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水文循环的水量平衡

2.4.1 水量平衡的概念

地球上的水不会轻易散失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宇宙空间的水分也很少能够来到地球上,地球上水的总量可以看成一个不变的常量。但对于任意一区域或任意一水体而言,任意一时段的水量则可以是不同的,有增加或减少的变化。水在循环过程中,遵循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既不会增加也不会灭失,总量保持不变。由此即可得到水量平衡的概念,或称水量平衡原理[26]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2.4.2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有

式中 I——时段内的收入水量;

O——时段内的支出水量;

Δ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

式(2.1)为水量平衡方程的最基本形式。对于具体区域,可以细化式(2.1)中I和O项,列出具体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假定一任意选定区域,沿该区域边界取垂直柱体,其上界为地表,下界为位于某一深度的与更下层无水分交换的底面。设该柱体在时段t1~t2内水量收入项有:时段内降水量P,时段内水汽凝结量E1,时段内地表径流流入量Rs1,时段内地下径流流入量Rg1和时段内人工补水量q1。水量支出项有:时段内的蒸散量E2,时段内地表径流流出量Rs2,时段内地下径流流出量Rg2和时段内人工取水量q2。时段开始t1时的蓄水量为S1,时段结束t2时的蓄水量为S2。据此可列出该柱体在时段t1~t2内的水量平衡方程:

因为推导式(2.2)时,划定的区域和选定的时段均是任意的,所以其具有普遍意义,故称为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随着观测手段和试验方法的不断发展,水量平衡研究也愈加详尽。如对上述闭合柱体分为若干个层次,分层研究水量的收支情况,建立各层的水量平衡方程,则研究成果将会更加细致和精确。

2.4.3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假定任意一流域为一闭合流域,即流域的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该流域与相邻流域无水量交换,即地表径流流入量Rs1=0,地下径流流入量Rg1=0,则通用水量平衡方程(2.2)可改写为

若流域内的河流切割足够深,地下水流入河流并与地表水一起流出流域出口断面,则地表径流流出量和地下径流流出量之和(Rs2+Rg2)可以用流域总径流量R表示,即R=Rs2+Rg2;水分蒸散E2与水汽凝结E1为一相反的过程,两者水量之差(E2-E1)可用有效蒸散量E表示,即E=(E2-E1);人工补水量和取水量之差(q2-q1)可用人工净取水量q表示,即q=q2-q1;时段内的流域蓄水变化量可用ΔS表示,即ΔS=S2-S1。据此,则式(2.3)可写为

这就是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若研究时段为多水期,则ΔS为正值,表示流域内的降水P消耗于径流R、蒸散E和人工取水q外,还有水量盈余,增加了流域内的蓄水量;若为少水期,ΔS为负值,表示径流R、蒸散E和人工取水q不仅消耗了全部的降水量P,而且还消耗了部分流域蓄水量。

当研究时段相当长时,必然包含多水期和少水期。如果研究区域是纯自然流域,即不存在人工取水,则q接近于0。这种情况下,在多年期间,ΔS有正有负,而多年平均情况下ΔS则趋近于0。因此,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式中 img——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img——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

img——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若式(2.5)两边同时除以img,则得

令α=img,β=img,则

式中 α——多年平均径流系数,表示降水量中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

β——多年平均蒸散系数,表示降水量中消耗于蒸散而转化为水汽的比例。

式(2.7)表明,流域多年平均条件下,径流系数与蒸发系数之和等于1。当两个变量之和为定值1时,一个变量的值大必然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值小。因此,α和β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状况。干燥地区蒸散系数大,径流系数小,说明降水多数消耗于蒸散而产生径流少,水分不足。湿润地区蒸散系数小而径流系数大,说明降水多数产生径流,而消耗于蒸散的量少,水分丰沛。由此可见,α和β可以用来作为地区干湿程度的衡量指标。例如,我国黄河流域α=0.15,长江流域α=0.51,表明长江流域比黄河流域湿润,水资源丰富。

应说明的是,如果流域的地上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重合,即流域为非闭合流域,则存在与相邻流域的地下水交换。与外流域的这种地下水交换量,对于大流域的水量平衡影响不大,而对于小流域和特殊流域,如喀斯特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建立水量平衡方程时,应考虑在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中增加相应的项,以反映该流域与相邻流域的地下水交换量。当流域内存在跨流域调水时,也应考虑在水量平衡方程式中增加相关项,予以反映。

2.4.4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地球表面有大陆和海洋两大基本单元,可以依据通用水量平衡方程,首先分别建立海洋和陆地的水量平衡方程,然后再将它们合并为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任意时段的全球海洋,有

式中 Po——海洋上的降水量;

R——陆地流入海洋径流量;

Eo——海洋上的蒸发量;

ΔSo——海洋蓄水量的变化量。

式(2.8)即为任意时段海洋水量平衡方程。

若是多年平均情况,则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对于任意时段的全球陆地,有

式中 Pc——陆地上的降水量;

Ec——陆地上的蒸散量;

ΔSc——陆地蓄水量的变化量。

式(2.10)即为任意时段的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若是多年平均情况,则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式(2.8)~式(2.11)中,R均是指由全球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Po和Pc之和为全球降水量P,即P=Po+Pc;Eo和Ec之和为全球蒸散量E,即E=Eo+Ec。若考虑全球多年平均情况,将式(2.9)和式(2.11)相加,则得到多年平均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此式表明,全球的降水全部用于全球的蒸散。

在式(2.12)中,没有体现径流R,原因在于从全球角度看,R是全球水文系统内部水量的转换,它的发生并未引起全球水量的变化。从全球水文系统整体来看,R既不是水量的收入项,也不是水量的支出项,对全球的水量平衡无任何影响,故不会在全球水量平衡方程中体现出来。

据估算,全球海洋平均每年有505万亿m3的水蒸发到大气中,而降水量约为458万亿m3,海洋区域降水量比蒸发量少47万亿m3,这与陆地注入海洋的径流量相等(表2.5),说明全球的总水量是保持平衡的。

表2.5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资料来源:管华,2010年,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