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传承与创新:全球化视角下的美术教育与创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察言观色——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词语解义
Measuring Context—meaning for words in the Field of Cross-strai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李豫闽 Li Yumin

摘要:本文以三组不同的词语解读,审视海峡两岸对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内涵与本质的认识,节略推展,涉及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传统产业与文化艺术资源和创意理念有机结合,以及整体经济结构与区域文化产业平衡发展等方面。由此可见,两岸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提升,目标一致、各为其表、殊途同归、共创辉煌。

关键词:察言观色;文创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生态与文化生态;在地文化与区域文化;求同存异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cultural industries by analyzing three common“insider”keywords which are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and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combining cultural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s a way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atter. Even though Fujian and Taiwan cultural industries ha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expected to find more and more collaboration poin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easuring context-meaning for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reative and cultural ecologies; regional culture and indigenous culture; seeking common points while reser ving difference

察言观色,在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对方的心意。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听其言而观其行,实为本质。”

近二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就其发展过程在关键词的叙述上、认识上及行动上的表现应该是略有差异,可谓是一个目标,各为其表。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

(一)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艺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视觉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文化展演设施、工艺产业、电影与广播电视艺术、新闻与出版、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新的产业业态: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

台湾的文化产业开发,目的在于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的文化资源,与地方产业做生态的有机整合。换言之,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与生活环境的彼此依存关系上,强调保存传统和地方魅力,发掘地方创意与特色,维持地方永续生机。

此策略使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共生环节,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出独特品牌。由此,地方产业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加上新一代的创意,成为一种内发性的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居民通过这样的认知,更加珍惜自己的传统,认识到文化艺术也是具有深度生产价值的重要遗产,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神话遗产,才能明白传统技艺是重要的文化资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根基。

(二)相较而言,大陆更多地提“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亦可译为文化工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着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的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1998年文化部正式成立“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从自发走向自觉。2003年,文化部制定《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国家软实力,而且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由政府提出,重点文化企业由政府扶持或经营,呈现出发展迅速,规模增量大,产值提升快的特点。但也存在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活动和奖励机制等问题。同样现有的教育制度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文人,文化产业实力偏弱,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等等。为此,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此后,历次大会上都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该文件在认识文化产业的本质、扩大产业规模、市场化资本引入与运作、人才培养与交流、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规定和阐释,属于纲领性、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文化产业主要特征:首先,文化产业只用文化元素来做产业;第二,体现在对版权、知识产权的重视或者个人创造;第三,文化产业要用商业化或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

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文化创意与设计行业融合问题,强调文化产业融合新业态。如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文化与设计行业的融合,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由此可见,中央已意识到文化产业的提升需要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综合利用进行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提出,策略推广都围绕着突出文化特色,提升传统产业与在地文化及新颖创意有机结合,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的、可依存的文化资产。

大陆做法显然比较宏观,带有一定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但同时亦强调文化创意与行业、产业的融合;讲究整体产业发展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平衡与共生发展等特点。

二、创意生态与文化生态

创意生态一词,常见于台湾的文创报告和资料信息中。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约翰·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2001年)一书中。创意生态(Creative Ecologies)在霍氏理论下,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创意和创新的思考中,他认为:“创意生态就是一种“小环境”,在里面,多样化的个体通过一种系统的、适应性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利用一些想法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其他人支持这一努力,即使他们对此不甚理解。”这种“能量—表现”关系在物质场所和非实体社群中都可发现;重要的是关系和行动,而不是基础设施。这种创意生态的强度可以通过能量的流动以及对于“意义”的持续学习和创新来衡量。“多样、变化和适应”这些重要因素相互促进提升。简言之,“创意生态”就是适合创意生活和创意生产的小的生存环境。这种以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释创意经济活动,应该讲既考虑到维护生态的生长环境,又顾及到人文情怀在创意思想产生过程所汲取的重要性。

与之相比,大陆的咨询和报告中更多地出现诸如“文化生态”一词。

文化生态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姿态或生动的意态。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随着民族的生产和发展,文化开始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创意都有与其相匹配的文化基础。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综上所述,文化生态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状况和环境。此外,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损毁,传统风格一旦变异,人居环境一旦破坏,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

虽同样引用生态学概念,但文化生态所指向的是各地区各民族自然而然的原生性的,祖先传下来的文化生活,这个文化生活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显然,创意生态指向主动营造适合与创意生活和创意生产的生存环境,文化生态则针对不可再生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状况与环境。两者是分属两个不同的指向。

三、在地文化与区域文化

在地文化(Location Cultural)一词,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总结报告和文件中频繁地出现。笔者以为,“在地”两字应该出自台语对本地人的指称:“在地啊!”当然,“在地文化”一词在台湾的普遍使用,亦是由百姓日常用语“在地深耕”等词语演化而来,含有强调爱乡爱土、深耕土地、经营文化、保护中华文化本质之意。

在地文化顾名思义,指生产于当地的文化环境和生态,包括百姓生活、生产中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资产。

区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指由于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

显然,区域文化强调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区域性的特点。而区域文化对整个国家的意义在于:(1)是整个国家人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可以使各地区好的文化互相补充、相互协作、协调发展,发挥整体优势。(3)打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族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达到共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条件。(4)加快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重视区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以国家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发展为前提,强调区域文化发展,首先是以加强人的发展为目标,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同样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人的创造性工作,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和附加值,服务于百姓,反过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梳理三组相关的词语,不难体会海峡两岸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对于文创产业的内涵与本质的认识,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人才培养与交流,新业态的开发与整合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的不同,以至于在文创产业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上存在落差。台湾在文创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早于大陆,无论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上均有着较为先进的理念,重视地方文化资源和创意设计的融合与提升,重视精英人才的培训与交流,提高从业人才的素质和眼光,协调政府、企业、专家对产业发展的管控和监督制度运作的行之有效。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大陆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首先是政府以文化产业发展来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由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效能上体现出布局高、行动快的特点;其次是引导各地区重视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吸引全球文创产业人才安居乐业;第三,在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增强了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使文化生态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并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可谓:目标一致,各其所表,殊途同归,共创辉煌!

李豫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