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决定了我们的认知
现在,你是否会好奇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认知?
不妨做个小游戏。这里准备了三杯饮料,游戏玩家并不知道杯子里具体装的是什么饮料,唯一知道的信息就是这些饮料在市面上十分常见,可以放心饮用。
游戏规则如下:
(1)三人一组,每人分得一杯饮料。
(2)在饮用前,先猜测杯子里的饮料名称。
(3)饮用杯子里的饮料,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猜测正确,则获胜;猜测错误,则失败。
你是第三位玩家,其他两位玩家已经完成了验证,结果如下:
玩家A:猜测是“雪碧”,验证结果是“可乐”。
玩家B:猜测是“王老吉”,验证结果仍然是“可乐”。
现在,请猜测:你认为杯子里的饮料会是什么?
我曾经与一些读者做过这个游戏,猜测是“可乐”的概率超过了80%。玩家A和玩家B的游戏结果让他们产生了“杯子里的饮料是可乐”的认知。
但是,游戏规则并没有告诉我们三杯饮料是相同的,看似三人一组的游戏,实际上是一人一杯的游戏,玩家A与玩家B的验证结果对于玩家C的猜测而言,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只是,玩家C还是会被他们的游戏结果所影响。
潜意识里,将别人的验证结果视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形成“杯子里的饮料很可能是可乐”的认知,这是“从众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认知形成的过程。
当作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时,我们的认知就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判断,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发展,群体的人数越多,这种影响越明显。
试想一下,假设游戏里一共有10人,其中9人都证实了杯子里的饮料是可乐,我们的猜测是否会更倾向于可乐呢?如果有100人参与,其中99人都证实了杯子里的饮料是可乐,又会怎么样呢?
工作当中,领导者、创始人、产品同事、研发人员、运营人员共同构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对产品经理的期待和判断影响了产品经理的认知。
当作为一名产品新人踏入工作岗位时,你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期待,想要做出一款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想要改变一些事物或社会现象,内心里有使命、有荣誉。但是,在工作当中,其他同事看待产品经理的眼光不断地对你施加影响,久而久之,初心不见了,激情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乏味的画图和永无休止的文档,以及各种混乱的沟通。因为群体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产品经理的工作就是画原型图、写需求文档、沟通。
举个例子:
如果领导者非常关心需求实现的进度,每天都询问开发进度、产品进度,那在与其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你也会更加重视进度,也会将“跟进实施进度”视为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
你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进度的确认和沟通上,还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影响团队的和谐气氛。
长时间受到群体的影响,你就形成了一个认知:延期是不被接受的,延期是错误的。
仔细想想,对于很多需求而言,延期一天、一周,真的有很大的影响吗?在大多数情况下,延期并不会影响需求上线后的结果。决定结果的,终究是需求本身,而不是上线的时间。
那些非常棒的需求,即使延期,也完全不会损害其价值;而很多没有价值的需求,即使提前上线、立即上线,依然没有任何价值。
从众效应是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客观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人受群体影响的程度会有一些差异。一般来讲,年龄小的人比年龄大的人更容易受群体影响,经验少的人比经验丰富的人更容易受群体影响。
在我们还是新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认知时,很容易受所接触的群体的影响。所以,能在一开始就遇见好的团队和优秀的上级,毫无疑问是幸运的,这会让新人在群体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产品观和正面的产品认知。
然而,大多数产品经理都会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下成长,如老板缺少格局,上级只是一个“传话筒”,产品同事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将产品经理视为画图经理、功能经理等。这样的公司必然无法发展壮大,也无法长久存续。这样的经历给一些产品新人带来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受群体的影响,非常多的产品经理从一开始就走错了道路,以至于虽然从业时间越来越长,但真实的产品能力一成不变。他们有丰富的产品经验,3年、5年甚至更长,但履历就像一份互联网公司的死亡清单,每家公司都以失败告终,每款产品都面临着“上线即停运”的败局。
这些失败经历的影响并不只是让产品经理失去了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的认知。
处于糟糕的群体中,产品经理难免会接收到错误的指令、错误的要求,被领导用错误的标准衡量,被分配到错误的任务,并且当自己提出一些可能正确的建议时,也会被忽视、被反驳、被批判。
这就是群体对产品经理的认知施加影响的过程,持续的时间越长,产品经理越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对产品的理解,为了迎合群体而改变自我认知。并且,产品经理会形成一些新的、错误的认知,如“产品经理没有门槛”“产品经理要会测试”“产品经理要确保项目进度”。
这样的“认知”与优秀群体的“认知”截然不同。优秀的产品团队更关心“为什么要做”,以及“应该做什么”,不太重视“怎么做”,而普通的产品团队更关心“怎么做”,不太重视“为什么要做”。
这也导致产品经理在面试时陷入了“小公司”的死循环,能够拿到录用通知的,不是早期创业公司,就是外包公司。越秉持糟糕的产品认知,越会与“三观不正”的公司结缘,而与“好公司”越来越远。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直到退出产品行业,也未能真正踏足产品领域。
产品经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对产品和产品经理的认知或许并不是自身真正的判断,只是受群体影响的结果;现在认为重要的事情也并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是受到某个群体的影响才得出的结论。或许,与公司背道而驰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错误的,可能只是与该群体的理念不符。
更重要的是,产品经理必须认识到:群体并不是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