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勘测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摘 要: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三个大坝、最大埋深达670m的地下厂房洞室群组成。地层年代久远,火成岩、变质岩均有发育,结构面较发育,地下水发育规律性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测试等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基础上,积极应用钻孔CT测试、孔内电视录像等新技术,大量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技术模拟计算分析,查清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控制性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一步复核和深入研究,对工程建设提出前瞻性的指导建议,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优化设计方案、工程监测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工程地质基础。

关键词:工程地质问题;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工程地质分析;设计配合

1 工程概况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约20km的大青山山脉中,在大黑河支流哈拉沁河筑坝建下水库,料目山上建上水库,水道系统及地下厂房布置于哈拉沁河左岸山体内。主要承担蒙西地区电力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电源等任务。为大(1)型工程。

工程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内蒙台隆,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上水库位于大青山山顶古夷平面上,地形比较平缓,下水库河谷宽阔,两岸地形坡度较陡,地形切割较深。地层岩性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下元古界二道洼群片岩、大理岩,第三系、第四系冲洪积、崩坡积、风积等堆积物,吕梁期、燕山期侵入岩岩墙、岩脉均有发育。工程区不发育区域性断层,裂隙主要发育三组:①走向NE50°~60°,倾向SE,倾角60°~70°;②走向NW300°~330°,倾向SW,倾角70°~85°;③走向NW320°~330°,倾向SW,倾角15°~25°。受断层及裂隙组合切割,岩体多呈镶嵌碎裂结构,岩体多为弱透水状态。工程区不发育大型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上水库库容679.72万m3,水库正常蓄水位1940m,采用挖填平衡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成库,堆石坝迎水面最大坝高43.9m,沥青混凝土面板全库盆防渗。下水库库容726.89万m3,水库正常蓄水位1400m,拦沙坝、拦河坝坝型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分别为58m、73m,泄洪排沙洞洞长525.437m,断面尺寸(宽×高)7.0m×9.5m。两条引水隧洞分别长438.04m和434.94m,洞径6.2m;两条压力管道分别长1092.14m和1109.10m,洞径5.4m,地下主厂房(长×宽×高)为:95.0m×23.5m×50.0m,地下副厂房(长×宽×高)为:24.0m×23.5m×37.2m,地下安装场(长×宽×高):33.0m×23.5m×25.0m。

工程自2010年6月开始主体工程施工,2014年10月项目全部完工,2015年7月四台机组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2014年8月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现场开展了竣工验收鉴定工作。

工程建设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主体土建施工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上水库工程施工),江南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承担下水库工程施工),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担地下洞室群工程施工)。

工程竣工安全鉴定单位: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蓄水验收委员会、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

2 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勘察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14个方面。

(1)工程区新构造运动和活动都比较强烈,新构造运动以强烈的差异性垂直升降运动,伴以较为频繁的地震活动为特征。

收集、吸收国内外地震和地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专业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区域与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等多个方面,宏观上对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划出区域稳定性好的地方,并为工程区以至于具体水工建筑物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做好充足准备。研究区域和近场区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并对区域和近场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环境做出综合评价;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出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场区地震动参数值:50年超越概率10%、5%和10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61gal、222gal、379gal,相应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值分别为0.04s、0.1s、0.45s,对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得出水库诱发地震对水工建筑物没有危险性影响的结论。这些成果,为电站位置的确定、各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电站设计、修建和成功运行奠定了基础。

(2)合理的勘察布置、必要的勘察工作量及不同勘察手段的有机结合,工程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查明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又解决了困扰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问题。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始于1994年,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拦沙坝上游5km哈拉沁水库勘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勘测工作,并于1995年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多个比较方案中推荐了在哈拉沁河上建下水库,料木峰主峰上建上水库的方案。2005年6月完成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现在的主体工程的最终位置。前期勘查阶段工程区累计钻探12649m/156孔,平洞3409.3m/32个,坑槽探31157m3,以及大量的物探测试和岩石(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工程开工以后,由于下水库拦沙坝坝基开挖过程中发现河谷深槽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补充了钻探700m/20孔、试验、物探等工作,至此完成全部工程勘察外业工作。

