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迷途的羔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书包(一)

从昨晚九时许下起的这场秋雨,持续不断地下了一整晚,直至天明时分方才止住。雨后的空气中带着泥土潮湿的腥味,而晨间的微风中则增添了几分凌烈的寒意。

清晨七点半左右,一位步伐稳健的老者,一手持着鱼竿,一手拎着水桶,正沿着乡村公路向着马家浜的方向疾步而去。他是一位晨起的垂钓者。这一习惯自他退休之日起,已维持了近十年。

马家宅秉承了江南水乡的一贯特色,区域内水系众多、河网密集,其中最出名的一条就是马家浜。命名之初,因它流经马姓聚居区,又是最主要的一条水系,便同“马家宅”一般被冠以了“马家”字号。所谓的“浜”,即是河的意思。在马家宅的方言中,“河”与“浜”二字通常是一起出现的。若非要将二者加以区分的话,浜的规模略小——水道较窄、水量较少。比浜规模再小些的水系则称之为“沟”。

当然,这些称谓都是依据水系被命名时的规模而定的。随着时代的迁移,水系改道、淤塞、拓宽……凡此种种,及至今日,许多河流大都名不副实。譬如这条马家浜,虽名为浜,但其水面宽度和长度已不逊于一条河,甚至在有些区段内已超过了一条河的规模,可以称之为大河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存在的价值便是作为马家宅最主要的一条航运通道,供一些小吨位的货船往来行驶之用。直至本世纪初,由于河水污染严重,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从河面上时时飘散开去的阵阵恶臭令周边村民苦不堪言。区政府遂痛下决心,开始斥巨资大力开展河道治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马家浜的水质开始变得澄澈,而它也逐渐失去了航运的功能,恢复到最原始的给水功能。

垂钓者在暮色的映衬下,正沿着与马家浜平行的乡村公路急速行走着。他在寻找一处合适的垂钓点。

马家浜沿河两岸分布着宽达四五米的烂泥滩,期间布满了一丛丛的芦苇荡。这些原本都属于村集体的公共用地,但周边有些村民为了拓展自家菜地的耕种面积,将烂泥滩私自开垦成了耕地。正所谓“法不责众”,当地的村委会对此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了。不多时,类似的自耕地便在马家浜两岸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一个地冒了出来。每隔一段距离,芦苇荡中便会出现一个大豁口。这些豁口将原本连成一片的芦苇荡分割成了芦苇丛。而填满这些豁口的则是各式各样的菜蔬,春有油菜花,夏有各式瓜果,秋有土豆萝卜,而到了冬天则是大白菜的天下。

垂钓者挑中了一块种有辣椒和南瓜的菜地,那片地里的辣椒已被采收大半,剩下的一些稀疏零星地散布在已现颓败之势的植株间。而一旁的南瓜地里,一个个硕大的南瓜已集结成型,正待主人前来采收。即便垂钓者不留心踩断地里的一根藤蔓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它们的生长。

垂钓者放慢脚步,开始小心翼翼地在田地里择步而行。这时,他的目光被紧挨着南瓜地的一片芦苇丛吸引了过去。似乎有什么物什在芦苇丛摇曳不定的身姿下若隐若现。

雨后的菜地泥泞不堪。垂钓者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挨近那物什。

“这儿怎么会有只书包呢?现在的人也太没公德心了。就算是不要的垃圾也应该丢到垃圾桶里,怎么能随便丢在河边呢?要是人人都这么丢,河道不就成了垃圾场?十多年来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治理出来的成果不全白费了吗?”

垂钓者一边暗自思忖,一边走上前去。他捡起书包,就着外观仔细察看了一番。这是一只粉紫相间的书包,书包表面绘有十分可爱的卡通图案,是女孩子们钟爱的款式。

“旧虽旧了点,但若带回去卖给收废品的老头,兴许还能换个一毛两毛钱……”

忖度间,垂钓者拉开了书包的拉链,翻检起书包内的物品来。

“哟!怎么还有课本和作业本呀?难道是哪个学生落在这里的?”

垂钓者拿出一本练习本,将其置于一臂远的位置,眯缝着老花眼,努力辨识着封面上的字迹。“马家宅中心小学”、“五年三班”、“高杨”……

“哟!还真是个小学生落在这儿的。难道是放学后在河边玩耍玩疯了,竟忘了把书包带回家?”垂钓者喃喃自语着,“现在的小孩也太粗心大意了,怎么连书包都能弄丢呢?这孩子一定不爱学习,学习成绩肯定很差……嗯,也可能是她为了逃避做作业,故意把书包落在这里,回头再对家长和老师撒个谎……哼,不能让她奸计得逞。小小年纪就不学好,长大了可还得了?我得把这书包给她送回去。”

垂钓者将练习本重新放回书包内,同时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又不知道这孩子是谁,家住哪里,怎么给人送回去呢?要不直接送到学校去?这儿距离马家宅中心小学不算远,以我的脚程,步行十分钟左右便可到达。不过……今天是周末,学校放假,学生们不在校内,我就算把书包送过去也交不到那位学生的手中。”垂钓者盯着书包有些愣神,“要不送到派出所去吧?那里的警察同志应该有能力查出这位学生的家庭住址。不如由他们替我把书包交还回去吧?”

主意已定,垂钓者拾掇起随身物品,准备向马家宅社区派出所进发。

不远处,一辆巡逻车正向着垂钓者的站立处缓慢驶来。正副驾驶座上,两位巡逻民警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以此驱散早起的困顿感。

这种困顿感在早班民警中普遍存在。三班倒的巡逻岗位分为早班、中班和晚班,每班八小时,早班从清晨六点至下午两点。这就意味着,早班的民警最晚五点便需起床。夏天的话倒还能接受,毕竟这个点太阳已经升起,天光已大亮。可若是冬天的话,实在是件痛苦无比的事。又冷又困又黑,若没点非凡的毅力,还真未必起得来床。

两位毅力非凡的巡逻民警嘴里闲扯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今天的工作任务。副驾驶座上的巡逻民警随手翻着工作手册,里面记录着岗前训示的内容,也就是今日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在这本工作手册里还夹杂着一张《寻人协查》,是由夜班巡逻民警交接下来的。岗前训示时,当班警长特意叮嘱,要牢记背熟《协查》上的内容,并要加大巡查力度。这份《协查》的主要目的是帮着寻找一位走失的十岁女孩。女孩名叫高杨,就读于马家宅中心小学,身高在一米四八左右,齐耳短发,衣着和随身物品均不详。

巡逻民警又读完了一遍不算太长的《协查》内容后,无意间抬头朝着马家浜的方向瞅了一眼,正巧这一眼便瞧见了正在河边翻阅书包的垂钓者。

巡逻民警用胳膊肘撞了撞正在驾车的同伴:“你往右手边看,那个垂钓者在干什么?他手里拿着是不是一只书包?”

说话间,巡逻民警将手中的《协查》重新折叠好夹回到工作手册中。

驾驶座上的同伴索性将车靠边停下,认真仔细地观察起垂钓者的一举一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