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滩水电工程志(下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原始状况

(一)气候

龙滩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既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又受云贵高原气候控制。累年平均气温在15.0~20.7摄氏度之间,平均温度为18.2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141~1499毫米之间,平均年降水量为1292毫米;各县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113~1560毫米,平均年蒸发量为1335毫米。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干湿季分明,热量充足,四季分明,夏热冬暖;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具有区域小气候和立体气候特征。

(二)陆生植物、动物

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特有成分丰富;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区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06种,其中栽培植物101种,非栽培植物1205种,计有180科639属,其中蕨类植物23科,裸子植物4科,被子植物153科。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栎类林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森林植被。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季雨林,竹林,灌丛,草丛,人工栽培植被。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即桫椤科的桫椤,椴树科的心叶蚬木,马尾树科的马尾树,豆科的格木和任木,松科的柔毛油杉,茜草科的香果树,樟科的闽楠。

按栖息生境可划分为6种生境动物群落:河谷水域带、农田耕作带、草坡灌丛带、山涧溪沟带、沟谷森林带、山地森林带动物群落类型,其中沟谷森林带动物种类最多,其次为草坡灌丛带、山地森林带、农田耕作带、河谷水域带,山涧溪沟带动物种类组成相对较少。陆生脊椎动物有443种,分属于28目,85科。其中鸟类270种,占动物总数61%,兽类次之。珍稀动物种类较多,属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48种,分属于14目18科,其中,Ⅰ级保护动物有3种,即蟒、黑颈长尾雉、云豹,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虎纹蛙、白鹇、褐雉鸦鹃、灰林鴞、鳶、普通鵟、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穿山甲、林麝、斑林狸、草鴞、山瑞鳖等45种。

(三)自然保护区

龙滩工程区域内有3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省级的广西天峨县龙滩自然保护区,县级的贵州望谟县渡邑南亚热带河谷季雨林自然保护区、罗甸县罗羊南亚热带河谷季雨林自然保护区,面积共51034平方千米(表8-12)。

表8-12 龙滩水电工程涉及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表

(四)大气与声环境

龙滩工程区域内的环境空气各参数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噪声现状各参数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2类标准。质量良好。

(五)社会环境

龙滩工程区域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移民人口中少数民族(主要是壮族和布依族)约占95%。安置区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力素质差,属社会经济、文化均落后的贫困边远民族地区。库区各县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单一经济,工业基础薄弱。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种植业为主,重种植业,轻林牧业。耕地利用率不高,土地生产潜力较大,现有耕地复种指数不高。区域内常见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伤寒和副伤寒、炭疽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常见传染病发病率较低。

二、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一)施工区

施工区砂石料场作业、大坝浇筑、厂房挖掘、机械维修、施工人员排放的污水、废水会对红水河水质生成污染。新安置的乡村、集镇居民点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形成的渗滤液,污染居民点附近的局部水域和库区、红水河干流的水质。

(二)移民安置区

纳玩拌和楼场地绿化养护

农村移民生产开发、集镇与集中居民建设占用林地、移民建房用材和生活用柴会对植被和植物资源产生一定的破坏、减少生物量,降低植被覆盖率;会使安置区的生态景观发生由原森林植被景观向农田植被和建筑物景观转化。在移民安置占地区域外的附近区域分布有3个自然保护区,且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如有随意开荒、乱砍滥伐,也可能会对珍稀保护动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龙滩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所选安置区大部分位于交通便利、高程400~800米之间的区域,且避开了3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安置区原有植被和动物都较少,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因此,较大程度地避免了移民安置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在集镇迁建过程中,由于迁建点植被减少,施工噪声等都会对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施工区主体建筑群的建筑、居民点和集镇的搬迁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大,影响源是开挖、运输等施工活动。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其他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受体是施工范围内的施工人员。

