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思想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五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互联网+”“五”维覆盖 党建工作“五”力提升——以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建工作实践为例

李 媛 张晓红 李 健

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硬,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影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党的执政环境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如何将“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广度:从“被动式”到“主动式”,以在线化保障辐射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互联网已成为社会个体和各种组织链接的基本形式,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分化解构,也重构了人际传播管道,时刻影响着党员价值观念和意识思想。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党务工作者摆脱传统行为与思维方式,在互联网党建中积极主动,把互联网对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转化到其对工作的促进上来。一方面,任何思想理论只有广泛传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情绪化、主体平行、自由、虚拟等特性,决定了必须把党的领导权延伸到网络上来,才能掌握话语权的主动。要本着“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原则,增强组织管理的及时性,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水科院)充分利用网站、社交互动软件、手机移动平台、移动互联技术等,构建了以党建学习考试平台、学习教育专题网页、网上办公系统等为主要载体的院意识形态主阵地。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等掌上学习“微”平台,微信群、QQ群等交流互动“群”平台上发布信息,鼓励党员参与党建工作。以互联网为载体多管齐下,实现宣传引导、学习教育、交流展示等24小时在线,不仅放大了传统党建的政治宣传功能,使党员和基层群众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极大降低了信息流动的成本,使党建工作获得更多主动权和发言权,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二、准度:从“标准式”到“定制式”,以针对性增强影响力

由于党员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工作状态等各不相同,难以用一种模式开展系统性的学习教育。因此在注重不断创新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主要传播手段、开辟传播平台的同时,也要防止“一锅煮”“一刀切”,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适应党员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南京水科院充分利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党员信息、党员动态、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考察等模块的资源库,认真排查“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对党员进行个性化、精准化、即时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从部门实际和党员特点出发,分门别类抓好学习,通过对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目标任务、组织方式、工作举措等分类提出具体要求,力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确保党员参学率的同时,使党员个体在群体中不断提升归属感、增强存在感,增强学习效果。

一是通过网络以菜单式、自助式、点播式的学习方式来获取信息,解决党员由于党员流动、休假等原因造成的定点、定向学习困难的问题,实现随时随地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的宣传教育。

二是针对不同群体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等各异的情况,尤其是占比达到26%的离退休党员,在鼓励他们使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学习交流的同时,注重以开展各类报告会、文化活动等传统方式提升离退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

三是加强对虚拟党支部的研究,将不同单位、部门的同一特性与目标整合在一起,院35岁及以下的年轻党员占比37%,100%的党员都开通了QQ、微信,学历高,思维活跃,对互联网媒体技术的适应性更强,通过开设年轻党员网络交流群、进行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激发他们通过个人思辨将党员学习教育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亮度:从“僵尸化”到“多样化”,以丰富性提升吸引力

媒体宣传平台的建设不能只是“管他浏览量多少,领导看到就行”的网络形式主义。目前,还存在一些党建网站为应付“任务”而设立,网站长期不及时更新、维护和管理,以至于成为无人问津的“僵尸网站”,不利于官方消息的及时发布;有些网站内容不新、形式单一、手段滞后,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在日常运维中持续发力,才能在受众掌握主动权的信息主战场保有持续的吸引力。南京水科院始终坚定不移强化“党媒姓党”,把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新闻媒体的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新闻媒体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加快深度融合和整体转型。一是加强专业的运维队伍建设。设专人对媒体发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与“空缺”并存的现象,组织选派信息采编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以党的建设为核心,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敏感性和搜集整合能力。二是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下功夫。在内容规划上,通过积极推送党组织的日常信息,公开党务信息、宣传时事政治,每年利用院考试平台组织党的知识问答活动,着力讲好院优秀党员和群众的先进故事等,不断增强宣传内容的热度和温度。在宣传形式上,组织围绕社会热点进行交流探讨,将文字形式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片,让网络空间“活起来”“动起来”,有效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参与度。

四、力度:从“孤立式”到“协同式”,以服务性凝聚向心力

“互联网+党建”不是用组织党员在线学习代替组织党员实践活动,也不仅仅是用党务信息间无法共享的“信息孤岛”,为党建工作加上“互联网”的技术装饰,而要始终立足群众,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机统一,以增强发展实效性为根本方针,服务于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真正实现“互联网+党建”切实联系党组织和党员,充分体现服务型党组织的真正内涵。

一是党建活动不能只是“少数党员”的活动,要善于通过互联网,精确掌握广大群众的诉求,了解网络舆情,积极与群众互动交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更深入地开展党员思想工作,更贴心地解决党员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更高效地走出会议室开展调查研究,更密切地联系群众,推动“线上党建”活动与蓬勃发展、生动活泼的“线下问题”实践互动互促,实现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是利用互联网中交流主体结构的扁平化,进一步减少党内沟通层级,缩短基层党建工作中传统传播链条,实现党内外舆情和思想焦点热点及其变动情况的实时准确追踪与快速应对,不断提高党的调研、统计、预判、决策科学化水平,有效提高党内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水平,扫除党建工作盲区和空白点。

三是利用网络空间的超时空全连接特征,保持党建数据的互联共通,实现党建资源整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服务载体的不断创新,聚力推动党建工作。

五、强度:从“封闭式”到“开放式”,以监督力倒逼执行力

党建工作不能仅仅是党组织书记和几个网络管理员的事情,也不能仅仅是少数党员的事情,党建工作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打开了相对封闭的党务工作系统,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便捷参与党建工作的渠道,联通了公共平台,使他们成为党建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目前,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南京水科院党建工作中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监督形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党的各项工作得以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透明化,并实时在线呈现,广大党员群众可以实时在线监控,“倒逼”党组织建强堡垒,全方位跟踪、评价党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另一方面,在增强党组织与党员自我约束的同时,结合网络监管,做好反腐工作,通过网上信箱等,扩充监督与公开范围,增强反腐机制的效果。“互联网+”使党建工作由事后处理变成事中管理,甚至事前预警、引导,由内在正向驱动转变为外在逆向驱动与内在正向驱动并重,共同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互联网+党建”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传统向现代的递进,一种单一向多元的演变,一种静态向动态的提升,一种单边向互动的转化,一种行政命令向合作共治的重构,是信息时代党建部门的发展战略。要以增强党建工作“发展实效性”为根本方针,落实党员权利和激活党内民主,严明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从广度、准度、亮度、力度和强度,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和治理实践中的矛盾化解,形成有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向心力和监督力的党建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