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客家美食文化之小吃文化

客家美食文化包括两个核心部分,其中一个就是客家小吃文化。自古以来,便有小吃一说,据说,古时候人们为了更好地下酒,就会在酒馆点一些小食配酒,因为盛载小食的碟子较小,加之价格便宜,因此,结账之人都非常随意,后将小食统称为“小吃”,这也标志着小吃文化的出现。

传统小吃的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风味独特,既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风貌,也能够缓解离乡游子们的思乡之情。除了解馋充饥之外,现代人还为小吃文化赋予了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小吃风味独特,仔细品尝,颇有一丝洋气下午茶的清新之感。客家小吃并不是客家美食的独立个体,它是客家主食的延伸,大多以米为原材料,最大用途就是充饥。因为在客家人聚居的内陆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客家人平常饮食多以谷类和杂粮为主食,配以自种的蔬菜和野菜,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包粄、捆粄、芋卵粄、豆腐、薯丸等传统小吃,都是本然素淡,原汁原味,能量充足,后来地方上一些殷实人家、文人墨客、厨艺师为了追求味觉上的享受,在粗疏素淡的基础上,配以精肉、香菇、鱿鱼、鸳鸯脯之类的佐料,使小吃更加上口,成为宴席中必出的佳肴。目前,连城客家有名的小吃大约有上百种,其中家喻户晓、美味可口的有十八种。

一、煎炸类小吃

客家美食里比较普遍的煎炸类小吃相对较少,其中灯盏糕和油麻蛋是客家地区家喻户晓的两种小吃。

(一)灯盏糕(油泡饧)

灯盏糕俗称油泡饧,在新泉等客家地区商品化程度比较高,一部分村民在街上设点,专门烹制出售,以解决生活来源,群众中较少成批加工用来当饭吃。因其味道香浓,较富裕的人家经常买来品尝。有句顺口溜这样说:“油泡饧,圆又香,男女老少都喜欢;有钱人吃得肚子疼,没钱人猴得口水舔。”美味的灯盏糕用料以及制作方法如下。

图2-23 新鲜出锅的油泡饧

1.用料

优质早稻米1000克,黄豆(田埂豆)200克,生地瓜400克,纯花生油2000克(实际耗油200克),鲜牛肉或者瘦猪肉、香菇、菜心丝或者萝卜丝、姜汁、葱花、蒜、酱油、地瓜粉、调味料各适量。

特点:酥香软爽,肉味脆嫩。

2.制作

(1)早稻米用清水淘洗一遍,去净米渍水,后用清水浸泡数小时。

(2)黄豆去壳,清水浸泡,地瓜煮熟后去皮,三者混搅一起磨成稠浆,入盐、味精、葱花拌匀。

(3)牛肉或瘦猪肉切成细块,调以姜汁(猪肉不用)、酱油、地瓜粉、香菇丁、芹菜(切花)、菜心丝、萝卜丝、调味料。

(4)油下锅,旺火烧沸,用小铁圆盘把米浆勾在铁圆盘上抹圆,铺上菜心丝、牛肉或猪肉,封上浆,入锅炸,脱盘后,另一个装好浆坯的铁圆盘下锅,当糕的一面呈金黄色时,用铁圆盘把糕翻转另一面,两面均呈金黄色时,捞至铁爪篱中,待油沥干,即可装盘品尝。

(二)油麻蛋(福建名小吃)

油麻蛋,亦称“金玉满堂”“满堂吉庆”,是福建省著名的小吃之一,因其味道酥香甘甜,老少皆宜,且只有少量供应,所以成为连南地区圩市的抢手货。连南地区的客家人勤劳、朴实、节俭,为了养家糊口,有些小摊小贩会在圩天起个大早,制作油麻蛋,用竹签串成大小不一的串,然后推着二轮车沿街叫卖,价格自0.5元一串到2元一串不等。热闹的大街上行人穿梭,大人们基本上舍不得花钱购买美味的油麻蛋,但是如果带着孩子一起赶圩,大部分会在孩子的闹腾下买几串讨孩子开心。因此,油麻蛋是连南客家地区孩子们美好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客家游子们日思夜想的乡愁的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油麻蛋还发展成为了客家人办喜事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在喜宴上的油麻蛋包装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油麻蛋不仅美味,而且它的用料和制作都比较简单,用料可根据个人需求添加,下文是最普遍的一种制作方法。