随着勘测设计阶段的深入,勘测人员针对工程区具体地形条件、地质条件,通过综合勘测手段,在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采取平洞、钻孔、坑槽、物探、试验及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相结合等手段逐步深入进行勘察;在勘探布置上,注意工程区不同高度,不同部位的三维空间上协调;加之有针对的勘测外业工作,外业资料不断丰富,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各种勘察手段的验证分析,逐步深入地查明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成功解决和避开了不利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指出了设计方案研究、比选、优化的总体方向。

(3)工程勘察过程中积极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大量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提高了勘察精度和质量,令工程地质研究深度加大,指导外业勘察工作量更有针对性地布置,避免和降低了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与制约。代表性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有以下内容:

1)集新技术、新理论于一身的计算机有限元分析软件。

2)高精度钻探取芯。

3)应用钻孔孔内电视录像及照相技术。

4)钻孔电磁波CT测试。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勘察精度,更加有效地查明了地下洞室群区的各种岩石发育情况及各种岩石之间接触关系,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查明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了直观、便利和有效的手段,有限元软件在工程地质勘察外业现场的直接应用,简洁方便地对现场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时分析,高效地指导外业布置勘察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条件。高精度钻探取芯、钻孔电磁波CT测试、钻孔孔内电视录像及照相等勘察手段的综合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成功查清和辩明了工程区关键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功预测和评价了三个大坝基础、地下洞室群等地下隐蔽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

(4)工程地质、设计配合,紧密结合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并经过充分的工程地质分析论证比较,优化选择了理想的工程方案。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年代久远,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均有发育,岩性众多,岩脉发育,各种岩石接触关系、岩脉与围岩接触关系均复杂多样。地下水发育及运移规律复杂,结构面受地下水影响严重,岩体透水性规律性差。在这样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工程布置方案基础上,在可研阶段、施工详图阶段,随着工程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又投入了大量的勘测和试验工作,深入分析论证了上水库库盆采取全库盆防渗方式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论证了下水库拦河坝及拦沙坝的位置是合适的,使下水库位置躲开了几个相对较大冲沟的位置,避开了极端降雨天气情况下过多固体物质进入下水库的可能,提出了下水库进/出水口位置及出线场边坡处理方案需要设计变更和优化的工程地质原因,经设计专业优化设计,节省了工期和工程费用,提出了将厂房位置相对预可研方案调整轴线角度,这样会使地下主厂房、副厂房等空间大的地下建筑物走向与岩体内主要结构面走向发育方向交角加大,利于保证厂房区高边墙围岩岩体的整体稳定。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并于2008年8月最终确定了上水库库盆防渗形式、上水库坝轴线、地下厂房、下水库拦河坝坝轴线和下水库拦沙坝坝轴线的最终布置。正是设计专业紧密结合地质专业,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合理正确地进行了水工建筑物设计,为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成功建设奠定了基础。

(5)针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工程地质勘察,采用先进理念,进行多项试验研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合理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

围绕地下洞室群工程布置及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专业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首先应用工程地质测绘、探洞、钻孔、坑槽、物探、工程试验等常规工程地质手段,辅以高精度钻孔,先进的物探CT测试等勘察新技术手段对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勘察。之后,结合初步勘察成果,利用地应力现场实测值,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对初始地应力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回归系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反演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的大小及方向,分析评价出地下洞室群围岩可能发育的缺陷或相对薄弱部位的位置。再利用钻孔、探洞、地应力测试等手段进行验证,并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修正。重复多次,地下洞室群区工程地质条件得到了查明,围岩得到了合理的工程地质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地下厂房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出了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工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成功地指导了地下洞室群开工建设。地下洞室群初始应力场典型图见图1,开挖的地下洞室群模型见图2。

img

图1 初始地应力场三维有限元反演计算第一主应力等值线图(单位:Pa)

