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传承与创新:全球化视角下的美术教育与创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t education in Inner Mongolia

乌力吉 Wu Liji

摘要: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无论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是美术高等教育,都在加快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民族美术教育师资、民族美术教育结构以及民族美术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未来还需要在优化专业设置、优化教材内容设计以及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继续努力。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师资教材;现状分析

Abstract: Inner Mongolia National Fine arts education goes through 70 years of development, whether it is the ar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or fine arts high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it appear a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in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teachers, ethnic art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rt textbook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tinue to work on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optimizing the content desig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national Fine Arts education; teacher textbook;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这70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美术教育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的漫长时期。虽然无法确切的说明民族教育的产生之日,但可以说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从存在之时起,民族美术教育即已诞生。时至今日,自治区美术教育仍在不断发展,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现代化的同时不断民族化。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已经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自治区建立之初,还没有系统的教学单位,而是通过一些文工团普及绘画基本知识。如1946年成立的“内蒙古文化工作团”,其中包括美术组,举办一些美术训练班,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少数民族美术工作者,为自治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顾70年的民族美术教育历程,取得了许多成果。从最早成立的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开始,自治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推行专业美术教育。虽然民族美术这一文化类型一直存在,但其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却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进入解放后的教育改革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强调师范教育,培养优质师资,“这个时期,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在一些师范院校里,陆续增设了十几个美术系科”,在这种历史环境之下,195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成立,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美术系。

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包括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目的是培养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目前,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种类较多,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史论等,其内容更加科学和更加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一、自治区高等美术院校及专业设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自治区美术教育和民族美术教育领域不同程度得到一些发展。有关内蒙古民族美术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集中于自治区各教学单位,只有一小部分在其他行业。因此,民族美术教育集中在这些教学单位中。在自治区众多的教学单位中最早的美术工作队伍应该在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今天的内蒙古师范大学)。

发展到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与层次不断丰富。

20世纪50年代,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的十年中,全区共建立3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包括1952年成立的兴安盟师范学校美术组,后改为兴安职业技术学院;1954年建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1957年建立的内蒙古艺术学校(现在的内蒙古艺术学院)。60年代,有1968年成立的扎兰屯师范学校美术系,后改为扎兰屯职业学院。80年代,有1985年成立的呼伦贝尔学院美术系;1987年成立的包头师范学院美术系;1988年成立的赤峰学院美术系。90年代,有1997年成立的集宁师范学院美术系。进入21世纪,建立了很多符合新的社会结构与人才需要的新型美术院校。2003年成立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2004年成立的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2006年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艺术系;2008年成立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二级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2010年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2011年成立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统计以上数据,在我区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共有十余所,而真正实行蒙汉双语授课模式的院校有五所,即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赤峰学院等。

从第一所美术院校的建立到今天,可以根据一些数据了解到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培养目标与教学成果有显著的提高。

表1 内蒙古自治区各大院校美术专业学科分类

从自治区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表1)可以看出,专业结构越来越精细,重视对美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符合了本科教学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的竞争日趋强烈,院校的专业结构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出现了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美术的创作也走向综合化的方向,这也满足了现代社会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首先,专业设置方面结构多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大院校按造型艺术专业和设计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相互交叉,不同的院校依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这对学生全面了解美术教育体系和美术门类之间的交叉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自治区各大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一部分是符合现代社会和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的,如国画、版画、油画、水彩、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还有一些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专业,如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装饰、巴林石雕刻等。

其次,专业结构中课程设置比例合理。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合理,技法类与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比例合理。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课程内容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特点。当然这也造成一些课程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重复的现象。

二、中小学民族美术新课程设置

自治区中小学民族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本身是一项持久而庞大的教学改革。它是对原有的民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诸多调整。新的课程改革并不是指编译一套具有民族地域性的教材或引进一批双语授课教师那么简单。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应该涉及到更深层的民族地区教育观念的改革。现行的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一定教育规模以及审美模式。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具有基本绘画能力的同时通过造型艺术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有所了解,并逐步提升该学龄阶段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表2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小学)

目前,自治区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逐渐确立。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方面,所有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均通过国家级审查,教材的编排内容均以动手实践能力为基础。从表2中可以了解到,课程设置方面中小学美术课程课时量较少,课余实践活动有限,因此也限制了教材虽然不断更新改编、不断结合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内容,但教学模式的调整却没有明显的效果。

中小学美术与其它课程的学习不同,教材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一本教材并不能满足一堂美术课所有的需求,需要美术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目前,各中小学美术课程也引进多媒体技术、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介获得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一些新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方法具有灵活性,培养方式更具有创造性。

三、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缘地带,人口密度较低,尤其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低,原先教育基础就比较薄弱,美术院校教师的配备比例相对来说不平衡,这种现象对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或多或少形成影响。而其中蒙语授课教师的比例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自治区建立之初,由于美术院校的数量较少,民族美术教育中的教师队伍数量少。随着自治区教育部门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下,采取突出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教育方针,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建立了具有民族文化修养和现代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

