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哈尔滨市水域概况
2.2.1 中小河流现状
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有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136条。松花江流经哈尔滨市5区6县(市),区段总长466km。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4亿m3,其中地表水99亿m3,地下水36亿m3。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72m3,约占全国人均水平的60%。
2.2.2 水域(湿地)生境现状
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属丘陵与平原河流相间地形,江道蜿蜒曲折,自西南流向东北,南岸阶地明显,北岸地势平坦。地貌成因属堆积和剥蚀堆积类型,内河切割松花江阶地和漫滩地,形成起伏变化的地貌。总的地形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在上游右岸的双城界至运粮河口和左岸的方台乡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是无堤段,与漫滩地有明显的陡坎分界。其余段筑有堤防,是人工控制为主的江道形态。松花江公路大桥以上江段漫滩宽3~6km;松花江公路大桥至阿什河口段漫滩地宽1~3km;阿什河河口以下8km河段,河漫滩地形平坦,高程在115.00~122.00m。
地形、地貌的发育和形成与水流的冲淤变化规律关系密切。松花江含沙量不大,哈尔滨水文站多年平均年来沙量为732万t,但年际和年内丰、枯水季节间输沙率的变化较大,这种变化直接影响滩地的发育和演变。主槽边滩的形成和演变是在洪水期完成的。由于河流侧蚀作用,在凹岸形成多处蚀土崖。洪水期江水溢出河槽,形成广阔平坦的河漫滩,发育有大面积的河漫滩相沉积层。凸岸河漫滩发育有许多弧形排列的河岸沙堤,普遍存在河岸横向逐渐降低地势。
松花江属冲淤型平原河床,在河床平面形态上,弯曲呈正弦曲线势,曲流带的移动,使江道裁弯取直,而形成诸多的牛轭湖和低洼地。松花江中还发育着许多江心岛,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布在江道中的凸岸,由于曲流颈被裁弯取直形成汊河,河流流量大都从裁直的水路中通过,从而形成江心岛,大套子滩岛、阳明滩岛即属此类。
(2)在裁直的水路中,由于新河床的宽度和深度不如老河床而形成江心岛,何家滩岛即属此类。
(3)在河床的由窄变宽处,由于水流扩散而形成江心岛,如狗岛。
(4)在凹岸地带支流江口的稍下方,由于干流洪水顶托以及支流含沙量较高,从而形成江心岛,如阿什河口附近的珍珠岛。
这些江心岛一般高出平水期水面1~3m,岛头较高。岛尾部分在洪水期大都被水流淹没,属低河漫滩。
在江心岛两侧还发育着河岸沙堤。沙堤一般高2~5m,长400~700m,宽50~200m。朝主江道一侧的为陡坡,另一侧为缓坡。在江心岛末端的沙堤收敛处往往形成窄长条状的河湾和湖泊,最典型的如狗岛。
在松花江的河漫滩和江心岛上,冲积沙经风吹扬后,可形成高达2~3m的沙堆和沙丘。大多沙堆和沙丘已形成草被,属固定沙丘,少部分仍属于流动性沙丘。在河漫滩上还发育着许多波纹,一般长10cm左右,高2~3cm,呈雁形排列,多与西北风垂直,其迎风坡较缓。
由于松花江蜿蜒流过,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哈尔滨是依托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等天然湿地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哈尔滨市天然湿地面积3290km2,其中沼泽湿地1370km2,河流湿地1920km2。规模较大的天然湿地有松北湿地、白鱼泡湿地、阿什河湿地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围垦、鱼塘开发、取土挖沙等人为的不合理开发,使天然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境破碎化,湿地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功能明显退化。
狗岛是哈尔滨市最重要湿地之一。位于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滨州桥与滨北桥之间,是典型的河漫滩湿地,东西长约4.5km,南北最宽约1.3km,面积达4.2km2,是哈尔滨市“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重要滩岛。
2.2.3 植被现状
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河岸缓冲带主要有草甸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3种植被类型。草甸植被分为典型草甸和沼化草甸;沼泽植被分为芦苇沼泽、小叶章-芦苇沼泽、苔草-小叶章沼泽、毛果苔草沼泽、漂筏苔草沼泽、灰脉-乌拉苔草沼泽等;水生植被分为挺水型、浮水型和沉水型。其中,挺水植物以香蒲、千屈菜为优势植物;浮水植物以槐叶萍、浮草、睡莲等为优势植物;沉水植物以眼子菜、狐尾藻属植物为优势植物。
2.2.4 水质现状
哈尔滨市中小河流水质均系天然水,地表水符合灌溉、饮用及发展渔业的要求,地下水符合工业、农业及饮用水要求。水温变化在0~24℃之间,月平均水温以7—8月为最高,在12~24℃之间。河流两岸耕地居多,因耕地灌溉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入河水质,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段,河流水质有明显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