列。
水泵竖向布置一般有上承式和下承式两种(图2-56)。上承式的水泵机组安装在甲板上,设备安装和操作方便,船体结构简单,通风条件好,可适用于各种船体,故常采用。但船的重心较高,稳定性差,振动较大。下承式的水泵机组安装在船底骨架上,其优缺点与上承式相反,吸水管需穿过船舷,仅适用于钢板船。
3.浮船的平衡与稳定
为了保证运行安全,浮船应在各种情况下(正常运转、风浪作用、移船、设备装运时)均能保持平衡与稳定。首先应通过设备布置使浮船在正常运转时接近平衡。在其他情况下如不平衡,可用平衡水箱或压舱重物来调整平衡。为保证操作安全,在移船和风浪作用时,浮船的最大横倾角以不超过7°~8°为宜。浮船的稳定与船宽关系很大。为了防止沉船事故,应在船舱中设水密隔舱。
图2-56 取水浮船竖向布置
4.联络管
浮船随河水涨落而升降,随风浪而摇摆。因此,船上的水泵压水管与岸边的输水管之间采用的联络管应当转动灵活。常用的连接方式有阶梯式和摇臂式。
(1)阶梯式连接。
1)柔性联络管连接。采用两端带有法兰接口的橡胶软管做联络管,管长一般为6~8m。橡胶软管使用灵活,接口方便,但承压一般不大于490kPa,使用寿命较短,管径较小(一般为350mm以下),故适宜在水压和水量不大时采用。
2)刚性联络管连接。采用两端各有一个球形方向接头的焊接钢管作为联络管,管径一般在350mm以下,管长一般为8~12m。钢管承压高,使用年限长。球形方向接头,转动灵活,使用方便,转角一般采用11°~15°,但制造较复杂。
阶梯式连接,由于受联络管长度和球形接头转角的限制,在水位涨落超过一定范围时,就需移船和换接头,操作麻烦,并需短时停止取水。但船靠岸较近,连接比较方便,可在水位变幅较大的河流上采用。
(2)摇臂式连接。套筒接头摇臂式连接的联络管由钢管和几个套筒旋转接头组成。水位涨落时,联络管可以围绕岸边支墩上的固定接头转动。这种连接的优点是不需要拆换接头,不用经常移船,能适应河流水位的猛涨猛落,管理方便,不中断供水,采用较广泛。目前已用于水位变幅达20m的河流。但洪水时浮船离岸较远,上下交通不便。
由于1个套筒接头只能在1个平面上转动,因此1根联络管上需要设置5个或7个套筒接头,才能适应浮船上下、左右摇摆运动。
如图2-57所示为由5个套筒接头组成的摇臂式联络管。由于联络管偏心,致使两端套简接头受到较大的扭力,接头填料易磨损漏水,从而降低了接头转动的灵活性与严密性。这种接头只适宜在水压较低,联络管重量不大时采用。
摇臂联络管的岸边支墩接口应高出平均水位,使洪水期联络管的上仰角略小于枯水期的下俯角。联络管上下转动的最大夹角(α1+α2)不宜超过70°。联络管长度一般在20~25m以内。
5.输水管
输水管一般沿岸边敷设。当采用阶梯式连接时,输水管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叉管。叉管的管垂直高差取决于输水管的坡度、联络管长度、活动接头的有效转角等因素,一般多在1.5~2.0m。在常年低水位处布置第一个叉管,然后按高差布置其余叉管。当有两条以上输水管时,各条输水管上的叉管在高程上应交错布置,以便浮船交错位移。
图2-57 摇臂式套筒接头连接
1—套筒接头;2—摇臂联络管;3—岸边支墩
6.浮船的锚固
浮船需用缆索、撑杆和锚链等锚固。锚固方式应根据浮船停靠位置的具体条件决定。用系缆索和撑杆将船固定在岸边,适宜在岸坡较陡,江面较窄,航运频繁,浮船靠近岸边时采用。在船首尾抛锚与岸边系留相结合的形式,锚固更为可靠,同时还便于浮船移动。它适用于岸坡较陡,河面较宽,航运较少的河段。在水流急、风浪大,浮船离岸较远时,除首尾抛锚外,尚应增设角锚。
二、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由泵车、坡道或斜桥、输水管和牵引设备等部分组成,如图2-58所示。河水涨落时,泵车由牵引设备带动,沿坡道上的轨道上下移动。
图2-58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布置
1—泵车;2—坡道;3—斜桥;4—输水斜管;5—卷扬机房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的优点与浮船取水构筑物基本相同。缆车移动比较方便,受风浪影响小,比浮船稳定。但缆车取水的水下工程量和基建投资比浮船取水大,宜在水位变幅较大,涨落速度不大(不超过2m/h),无冰凌和漂浮物较少的河流上采用。
缆车取水构筑物位置应选择在河岸地质条件较好,并有10°~28°的岸坡处。河岸太陡,则所需牵引设备过大,移车较困难;河岸平缓,则吸水管架太长,容易发生事故。缆车式取水构筑物各部分构造和计算如下。
1.泵车
供水一般设置1部泵车。供水量较大,供水安全性要求较高时,泵车应不少于2部,每部泵车上不少于2台水泵。泵车上的水泵宜选用吸水高度不小于4m特性曲线较陡的水泵,以减少移车次数,并使河流水位变化时,供水量变化不致太大。
泵车上水泵机组的布置,除满足布置紧凑,操作检修方便外,还应特别注意泵车的稳定和振动问题。小型水泵机组宜采用平行布置,将机组直接布置在泵车的桁架上,使机组重心与泵车轴线重合,运转时振动小,稳定性好。大中型机组宜采用垂直布置,机组重心落在两根桁架之间,机组放在短腹杆处,振动较小。
泵车车厢净高,在无起吊设备时采用2.5~3.0m;有起吊设备时采用4.0~4.5m。泵车的下部车架为型钢组成的桁架结构,在主桁架的下节点处装有2~6对滚轮。
2.坡道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10°~25°,其型式有斜坡式和斜桥式。当岸边地质条件较好,坡度适宜时,可采用斜坡式坡道。当岸坡较陡或河岸地质条件较差时,可采用斜桥式坡道。
斜桥式坡道基础可作成整体式、框式挡土墙和钢筋混凝土框格式。坡道顶面应高出地面0.5m左右,以免积泥。斜桥式坡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结构。
在坡道基础上敷设钢轨,当吸水管直径小于300mm时,轨距采用1.5~2.5m,吸水管直径300~500mm时,轨距采用2.8~4.0m。
坡道上除设有轨道外,还设有输水管、安全挂钩座、电缆沟、接管平台及人行道等。当坡道上有泥沙淤积时,应在尾车上设置冲沙管及喷嘴。
3.输水管
通常一部泵车设置一根输水管。输水管沿斜坡或斜桥敷设。管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叉管(正三通或斜三通),以便与联络管相接。叉管的高差主要取决于水泵吸水高度和水位涨落速度,一般采用1~2m。当采用曲臂式联络管时,叉管高差可以更大些(2~4m)。
在水泵出水管与叉管之间的联络管上需设置活动接头,以便移车时接口易对准。活动接头有橡胶软管、球形万向接头、套筒旋转接头和曲臂式活动接头等。橡胶软管使用灵活,但使用寿命较短,一般用于管径300mm以下。套筒接头由1~3个旋转套筒组成,装拆接口较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应用较广。
4.牵引设备
牵引设备有绞车及连接泵车和绞车的钢丝绳组成。绞车一般设置在洪水位以上岸边的绞车房内。牵引力在50kN以上时宜用电动绞车,操作既安全,又节省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