图2-24 为喜宴准备的油麻蛋

1.用料

主料:糯米;辅料:花生油;调料:白糖、麦芽糖、芝麻。

2.制作

(1)糯米用清水淘洗一遍,去净米渍水,后用清水浸泡数小时。

(2)用石磨磨成米浆,米浆装入布袋沥水成湿粉,拌白糖成大粉团,再揉成拇指大小的粉团。

(3)白芝麻炒熟炒香备用,白糖、麦芽糖熬成稀软的糖胶。

(4)将粉团开始下入烧至六成熟的油锅,下锅后一边翻动一边压,使粉团膨胀大,形成内控的糖球,呈金黄色即起锅。

(5)起锅糖球倒入糖胶中,捞起又倒入炒熟炒香的白芝麻中滚动,使之滚上芝麻即可,也可以用竹针穿成一串一串的。

二、酿制类小吃

(一)酿豆腐(福建名小吃)

酿豆腐,在客家地区也叫“漾豆腐”和“金香豆腐”,因其味道绵软滑腻,香糯爽口,被评为福建著名小吃。酿豆腐的主要原料是油炸豆腐,它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和迎神打醮时常常出现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它的主要原料与制作方法如下。

图2-25 制作酿豆腐的原料新泉油炸豆腐

图2-26 用翻炒过馅料的糯米酿制豆腐

图2-27 隔水蒸熟的酿豆腐

1.用料

油炸豆腐30块,瘦猪肉250克,冬笋100克,香菇(水发)50克,虾米50克,糯米100克,鸡蛋2个,胡椒粉、地瓜粉、葱白、生抽、调味料各适量。

2.制作

(1)将糯米淘洗后清水浸泡8小时;虾米浸泡洗净。

(2)把猪肉、冬笋、香菇、虾米捣烂,与糯米、葱白、胡椒粉、生抽一并下油锅炒熟作馅用。

(3)油炸豆腐一侧挑开口,挤出白豆腐,酿入炒好的馅,酿口抹上鸡蛋与地瓜粉调匀的粉浆。

(4)锅底铺上新鲜洗净的荷叶,叶面抹上猪油,将酿好的豆腐平排在叶上,入少许大骨汤,文火焖20分钟,沥上米黄酒,起锅。

(二)酿苦瓜

苦瓜,因其味道苦而不怎么受到人们的待见,但是在客家地区,客家人为了把它变得更加美味,便制成了香嫩爽口、甘苦开胃的酿苦瓜。于是,客家人逐渐喜欢上了酿苦瓜这一美食,因为经过酿制,苦瓜的甘苦减轻了,而它丰富的营养却还在,并且这道小吃具有利肝明目、消暑解热的药用功能,所以最终发展成为了客家人逢年过节时自制的一道农家菜肴。它的用料以及主要酿制方法与酿豆腐有相似之处,具体如下。

图2-28 新鲜酿制的苦瓜

1.原料

鲜苦瓜500克,鱿鱼干15克,精牛肉300克,香菇10克,白豆腐2块,荸荠10个,葱白15克,鸡蛋1个,面粉50克,生油500克(耗油约50克),地瓜粉、调味料各适量。

2.制作

(1)苦瓜切成2厘米长圆筒,挖去瓜瓤,入沸水中焯过;鱿鱼、香菇水浸泡后洗净,与牛肉一并剁碎;豆腐用沸水稍汆,与荸荠一并捣烂。

(2)把以上原料除苦瓜筒外入生油、葱白、盐、味精、胡椒粉搅拌成馅料,酿入苦瓜筒中;鸡蛋与面粉调适量的盐、味精搅拌,封在酿好苦瓜的酿口。

(3)生油下锅,烧至六成熟,苦瓜筒入锅炸,装盘,置锅中隔水蒸熟,吃的时候蘸醋。

三、粄类小吃

(一)芋子饺

芋子饺,又称为“芋卵粄”,俗名叫“赶烧”,在客家话里意为“趁热”。芋子饺是客家地区人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小吃,因其皮软滑韧,馅香爽口,在第十三届厨师节获得中华美食名点。芋子饺作为连城城关、新泉一带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因形状像“寿桃”,在城关也称“桃子”;摆在餐桌上鲜香软滑,吃时可沾香麻油,也可蘸点辣,还可润些醋,各种人的口味都可照顾到,是群众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一道小吃。它的用料和制作工序相对比较复杂,烹制方法也有讲究,所以在制作芋子饺的时候,通常需要多个人通力合作,具体用料、制作和烹饪方法如下。