龙滩水电站施工区的一系列建筑产生的固态弃渣对生产生活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淹没区内的有害动物、生物会大量迁徙。如移民集中安置后,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会使蚊蝇、老鼠、蟑螂等到处孳生,有可能会使当地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肝炎、疟疾等)发病率增加。

三、环保水保规划设计报告编制

1983年,广西植物研究所、贵州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贵州教育学院等十多家协作单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对龙滩工程及下游珠江三角洲开展了较详细的环境状况调查及影响评价工作。1988~1991年,根据各专题调查评价提供的资料和当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南院编制了《龙滩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999~2000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有关要求,中南院编制了《龙滩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复核及补充报告书》,2000年6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以《关于红水河龙滩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核意见的函》(环监发〔2000〕96号)进行了批复。

中南院从2000年10月起全面收集施工区环境现状资料,2001年 6月编制了《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施工区环境保护规划专题报告》,2001年10月16日,广西区环保局以《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施工区环境保护规划专题报告的复函》(桂环管函〔2001〕135号)进行了批复。

2002年1月起,龙滩公司委托河池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开始对施工区进行环境监测,每月提交环境监测报告。2004年6月起,龙滩公司委托广西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开展龙滩施工区的水土保持监测。

受龙滩公司委托,广西河池地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11月编制完成了《龙滩水电站塘英区三区、五区生活基地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01年11月27日,广西区环保局以《关于龙滩水电站塘英区三区、五区生活基地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复》(桂环管字〔2001〕173号)进行了批复。

中南院在2002年编制的《龙滩水电站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评价大纲和审查意见,2007年7月对移民安置区的环境现状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监测工作。

受龙滩公司委托,中南院于2006年4月编制完成了《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设计报告书》;委托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于2006年6月编制完成了《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淹没区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迁地保护方案》。据此,2006年4月,分别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国营雅长林场组织开展水库淹没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及古树的迁地保护工作;委托贵州省罗甸县林业局、望谟县林业局组织开展本县水库淹没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

2006年12月,受龙滩公司委托,中南院编制完成《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07年7月27日,水利部以《关于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水保函〔2007〕215号)进行了批复。

2007年9月,受龙滩公司委托,中南院编制完成《红水河龙滩水电站移民安置专题环境影响报告书》,2007年9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以《关于红水河龙滩水电站移民安置专题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395号)予以批复。

四、环境保护实施

龙滩工程在其建设初期即有计划地从外地大量引进绿化、美化用植物,绿化树种有扁桃树、芒果树、榕树等,美化用树种有白玉兰、羊蹄甲、棕榈科植物等,其他灌木、花、草等植物种类繁多,对环境的绿化美化功能各异,在塘英基地及龙滩库区附近形成绿化美化典型区。此举连锁反应式地启发当地的绿化意识,并长期、深入地引导着天峨地方的环境绿化美化潮流。

坝区边坡挂网绿化工程

龙滩公司还从龙滩塘英基地划出备用地60多亩,耗资400余万元建设龙滩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将从龙滩水库淹没区移植出来的红豆杉、挱椤树等一大批珍稀植物种植成园,造成一个中高海拔山区地域珍稀植物保留地,也为天峨县的风景区群新增了一个亮点。

龙滩公司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2001年10月对中南院《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施工区环境保护规划专题报告的复函》(桂环管函〔2001〕135号)的精神实施环境保护工作。

(一)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

把龙滩工程建成“绿色长廊,生态花园”,使水电工程所涉区域的环保状况恢复或超过原有的水平。

2.分项目标

(1)水环境目标。满足移民安置区工农业和环境用水要求;迁建集镇供水水源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迁建集镇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2)生态环境目标。维护移民安置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影响的濒危珍稀特有物种不致因移民活动而消失;移民安置满足生态环境容量要求;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得到良好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价值较移民安置前不至于降低;妥善处置移民安置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渣防护程度达到85%;移民安置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0%;完工后必须恢复的、因移民生产、生活开发造成的裸露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标工程量为:浆砌石挡土墙4.23万立方米、浆砌石护坡1.52万立方米、混凝土网格护坡2.67万立方米、浆砌石排水沟1.09万立方米、浆砌石急流槽0.21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量92.51万立方米、涵管3.16万米;新增植物措施工程量为:植树或竹807158株 (蔸)、草皮269500平方米、撒播草籽11717.60万千克和攀缘植物4510株;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量为:草袋填筑量7300立方米、排水沟工程量2.56万立方米、塑料纺织彩条布17.90万平方米。

