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经百战是英豪
——陈有国传略
陈有国(1900—1985年),汉族,原四川省渠县嘉禾乡金龙湾人。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推翻黑暗腐朽的旧社会,他义无反顾地从贫病交加的雇农家庭中走出,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斗争之中,为赶走日本侵略者、打败蒋家王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舍生忘死,殚精竭虑,贡献了毕生心血,作出了应有的成绩。
一、做长工饱受地主欺凌
1900年12月22日,陈有国出生于一个七口之家的贫困家庭,由于生活所迫,父母先后忍痛把陈有国两个年幼的姐姐送当童养媳。陈有国八岁时,父亲得了重病,因无钱就医,几天之后就抛下妻儿,溘然长逝。从此,缺少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无奈之下,悲痛欲绝的母亲再一次作出了艰难的抉择:她眼含热泪把陈有国的三姐和妹妹送给别人收养,然后把陈有国送到姐姐家去生活,而她自己则到地主家去干活,努力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陈有国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黑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年仅十二岁的陈有国离开了姐姐,只身来到广安县龙台乡高杨坎一个唐姓的地主家中放牛。刻薄的地主说:“你太小,我只管吃不管穿,要到十六岁后才管你的穿。”就这样,陈有国开始了长期为地主做长工的艰苦岁月。八年过去,陈有国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身强体壮的青年,但这个充满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社会仍然让他饥寒交迫、走投无路。陈有国二十岁时到一个已做了地主的隔房堂叔家去做长工,堂叔承诺每年付给他四串钱作为报酬。但令陈有国感到非常失望的是,剥削成性的堂叔自食其言,四五年都没付给过他一次钱。每当陈有国谈起工钱时,堂叔总是虚情假意地说:“存在我这里的钱,比啥都保险,以后给你安家。”——意思是用这笔工钱为陈有国成家立业。
做长工的第六个年头,母亲患病无钱就医,陈有国向堂叔讨工钱为母亲治病。但让陈有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堂叔根本不讲亲戚情面,无情无义地断然拒绝了。堂叔破口大骂:“你这样(个)懒家伙,我管了你吃和穿,还要问我要钱。再向我要钱,你给我滚出去,我有钱雇得到外人来做活。”
堂叔的欺诈剥削和人面兽心让陈有国怒火中烧,“心里痛恨这些有钱的家伙”但转念一想自己势单力薄,不是他们的对手。陈有国忍住了愤懑,“不敢骂出口来”敢怒不敢言地选择了离开。
1928年12月,陈有国怀揣希望投奔到四川军阀杨森部队第四师当兵,他心中喜悦,“心想终于找到了出路。”让陈有国始料不及的是,他刚出虎口又进了狼窝,在军队里“过着牛马的生活”。为此,“日夜都想跳出这个火坑”,可是部队管理严酷,陈有国始终没有机会逃出杨森部队。
1929年春,军阀混战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再次上演,华夏大地烽烟四起,哀鸿遍野。陈有国随同杨森的部队到达汉口。9月,该部被军阀唐生智部击败后,星夜狼狈逃窜,撤回四川。在返回四川的途中,陈有国等四名军人掉队了。在位于石门县一个名叫洪湖的地方,四人遇到了红军第二方面军的战士。红军战士热情洋溢地向陈有国四人宣传动员说:“我们都是穷人的子弟,在家里被地主压迫和剥削到不能维持生活,逼迫我们给军阀当炮灰。现在有机会了,我们应该回到人民部队来。”
陈有国四人听了红军战士的宣传后,当即高兴地报名参加了红军。从此,陈有国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二、参加红军第二方面军
1929年10月,陈有国参加了红军第二方面军后,在洪湖外围地区,即湖南的上石门和下石门同地主和军阀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给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红军部队,陈有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教育,在实践斗争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了起来。1930年10月,陈有国由于表现出色、成绩显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陈有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到风起云涌的革命洪流之中,竭尽全力同压迫人民的地主阶级和反动军阀英勇斗争。在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中,陈有国不断成长,斗争的手段和经验日趋成熟,并被任命为班长。陈有国所在部队驻守湖南上、下石门地区的五年间,同友邻部队和当地群众密切配合,不仅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和围剿,而且还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了反包围。通过斗争,保护了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灭了大量反动派。
1934年12月,陈有国随红二、六军团离开洪湖一带的广大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于1936年春胜利抵达陕北。长征途中,陈有国被提拔为游击支队三连排长。1937年,陈有国所在游击支队补充到八路军115师685团三营,陈有国担任三营11连排长。当时,三营的营长是陈云山,团长是后来成长为著名战将的杨得志。
1937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精心策划下,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不久,八路军115师开赴山西前线参加平型关大战,陈有国随685团开赴华北敌后的苏、鲁、豫边区和陇海铁路两旁的沛、消、砀等县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给予敌人狠狠地打击。1939年7月,陈有国奉命到河南范县参加二个月的平原游击战术学习,之后分配到鲁西游击支队担任三营营长。这一段时间,陈有国所在部队主要在范县以南、郓城以北地区开展工作。由于年轻缺少经验,加上没有文化,在复杂的对敌环境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失误。多年后,陈有国总结说:“在这段时间内,工作中常常发生错误和缺点,如在作战中缴获的枪弹,只顾本单位”,“有时上级调干部或枪弹,总是不愿给好的或者打折扣。”