图2-29 客家人精心捏制的芋子饺

1.用料

毛芋1000克,瘦猪肉、香菇、鱿鱼、冬笋(春夏季节可选用春笋或葡瓜、秋冬季节可选用芥菜心或冬笋)、白豆腐、鸳鸯脯、花生油、地瓜粉、胡椒粉、生抽、香麻油、芝麻、调味料各适量。

图2-30 蒸熟后浇上芝麻酱料的芋子饺

2.烹制

(1)把毛芋洗净煮熟剥皮,捣成芋泥,入盐、地瓜粉(或木薯粉)反复揉搓至不粘手,下花生油再搓,待用。

(2)将瘦猪肉、香菇(水发)、鱿鱼(水泡洗净)、冬笋(沸水焯过)、白豆腐(沸水汆过)、鸳鸯脯(油爆后碾成粉末)、葡瓜(刨丝后将瓜汁挤干)一并剁碎后,下锅用油炒,加生抽、胡椒粉、调味料、地瓜粉浆推芡,熟后起锅作馅。

(3)把搓好的芋团分小块捏成锅形的薄皮,装入馅,合成半月形的饺。

(4)清水下锅,滚沸后,饺下锅汆,待饺浮在水面时,再下些清水,沸后,即可捞起。另一种烹饪方法是蒸饺,把芋子饺不粘连地放锅中蒸10分钟左右,拌些熟油、香麻油、油爆葱白,上等酱油。喜欢吃辣者,可备些辣酱蘸着吃。

(二)包粄

包粄,也称为“桃粄”,是连南三隘客家先民迁入后,在北方用面粉制作包子、馒头、花卷的基础上,根据南方农业和饮食的具体情况,发挥聪明才智,用大米自制而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逢年过节,庙会迎神,几乎家家都做。平时街头、小店均有制作出售,因其富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在宾馆、饭店的餐桌上大受八方宾客的赞誉。这道风味小吃是客家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的主要小吃之一,它的用料及制作方法主要如下。

1.用料

主料:大米,辅料:三层肉、香菇、冬笋、豆芽、虾仁、葱白、花生油;调料:麻油、精盐、味精、葱花、胡椒粉、花椒各适量。

图2-31 铁锅中翻炒米团

图2-32 制作包揉团、搓圆、捏碗、包馅、封口

2.制作方法

(1)大米浸泡数小时,洗净后石磨碾成米浆,然后将米浆倒入锅中,加适量食用碱,以防粘锅。加入适量花生油,用旺火下锅煮,反复翻动炒成米粄,锹到案板上用手反复揉搓,揉成米团待用。

(2)将准备好的各种辅料剁碎,配上精盐,然后下锅翻炒煮熟,加入调料,炒熟待用。

(3)将米团揉成适量小团,手中沾花生油,用双手捏成薄皮,形状为圆形,中间凹形,然后放入馅心,捏成半月形状,边上捏成花纹,摆入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出笼装盘。

(三)艾草包粄

客家地区的人们靠山吃山,客家先祖们知道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既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的功效,又有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所以,艾草包粄是客家人钟爱的一款养生型的原味小吃。吃艾草包粄有一个小技巧,因为粄皮比较薄嫩,为了避免破皮,在吃的时候需要注意,蒸好的艾草包粄不能马上拿起,要等放凉后才能拿出来,另外,放凉的艾草包粄更加筋道美味。艾草包粄和芋子饺的制作方法基本相似,因此可以参照芋子饺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制作原料和方法如下。

图2-33 在铁锅中搅拌艾叶与米粉团

图2-34 为艾叶包剁馅

图2-35 捏制艾叶包

1.原料

艾叶500克,糯米粉1000克,瘦猪肉300克,冬笋100克,香菇50克,白豆腐200克,菜心或瓢瓜750克,鸳鸯脯、胡椒粉、葱白、米黄酒、调味料各适量。

2.制作

(1)艾草洗干净,放锅内加水煲烂,煲时加碱水,加适量油。煲烂的艾草捞起,沥干水,放砧板上剁烂,或放搅拌机或锅内搅烂。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黏米粉和成面团。