天峨县塘英五区移民生活用水净化系统

(3)大气和声环境目标。运行期集镇大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运行期集镇噪声控制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2类。

(4)社会环境目标。不降低移民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确保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不低于原有水平或周边地区;按照有关规定,保护和妥善处置文物古迹;移民安置区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现状水平以下。

(二)施工环保制度

2003年9月18日,《关于转发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龙滩建〔2003〕247号)明文规定:

参建单位的各级领导必须从执法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公司执行电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施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部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根据施工过程中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气体、污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单独编制环境保护措施。

参建单位须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在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时,应针对工程的实际,将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

工程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须采取绿化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现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卫生设备,并有专人管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须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生活用水,须按清、污分流方式,合理组织排放。污水应经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并优先安排在施工现场复用。工程施工期间挖、填、平整场地以及土石方的堆放,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方案和施工时间段,严格管理,防止局部水土流失。施工弃渣、垃圾严禁倒入江河湖海。

施工区道路环境卫生维护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必须及时修整和恢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并尽可能采取绿化措施。

对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由参建单位现场技术或行政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追究事故责任。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环保科研

2001年8月,龙滩公司委请水利部组织开展了龙滩库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及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专题研究工作,并完成了《龙滩水电站库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专题研究》成果报告。2002年12月,该成果报告通过了水利部水资源司组织的技术审查,对龙滩库区的水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针对龙滩电站建成蓄水后,库区沿岸村寨可能会发生鼠疫流行的情况,2005年4月,龙滩公司配合广西、贵州两省(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开展龙滩库区卫生调查与评价工作。贵州省于4月15日提交评价报告。2005年5月,广西、贵州两省(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了《龙滩库区卫生调查与评价报告书》,并组织实施了龙滩水库蓄水前的淹没区灭鼠和连续3年的移民集中安置区灭鼠工作,防止了疫情的发生。

2006年4月,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与龙滩公司共同组织编制完成了《龙滩水电站库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专题研究》。

(四)环保措施

1.土地资源保护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施工单位尽力保护耕地资源,尽量减少耕地占用,节约库周区剩余的有限耕地。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新开耕地的土壤熟化。利用库周区宜家荒山、荒坡或疏林地进行开发和旱地改造,开发地坡度在10°~25°之间,并建设水平梯田地,作好保土耕作等规划措施。

2.安置区环境保护

在集镇和移民安置点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地基开挖、场地平整时,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移民安置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植树造林,包括对原有的一些可利用的坡地进行植树造林,对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占压的林地,也要尽可能进行恢复性植树造林,使整个移民安置区的森林覆盖率较安置前有所提高;要着重发展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主的防护林,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

在移民安置区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重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条例的宣传和执行,防止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出现。对分布在集镇周围区域的珍稀保护植物和古大树进行挂牌保护,便于居民识别,避免人为的破坏。对移民安置影响到的3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界线调整、功能分区,将移民安置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在土地开发、建(构)筑物和道路等场地设计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并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移民安置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将主要用于各施工弃渣场。移民安置区施工弃渣场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避免公路复建中弃渣乱堆乱放,需要设置弃渣场。工程施工中的弃渣必须全部运送到弃渣场堆放,不得随意堆弃,避免对河道的淤塞,避免对水质产生影响。工程完工后,对弃渣场要进行覆土整治,并种植一些乔木、灌木、草皮等,使工程弃渣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卫生防疫

