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四 成果的处理
(1)高程测量应采用规定的手簿记录,并统一编号,手簿中记载项目和原始观测数据必须字迹清晰、端正,填写齐全。
(2)高程测量观测、记录及计算小数位的取位,应符合表127的规定。
表127
观测、记录及计算小数位取位的规定
(3)水准测量外业验算的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1)观测手簿必须经百分之百的检查,并由两人独立编制高差和高程表。
2)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Δ)计算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Δ,当高程路线闭合环较多时,还须按环闭合差(W)计算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
MΔ=±㊣
41n[ΔRΔ]
(121)
MW=±㊣
1N[WFW]
(122)
式中 Δ———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km;n———测段数;
W———经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闭合差,mm;F———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环绕周长),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环个数。
以上MΔ和MW的绝对值应符合表126的规定。
(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跨河高程测量的外业验算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
2)对所测斜距进行各项改正。包括:气象改正,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必要时还应加入周期误差改正。
3)若斜距和天顶距分别观测时,应对天顶距观测值进行归算,归化到测距时的天顶距,其计算公式为:
Zij=Z′ij-ΔZij=Z′ij-[(V′-V)+(I-I′)sinZ′ij]
Sij
ρ″
(123)
式中 Zij、Z′ij———测站点i到照准点j天顶距的归化值和观测值;
V′、V———观测天顶距时的棱镜高(觇牌高)和测距时的棱镜高(觇牌高);I′、I———观测天顶距时的仪器高和观测斜距时的仪器高;
Sij———斜距观测值。
4)概略高差计算。单向观测:
hij=SijcosZij+12-RKS2ij+Ii-Vj
(124)
对向观测:
hij=12[(SijcosZij-SjicosZji)+(Ii-Vj)+(Ij-Vi)]
(125)
隔点设站法观测:
hAB=[(VA-VB)-(SAcosZA-SBcosZB)+(1-2RKBS2B-12-RKS2A )]
(126)
式中 hij———测站i与镜站j之间的概略高差;
Sij———经气象和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
Zij、Zji———归化后的天顶距;
Ii、Ij———i和j站的仪器高;Vi、Vj———i和j站的棱镜高;
hAB———隔点设站法中,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的高差;
VA、VB———隔点设站法中,后视点A与前视点B的棱镜(觇牌)高;
SA、SB———隔点设站法中,后视点A、前视点B与测站间的斜距,该斜距是经过气象
常数、加乘仪器常数等改正数后的值;
ZA、ZB———隔点设站法中,测站对后视点A、前视点B的天顶距;
R———地球曲率半径;K———大气折光系数。
5)根据概略高差,计算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闭合差,并按式(127)进行检校:a.由各路线算得同一路线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由下式计算的限值:
dHm=±2MΔ㊣NS
(127)
b.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三个独立闭合环,用各条边平均高差计算闭合差,各环线的闭合差W应不大于按式(128)计算的限值:
Wm=±2MW㊣2S
(128)
式中 N———独立路线数,图1 2 1(a)的N=4;
S———跨河视线长度,km。
(5)二、三、四等高程网的平差计算应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法进行,并计算出单位权高差中误差和各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
(6)高程网平差时,可按下式定权。水准测量:
P=1L或P=1n
(129)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P=L12或P=1L
(1210)
式中 L———测段长度,km;
n———测站数。
(7)高程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上交下列资料:1)原始观测记录。
2)仪器鉴定、校正资料。
3)水准网略图和点位说明资料。4)水准网、三角高程网概算资料。5)平差计算成果和精度评定资料。6)技术总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