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现代水网的概念及内涵
一、水网的概念
前文已述,目前国内外对“水网”一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普遍意象中往往仅从“水系连通程度”出发,认为水网是区域河湖纵横交错、水系发育较为完整而组成的水系网络结构,水网对应的功能也基本上用于解决区域防洪及供水等基础性问题。这种水系连通论实质上是关于水网概念的狭义理解,随着水系功能的不断深化,水系网络不仅仅要保障区域的防洪及供水安全,还兼顾水环境、水生态等内容。因此,本书认为,水系连通程度只是界定水网概念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对水网概念的理解上,水系演变格局、水系主体功能、水系与河湖管理关系、水系与生态环境关系、人水关系、水景观及水文化等方面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从水网的构成要素、基本分类、功能作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水网的基本概念可以定义为:以区域河流水系的连通结构为物理基础,以多水源、多目标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区域防洪排涝安全、城乡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为复合目标,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手段,以水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区域水系网络系统。与传统的水资源配置、水系连通等概念相比,水网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39-41]:
(1)突出水系网络系统性的特征。水网是集河湖水系、水利工程、不同部门、涉水法规、体制机制、不同学科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其中,河流、湖泊、渠道等河湖水系及水库、闸泵等水利工程是构成水网的物理载体;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水网合理调配方案是水网管理的核心基础;行政主导、部门合作、全员参与是水网建设的重要体制机制;同时,水网还涉及水利、生态、环境、景观、文化、经济等不同学科,因此,可以说水网是一个具有系统、意识形态的集合体。
(2)突出水系网络的复合功能。水网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在内容上包括自然-人工水系复合子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水资源配置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水网调度管理子系统等,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增强防减灾能力、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等,对于特定的区域来说,各子功能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互相依托的关系,最终构成水网的功能体系。
二、现代水网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水网的定义而言,现代水网除了涵盖一般水网的功能外,更注重“现代”二字,体现出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下现代性的特点。现代水网的研究范畴离不开传统水网包含的内容,其“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39-40]:
(1)新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水情、社会情况、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国家评估数据显示,全国总体上生态环境处于脆弱的状态,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较低[42]。具体在水生态环境方面,水环境恶化趋势加重,河流断流、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面临新问题,现代水网建设的解决思路势必有别于传统水网建设。
(2)水系的基础功能对象发生改变。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新时期水利不仅是实现粮食稳产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也是支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43]。随着国家治水思路的切实转变,水系除了在供水保障、防洪基础功能要得以保障之外,还要致力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对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乃至涉水经济等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内在对水的综合需求。
(3)现代水网在技术、工程建设上要体现出先进性的特点,包括水网研究方法上要从系统论出发,考虑水网的综合功能和内在、外在的需求;在水网信息化建设上要结合“3S”、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建设等先进手段,将技术运用于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等预测预警及调度技术方面;尤其是在水网管理上更要顺应国家及地方体制,建设现代水网的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创新现代水网管理中的各种机制,如多部门协作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实时监测预警机制等,突出“智慧水网”的特点[41]。
综合以上分析,现代水网的一般含义可以表述为:以河湖水系为载体,以水源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生态治理工程及水系连通工程为基础,以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指导,以创新性水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采用现代工程、信息及管理方面的技术建立起来的现代化水安全系统工程体系,以实现区域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及部门间的重新分配,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防洪减灾安全、水系生态安全,以及体现出管理方面的现代智慧性和长效性。
三、现代水网的内涵
现代水网是水网概念的延伸,防洪保安能力、城乡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保障、现代综合管理、区域水网文化建设是现代水网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水网建设,其本质是人、水、城和谐共生,并能实现水网区域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1.现代水网建设的本质是人、水、城和谐共生
人、水、城关系和谐包括人与水、水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方面关系的和谐。现代水网建设首先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自然观[44],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在这一基础上,崇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解决因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破坏、水生态退化、城市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等一系列涉水问题,以期达到人、水、城和谐,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2.现代水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水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水生态文明,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历史、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更是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网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区域水格局所取得的载体、认知、行为、制度方面的总和。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已成为国家治水、兴水、管水的重要战略思想,水安全战略也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强化水安全保障、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总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及十九大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等最新要求,现代水网建设任务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实质上是要求建成区域水资源网络与面向水安全战略的供水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体系、防减灾安全体系和水管理体系的综合体,发挥现代水网安全高效的特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考虑到现代水网在“防洪、供水、生态、文化、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现代水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选择,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45]。
3.现代水网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支撑。水系网络作为水生态文明的基本物理载体,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用和进程。具体地,现代水网建设可在区域水系基础上,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及水源工程、水系连通工程等建设,从水功能、水面率、水景观、水文化及水经济等角度,进一步梳理出城市适宜的水系格局,为区域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物理载体,是实现区域水生态载体文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