为了避免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应在各迁建集镇设垃圾处理场;在农村各居民点也应将生活垃圾集中定点堆放。在各迁建集镇设置垃圾箱,配设环卫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人员收集后,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

在下闸蓄水前对库区受淹区进行大范围灭鼠活动,避免了水库蓄水后可能发生的疫病传播。

4.大气和声环境保护

结合优化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采取减粉降尘措施;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率低的开挖爆破方法;选用环保设备运输车辆;在施工区和施工道路进行洒水,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施工机具,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运行噪声;对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控制爆破的单响用量,优化爆破参数;敏感段控制车速,设置限速、限鸣笛的标志牌;为施工人员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噪声头盔。

5.植被绿化

2001年7月,龙滩公司委托设计院完善设计方案,开展施工区道路边坡绿化工作,投资2亿多元建设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边坡混凝土护坡、挡土墙、排水洞等,全面防止水土流失。边坡已喷混凝土近40万平方米、砌起护坡护墙共10多万立方米。龙滩大桥一带建成龙滩生态公司,种植了苏铁、木棉树等植物40多种。还在公路边砌混凝土防护墙,再往墙与边坡间填土,种上爬山虎和三角梅。因地制宜采用挂网植草技术 “播绿”,把铁丝网固定在混凝土高边坡上,再喷上播撒11种草籽的生态泥。至2005年龙滩施工区已累计完成绿化35万立方米,植树2.50万棵。龙滩公司按照 “占一补一、占补持平”原则,启动森林植被异地恢复工程,投入1250万元从淹没区内迁移保护珍稀野生植物、树木1.15万棵。库区内植树25110余棵,绿化面积30多万平方米。2005年3月,龙滩公司被授予 “自治区绿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边坡绿化

6.固体废弃渣处理措施

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把废渣运至姚里沟、雷公滩、龙滩沟、那边沟等10多个弃渣场定点堆放,堆出了约100万平方米的平地,并把渣场碾实、加固、绿化。1478联营体、七局八局葛洲坝联营体等施工单位的营地、加工厂全建在渣场堆出的平地上。既解决了固体废渣的堆放问题,又解决了施工单位营地和加工厂的用地,一举两得。

7.废水处理措施

生活废水主要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定期派人对化粪池进行清运。

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生产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系统。龙滩公司要求各施工单位在生产工程中必须同步运行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对达不到废水处理要求的,必须及时整改,对违规排放的单位,处以罚款。通过一系列手段,有效的扼制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1)大法坪砂石料生产系统。大法坪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总量高达1713万立方米,含砂量大,若不能有效处理,将严重污染红水河,直接影响天峨县城生活用水。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方案初始设计为劲马泵生产废水处理厂方案(以下简称“劲马泵方案”),虽然该方案采用了新的生产废水处理理念和先进技术,但通过几个月的运行,由于大坝混凝土连续高强度施工,大法坪砂石加工系统每小时产生的生产废水达到了2000立方米,而劲马泵方案每小时的处理能力只有360立方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2004年12月,承包商正式提出要求改变生产废水处理方式,否则将不能满足工程环境保护要求。为优化生产废水处理方案,由龙滩公司主导,会同设计、工程监理、环境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反复论证,依据生产废水“零”排放的设计目标,经多方案比较,最后决定采用尾矿库生产废水长距离沉淀方案(以下简称“尾矿库方案”)进行生产废水的全面处理。实践证明,优化后的尾矿库方案比劲马泵方案不但节约了1800万元的扩建投资,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废水处理运行管理费用,而且系统的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管理更为方便,同时完全满足了生产废水“零”排放的设计要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麻村砂石料生产系统。麻村砂石生产系统位于坝址右岸下游约4千米(直线距离)处,主要担负龙滩水电站Ⅰ、Ⅱ、Ⅳ、Ⅴ标以及临建工程共计约160万立方米混凝土所需骨料的生产任务。按混凝土浇筑强度3万立方米每月计算,砂石系统设计生产能力240吨每小时,处理能力300吨每小时。麻村砂石料生产废水系统处理工艺按“环境保护、回收利用废水、回收利用废砂”3项功能要求设计。主要由细砂回收站、废水处理厂、加药间、排水槽及输水管路等构筑物组成。其工艺流程见图8-1。

