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滩地下洞室群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洞室群工程地质条件

2.2.1 坝址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位于相对稳定地块内,属弱震环境,无区域性活动断层穿过坝址,坝区地震危险性主要受外围地震影响。经国家地震局烈度评定委员会审定: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和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影响烈度均为Ⅶ度。

坝址河谷为较开敞的V形谷,宽高比约为3.5,枯水期河水面高程为219.00m,水面宽为90.0~100.0m,河床砂卵石层厚度为0~6.0m,基岩面高程为200.00m左右,左岸地形整齐,山体宽厚,右岸受冲沟切割,地形完整性稍逊于左岸,两岸岸坡坡度为32°~42°。地层为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和中统板纳组(T2b),属轻微变质的浅海深水相碎屑岩组。T1l以薄层、中厚层硅质泥板岩、硅质泥质灰岩为主;T2b由中厚层、厚层砂岩、粉砂岩、泥板岩互层夹层凝灰岩为主构成,均属坚硬或中硬岩石。T2b是坝址主要建筑物的持力层和地下洞室群的主要围岩。其中砂岩占68.2%,泥板岩等占30.8%,T2b2-4、T2b18、T2b52层泥板岩占70%以上,是板纳组中岩石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层。主要岩性组合见表2.2和表2.3。

表2.2 罗楼组岩性组合表

表2.3 板纳组岩性组合表

续表

① 为层凝灰岩。

坝址位于近SN向八奈背斜东翼,岩层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5°~20°W,NE∠55°~63°,坝址下游航道出口段岩层倾角逐步变缓至40°左右。坝址无区域性断裂和顺河断层切割,揭露的500余条断层,依其走向可分为以下4组。

第Ⅰ组:产状N5°~20°W,NE∠60°,以层间错动为主,规模较大者有F2、F5、F35、F122等,平均发育间距为3.6~4.8m/条,见表2.4;它们控制主要洞室的轴线选择。

表2.4 层间错动统计表

第Ⅱ组:产状N30°~60°E,NW∠60°~85°,平均间距30~50m/条,发育程度仅次于第Ⅰ组,代表性断层有F30、F63、F69、F90等,见表2.5;左岸规模最大的断层为F63、F69,它们控制主要洞室位置的选择。

表2.5 主要断层特征表

续表

第Ⅲ组:产状N70°~90°W,NE∠70°~85°,如F1、F4

第Ⅳ组:产状N65°~80°E,NW或SE∠75°~85°,如F60、F89等,断层带富含地下水。

除以上4组断层外,还有少数产状为N25°~45°W,SW∠30°~45°的断层,多分布在左岸倾倒蠕变岩体一带。地下厂房区有规模较大的F1通过。

坝址发育8组节理,以陡倾角为主。缓倾角节理发育强度较陡倾角节理弱,一般规模小,贯穿性差,但褶皱早期形成的剖面X形缓倾角节理,单条长度可达5.0~20.0m,受后期构造改造,有时会形成裂隙性缓倾角断层,延伸长度可达20.0~50.0m。泥板岩中劈理发育,劈理走向与岩层走向近于一致,它降低了泥板岩强度。

岩体风化受岩性、构造破坏程度及地形条件影响,主要表现为面状风化和沿断层、夹层的楔状风化,以及沿软弱岩层的层状风化;罗楼组风化深度大于板纳组;泥板岩风化深度较砂岩大。板纳组两岸强风化下限深度一般在5.0~25.0m,弱风化下限深度15.0~40.0m,河槽2.0~12.0m。通航建筑物二级塔楼及其出口一带,T2b49-52层砂岩、泥板岩内泥质胶结物或泥质岩、方解石的含量高,其岩石强度较坝址区相似岩性的岩石明显要低,仅为坝址区岩石的0.2~0.7倍;且该部位邻近龙滩向斜轴部,构造断裂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沿断裂带地下水活动强烈,岩体全强风化深度达30.0~55.0m。

坝址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为砂岩、泥板岩互层岩体构成的不均匀裂隙含水层,断层是岩体中渗漏的主要通道。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岸坡地段20.0~60.0m,近山顶一带80.0~100.0m,水力坡降0.5~0.6。岩体透水性随岩体埋藏深度增加明显降低,埋深60m以上岩体透水性较强,埋深100.0m以下岩体透水性微弱,但在主要断层及其交汇带,局部可达130.0~180.0m。