img

图2 开挖的地下洞室群模型

(6)通过长期地下水水文观测为设计提供了工程区详细的水文地质分析成果,并利用连续2个水文年的地下水长期观测网取得的地下水观测数据,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区地下水初始渗流场、施工期渗流场、运行期渗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为上水库坝址区、上水库库盆、下水库拦河坝、下水库拦沙坝等部位防渗设计及渗透稳定评价提供充分依据,为地下洞室群开工建设期间及电站运行期间的防排地下水设计提供了充分依据,为运行期的地下水渗流安全监测设计提供了前瞻性指导。工程区渗流计算网格图见图3,施工期典型渗流等值线图见图4。

img

图3 工程区渗流计算网格图

img

图4 施工期第二阶段 基本工况3 1号引水洞剖面渗流等值线图

通过施工期、运行期的工程实测资料及工程监测资料,说明渗流分析是正确的,分析、设计、实施的地下水水文观测网是合理的。

(7)上水库渗漏工程地质勘察评价,采取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工程地质勘察分析方法,总结出上水库需采取全库盆防渗的工程地质结论。

针对上水库岩(土)体渗漏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在电站规划及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把该区地层岩性、结构面发育情况、地下水位埋深、压水试验成果、物探测试成果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分析判断出,上水库正常蓄水位工况下,库水主要渗漏通道是:片岩与片麻岩接触部位、岩脉与围岩接触部位,并把初步分析计算成果提交给设计专业设计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在对上水库深入工程地质勘察基础上,辅以地下水长期观测成果基础上的地下水渗流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再有针对性地对上水库库水渗漏通道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勘察,进一步验证了各种岩性接触部位是库水渗漏的主要通道,并勘察清楚了片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发育部位,主要岩脉发育规律。外业工作过程中还发现,地下厂房长探洞(洞长1140m,洞顶高程距上水库库底高程差为542.2m)洞内线状滴水往往发育在岩脉与围岩接触部位,且伴随着长探洞的开挖与形成,上水库区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孔孔内稳定的地下水位高程值有所降低,说明,上水库区地下水与长探洞内地下水联系较好、与地下厂房区地下水联系较好、与为降低地下厂房区地下水位高程的排水廊道联系较好,进一步说明,上水库蓄水后,库水主要是利用各种岩性接触部位向库外渗漏,上水库采取大面积的局部防渗漏处理是不实际的,上水库采取全库防渗漏处理是必要的。

(8)巧妙地利用上水库自然环境,保障了上水库挖填平衡,避免了上水库备用料场的开采使用,最大限度降低了上水库工程的弃碴数量,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占地,保护环境。

上水库位于大青山山顶的古夷平面上,基岩主要为片麻岩,次要为片岩,覆盖层主要为混合土碎石,厚1~5m,全风化—强风化带厚6~18m。片岩、覆盖层、全风化—强风化带片麻岩岩石强度等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偏低且指标值不均一。

工程勘察期间,投入了比例尺1∶200的工程地质测绘、钻孔、工程试验等大量勘察工作,精细查清了片岩、覆盖层、全风化—强风化片麻岩等在开挖区的三维立体分布范围、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加大了工程地质分析力度,指出了具有利用价值的开挖料与不能利用的开挖料本质区别,对上水库开挖区发育的片岩、覆盖层、全风化—强风化片麻岩按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详细、精细划分区域,并提出各区内可利用的开挖料物性指标和开挖期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最大限度利用开挖料堆建上水库堆石坝打下基础。在上水库建设期间,工程勘察专业人员深入工地现场,及时对开挖出的工作面进行工程地质专业工作,工程现场对开挖碴料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对拟开挖区进行工程地质预报,指导施工,并同设计专业、施工单位共同努力下,将弃渣料数量降到了最低值,最终实现了上水库“挖填平衡”。

(9)针对下水库拦沙坝、拦河坝坝基岩体内发育的缓倾角结构面,地质采用先进理念,进行多项试验研究,合理确定了坝基岩体抗滑稳定参数。

围绕下水库区两个坝址区发育的缓倾角结构面,工程地质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即:

1)首先确定这些结构面的成因类型、规模及等级划分,结构面内附着物质成分。之后,结合设计结构型式,考虑坝基岩体受力情况,将坝基岩体发育的缓倾角结构面分成四种类型,针对此四种类型结构面进行了大型剪切试验、强度试验等各种试验。