(2)将瘦猪肉等佐料按照芋子饺馅的制作方法烹制成粄馅。

(3)制作艾草包粄工序可参照芋子饺的制作方法。

(4)艾草包粄做好后一个个排放于竹制的蒸笼里,不可相连和叠加,入锅隔水旺火蒸30分钟,即可起锅。

(四)捆粄(福建名小吃)

捆粄,也称为“簸箕粄”和“浪里白条”,“白白净净在世间,踏踏实实为人民。旧时佳节上上品,今为客家最真情。”这些都是人们对福建著名的小吃—客家捆粄的描述。捆粄体现了客家人的传承与坚持的精神,客家地区的“簸箕粄”叫法是因为最初人们是把米浆倒在簸箕上面,而“浪里白条”的叫法是由其雪白得如同浪花长条的外观而得名,但是连南地区客家人最常用地道的说法是“捆粄”,因为制作工艺上,这种粄是捆绑而成。相对其他小吃而言,捆粄算是一种引进的美食,据传,明末清初,新泉有一位姓黎的村民到广西梧州经商,吃到当地制作的小吃粄条(即捆粄),觉得这种小吃很适合在家乡推广,于是向当地人学习制作技术,回来新泉后向乡亲们进行传授,慢慢便成为连南地区家家会做、人人爱吃的地方风味小吃,捆粄不仅成为客家人逢年过节的休闲小吃,还被顺利推向市场,搬上餐桌,深得外地宾客的赞誉。粄皮的香软Q弹其美味奥秘是必须用青石打造的石磨,这种存在了3000年的生产工具,是人类对天然食材精细加工的一次突破。科技飞速变革的今天,人们依然相信这种传统工具更能保留食物的自然风味。青石打造的石磨,磨出均匀细腻的米浆,人力推动每分钟不超过60转,不破坏谷物所含的维生素和酶等营养成分,保留特有的米香,入锅在沸腾的水中蒸,只需一两分钟,米浆就会改头换面,厚度适宜洁白,极富韧性。虽然馅料上求新求变,让美味不断增加,但粄皮的制作恪守祖辈定下的规矩,坚持使用石磨,保障着捆粄一致的米香Q弹,一如不变的初心,千百年在客家相传不断!品尝捆粄必须趁热,客家人称“赶热”。手上功夫掌控着粄皮的品相,不怕烫,迅速操作,就是为了最快速地呈现给食客。捆粄热气腾腾,粄皮的香气,葱油的香气,双重叠加扑面而来,让人食欲大振,一口咬下半条,整个口腔满满当当,好像母爱包围的温暖。捆粄,一边做一边吃,锅中水沸腾,柴火燃烧着,女人优雅地做着,男人帮忙烧火,孩子们渴望地等待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民以食为天,这就是最平凡最安稳的幸福!

图2-36 用于制作捆的米浆和铜盘

图2-37 鲜香美味的捆

这道香软清甜,滑嫩爽口的风味小吃制作用料和烹制方法如下。

1.用料

选用优质早稻米、牛肉、虾米、白豆腐、菜心或瓢瓜、香菇、冬笋、胡椒粉、鸳鸯脯、芝麻油、优质鱼露、姜汁、地瓜粉、葱白和调味料各适量。

2.烹制

(1)将米用清水洗净后,另用清水浸泡8小时,磨成米浆,掺入适量清水,使米浆浓度适中。

(2)牛肉、虾米、香菇切成细丁块,牛肉掺入酱油、姜汁、地瓜粉搅拌;菜心、豆腐(沸水汆过)、冬笋捣烂;鸳鸯脯下锅油炸后碾末。

(3)油下锅,快沸时,鱼露下锅爆,随后将以上佐料入锅翻炒,再下胡椒粉、葱白、调味料,炒熟后,用地瓜粉推芡,起锅,撒上葱花,作馅。

(4)锅下清水,沸后,用铝制圆盘盛米浆,每次一小勺,平放在锅中,盖上锅盖,蒸煮一阵,盖打开后,粄皮像大气泡般隆起即可起锅,将皮撕下,铺上馅料,卷成长方形条块,抹芝麻油,喜欢吃辣者可沾些辣酱。

