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详析(人文传统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燕歌行[1]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2]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3]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4]

汉家烟尘在东北,[5]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是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6]

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7]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8]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9]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10]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1]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12]

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13]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14]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5]

【解析】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古代北方边地,征戍不断,所以这个题目大多用来描写北方边地征戍之事和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作者曾两次漫游、从军出使幽燕,往来于北方边陲,对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边塞战争生活比较熟悉,因而能够真实地写出错综复杂的矛盾。本篇既描写了战斗的艰苦激烈,士卒的英勇献身,思妇征人的离愁别绪,也揭露了边将骄奢腐化,轻敌松懈,不恤士卒的昏庸堕落。但这些内容都统一在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祖国边疆的崇高主题中。因此,不宜将这篇内容十分丰富、复杂的长诗笼统地说成反战诗。本篇语言圆润流畅,大量运用对偶句式,从不同角度将前线与后方联系在一起,将军与士卒、征人与思妇的生活、思想、感情无不展现在这一跳跃幅度巨大的画面上。无论是刀光剑影的白刃战,美人歌舞的帐下景,还是两地相思的心头恨,时而苍茫悲壮,时而苍劲愤慨,时而缠绵凄婉,在有声有色的形象描绘中,显示出跌宕有致的节奏旋律,笔法灵活多变,寓意深沉有力,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力作。


[1]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用来描写北方边地征戍之事和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

[2]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3] 元戎:主帅。

[4] 和:以诗酬答。

[5] 汉家:借指唐朝。烟尘:边塞的烽烟和战尘,此指战争警报。

[6] 赐颜色:给面子。

[7] :击,打。金:似铃,行军时用来节止步伐。榆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逶迤:形容军队在山上曲折行进。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之东。

[8] 校尉:低于将军的武官,指边塞部队长官。羽书:紧急军情文书。瀚海:指大沙漠。单于: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号。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9] 极边土:边境的尽头。凭陵:来势凶猛。

[10] 穷秋:秋末,深秋。

[11] 铁衣:铁甲,指远戍的士兵。玉箸:喻妇女的眼泪。

[12] 蓟北:今天津蓟州区,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3] 绝域:极远的边地。更何有:什么也没有,极言其荒凉。

[14] 三时:指早、中、晚。刁斗:古代军中煮饭和打更用的铜锅。

[15] 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据《史记》载,李广爱护士兵,作战勇敢,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