2)分析评价各种类型结构面对坝基岩体的影响情况。

3)分析研究各种类型结构面的各种因素对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能力的影响程度,按对岩体抗滑稳定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对结构面的各项因素排序,找出该组该类型结构面对岩体抗滑稳定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

4)将最主要影响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能力的因素参与参数取值,将其他有利因素作为安全储备。

5)确定最终坝基岩体缓倾角结构面抗滑稳定参数。

6)提出工程处理建议。

为查清下水库拦沙坝、拦河坝等两个坝址区缓倾角结构面分布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了高精度钻孔取芯、孔内电视、CT测试、大口径竖井等勘察手段,分别研究了结构面形态、特征、结构面内附着物成分、风化状态、岩体强度等,考虑这些因素对岩体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结构面互相切割及组合关系,综合分析、研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了有针对的工程处理。具体为:

1)综合分析判断。两个大坝坝基岩体内发育的缓倾角结构面在不同风化带内抗剪强度差异较大,强、弱风化带内缓倾角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值明显偏低,微风化—新鲜状态岩体内缓倾角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值较高,且变化不大。综合分析,坝基岩体不存在沿缓倾角结构面抗滑稳定问题。

2)缓倾角结构面发育特点。根据勘察及坝基建基面开挖揭示情况,两个坝址区这些缓倾角结构面存在复杂的变化,非常有特点的是这组缓倾角结构面附着物变化复杂,结构面均延伸较短,起伏差变化大,局部附着物受风化影响大。

3)结构面特征与力学性质试件的代表性关系分析研究。进一步观察及分析发现,缓倾角结构面由于坝基开挖而会暴露在空气中,而局部结构面附着物遇到空气会很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一直持续下去,受其影响坝基岩体质量有向不利方向发展趋势,并导致有些试验成果值偏低,影响了坝基岩体抗滑稳定参数指标的选取,对工程安全不利,经进一步分析、研究,去除了一些缺乏代表性的试验成果,又有针对地补做了一些试验,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坝基岩体抗滑稳定参数,效果较好。

4)工程处理。建基面开挖揭露后,迅速喷上混凝土以对坝基岩体进行保护,并加强对浅表部坝基岩体的固结灌浆处理。

5)工程检验。电站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工程监测资料表明,二个大坝坝体及坝基岩体的各项指标均在设计的范围内,说明二个大坝坝基岩体是稳定的,大坝是安全的,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地质参数取值是科学的、合适的、成功的。

(10)针对下水库拦沙坝坝基在开挖过程中发现的深槽,开发了一整套集勘察、试验、研究、工程处理的应急措施,并迅速应用到上水库大坝、下水库拦河坝的补充勘察中,及时应对了施工中出现的工程问题,保证了工程按期顺利进行。

下水库位于哈拉沁沟内,该沟相对较小,天然平均径流量仅为0.647m3/s,工程勘察期间未发现哈拉沁沟发育深槽,当下水库拦沙坝坝基开挖至桩号0+30m时,发现了一条宽约50cm的水冲刷原因形成的深槽,该深槽位置正好位于拦沙坝三坝段中间靠右侧位置,地质专业立刻进行了补充勘察研究,采取了勘察、试验、设计协同工作方式,投入了钻孔、物探、试验等工作,查明了深槽发育宽度、深度、槽内组成物成分及性质,并和设计专业、施工方密切配合,针对此深槽进行了高效、适用的槽挖处理,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针对下水库拦河坝、上水库大坝也采用了类似方法进行了探查深槽的工程地质补充勘察工作,及时对下水库拦河坝坝基发现的深槽采取了相应的设计变更,确保了拦河坝工程顺利进行。

(11)针对上水库开挖边坡、下水库清除覆盖层后的基岩边坡及出线场后边坡的稳定问题,重点勘察研究了影响边坡稳定的关键性构造结构面,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保证了工程边坡稳定。

