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益阳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一、益阳地区自然资源
益阳,别名“银城”“丽都”“羽毛球之乡”,为湖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西南岸。益阳地处湖南省北部,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自古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益阳地处资江(也称“资水”)尾闾,西靠雪峰山,东北临洞庭湖,资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资江文明源远流长。益阳市地形西高东低,成狭长状。东西最长距离217千米,南北最宽距离173千米,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盘踞于湖南省中北部。益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2 144平方千米,占湖南省总面积的5.83%。益阳市土地总面积中,山地占39.71%,丘陵占10.05%,岗地占6.7%,平原占32.44%,水面占11.10%。益阳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区,属雪峰山余脉;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一派水乡景色。益阳南部山区最高处海拔为1 621米,北部湖区最低处海拔为26米,南北自然坡降为9.5%。益阳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市抵界,西和西南与湖南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南紧靠岳阳市和湖南省会长沙市。
益阳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古代益阳,北上可以深入中国内陆腹地,南下可以通江达海,是交通枢纽、经商宝地、军事要冲。三国时期吴蜀在益阳展开了激烈争夺,留下了鲁肃筑堤、关羽单刀赴会等传说故事和诸葛井、马良湖、关侯濑等遗址,形成独具特色的益阳古城市文化。这些三国古迹可谓是益阳的文化地标。
资江在湖南的四大水系(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中排名第二,且以水清而闻名。在近代,益阳是资江之畔远近闻名的城市。在舟楫发达商贾茂盛的时代,流经益阳的资江也和国内的其他河流一样,迎来了运输的黄金时期。大码头和大渡口是近代益阳有名的两个地名。
明朝永乐年间,洞庭湖上游的长江南岸决堤,西洞庭湖湖口大开,长江水自西洞庭、南洞庭,再经东洞庭复入长江归大海。资江的下游正是南洞庭,此次决堤被冲成河湖港汊,百孔千疮。资江的主航道消失。鸦片战争以后,人们找到了商机,发现了“大码头”和“大渡口”。资江中上游两岸有着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有煤炭、矿石、木材、兽皮药材等。当时,邵阳(那时称宝庆)人、新化人和安化人组织了几十甚至上百吨的货船,浩浩荡荡闯洞庭入长江。可是,几十甚至上百吨的货船不是船陷进了河湖港汊找不到出路,就是船毁人亡血本无归。聪明的益阳人在益阳的千家洲、青龙洲和萝卜洲办下三个收购点和加工厂,专收上游运来的那些煤炭、矿石、木材和药材等,然后加工成更大的毛板船(一种不经刨光油漆的白坯船,卸货后,船撤开就是上等木材)。就是利用这种生产加工法,几年下来,益阳人的生意越做越大,货也越运越多,大的毛板船已超过200吨位。满载而下的毛板船远渡汉口,令人羡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益阳的经济迅速发展,大码头、石码头、向家码头崛起,三个较大规模的生活居住群落——头堡、二堡和三堡渐次形成,也形成了从下游南门口到“大码头”一条长达7.5千米的繁华商业长街。益阳在上游人的眼里,简直就是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从19世纪末就流传着一种说法:铁打的宝庆,银铸的益阳,至于当时的省城嘛,则是纸糊的长沙。益阳的别名“银城”也由此而来。
益阳市辖3县(安化县、桃江县、南县)、1市(沅江市)、3区(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截至2018年年末,益阳市常住人口为441.38万人。益阳境内有回族、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满族、壮族、白族、蒙古族、侗族、瑶族、布依族、黎族、朝鲜族等45个少数民族居住。
2018年,益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 75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益阳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地区,亦为国家商品粮和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益阳自然资源丰富,既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也是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区域。益阳境内旅游景点较多,既有自然景观,又有著名的文物古迹。
二、近代益阳建置沿革
资江,古称益水,益阳因此得名。自秦始皇设益阳县以来,益阳这一地名沿用至今,已有2 200多年,这在中国地名变迁史上,恐怕算一个奇迹。