1940年9月,陈有国调到山东云蒙山学习村落战术,期满结束后分配到黄河支队三团担任副团长,在苏、鲁、豫边区的黄河两岸开展武装斗争,配合兄弟部队有效地打击了日军。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号召全党开展精兵简政工作,陈有国奉命调到范县担任粮秣股长。1943年,陈有国又调入八路军八分区担任粮秣股长。
三、经历大小战斗100多次
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后,陈有国被调到二十旅担任军械股长,跟随部队相继参加了攻打张德府和嘉乡公路的战斗,取得了歼灭敌人九个半旅的重大胜利。连续不断的胜利让年轻的战士万分喜悦,但也一度产生了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1947年11月,部队开出大别山,打下确山后,驻扎在骡河市以北、白城以下的沙河一带,陈有国随部队在向城东南沙河边的石牛铺参加了由师长吴忠、副师长李觉领导的为期两个多月的“三查”“三整”工作。“三查”,即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即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通过运动,陈有国同全体干部战士一样深受教育,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努力加以有效克服和改正,通过扬长补短,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此时,部队改编为52师,陈有国担任军械科长。在长期的军械工作中,陈有国尽职尽责,尽其所能科学及时地调拨军用物资,确保了部队后勤需要,为部队夺取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11月6日,陈有国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战斗结束后,旋即在河南秋县参加整训。1949年5月,部队驻守安徽省六安市孔城镇。陈有国等人奉调由宋任穷率领至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即,西南服务团南下重庆,陈有国担任团部供给处股长。重庆解放后,陈有国调任重庆杨公桥职业学校军事代表。
1951年,陈有国调入西南器材公司,先后担任供应科长、储运室主任、公司工会副主席。1953年10月,西南器材公司改为重庆市五金、交电、化工三个公司,陈有国担任重庆市交电公司运输科科长。1956年6月起,陈有国先后担任重庆市石油公司和重庆市煤建公司副经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4年10月,年过半百的陈有国被调往中共中央第七中级党校学习文化。在学习中,陈有国克服了文化基础、记忆、身体“三差”的困难,勤学苦练,孜孜以求,经过一年半努力学习,文化程度由文盲提高到高小,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达到了初中水平。
1959年9月,陈有国调到重庆市南桐矿区(今万盛),先后担任商品销售委商业局副局长、工商管理科副科长、区革委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1964年3月24日,南桐矿区委组织部在拟提拔陈有国为区人委工商科科长时,对陈有国评价道:“陈有国同志工作积极肯干,干劲大,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一般能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立场坚定,观点明确。生活艰苦朴素,作风平易近人,能注意联系群众,并能参加体力劳动。”
陈有国戎马一生,转战南北,身经大小战斗100余次,曾三次负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党作出了新的贡献。1977年11月8日,陈有国经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批准离职休养。离休后,陈有国不忘红军的传统,永葆革命精神,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同时,陈有国还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关心国家大事,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深受群众好评。
1985年2月4日,陈有国因病逝世,终年82岁。1985年2月10日,陈有国同志治丧委员会评价说:
他党性强,觉悟高,为革命勇挑重担,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襟怀坦白,为人厚道,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爱护同志,团结同志;他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敢于向一切危害革命利益的错误言行作斗争;他光明磊落,表里一致,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他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谋取私利,不搞特殊化;他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博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爱戴;他勤于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离休后,虽年逾古稀,且体弱多病,仍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和党的组织生活,就是在染病住院或外出参观之日,也能做到事先请假,并嘱咐家属按期代缴组织费。
史料来源:
1.陈有国自传
2.陈有国档案
3.四川省渠县党史办提供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