上、下水库为扩大库容而进行边坡开挖、引水和尾水隧洞进\出口开挖等要形成最大高度达72m的大面积人工边坡,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结构面发育情况等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利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辅以计算机软件分析,表明工程区坡比1∶1.1~1∶1.75的覆盖层及全、强风化岩层的人工边坡是稳定的,而弱风化—微风化岩层中坡比1∶0.75~1∶0.5的人工边坡稳定关键在于边坡上发育的结构体的稳定,据此,重点勘察研究了边坡区结构面发育情况,对边坡区结构面组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指明了工程区人工边坡需要工程处理的关键点,指出了出线场后边坡由于断层f905-14发育而需要加强处理的工程地质结论,在设计专业和施工单位共同努力下,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保障了工程区人工边坡的形成与稳定,从而保证了工程按期完工和发电。

(12)工程勘察的应急预案,在建设环境突然改变情况下,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位于国家级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附近,2008年3月18日国家环保局下发文件,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已勘察设计完成的人工骨料场位于调整后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迅速启动了工程勘察应急预案,开展了补充料场勘察程序,在本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基础上,借鉴原人工骨料场地层岩性,有针对地在工程区附近的范围内进行了人工骨料场勘察,保障了2009年电站“三通一平”开工前人工骨料场的正常使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13)有限元软件外业勘察现场直接应用。在外业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不断地把新取得的资料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把各种勘察手段取得的资料进行相互验证分析,以达到取得精准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目的。

在下水库库区边坡勘察过程中,关于ZK969号钻孔是否到达基岩问题,直接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简单的地应力平衡计算,水平位移云图上可以看出,如果ZK969钻孔此深度为基岩,该边坡早已发生了大变形,这和现场实际情况差别大,和现场实测的边坡地形剖面矛盾,说明ZK969号钻孔未达到基岩的可能性较大,ZK969号钻孔有进行加深的必要,据此,加深了钻孔,查清了基岩埋深,避免了对基岩埋深的误判。

把用于大型建筑物、关键工程部位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用于常规工程地质勘察外业中,在本工程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工程勘察中,技术人员要勤思考、多动脑,注意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加强对工程区中地质现象的科学解释与分析,不断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手段反演地质现象产生与变化过程,由于外业现象迹象的勘察分析成果就是“准确”的工程地质勘察结论。

(14)十分重视施工地质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考虑到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十分重视电站的施工地质工作。具体方案为:

1)由负责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地质专业骨干为首的有经验的施工地质专业人员组成工地施工地质组,根据有关规程要求,参照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施工地质工作要求和程序,保证施工地质工作高效率高质量。

2)及时进行工程地质编录,及时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验证,根据开挖过程揭示的工程地质实际条件,及时提出需要变更设计和可以优化设计之处,及时提供变更设计、优化设计的具体地质资料,从而节省大量投资,也加快了工程进度。

3)重视工程地质预报工作,积极参与配合重点部位工程验收、工程监测设计和工程监测数据分析,通过对开挖区的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制作素描图等收集工程地质资料的过程,对前期资料进行复核、分析,及时提出地质预报,对工程施工、工程支护、工程监测设计进行前瞻性指导,对危险和关键部位也及时进行工程地质预报,提出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和注意的事项,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保障了工程顺利完成。

3 已获得的科技成果、专利、奖项

(1)《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勘测》获2017年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金质奖。

(2)针对下水库拦沙坝坝基在开挖过程中发现的深槽的应急措施,在硕曲河去学水电站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3)有限元软件外业勘察现场直接应用的经验,在硕曲河去学水电站工程补充勘察、芝瑞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应用,外业工作过程中不断应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分析,避免了岩(土)体参数取值错误和对库岸边坡基岩埋深的误判。

4 工程运行情况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正式运行以来,各项工程监测资料成果数据均在设计范围内,上水库坝体、下水库拦沙坝、下水库拦河坝、上水库全库盆防渗体、地下厂房等主体工程部位状态良好且岩(土)体是稳定的。现工程正在安全运行,到2015年年底,总共发电4.48亿kW·h,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已成为蒙西地区主要的调峰填谷电源和备用电源,为缓解蒙西地区用电紧张、保证蒙西电网以至全国电网安全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工程照片

img

图5 上水库原始地形照片

img

图6 上水库建成照片

img

图7 拦沙坝建成照片

img

图8 下水库建成照片

于立宏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