(五)银条汤

银条汤俗名粄籽汤,是包粄和捆粄的派生佳味,属客家人常做的风味小吃。长久以来,连南三隘一些大的村都有专门经营粄籽的店铺或摊点,特别是有圩市的地方,会有专门的“点心”店铺供赶圩的人们歇脚和用餐,主要的餐食就是粄籽汤。

正因为它是店铺经营的主要美食,所以逢年过节,打醮庙会,群众中极少做来招待客人,想吃粄籽汤的人,只有到街上的摊点上品尝。粄籽汤的主要受众是当地赶圩的中老年人,粄籽汤里的粄条和盖料滑嫩,汤味清香爽口,所以颇受中老年人的喜欢。粄籽汤的用料简单,制作方法比较灵活,具体用料和烹制方法如下。

图2-38 烹制籽汤皮原料

图2-39 香味扑鼻的美味籽点心

1.用料

优质早稻米1500克,猪蹄骨1000克,葱花、调味料各适量。

2.制作

(1)按制作捆粄米浆的方法,将米磨成稍浓的米浆,用直径60厘米大的铝盘,把浆制成卷皮,然后切成15厘米厚的粄条。

(2)味精、酱油、煮沸的猪大骨汤倒入碗中,切好的粄条放入沸水中焯一阵,捞起放汤碗中。

(3)将炆好的牛腩盖在面上,或用炆好的羊肉块盖面,或用调制好的牛肉兜汤盖面,也可用瘦猪肉兜汤盖面,还可用卤制好的牛肉片、豆腐干盖面。

(六)珍珠丸(福建名小吃)

珍珠丸是客家小吃里面的颜值担当,是名副其实的福建知名小吃,也是连城城关、新泉等地的传统风味名点。它和芋子饺、包粄、捆粄一样,成为群众逢年过节,特别是冬至和元宵节自制的小吃之一。珍珠丸的表层粘着晶莹洁白的糯米,像珍珠般镶嵌在圆球上,玲珑剔透,美观好看,故名“珍珠丸”。珍珠丸味道鲜香糯滑,软脆可口,既是老少皆宜的小吃,也是送礼佳品,它的具体用料和烹制方法如下。

图2-40 连城珍珠丸

1.用料

毛芋1500克,地瓜粉1200克,糯米200克,五花肉500克,冬笋300克,香菇(水发)100克,荸荠200克,虾米50克,鸳鸯脯20克,葱、胡椒粉和调味料各适量。

2.烹制

(1)毛芋洗净,煮熟后,剥去毛皮,捣烂,入盐、地瓜粉反复搅拌至不粘手。

(2)五花肉(猪肉)去皮,与香菇、荸荠、冬笋、虾米捣碎,入油锅炒,下胡椒粉、葱、鸳鸯脯(油煎后碾末)、米黄酒、调味料,炒至七成熟,用地瓜粉浆推芡。

(3)糯米淘洗后,浸泡8小时。

(4)将芋团捏成小圆团,用手指揉成比饺子皮稍厚的皮,形状像锅,入馅料,捏成丸,放在糯米堆上滚动,使之粘满米粒,装在竹制或者铝制的蒸笼中,入锅隔水蒸30分钟左右,即可起锅。

(七)米冻粄(新泉名小吃)

米冻粄是连南客家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它一般出现在打醮迎神及庙会时的桌席上,它的味道嫩滑香稔、碱味爽口,因此,与其他小吃相比,米冻粄可谓是独有一番滋味,又因为米冻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必须使用原生态的稻草作为碱水原料,所以外地几乎找不到这一小吃,这让米冻粄变得既珍贵又极富乡土情趣。近十年来,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连城县城内外的各大宾馆、饭店,都逐渐推出了这道客家特色小吃,并且它的原料和烹制方法也相继得到普及,米冻粄的具体用料和制作如下。

图2-41 炒熟的米冻

1.原料

米冻500克,牛肉100克,鱿鱼3克,芹菜15克,胡椒粉5克,优质鱼露10克,上等酱油5克,生抽50克,大骨汤100克,姜泥5克,熟鸡油10克,调味料适量。

2.制作

(1)选择早稻米,用清水洗后,滤去米水,再用清水浸泡8小时。磨浆,置于锅内,用中火、拿一根圆木棍顺固定方向在锅中不停搅动,边搅边下烧制好的带色碱水,至米浆八成熟,捞至瓷盆或者铝盆内,置锅中或者木制的饭甑中,先用旺火、后用文火隔水蒸7~8小时即可。