8.坝前漂浮物打捞清理

2006年9月30日,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随着水位的逐步抬升,红水河上游大量漂浮物顺流而下,聚集在龙滩大坝前。为保证龙滩水电站的安全运行,也为保护江河环境,龙滩公司开始组织坝前漂浮物的打捞清理工作。采取的模式:由承包商发现漂浮物后提出漂浮物打捞申请,环保监理确认后发文同意打捞,打捞的漂浮物通过监理及项目执行部门计量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2010年底,共计打捞坝前漂浮物74031.6立方米。

图8-1 麻村砂石料生产废水系统处理工艺流程

(五)库区灭鼠

针对龙滩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沿岸村寨可能会发生鼠疫流行的情况,2005年4月,龙滩公司配合广西、贵州两省(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开展龙滩库区卫生调查与评价工作。2005年5月,广西、贵州两省(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提交了《龙滩广西库区卫生调查与评价报告书》、《龙滩贵州库区卫生调查与评价报告书》,并分别组织实施了龙滩水库蓄水前的淹没区灭鼠和连续三年的移民集中安置区灭鼠工作,有效的防止了库区疫情的发生。

主要采取方式:采用间歇投药法,投放毒饵的饱和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灭鼠前后监测鼠密度,灭鼠区域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

广西库区灭鼠技术培训

1.广西库区灭鼠

广西库区灭鼠区域包括:房屋105.14万平方米;食品加工厂、住宅、医院、农场、兽医站、屠宰场农贸市场等周围200米范围按房屋面积2.50倍计算为262.85万平方米;耕地、陡坡地、园地、经济林、鱼塘10.75万亩;其他林地和草地15.38万亩。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实施广西库区灭鼠项目工作中,制定的灭鼠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有力,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充分依靠库区基层组织,大力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灭鼠后测定,各县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1.31%和1.17%,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

2006年9月18日,广西区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龙滩广西库区淹没区和后靠安置区的灭鼠工作进行了评审,并通过验收。

2.贵州库区灭鼠

贵州库区灭鼠工作会

贵州库区灭鼠区域包括:罗甸、册亨、望谟、贞丰、镇宁等5县30个涉淹乡镇的173个行政村581个村民组。投放灭鼠毒饵范围覆盖贵州库区涉淹房屋116.75万平方米,耕地26.54万亩,林地(草地)12.18万亩,库区后靠搬迁或集中移民安置户约10750户。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实施贵州库区灭鼠项目工作中,制定的灭鼠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有力,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充分依靠库区基层组织,大力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截至2006年7月30日,贵州库区5县30个涉淹乡镇173个行政村581个村民组的大面积灭鼠工作基本完成,投放灭鼠毒饵55848千克。经项目技术组抽样调查,库区各县涉淹乡镇灭鼠后的居民住宅室内和野外的鼠密度分别为2.73%和0.66%,灭效分别为88.93%和89.23%,达到项目目标要求。

2006年9月1日,贵州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龙滩贵州库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灭鼠工作进行了评审,并通过验收。

(六)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

按照龙滩工程蓄水375米方案,广西境内水库淹没区分布有野生植物1348种,其中56种为珍稀濒危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和二级保护植物10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总量为41137株,另有古树183株。龙滩公司委托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开展水库淹没区广西部分的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资源调查,编制了保护方案,并列支了保护经费。保护措施包括物种的迁移与种植、种群恢复等。