表3 自治区高校民族美术教育师资队伍

表3只是反映内蒙古自治区高等美术学校目前的教师资历,可以看出教师结构已经相当优化,教师水平与过去相比较提高了很多。各高校的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专职人员的数量已经满足了学校师资队伍的需求量,并且从教师队伍的职称以及学历方面来看专业性也较强。因此,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工作队伍已经相当稳定。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重点角色,民族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直接影响我区民族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着自治区不断加强民族教育的政策,对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背景和职称体系不断提出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民族美术高等教育领域内,师资的需求量和师资水平的平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从目前民族美术教育教师队伍的情况来看,其数量已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来说,在职教师66人,外聘教师20余人,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各类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在校生5092人,其中本科生3921人,研究生125人,中专生1046人,教职工595人,专任教师445人,副高级以上136人。师生比例较符合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评估的合格标准。

师资队伍结构方面也较为合理。从表格里可以了解到各大院校高职称教师的数量合理,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来看,全院66名在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为31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从学历层次来看,全院博士1名,硕士50余名,内蒙古艺术学院大学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41.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52%。教师学历符合高等美术院校标准。由于美术专业本身的原因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总数偏低,自治区第一位美术学博士是现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乌力吉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从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自治区美术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教授仅3名,显然博士学历教师的总数较低。

从民族美术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来看,成果较可观。

自治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高校比较,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目前我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普遍以硕士学历以上为主,有着专业美术教育的培训,尤其在基础造型技能方面造诣较深。但总的来说对蒙古族民族美术的了解或者在民族性这一方面的要求与高校比较要更低一些。能接触蒙古族造型美术的教师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结构相关,中小学美术课程相对来说内容单一化,对蒙古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不够重视。最近几年随着自治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美术领域内也出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渗透,但对学校的教育方面来讲还是微不足道的,可以说一直处在边缘。因此,很多中小学教师队伍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没有很深的了解,也影响了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民族美术教育的结构(蒙语授课)

民族美术教育中以民族语言授课是主要的条件,这就对师资队伍的双语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双语授课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双语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都是主要内容。从目前的各高校美术专业双语授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存在着中青年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如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有教师66人,副教授以上31人,双语授课教师120余人,学院蒙语授课学生人数120余人。

对高等美术院校来说,其实对双语授课的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最主要的条件是以蒙语授课,或者不会说但民族为蒙古族也包括在双语教师的范畴。因此,双语教师的蒙汉兼通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考量。另一种现象是由于美术课程的教育模式,无论是蒙语还是汉语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已经不再重视,以技法为主的课程尤其不够重视语言的选择。

2004年至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蒙语授课人数比例从5.5%增长至12.7%,最高的时候占总人数的18.1%。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和蒙古族总人口比例是17%,与这一数值相符。其次在招收专业方面从2004年的只招美术学专业之外,2007年开始招收环境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总共10人,其中2013至2015年招收产品设计5人。但由于专业情况和师资队伍的短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虽然每年招收15名蒙语授课学生,但其性质与美术学不同,属于蒙生汉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2017年蒙语授课人数比例为58.4%,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比内蒙古师范大学18.1%高出许多。从招收的专业与人数比例来看绘画与设计类专业招收人数均衡,可以看出蒙语授课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确立的。

从内蒙古自治区各美术院校招收蒙语授课人数比例来看,基本与自治区总人口和蒙古族总人口的比例相符合,表示民族美术教育状况良好。其中招收人数最少的占总人数12%,最多的占总人数56%。人数比例相差较大,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如蒙语授课人数逐年减少,而作为美术专业能招收的生源更少。

严格意义上讲,各大美术院校蒙语授课学生的招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双语教育的现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蒙语授课,很多专业还是以汉语授课为主。除了一些公共课程有区别以外其它方面基本与汉授没有差别。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双语授课方式,除了各大高校美术专业以外,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双语教学方式也在积极的探索中。其中最重要的除了专业与课程设置方面加大调整力度之外,将蒙语授课教师队伍有效的建设起来,满足各专业对蒙语授课教师的需求量。

双语教学是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和主要方法,并对民族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符合内蒙古地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也要相应的进行改革,有利于民族艺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确立,必须在美术教育学科内有高层次的双语师资队伍,这是双语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在自治区各大高校和各中小学,双语教师资质不断提高,基本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在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蒙汉兼通的高层次师资队伍。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从小学开始一直延续到高等美术院校,坚持以双语教学,扩大蒙语授课学生的人数,争取对主干课程进行双语授课。

双语教学的模式方法在民族美术教育领域内容体现得多种多样,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这种模式也出现了丰富的局面。首先,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双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内容。新的教学方法比旧有的方式更灵活,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与双语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一般只适用于汉语授课,而蒙语授课方式用网络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还是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实施双语授课模式首先要与现代教学方式相融合,加大科研投入,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五、蒙文教材的建设

