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与制度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村金融实践的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重庆市农村金融体系的情况

4.1 重庆市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情况概述

我国涉农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及担保、保险等第三方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5.1万亿元,相比年初增加了2.93万亿元,增长了2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2个百分点,而且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相比2017年年底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为“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在金融机构乡镇网点设置上,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只有2 016个,完成了715个空白乡镇金融机构的覆盖。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发展长期低迷,风险保障水平很低,担保体系的培育也相对缓慢。

重庆市农村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新型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为生力军,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辅助,民间金融为补充的格局,在具体金融机构上包含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重庆市各金融机构投放县域地区的贷款为1 970.5亿元,占全市总贷款余额的18.1%,其中,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共有乡镇网点2 746个,乡镇网点金融机构覆盖率仅为30.5%,平均每个金融网点服务5.4个村,服务3 665户农户。可见,重庆市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改革问题俨然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

4.2 重庆市农村金融体系具体阐述

4.2.1 重庆市农村合作金融

合作金融是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最早的合作制原则源于1895年成立的国际合作联盟的罗虚戴尔原则,即自愿性原则、互助共济原则、民主管理原则、非盈利性原则,1995年又被概括为包含自愿和开放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合作社间合作原则及关心社区原则等在内的新的七项原则。信用合作组织在遵循以上合作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入社的开放性和自愿性、民主管理、非歧视性、面向会员服务、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为特征的金融合作组织。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起源虽然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但是当时的信用社由于在历史背景下并不符合合作社公认的原则,体制方面也遭到了扭曲,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而我国决心改革信用社体制是在1984年,当时中央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信用社要进行改革,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并将信用社改革的领导指导权力下放给中国农业银行,旨在恢复其“三性”合作社特性。1996年,国家又启动了以“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强调要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革为由农民自己入股、由各社员民主管理且主要为入股社员提供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2003年,国务院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为开端,在全国农村信用社中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改革。此次改革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区差异,不再把恢复纯粹的典型合作制模式作为改革的唯一目标,而是开始了对农村信用社的多种模式创新的探索,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根据地区现实情况和区域差异形成了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为内容的产权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强调政企分开、强调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来负责,省级政府则通过省级联社等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信用社履行指导、协调等服务职能。

农村合作金融在重庆市的具体表现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农商行),其前身就是重庆市农村信用社。2007年6月,重庆市正式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改革带头兵,重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重庆市本身的经济情况进行了以股份制改造为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村信用社这样一个经过50多年发展的合作制金融机构于2008年6月改制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市场化运作的、全国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并于2010年10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农商行,实现了从2003年改革以来从信用社到农商行再到上市银行的三级跳。作为重庆市支农服务的中坚力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始终遵守着改革之初许下的“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的十字承诺,支持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支持县域和农村经济进行金融融资。在支农总体发展战略上,为了促进农村产业化经营,2009年重庆农商行提出了“323”信贷支农金融服务工程,即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达到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00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3 000个;之后又提出了“3221”信贷支农金融服务计划,即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达到累计投放支农信贷资金200亿元,支持和带动“两翼”地区200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股份制改革以来,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持续攀升,在支农贷款总量占比方面,重庆农商行一直位居重庆市银行业的首位。2017年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600多亿元,2018年涉农贷款余额更是达到了800多亿元,其涉农贷款结构和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优化,涉农不良贷款率相比年初下降了4.50个百分点,农户贷款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机构网点布局方面,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加快网点建设整合步伐,在保证“一镇或乡一点”的基础上,力求促进机构网点布局能够与金融需求和经济流向相匹配。据统计,2018年,重庆农商行加强设立“三农”业务部,31个非主城区支行划为“三农”支行,圆满完成了9个区县27个零网点乡镇服务覆盖工作83.5%。2019年在继续推进乡镇网点建设的同时,重庆农商行建立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并设立了全市首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让农民享受足不出村的现代金融服务。在涉农贷款品种创新上,重庆农商行也从未停下脚步,先后推出了“致富之路”支农系列贷款、“精彩人生”消费系列贷款、“创业伙伴”经营系列贷款等支农贷款产品,启动了对农村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农户万元增收担保贷款、农产品鲜储保证贷款、农用机械按揭贷款、地票质押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模式的尝试,基本形成了从单个农户到辐射农村各类市场参与主体,从3万元单个农户小额信贷到30万元农村产业大户信贷,从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到50万元农村产业大户联保贷款,从信用贷款到各类担保方式共同发展的局面,并通过对农村龙头产业的信贷支持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善合作社融资难的状况。