(2)碱水的烧制:取早季未淋过雨的干稻草一把烧成灰,也可取甜树的小枝叶晒干后烧灰,将稻草灰置于漏斗状的纱布内淋上水,滤出的水和槐米煎出的水混合,即为制米冻的碱水。

(3)将冷却米冻切成1厘米厚、4厘米×3厘米的方块;牛肉切细长条,入盐、地瓜粉、生油、姜泥、味精、酱油抓匀。

(4)油下锅,五成熟鱿鱼入锅煎成金黄色,起锅剁成末。

(5)芹菜切3厘米长的段,用滚水焯过。

(6)油下锅,下牛肉煸炒一阵,再下芹菜翻炒,起锅。

(7)锅中再下油,至六成熟,鱼露下锅爆,入大骨汤、酱油、鸡油、调味料。

(8)汤沸腾后,下米冻,半焖半炒,等汤汁基本烧干,起锅,装盘,撒上胡椒粉,铺上芹菜、牛肉。

(八)糖糕粄(年糕)

年糕,在客家地区俗称为“糖糕粄”,以糖为重要原料的糕式粄类,是客家小吃中制作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种。在连南客家地区,不仅逢年过节必须做糖糕粄,包括像家中有男女婚嫁、小孩满月、老人做寿和搬迁新居等也要有糖糕粄,一方面是作为祭拜祖先的贡品,另一方面是作为随礼送给来访的客人。在艰苦时期,糖糕粄是客家人生活中的奢侈糕点,只有类似舅舅这样的亲戚来做客,才会提前准备用糖糕粄作为茶点来招待,以此表示对“外家”(即已婚女性的父母亲)的尊敬和重视。这种具有重量级别的小吃用料和烹制倒不复杂,具体如下。

1.用料

主料:糯米;辅料:炒制过的芝麻;调料:红糖、白糖、花生油适量。

图2-42 用线条把年糕分段

图2-43 香嫩软滑的糖糕

2.制作方法

(1)先将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浸泡一夜。次日晨,将糯米捞起滤干,磨粉。

(2)熬糖浆,热锅熬油,待花生油熬至不再发出响声后,把红糖、白糖一同下到油锅里,反复翻炒,不得烧锅,炒至油糖溶合后,加进适量的热水,再熬,熬到糖水用锅铲起时可以拉线开丝即可。

(3)做糖浆,根据需要先称好糯米粉,再按比例配上辅料,一般是:500克糯米粉配白糖、红糖各100克,花生油150克,这时把糖水舀到糯米粉盆里,用筷子沿着顺时针方向快速地搅动,搅到糖浆米粉合一时,反复挤捏,挤捏的时间越久,蒸出年糕越韧中带脆好吃。

(4)蒸年糕,备好蒸制年糕的铜盘,先将糕浆用水稀释、拌均。再把糕浆倒进洗净擦亮涂满花生油的铜盘里,糕、浆入盘后用手压实、抹平。把装满糕、浆的铜盘平放在锅中的支架上,盖上锅盖,农村人为掌握蒸制年糕的生熟度,往往以点燃一炷香来衡量,香燃尽即揭开锅盖,把炒熟的芝麻密密麻麻地撒在年糕上面即可。

(九)发糕(胖糕粄)

发糕取其“发”字,寓意很美好,是客家人宗教信仰里的最佳礼仪食品,连南地区客家人的日常民俗生活中,包括进宅、婚嫁等都会制作发糕作为吉祥物,意味着恭喜发财、人丁兴旺之意。另外,“胖糕粄”的叫法主要是因为其外观看似胖乎乎的,而且吃起来也是松软美味。在制作发糕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纯黏米,然后再加糖、发粉或者糕种等,用大盆器蒸成,蒸好的糕点如果发得很大,则寓意家庭各方面更加兴旺,会令主人非常欣慰。这一神奇的糕点小吃制作原料和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也相对讲究,具体如下。