教材集中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同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民族美术教育的教学媒体的教材也不断优化,其中蒙文教材的建设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媒体。蒙文教材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族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各科教材编写组成立,这一教材编写机构是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蒙文教材编写机构。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研究和编写各科教材的任务,尤其以中小学教材为主。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内蒙古地区民族美术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仅限于中小学个别学科,而美术类教材还是残缺不全,甚至可以说是空白。1960年,随着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的成立,开始系统地管理教材的编写和编译工作。这一新的变化推动了教材整体质量的提高。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编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所需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资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确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额供应。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1980年7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编译、出版高校蒙文教材,同时也对自编教材加强了审查力度。

美术课程教学已成为大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完善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自1997年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之后,美术课真正进入普通高等中学课程系统,也完成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课程的相对完善性。

目前自治区普遍使用的中小学蒙语文美术教材共有两套。一套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编审。本套教材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另一套为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2012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编审。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两套教材均包括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年级分为上下两册。教材以适应学生普遍兴趣爱好为主,也考虑到中小学学龄儿童的具体学习水平,避免过于专业性或目的性。目前,普通中学蒙古族学生在校人数将近4万人,蒙语美术教材发行量足够供应在校蒙语授课学生。

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基础上,高中美术教材主要以趣味性为主,它是小学美术教材的一种深化。目前在高中蒙语文美术教材中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选修教材《美术鉴赏》和《书法篆刻》等。《美术鉴赏》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书法篆刻》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高等学校美术教材是供应大学美术课程的教材,这一阶段的教材更注重专业性的加强。更具有系统性、历史性和逻辑性。目前属于高等学校美术教材的实验教科书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和《美术教育学》等均是美术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尤其《中国美术史》是自治区首次用蒙语文翻译出版。《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的教材结构、内容编排和书写方式都是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乌力吉教授拟定编写的。这两套教材适应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满足了少数民族学者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了解。

在美术教材方面,自治区蒙古语美术教材的更新较快,虽然翻译的教材占很大的比例,但也依据国内外相关专业资料,参考数据较为全面,尤其注重结合民族文化和民族美术的内容,对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蒙语授课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各大高校美术专业不断完善基本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的结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双语授课模式的优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阻碍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

从全国美术教育的范围来讲,内蒙古自治区美术教育相对落后一些,在美术领域内的成果,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成果并不多。但民族美术教育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更重视民族美术教育的民族性和传承性的问题。自治区建立以来,对民族美术教育的整体结构做了很多次的调整,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来看,仍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重视教材内容结构的调整

内蒙古地区民族美术的教育体系基本已经确立,虽然民族美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教学方式和媒介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教材是民族美术重要的教学媒介与资源,可以承担民族美术教育的完善。虽然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些优秀的教材资源,也试图突破或改进原有的内容结构,并不断结合民族文化艺术,但作为民族美术教育的重要媒介,必须调整好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断地进行改善和创新。

民族美术与造型艺术两种内容的安排是教材内容合理性的重点,从目前编译的蒙汉双语教材来看,尤其从中小学美术教材方面来看,对民族艺术的启蒙教育并不是很到位,直接影响了之后的民族美术教育的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调整美术教材的内容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的民族美术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实。目前自治区基础教育使用的民族美术教材基本是国家通用教材的蒙文版,在修订新的民族美术教材时不宜对当前体系严谨的结构和内容做太大的调整或改动,而应尽可能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或穿插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内容,将民族美术因素有机融入,在教材内容上呈现地方和民族特色。

其次,改进民族美术教材的版面设计与图文编排。注重中小学美术教材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选取一些内容高度匹配的清晰图片,最好是那些具有鲜明是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加强民族美术教育的教材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系统性的蒙汉双语教材以及其教学资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今后编写美术教材时,要不断提高编写和编译水平,注意优化和筛选编写内容,将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美术新成果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美术知识。

2.重视课程设置的专业化

自治区高等院校的民族美术教育应重视课程设置的专业化,突出本专业的特色。虽然目前各大院校美术专业逐步分类精细、内容优化,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将地域性、民族性特色完全突显出来,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陈旧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并与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进一步融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师范类美术专业,今年设置了许多体现地区性特点的课程,但由于课时安排和师资队伍的问题,这些课程开设后未取得明显效果。在今后的民族美术教育实践中,不但要落实好相应的教学内容,还应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实施进程。

内蒙古自治区与内地各大美术院校情况有所不同,对人才的需求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实际的社会需求。目前,自治区美术院校优势明显的专业课程集中在素描、色彩、国画、油画和设计类专业,而在突出本民族特点的课程方面则显得较薄弱。民族美术教育今后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尽快建立起具有地区或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性和民族性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解决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问题,走向综合化的教育目标。

3.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为了保证内蒙古自治区民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自治区应加强民族美术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合理的师资发展规划,创造有利于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保证并适当提高民族美术教育中双语教师的数量,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外出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或从区外各大高校引进急需要的专业突出的高学历人才,从根本是解决民族美术教育高学历师资欠缺的问题,进而更好地安排教育资源,推动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乌力吉/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