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知识点1 角膜接触镜的认识

理论要求

1.掌握角膜接触镜配戴目标。

2.掌握角膜接触镜的特点。

3.了解角膜接触镜的优点。

4.了解角膜接触镜的应用。

5.了解角膜接触镜的发展史。

一、概述

角膜接触镜(通称隐形眼镜)问世已有百余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关角膜接触镜的知识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和专业化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光学、医学、化学、材料、制造、生理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约50%的世界人口需要各种形式的视力矫正,而角膜接触镜已经成为临床屈光矫正的主要方法之一。

角膜接触镜是一种主要用于矫正各类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的医用光学器具,角膜接触镜在国内被定为第三类医疗器材,非医疗单位需要获得角膜接触镜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才被允许验配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是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制成的,它直接附着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上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治疗等目的。

当接触镜直接接触角膜时,光学功能与眼的光学作用结合起来,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屈光不正,获得清晰视力。除了屈光矫正外,接触镜还有很多特殊用途,包括治疗作用,如眼科手术后的绷带型镜片,采用特制的胶原膜制成,配戴这种角膜接触镜可免除缝合或减少缝合,减轻疤痕形成,对受伤的睑裂区的角膜起到屏障保护作用,还可以作为给药途径治疗某些眼病;美容作用,如改变眼睛颜色,起美容作用的染色镜片对角膜上的白斑、斑翳具有遮瑕作用。

与其他屈光矫正手段比较,角膜接触镜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问题,与框架镜比较,角膜接触镜优点很明显,它视觉自然,视野开阔,配戴舒适、方便、美观。

(一)角膜接触镜的优点

1.视野大

角膜接触镜比框架眼镜具有更大的视野,没有眼镜框阻挡,直接与角膜接触,并随眼球转动,也不会产生由框架镜带来的一些光学缺陷如变形,尤其是对于屈光不正较严重的患者来说,作用明显。

2.美观

人们选择角膜接触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角膜接触镜提供了自然的外观,除了能矫正屈光不正之外,接触镜还能被用于改变配戴者的眼睛颜色,某些变色镜片还能对角膜上的白斑、斑翳等起遮瑕作用。

3.配戴舒适方便

框架眼镜配戴者在温差大的环境下镜片要起雾,如食用面食、喝汤时容易起雾,也会在雨天溅上雨水,眼镜会压迫鼻梁和耳根,出汗时眼镜容易下滑,舒适度方面会差很多,而角膜接触镜配戴者不会遇上这些问题。

4.安全

角膜接触镜在外界环境和角膜之间可起到保护、屏障的作用,在运动的时候,接触镜可以避免在镜架损坏时所发生的鼻子或脸部伤害。

5.特殊用途

(1)无晶状体眼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未植入人工晶体,可以用接触镜替代眼晶状体+12.00~+18.00D的屈光度。对于无晶状体眼的患者来说,接触镜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因为高度数的框架眼镜会引起视物变形等光学缺陷,尤其是对于单眼无晶状体眼。

(2)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表面不规则,框架眼镜矫正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硬性角膜接触镜能让角膜和镜片之间填充泪液,使光学界面变平滑,获得更清晰的视力。

(3)屈光参差和不等像 左右眼的屈光度数不同,产生的视网膜像大小不等,配戴接触镜就成为矫正的首选方法。

(4)其他 角膜接触镜的特殊用途还包括在眼科手术、药物给予和低视力矫正等方面。

(二)角膜接触镜的缺点

1.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会影响到角膜的代谢活动

若镜片材料、设计方面或配戴方式不当,就会对角膜产生潜在的危险,如配戴者将日戴型的镜片戴镜过夜,就有可能引起角膜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并发症。

2.对配戴者眼睛健康状态和镜片护理要求较高

如活动性眼病的患者不能配戴,干眼症患者不宜配戴,糖尿病患者谨慎配戴;另外对配戴环境也有要求,在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不建议配戴角膜接触镜。对配戴依从性的要求也很严格,戴镜之前要接受护理宣教,练习配戴;镜片保养比较麻烦。

二、理想的角膜接触镜

接触镜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接触镜,即符合以下条件的接触镜:

①视力清晰:成像质量好,提供优良的矫正视觉。

②配戴舒适持久:配戴者不会感觉明显的异物感,能够长时间地配戴。

③安全:不会对眼睛产生刺激和毒性。

④透氧:能够保证配戴期间眼睛所需要的氧气供应。

⑤稳定:不容易和眼睛的生物组织、泪液成分发生反应。

⑥耐用:使用寿命长。

⑦多参数:湿润性好、抗沉淀性强。

⑧易于操作:容易护理和保养。

⑨易验配:验配流程简易准确,便于推广。

角膜接触镜具有光学性、附着性、适应性、透氧性、代谢性等特点,为实现理想接触镜的配戴目标,即安全、舒适、增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角膜接触镜在理念、材料、设计、配戴方式、更换周期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变化,虽然至今角膜接触镜还未达到十全十美,但是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成功配戴者。

三、角膜接触镜的发展历史

角膜接触镜的发展经历了各种挑战,经过无数医学、材料化学、光学等领域的杰出人士的不断研究实践,角膜接触镜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一)早期设想

1508年,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第一个介绍并描绘出角膜接触镜草图,他介绍了将眼睛浸泡到盛水容器中时,可以中和角膜屈光力(图1-1),无意中却表达了接触镜的基本原理。

1637年,Rene Descartes介绍了充水玻璃管与角膜接触,该玻璃管一端直接与角膜接触,另一端是透明玻璃,产生光学矫正作用[图1-2(a)]。

图1-1 达·芬奇描述的接触镜

图1-2 早期角膜接触镜的设想

(a)Rene Descartes,1637年(b)Thomas Young,1801年

1801年,物理学家Thomas Young制作了类似眼杯的装置,装置内充满水,直接贴于眼眶边缘,另外一端采用双凸镜[图1-2(b)],系统与Rene Descartes介绍的系统相似,但是又更进一步适合眼睛,允许瞬目。

1845年,英国天文学家John Herschel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角膜上可以放置角膜模子加透明胶质来矫正角膜散光,被称为“接触镜之父”。

19世纪80年代,对角膜接触镜的研究越来越多,1888年德国眼科医师Adolf Eugene Fick和法国医师Eugene Kalt尝试研制用角膜接触的矫正镜片来治疗眼睛。1899年德国人August muller研制出有屈光力的角膜接触镜,首次提出CONTACT LENS,成为第一位研制具有屈光矫正作用的角膜接触镜的学者。

(二)角膜接触镜材料的发展

最初的角膜接触镜是用玻璃制作的,1936年美国Kefin Tuohy实验室发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PMMA),当时用此材料制成的镜片为巩膜镜。PMMA透明,密度比玻璃低,设计并加工成的接触镜更薄。除了这些,PMMA镜片还有很多优点,容易制造,耐用,参数可以改变而且稳定,光学性能好,表面湿润性好,可以矫正角膜散光等,因此PMMA镜片很受欢迎。但是PMMA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不透气,这影响了角膜的健康,导致角膜缺氧引起的各类并发症,人们就开始寻找更理想的接触镜材料——具有PMMA的所有优点再加上透氧性。

软性角膜接触镜是发展里程中最为成功的,最早的软镜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HEM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由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Otto Wichterle教授发明,HEMA材料是亲水性的,对营养物质和代谢物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在1962年和1965年获得美国专利,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博士伦公司购买该专利并大规模生产,于1972年进入市场。

角膜接触镜配戴方式不当导致了多种并发症,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角膜接触镜的新材料,也开发出了其他不同类型的软镜材料,包括含水量高达71%的材料,称为非HEMA材料。20世纪90年代出现硅水凝胶软镜,既保持了硅高透氧的特点,又有水凝胶材料亲水的特点,显著改善了材料的湿润性,可以连续配戴30天。

PMMA除了不透气,其他方面都可以作为硬性角膜接触镜的理想材料,第一种尝试是在PMMA中加入硅,制成硅胶丙烯酸酯,但是湿润性和抗沉淀物差。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是目前对角膜健康最好的镜片,光学性能好,矫正散光效果佳,RGP的验配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且配戴需要配戴者有一定的素质和理解能力才能成功适应,因此RGP的验配不如软镜普及。

(三)我国角膜接触镜的发展

1946年上海的吴良材最早引进国外的角膜接触镜技术,上海医学院和上海眼镜二厂在1962年研制出中国最早的PMMA硬性接触镜,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出中国最早的软性角膜接触镜。80年代开始,我国的接触镜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博士伦、海昌、卫康、强生、视康等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数也日益增加。

20世纪90年代后期,硬性角膜接触镜开始在中国推广,随着国人对RGP认识的不断增加,配戴者人数也逐渐增加,一种特殊设计的RGP镜片(角膜塑形镜即OK镜)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开始步入理性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