4.2.2 重庆市农村政策金融

农村政策金融是指由政府支持的,不以市场机制为经营原则,意在贯彻、配合政府的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农业进行政策性融资活动,弥补一国财政、合作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民间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信贷上的缺口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是一国支农金融体系中被各界关注的一个特殊金融机构,比如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美国的联邦土地银行、日本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韩国的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及印度的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等。虽然它们的成立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其运行目的及宗旨都是为了支持本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于1994年4月成立,并在同年6月正式接手原本由中国农业银行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同时具有政策性和金融性的双重特性。农业发展银行从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来看,大致经历了从综合性业务阶段到单一性业务阶段再到更优质的综合性业务阶段的过程,涵盖了包括粮棉油专项贷款业务等共六大类九个品种的业务经营范围,是支持新农村建设旳重要力量。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8年的年报, 2018年年末,农发行贷款余额达到了46 56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 614.08亿元。从贷款结构来看,全行粮棉油贷款余额达到了990.16亿元,净增719.70亿元,仍然是农发行的主要政策性经营业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年末余额为2 625.5亿元,净增1 760.17亿元,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对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达到了141.34亿元,成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重要金融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庆市分行成立于1996年12月,迄今为止,下辖1个营业部、3个二级分行和32个支行,拥有员工千余名。总的来说,农发行重庆市分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和政策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基本上遵循了我国农发行总行的规定范围与总体特征,但是在很多细节上,结合重庆市的经济特点和区域差异,在遵循重庆市“一体两翼”的总体发展战略基础上,农发行重庆市分行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农发行重庆市分行的支农特征可以追溯到2006年,农发行重庆市分行根据重庆市农村企业的特点申请成为全国开办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三大试点行之一,正式获准为各种不同类型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农业中小企业办理贷款,并且进一步获批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理农业科技贷款,根据中小企业特质简化了贷款审批程序,制定了贷款利率定价办法,设立了针对收入、成本、利润及绩效的考核体系,带动了重庆市农业中小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7年,农发行重庆市分行向武隆县仙女山新区开发有限公司总共发放了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贷款2.2亿元,使得这座以前的穷山一跃成为观光旅游的热门景点,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农发行支持“三农”的成功案例。2008年,农发行重庆市分行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通过高达10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重庆市“森林重庆”的建设,以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带动林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9年以来,农发行重庆分行根据重庆市政府的整体战略,通过百亿元的信贷计划,支持重庆市政府的“两翼”95%的农民实现万元增收的工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农发行重庆市分行不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100.11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65.9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贷款份额的43%,余额和占比稳居第一,起到了很好的支农表率作用。同时在2018年,农发行重庆市分行累计向全市18个贫困区县投放各类贷款154.06亿元;推动省级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投放各类贷款110.27亿元,超额完成2018年脱贫攻坚市级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贫困区县各项贷款平均利率4.8%,每年为贫困区县节约融资成本10亿元。因此,可以说农发行重庆市分行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切实发挥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职能,推动了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优质发展,成为解决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重要力量。

4.2.3 重庆市农村商业金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我国的商业银行大致有如下三类: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中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不断涌现出的地方性的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形成了覆盖全国各个区域及城乡的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商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商业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导,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生力军,各个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为补充的体系结构。其中,由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农分支机构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重庆市尤为如此,因此,重庆市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

(1)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涉农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几个发展阶段,于2004年首次上报农行股份制改革方案,并在2019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于2010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为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对盈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使其按照市场供需原则进行业务操作,从而削减了大量县域分支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信贷的供给。虽然如此,相比另外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依然是进行“三农”服务的主力军,成立了“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以面向“三农”、服务城乡为宗旨,并通过金融创新弥补网点的大量缩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0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 586亿元。未来中国农业银行将进一步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将是农行资产配置的重点。