广西库区珍稀野生植物迁种地点主要是龙滩公司天峨塘英基地龙滩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广西国营雅长林场、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及天峨县见石森林公园内的兰花园等。贵州库区珍稀野生植物迁种地点主要是罗甸县罗羊自然保护区、望谟县渡邑自然保护区等。

1.龙滩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

2007年9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塘英基地珍稀野生植物园的复函》(环评〔2007〕155号)批复意见,在天峨塘英基地新建一座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该保护园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已移植保护珍稀野生植物300余株,古树9株。其中有古树红豆树3株,名贵树种银杏4株,菩提树4株。2010年在植物园中增种1000余株珍稀名贵乔木。

龙滩公司天峨塘英基地龙滩珍稀植物保护园

移植在龙滩珍稀植物园内的红豆杉

2.广西国营雅长林场

承担龙滩水电工程广西库区百色境内珍稀野生植物和古树的迁地保护任务。种植点主要分布在花坪分场和二沟分场。迁种工程2006年7月26日启动,2007年3月20日完成,由雅长林场和南宁杏林景观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施工。龙滩公司投入资金290.21万元。规划迁地保护珍稀野生植物40种2643株,实际完成迁地保护40种2975株,其中重点迁移保护珍稀兰科植物23种950株,迁移保护古树10株(表8-13)。2008年12月3日顺利通过广西区林业厅组织的验收。工程质量优良。

野生植物园

迁建项目广西雅长兰花繁育中心

表8-13 雅长林场迁种植物的种类、数量及成活情况表

续表

种植分布情况见图8-2和图8-3。

图8-2 雅长林场广西淹没区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种植分布图

图8-3 雅长林场广西淹没区兰科植物迁地保护种植分布图

3.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

承担龙滩水电工程广西库区河池境内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的迁种任务。迁种工程2006年8月启动,2007年3月完成,由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实施,龙滩公司投入资金470.69万元。规划迁地保护珍稀野生乔木19种2118株,实际迁移保护18种2292株;规划迁移保护兰花26种2670丛,实际迁移保护74种6612株;迁移保护古树3株,移植协议外生境营造树53株。2008年12月4日顺利通过广西林业厅组织的验收,工程质量优良。

移植在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内的库区珍稀植物

乔木、草本植物移植的种类及数量分别见表8-14和表8-15。

表8-14 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乔木移植数量表

表8-15 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移植数量表

续表

4.兰花园

兰花园位于天峨县县城上方见石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13.30公顷,该公园属于喀斯特地貌,高程500~600米,植被以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石灰岩石山灌丛为主。兰花园始建于2006年7月,2007年5月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园内兰花有74个品种近万株(丛),是不可多得的集科研、观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科普基地,也是龙滩生态保护标志性工程。

龙滩公司为迁种兰科植物建造在天峨县见石公园内的兰花园

5.罗甸县罗羊自然保护区

由罗甸县林业局承担的罗羊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实施项目,主要承担《红水河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设计》中罗甸县境内有关珍稀野生植物保护规划项目的实施,2006年4月罗甸县林业局开展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到2007年12月全面完成项目实施,共计迁移珍稀野生乔木9种308株。2008年11月4日顺利通过贵州省林业厅组织的验收。

6.望谟县渡邑自然保护区

由望谟县林业局承担的渡邑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实施项目,主要承担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设计》贵州范围望谟县境内有关珍稀野生植物保护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2006年4月开始珍稀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2008年2月全面完成了项目实施,共计迁移珍稀乔木16种251株,兰科植物1300丛,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贵州苏铁641株。2008年11月4日顺利通过贵州省林业厅组织的验收。

罗甸县罗羊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园示意图

望谟县渡邑自然保护区迁移保护的植物—贵州苏铁

为保护红水河水生生态在库区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七)鱼类增殖放流

为了保护红水河水生生态,保护库区鱼类资源的多样性,龙滩公司在库区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鱼类有光倒刺鲃、赤眼鳟、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共计126万尾,库区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龙滩水库建成后,库区累计放流各类鱼苗近600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