图2-44 客家胖糕

1.用料

主料:面粉500克,发酵面180克,白糖120克,碱水适量。

2.制作方法

(1)将发酵面放入盆内,加清水搅成面浆,再加入面粉和匀,发酵约2小时,加入碱水,白糖揉匀,把面团反复用力揉搓上劲后,放入铺垫湿纱布的模具内,用湿布盖严,饧至面团膨胀起泡时待蒸。

(2)将饧好的面团连同纱布一起提入蒸笼,盖严盖,蒸30分钟,取出切块装盘即可。

四、拌煮类小吃

(一)三丝拌面

三丝拌面是新泉客家人办喜事、宴请亲朋好友的一道小吃,含有茂茂(面面)盛盛的好兆头,多出现在婚宴、寿宴、小孩满月的餐桌上。这道风味小吃的特点在于加工精细,绵薄软韧,口感特好。它的制作速度非常快,具体用料和烹制方法如下。

图2-45 客家三丝拌面

1.原料

手工制作湿面条300克,牛肉50克,香菇(水发)15克,冬笋(或春笋)50克,大骨汤150克,米黄酒15克,葱白段10克,胡椒粉5克,猪油30克,老抽10克,鸡精10克,地瓜粉、调味料各适量。

2.制作

(1)牛肉、香菇、冬笋切成细长条,牛肉入点老抽、盐、味精、地瓜粉抓匀。

(2)油下锅,将以上原料与葱白段同煸,再下大骨汤、老抽、米黄酒、鸡精、调味料,汤汁沸后,勾芡,起锅。

(3)面条入沸水锅中稍焯,捞起装盘,撒上胡椒粉,将炒好的佐料铺上。

(二)扁食

扁食作为新泉小吃的一大特色,深受人们所喜爱。扁食肉质韧滑不烂,脆口香甜,汤清不糊,味道鲜美。扁食多为晚上佳点,每至晚上九十点钟,新泉乡亲们泡完温泉澡,一定会美美地享受一碗。连南客家人有专门的人家售卖扁食皮,这也让扁食的制作变得更加方便和简单,其烹制方法也简便易操作,因此成为了餐饮店里的主要点心之一,圩市里更是客家人午餐的首选。

图2-46 刚包好的新泉客家扁食

扁食皮以纯面粉搓揉碾成薄如纸、韧如丝,切成一寸半见方大小,馅心选用净瘦新鲜猪肉,切成片块,捣成肉浆,佐以上等酱油等调味料。然后用篾片刁着少量馅心,嵌入小块扁食皮中。吃时,可临时将包好的扁食投入滚水锅中,烫泡片刻,当扁食浮上水面时捞起,加大骨清汤,细葱、胡椒粉、高级酱油、少许新鲜猪油、芝麻油、趁热吃之,味道极佳,回味无穷。

图2-47 煮熟的客家扁食汤

图2-48 清脆爽口的客家扁食

(三)薯丸(新泉特色小吃)

薯丸是连南客家地区的特色小吃,也是健康又美味的粗粮食品,薯丸味道爽滑,汤味清香,是当地老少皆宜的一种特色小吃。曾经有一个关于薯丸的传说,由于薯丸的味道实在是太鲜美,有个媳妇吃得太撑,从而无法起身收拾残羹去洗碗,这一故事足以说明新泉这道特色小吃的巨大魅力了。薯丸的用料和具体的烹制方法如下。

1.用料

选择洁白的大薯(也叫糯米薯)1000克,牛肉或猪瘦肉300克,香菇(水发)50克,地瓜粉400克,猪蹄骨汤1200克,花生油、生抽、胡椒粉、姜汁、葱白、香麻油、芫荽、米黄酒、调味料各适量。

2.烹制

(1)大薯拔去根毛,刮皮、洗净,放在漏斗形烧制有齿纹的陶钵上绕着磨。

(2)将牛肉捣烂,香菇切成细丁块,与地瓜粉、花生油、胡椒粉、姜汁、八角粉、葱白、调味料一并掺入薯泥中搅拌。

图2-49 客家地区的白薯和紫薯

图2-50 客家地区的紫薯丸

图2-51 客家地区的白薯丸

图2-52 客家薯丸牛肉汤

(3)锅下大骨汤、生抽、调味料,待滚沸后,把薯泥挤成丸,入锅煮,边煮边添些清水,用勺搅动,沥点香麻油、米黄酒,起锅,撒上芫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