坝址主要不良物理地质体有:左岸倾倒蠕变岩体,右岸坝肩风化深槽和反倾溃曲变形岩体,右岸Ⅰ、Ⅱ号松散堆积体。其中右岸坝肩风化深槽和反倾变形岩体,在前期研究阶段仅发现该部位存在深风化区,与施工开挖揭露的实际地质条件有差异。

龙滩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坝址左岸,主要地下建筑物包括9条引水洞、主厂房、主变洞、9条母线洞、9条尾水支洞,以及3个调压井、3条尾水洞(均采用内经为21.0m的圆形断面,长度为366.8~702.2m)、进厂交通洞和其他辅助洞室。其中,主厂房、主变室、调压井平行展布在坝址区地质条件最好的山体内,几何尺寸见表2.6。尾水调压井均为阻抗式,成直线排列。

表2.6 厂房、主变室、调压井特征表

2.2.2 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开挖揭露,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区共发育约375条断层,规模较大的有43条,见表2.7,其余为裂隙性断层,缓倾角断层不发育。断层依其走向可分为以下6组,见图2.1。

表2.7 输水发电系统地下洞室主要断层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图2.1 输水发电系统断层、节理裂隙统计赤平投影图

第Ⅰ组:N5°~20°W,NE∠52°~63°,为贯穿性层间错动断层,规模较大的有F75、F78、F5、F12、F18、F22、F32等,断层带宽度一般为0.05~0.2m,影响带宽度为0.3~0.5m,面平直、光滑,多充填方解石脉(膜)及泥板岩条带(碎片),少量面附泥膜;经初步统计T2b18-50层层间错动(包括层间光面)共224条,其发育密度3.1m/条。

第Ⅱ组:N50°~85°E,NW(SE)∠65°~85°,代表性断层如F30、F63、F69、F56、F56-1、F13、F213、F119等,工程区揭露该组断层较多,发育密度仅次于第Ⅰ组,平均间距30~50m/条,主要出露于尾水出口、主厂房和尾水隧洞,对其边坡及洞室的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影响,断层带宽度一般为0.05~0.5m,影响带宽度为0.5~0.8m,面较光滑、平直,充填方解石脉(膜)、角砾岩和断层泥,断层破碎带富含地下水,沿断层有集中渗水,规模较大的F30断层,其破碎带宽度在尾水出口闸门地基处达4.2~6.5m;规模大的F30、F63、F69在主要洞室和高边坡段已经避开。

第Ⅲ组:N5°~30°W,SW(NE)∠70°~88°,多为裂隙性断层,延伸长度小于50.0m。

第Ⅳ组:N5°~15°E,NW∠70°~85°,代表性断层有F82等,延伸长度一般大于50.0m。

第Ⅴ组:N65°~85°W,NE(SW)∠65°~85°,代表性断层如F1、F7、F7-1等,工程区揭露该组断层的数量不多,断层带宽度一般为0.05~0.1m,影响带宽度为0.2~0.8m,面光滑,较平直,充填灰白色断层泥,少量充碎裂岩、方解石等。规模较大的F1断层贯穿整个工程区,断层破碎带富集地下水,其断层带宽度为0.3~0.6m,影响带宽度为1.0~3.5m,对1~6号引水隧洞进口段、斜井和下平段,主厂房和尾水隧洞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第Ⅵ组:N10°~25°E,NW∠55°~65°,代表性断层有F213、F366、F369等。

除层面外主要发育有7组节理,见表2.8,间距一般为0.5~3.5m,长度为3.0~3.5m,缓倾角节理间距为2.5~3.5m,长度为6.0~8.0m,局部达30.0m,因此由层面与其他节理组合的楔体一般规模极小。

