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挺水植物筛选及优化配置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研究区概况

2.1 哈尔滨市概况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约为5.3万km2,辖9区9县(市),2016年年末总人口962.05万人。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1.1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市域总面积5.38万km2,其中市区面积1.02万km2。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是全国所处纬度最高,位居最东端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之一。哈尔滨市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从流域上来看,哈尔滨市位于松花江中游江畔,松花江由西南向东北穿过市区。

2.1.2 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地形总体东高西低,市区地域平坦、低洼,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其余区域多山地及丘陵。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m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在145~175m之间,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略有起伏;第三级阶地海拔在180~200m之间,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2.1.3 区域地质

哈尔滨市境内地质构造属长白、兴安褶皱带和松辽中凹陷带。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以及新生界的第四系。该地区第四系甚为发育,全市区均有第四纪堆积,且从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分布,而前第四系则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在哈尔滨市区地表未出露。沉积厚度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河流阶地的第四系厚度为60m左右,河漫滩区的第四系厚度为40m左右。

哈尔滨市区及附近活动断裂少,除阿什河与松花江交汇处是活动构造复合部分,稳定性较差外,其余区域地壳较为稳定,地基承载力在120~180kPa之间。松北区分布有大量的滩涂湿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差一些。

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与地表水存在互补关系。地下水化学类型以型为主,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哈尔滨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05g,属于基本稳定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4度。

2.1.4 气象水文

哈尔滨市地处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属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湿润,降雨集中。哈尔滨市多年平均温度3.6℃,最高气温在7月,达40℃,最低气温在1月,达-40℃。哈尔滨市季风较大,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796.3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11mm,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蚁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主要河流的河川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与大气降水的年际变化类似,天然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很大,在绝大多数年份中,汛期(6—9月)径流量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60%~75%。

2.1.5 土壤类型

哈尔滨市域土壤类型有白浆土、暗棕壤土、黑土、草甸黑土、沼泽土、泥炭土、泛滥土、水稻土等9个土类,21个亚类。其中,黑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及山间谷地;砂土、沼泽土和泥炭土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地下水位高及地表长期积水的地段。水稻土、黑土、草甸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