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良善者生不保朝夕”
朱元璋流浪到合肥的时候,在路上患病,身子动弹不得,只得觅了一座凉亭,权行寄宿。在迷迷糊糊昏瞆时,突然觉得身边有紫衣人两名,陪在自己左右,口有点渴,忽在身旁得着生梨,腹有点饥饿,忽在枕畔得着蒸饼,朱元璋此时无心查问,得着便吃,吃着便睡,模模糊糊的过了数日,病竟脱体?霎时间神清气爽,昂起头来,四觅紫衣人,并没有甚么形影,只剩得一椽茅舍,三径松风,朱元璋知道,这是弥勒降世,是救苦救难的仙人,朱元璋跪下向天叩拜,以示感激不尽。
这时候的明教(白莲教)已经遍布大元各省,其信徒足可以撼动帝国力量,可以这么说,底层老百姓得病了,没有钱看病,他们就会跪求明王保佑赶走病魔。如果粮食断粮,他们就会跪下求明王保佑风调雨顺,明教在百姓看来无所不能,只要信他就会有,可是现实却不是这么回事,明教是个典型的披着宗教外衣,做着黑社会的事。明教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刚创立的时候还是很正规的,戒律严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到了元末,就开始变味了,民间开始自发的组织明教,拿着信仰改迷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三年的游方生活,为了吃饭,让朱元璋也加入一段时间的明教,那个时候就不断的听到弥勒降世,明王出世的口号,为了推翻大元,明教信徒奉韩山童为教主,就是所谓的明王,后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一眨眼又改信赵了???这是朱元璋第一次接触到明教,他那时候什么都不懂,明教让他干嘛便干嘛,朱元璋这时候,因为打架勇猛,结识了很多明教高层人员。并且在宗教里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提到明教有人说张无忌,其实张无忌是没有的,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倒是有,韩山童是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颍州起义兵败身死,死后他儿子韩灵儿就继承了明王之位,史称(小明王)。
朱元璋在回寺庙路上,他先是到了合肥,又经过光固汝颍诸州,在回往皇觉寺时路过了剩柴村,因几天未进食了,饿的头晕眼花,倒在地上,肚子呱呱的叫,没有食物营养补充,脑袋感觉也快要停止运转了,朱元璋心想,我终究还是和父母一样要被饿死。这世界如此之大,为何就养不活我这至悲至贱之人?
绝望之际,感觉快要饿死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一棵柿子树,上面挂满了金灿灿的软柿子,朱元璋“大喜过望”,咬着牙爬了过去,用尽最后的力气,拽了几个柿子下来,大口吃了起来,于是就这样,被柿子树救了一命,余下柿子又用袋子将其装好,打包在路上吃。
朱元璋的游方生活结束了,而他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相当于上了三年的社会大学,学习了,宗教的组织架构,学习了中原地区的地理山脉,和人情世故,锻炼了坚韧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勇敢。他从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被磨炼成了心智成熟,一眼就可以看穿别人内心的人。
在这样摸爬滚打的日子里,熬了三年时间,回到了皇觉寺,回到皇觉寺一看,眼前看到情景,自己都不敢相信,寺庙早已破败不堪,遍地的杂草,野生动物在庙里随意穿行,蜘蛛网密密麻麻挂在悬梁之上,朱元璋到厨房看了看,虽然没有吃的,但是发现厨具依然还是可以使用,于是把化缘时储备的余粮拿了出来。又出门挑了一担水,把生了虫子的糙米给蒸熟了,又出门在山上寻得一些野果,就这样,在寺里过了几天。
其他和尚也化缘归来了,回来的和尚说,附近盗贼猖獗,百姓家虽看房子还在,可是里面却一个人都没有,这寺庙估计也待不长。不两日一班游手坐食的僧侣,不能熬清受淡,说罢刚刚归来的和尚又转头即走,现在寺庙又没人了啊,嗣经邻居檀越,想一想对朱元璋说;现在寺里也没人了,干脆你就做这的住持吧,朱元璋答应了,心想做一天和尚就要敲一天钟,于是他得过且过,又寄居了半年。
至正十二年春二月份,安徽定远的大地主“郭子兴”等人,丢家弃业,借着白莲教声势起兵,头裹红巾,附近几万人弃农业,持刀器,应声而来,很快他们就攻下了濠州。元将撤里不花,奉命进讨,可是犹犹豫豫不敢前进,因为交手几个回合发现,起义军十分凶猛,不敢在与之交战。但是元廷那边又要交差啊!思来想去,打不过这些起义军,我就抓附件的老百姓,说是贼军,报功请赏。于是乎~遍地狼烟,百姓苦不堪言,都四散而逃,朱元璋的黄觉寺,就在起义军的势力范围,朱元璋每日惶恐不安,我这天天的到底得罪谁了?今天起义军来搜刮一次,明天元军来搜刮一次,这样下去,感觉我迟早要死在这里!当下时代真可谓是“良善者生不保朝夕”
看样子必须要离开这个地方了,朱元璋想遍地狼烟,只要加入军队才可以活下去。那我是加入义军呢,还是元军呢?就在这时,不远处的郭子兴军队里有一个人,送来一封信,朱元璋默不作声的接下信件,突然问;这谁的?小兵答道:汤千户的,说罢即走。朱元璋心想,汤千户是谁?我不认识啊,打开封口拿出一看,嚯~~~原来是汤和啊!还说汤千户,搞的有模有样的,汤和送来的信,内容大致意思是;来吧!我现在是郭大帅帐下的一名千户,每天有吃有喝的,我知道你现在处境很危险,来吧!来找我,咱们一起大口吃肉,快活吃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