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抓住了重庆直辖后经济金融大力发展的机遇,在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下,立足“三农”,不管是涉农贷款总量,还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为了支持“五个重庆”的建设,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累计贷款175亿元,用以对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进行金融支持;为了支持重庆市推行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三农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了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花舟苗圃质押贷款及季节性收购贷款等在内的数十种符合重庆市农村具体情况的特色金融产品。为了缓解农民金融需求日益强烈与乡镇金融网点缺乏、农村金融机构不足的矛盾,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在2018年提出了“乡镇自助银行流动服务组”的“流动服务自助银行”金融渠道创新模式的构想,并于2018年年初在武隆县仙女山镇首次实施,使得更大乡镇区域内的农户不仅能够办理类似在机上的自助现金存取款业务,还能办理小额信贷申请、银行卡挂失补办等非现金业务,既解决了在乡镇开设营业网点成本高的困难,也能基本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为了加大力度改善偏远山区金融服务供给缺乏、农户基本金融需求不易满足的现状,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于2010年在巫溪县农村开始了新型金融服务终端——惠农通——的建设工作,依靠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科技平台,使得偏远山区的农民也能够足不出村地办理转账、查询、存取款及刷卡消费等现代金融业务。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已经安装了多台“惠农通”机器,覆盖了全市行政村的92.5%,让偏远山区的农民也能够享受现代金融的便捷。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涉农现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86年,直到2004年中国银监会才下发通知要求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应该实行财务分开和分账经营,由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才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经营的商业银行。通过几年的筹划,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成立了,其希望通过发挥邮政的网络优势来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自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和营业网点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的统计,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超过4万个,网点覆盖中国全部城市和近99%的县域地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在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及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俨然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最有潜力的生力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于2007年12月成立,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城市社区为发展定位,依托其遍布城乡的网点平台,为重庆市城乡统筹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开创了适合重庆市自身特色的金融支农道路。和各地邮政储蓄银行一样,重庆市分行也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专业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及时的金融服务,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并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及组织模式的创新。以2008年12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与巴南区政府签署试点信用村战略协议为开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在全市启动了绿色信用村、信用园区和信用商城建设工作,不仅使得农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小额信贷,也使农户增强了信用意识,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的特色金融服务组织模式。截至2018年6月,全行辖1个直属支行和39个区县支行,共3 500多名员工,全市拥有邮政金融营业网点1 670个、自动存取款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744台。全行资产规模、存款规模均突破1 000亿元,城乡居民开立的邮政储蓄账户超过3 000万户,使用邮政绿卡的客户达到1 100万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还设置了特色的“好借好还”青年创业资金,为农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更加方便专业的信贷服务。为了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承诺在2019年,向其提供资金以支持“五个重庆”的建设、“两江新区”的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

4.2.4 重庆市新型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的初步开放可以追溯到2005年,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的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五省进行“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试点工作为标志。为了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严重缺乏与农村金融需求日益旺盛的矛盾,2006年年底,我国银监会出台了相关文件,正式认可了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在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和湖北六省进行试点工作。相比传统的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实际情况贴合得更加密切,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创新信贷产品层出不穷,许多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农户可以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及时的贷款服务。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年报》的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了4 588家,其中村镇银行为1 616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数量不变,分别为12家、134家;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数量不同程度减少,较2017年分别减少3家、153家、3家;外资法人银行增加2家,分别是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彰银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在存贷款规模上,截至2018年年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年末高0.8个百分点。同年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可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俨然是缓解我国农村融资问题的中坚力量。

重庆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相对较晚。2008年,重庆市首家资金互助组在巫溪县塘坊乡梓树村成立,直到2008年9月,重庆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才获批设立,其也是重庆市首家外资村镇银行。2018年7月,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36 659.69亿元,其中境内存款36 613.41亿元,境外存款46.28亿元。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15 566.3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1 235.12亿元,广义政府存款7 194.6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2 617.27亿元。2018年7月,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30 973.97亿元,其中,境内贷款30 942.95亿元,境外贷款31.03亿元。境内贷款中:住户贷款10 904.4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0 037.8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0.63亿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重庆市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服务“三农”的潜力。

4.2.5 重庆市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村非正规金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村融资非常重要的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典当铺、私人钱庄等组织模式,其中以农户之间及农村经济组织之间借贷为主要模式的民间借贷是非正规金融中最主要的融资方式。非正规金融具有灵活多变、贷款手续简便等特点,能够更加适合农村融资小额、急切、短期等需求,有效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根据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采集的农户数据,从2009到2019年,全国农户借款的几种来源中,向私人借款占比81%,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借款占比26%,其他渠道借款占比2%。由此可见民间非正规金融对于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的重要性。

重庆市的民间借贷虽然不如沿海地区活跃,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农户及合作社融资的重要渠道,在璧山、大足一带尤为普遍,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可代替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农户大约48%的资金都来自民间借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