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规划目标

第一节 总体目标

一、建立绿地网络系统,形成绿色空间体系

城市要持续发展,就要健全气流通道,恢复城市外部生物的正常输入和主城区生物的自然调节,使城市的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兰州市斑块状的城市公园绿地只有与线状绿地或较宽的廊状绿地相结合,互相衔接连片,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繁多,从而稳定地、叠加地发挥绿色生态效益。成片成网的绿地林带,其环境、生态效益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建立绿地网络系统,是提高兰州市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

1.建立环城林带

环城林带是城市的“绿色项链”,它不但为城市提供大量绿地,也为都市人带来一个绿意盎然的休闲世界,同时,防止城市无节制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环城林带还能有效改善兰州市的“热岛”效应。

环城林带建设一直被世界各城市重视。英国伦敦的环城绿带宽度13~24km不等,涉及面积达2000多km2,国内许多城市正在兴建环城林带,其中上海市2010年远景规划紧贴外环线道路外侧,蜿蜒环绕整个上海市区一圈建立了环城林带,总宽度500m,全长97km,总面积7241hm2

兰州市规划在绕城线两侧各控制100m用地结合荒山绿化进行环城生态带建设。其布局形式采用长藤结瓜式,在沿线用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当放宽,规划布置大型的公园,50m以内规划以乔木为主的开放性纯林带,并按“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重视城乡结合和大环境绿化。兰州市的环城林带宽度规划在200~500m。生态学家克萨提(Csuti)提出森林的边缘应不小于600m宽,最好大于1200m。

2.建立绿色廊道体系

绿色廊道是指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它不但是城市的重要自然景观体系,而且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热的夏季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在冬季可降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绿色廊道犹如一道道绿色保护带,维护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绿色廊道和环城林带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这正是绿色廊道魅力之所在。

兰州市的绿色廊道体系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构件(子系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把它分为黄河滨水风光带和绿色通道两种,黄河滨水风光带规划建设黄河风光带,沿河道每边规划50~100m宽的绿带,同时,重点保护河道两岸100m用地以内的自然风光带或自然地形。兰州市的绿色通道规划主要为滨河路,两侧建设不小于50m的生态公益林带。城市生态防护体系重要的是在景观生态尺度上进行廊道或斑块的调整和设置,以此解决城市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直线流动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考虑城市区域景观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最终建立稳定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通过道路建设带动规划区发展,如崔家大滩、马滩。崔家大滩、马滩地区西与西固石化城相连,北与安宁区隔河相望,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15km。规划结构为两心、两轴、三带、六区。两心:指崔家大滩和马滩各自的地区中心,是规划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现本地区城市形象的重要地区。两轴:指三滩路和南滨河路,通过这两条轴线将本规划区与新城中心相联系,通过道路建设及市政设施配套,带动本规划区的发展。三带:黄河滨河绿带、南河道滨河绿带和世纪大道是三条城市生态轴线和景观轴线。六区:六个主要功能分区,即居住服务区、公共服务区、体育服务区、游乐休闲区、物流产业区、绿化景观区。

自然环境中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要素有植物、土壤、土地、水体、湿地、大气等。它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主要为:调节碳氧平衡、消减水气污染负荷、降低噪声、增强气流的通透能力、缓解热岛效应、改善气候条件等。生态要素的空间定位统称为生态用地:成片森林、湖泊水体、湿地、农业用地以及开敞空间等属于斑块状的生态用地;河流、交通走廊、沿湖滩涂等属于线状或带状的生态用地,或称生态走廊。斑块与廊道相互镶嵌是发挥最佳城市生态效益的首要条件。所以,在本次生态防护体系重点区域选择中,在每一个生态功能区,根据其自身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斑块与廊道相互镶嵌,让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直线流动在城市区域景观系统上具有完整性和连通性。

二、森林入城

有关资料表明:1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t CO2放出0.73t O2,1hm2树木平均每天吸收SO2为1.5kg,1m2草坪1h可吸收CO2为1.5g,一个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10m2树木或25m2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的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清新。因此在兰州城区内和郊区发展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化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将森林引进城市、让园林走入乡村、林业和园林融为一体,这是兰州市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规划有别于以往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不同点,是建设兰州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

三、合理布置公园,构筑城市绿心

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其重点在于绿心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其绿地覆盖率要保持在50%以上,才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覆盖率普遍为50%~80%,截至2011年,兰州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297hm2,公共绿地面积1707hm2,绿地率达23.13%,绿化覆盖率达2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9m2,与50%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另外,兰州市绿地分布很不均衡,配比失调,绿地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因此,兰州市必须在城区大力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在市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实现居民出行500m左右能到达3000m2以上的小型绿地(包括带状绿地),出行1km左右能到达2hm2以上的中型绿地。每个组团内规划建设1~2个20hm2以上的大型绿地(公园)。

四、建立生态隔离带

由于生态隔离带面积大且靠近城市中心,大面积绿化将成为城市的“肺”。它不但为各组团稠密的人口提供大量氧气,吸纳有害气体,降低尘土,而且可以把郊区的自然气流导进城市内部,把部分郊区的生物多样物种引入城市,使城市与自然达到融合。因此,在兰州市各组团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是兰州市改善城市生态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在生态隔离带内,结合生态公益林和风景林地的建设,进行旅游、休闲活动,其间禁止一切城市开发建设和严格控制村镇建设。25°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对有条件的农田可采取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步退耕还林,鼓励多种植高效益的果树、花木、苗林等。力争用生态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等城市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让兰州市处处充满绿色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