表2.8 输水发电系统节理统计表

地下厂房区主要为三叠系中统T2b23~T2b41层微风化和新鲜的软硬相间的砂岩与泥板岩互层状岩体,仅T2b30层为3.0m厚的灰岩夹少量泥板岩岩体,岩体以中厚层结构为主,部分为厚层(或巨厚层)和薄层状结构,其中砂岩饱和抗压强度为130MPa,泥板岩饱和抗压强度为40~80MPa。泥板岩在压应力方向与泥板岩内的劈理面夹角为20°~25°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仅为13.4~23.4MPa。层间错动或层间光面极为发育。岩层产状为N15°~10°W,NE∠55°~64°,与主洞室轴线方向(310°)夹角为35°~40°。三大洞室已避开F63、F69断层,F1断层(与厂房轴线夹角为30°~35°)从主厂房安装间通过,减轻了F1断层对主厂房高边墙的不利影响。

主洞室布置区,顶拱以上岩体厚110.0~300.0m,围岩新鲜完整—较完整,vp为5000~5600m/s,波速均一性较好,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岩体透水性较小,以层状结构的Ⅱ类、Ⅲ类围岩为主。

地下厂房区实测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平均值12~13MPa,方向N20°~80°W,近水平分布,侧压力系数为1.5~1.9,除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外,最大主应力一般约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1/10~1/5。地应力量级不大,围岩强度应力比(S=Rb·kv/σm)一般为2.5~5.0,完整砂岩达7.0,断层带约为1.0。

2.2.3 主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井工程地质条件

(1)主厂房。厂房顶拱高程261.70m(垂直埋深为110~260m),主副安装间底板高程为233.20m,跨度为28.40m,机窝最低高程为184.1m。上游面与9条引水隧洞、9条油气管廊道支洞、4号施工支洞、主厂房进风洞等洞室连通,采空面积约为5%;下游面与9条母线洞、9条尾水扩散段等洞室连通,采空面积约为18%;右端墙与母线排风洞、进厂交通洞连通。

洞室围岩为T2b23-38层微风化—新鲜的中厚层砂岩、粉砂岩和中薄层泥板岩及极少量薄层灰岩岩体;开挖揭露68条层间错动(或层间光面),平均发育密度(间距)为4.5m/条;在主厂房右安装间F1附近发育有F56、F56-1、F7、F7-1、F13、F13-1断层,另外,在其他洞段还揭露了15条裂隙性断层(延伸长度为30~50m)。除右安装间(F56、F56-1断层及其以右F1断层影响部位)有部分Ⅳ类围岩外,其余均为Ⅱ类、Ⅲ类围岩(占92%),且Ⅳ类围岩的波速在4000m/s以上。除沿F1、F56、F56-1、F7、F13等断层有渗水外,其余洞壁多呈干燥—湿润状。主厂房除F1与层间错动、缓倾角节理组合形成了较大规模、稳定性较差的块体(3770m3,最大深度18.5m)外,其余洞段不存在由断层、层间错动及长节理组合的大块体。

(2)主变室。主变室埋深为130.0~300.0m;顶拱高程为254.05m,底板高程为233.30m,高度为20.75m;桩号HR0+47.000以右宽度为12.3m,以左宽度为19.8m。

主变室围岩为T2b25-41层微风化—新鲜的中厚层砂岩、粉砂岩和中薄层泥板岩及少量薄层灰岩岩体。主要断层有F56、F13-1断层及层间错动F18、F12和f13及12条裂隙性小断层(长度小于30m)。围岩类别多属Ⅱ类、Ⅲ类,仅F56断层经过部位及右端墙附近有少量Ⅳ类围岩(仅占总量的2%),围岩质量较好。除桩号HL0+200.000~HL0+210.000顶拱顺层间错动与节理裂隙交汇部位有少量滴水外,其余壁面绝大部分呈干燥状,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洞室围岩稳定性好。

(3)尾水调压井。尾水调压井埋深130.0~300.0m,1~3号调压井间上游侧在高程为250.70m以上有连接洞与其连通。围岩主要为T2b26-41层新鲜的中厚层砂岩、粉砂岩和中薄层泥板岩及少量薄层灰岩岩体。断裂构造相对较少(仅有F56断层和层间错动F12、F18、f13、f14、f15和2条裂隙性小断层),节理块体少。围岩类别均为Ⅲ1类和Ⅱ2类,仅1号调压井右端回车场受F56断层切割部位围岩类别为Ⅳ类(不在井内)。洞室基本上呈湿润—干燥状,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围岩质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