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书以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为研究范围,瞄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水利用的迫切需求,在摸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及供用水情况、考虑区域充分节水挖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并量化区域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需求空间,提出适应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布局和方案,及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对策建议。
1.4.1 研究方法
本书调查与研究的范围、具体内容应满足解决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
1.4.1.1 研究区的选取
综合地理位置、海水利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因素,研究区即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可利用海水的地域范围选定为沿海地区。其中,从流域边界看,江苏省的南通市和山东省的滨州市,仅有部分县市归属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地区,但考虑到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获取程度,研究中以城市所在地级市为范围。
按行政区域划分,研究范围共涉及10个地市,分别为山东省的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滨州、东营和江苏省的连云港、盐城、南通,总面积102154.26km2。
1.4.1.2 研究内容范围的界定
本书对于海水利用研究内容界定为各行政区为增加或替代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所进行的海水利用,仅含陆域范围内的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和大生活用海水、海水淡化利用,不包括海域内的海水养殖、海水直接利用等。
1.4.1.3 研究水平年的选取
为保证资料数据的完整,并考虑到与现有相关规划的匹配,结合研究内容,选定现状水平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1.4.2 技术路线
按照本书研究目标和工作任务,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实施外业调研和内业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采用外业调研点面结合,以省、主要城市面上调研和典型工程点上调研结合,通过现有成果收集与梳理、现场调研、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理论研究、政策分析等多种措施,并力邀有关领导和专家,及时对项目进行指导和质量把控,完成项目主要工作,满足研究目标。
2017年7月,为摸清、掌握流域区域水资源、海水利用工作的最新进展与需求,学习国内海水利用典型城市的先进经验,课题组先后赴威海、烟台、青岛、日照、潍坊、滨州、东营实地调研,与当地水利局、城市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局、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座谈,并到华电青岛电厂、董家口开发区海水淡化厂等企业实地考察工程。此外,对江苏省连云港、盐城、南通进行了问卷调查。课题组按照任务要求,在完成典型城市调研和问卷调查工作外,采用成果梳理、文献查阅、网络搜索等手段,对国内典型城市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