民国时期,全国废除府、厅、州,行省、道、县三级制。民国初期,益阳域内各县隶属于湘江道和武陵道。民国五年(1916年)撤销武陵道后,益阳各县均属湘江道,抗战前夕分属第一、第二、第六行政督查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大举进犯湖南。湖南部分地域沦陷,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名存实亡。1940年5月,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益阳,管辖6县:益阳、沅江、汉寿、安化、宁乡、湘乡。湖南省政府遂设安化、沅陵、洪江3个行署,作为非常时期省政府临时派出机关,分领各县。安化行署于1940年10月18日于安化县梅城建立,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均为安化县行署领辖。翌年7月31日,安化行署撤销,恢复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益阳各县解放,新的湖南省临时政府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1950年4月)后,全省设1个省辖市、10个专区。专区设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益阳专区于1949年8月成立,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关区,辖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沅江、汉寿6县。
1950年3月,益阳县城关区改为益阳城关区,升为县级;同年9月,设立益阳市,直属益阳专署领导。同年7月,置桃江县,均属益阳专区管辖。当时,全区共辖9县、1市。南县则属常德专区。1952年11月,益阳专区建置撤销。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区建置,专员公署驻益阳市桃花仑,辖南县、沅江、华容、益阳、宁乡、桃江、安化7县和益阳市。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茶盘洲、钱粮湖6个国营农场,同时划归益阳专区管辖。1968年,益阳专区改称益阳地区。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全市辖3县(南县、桃江县、安化县)、1市(沅江市)、2区(赫山区、资阳区)、5大国有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2000年8月,国有农场改制,国营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合并成大通湖区。场部所在地改设建置镇。国营茶盘洲农场改为茶盘洲镇,划归沅江市管辖。自此,益阳市辖3县(安化县、桃江县、南县)、1市(沅江市)、3区(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
三、益阳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益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益阳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在这种底蕴的影响下诞生的。
1.三国遗迹
益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三国时期吴、蜀在益阳展开了激烈争夺,留下了鲁肃筑堤、关羽单刀赴会等传说故事和诸葛井、马良湖、关侯濑等遗址。近代益阳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近代益阳城市文化。
(1)鲁肃筑堤。东汉建安年间,吴、蜀双方在益阳屯兵对峙。后来关羽单刀赴会,与鲁肃议和,鲁肃移驻资江北岸。鲁肃在北岸建筑的土城,人们称为“鲁肃城”。鲁肃、关羽相持阶段,益阳也迎来一个安定的好时期。为便于安营扎寨,加强防御,鲁肃指挥将士夜间坚守操练,白昼修筑工事,筑堤高三米宽一米,长数百米,为益阳故城。后因土城久经风雨蚀化,废弃成堤,故称鲁肃堤。
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开始拓鲁肃堤,修筑城墙,筑有银城(东门)、金城(西门)、迎恩(南门)、拱极(北门)四座城门。在现在资阳东门口的老街上,可见到一块标明地名的巷牌——鲁肃巷。再往前走到河边,可看到不到100米的一截高两米、青砖夹黑土结构的土堤,就是益阳人津津乐道的“鲁肃堤”(见图1.1)①。
图1.1 城墙内的青砖甬道
图片来源:红网.http://hn.rednet.cn/c/2017/06/27/4336715.htm。
(2)关羽单刀赴会。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一历史事件就发生在益阳南岸的龟台山。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地就是龟台山山腰的林江亭,至今遗址还在,旧亭尚存①。益阳老城区资阳东门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叫南正街)的五马坊、催征局、驻军、武庙等处都是纪念关羽的遗址。关羽雕像见图1.2。
图1.2 关羽雕像巍然屹立
图片来源:红网.http://hn.rednet.cn/c/2017/06/27/4336715.htm。
在《三国演义》中,浑身是胆的红脸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只带贴身卫士周仓,只身深入吴营赴会,举杯饮酒。本想暗算关云长的鲁肃被关公挟持至码头,吓出了一身冷汗。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关云长奉命拒吴,在益阳与吴军相遇,隔江对峙。蜀军驻江北,帅营设在今江北涌泉街市五中处。吴军驻守江南,帅营设在今江南市二中所在的龟台上。山顶的高土台,名“甘垒夜月”,是三国时期孙吴名将甘宁率兵修筑的,一者用来观察蜀军动静,二者可让将士们于高台饮酒赏月。该土台是益阳十景之一。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故事千古不衰,至今仍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关云长下船上坡赴会的碧津渡口(见图1.3),已存世1 700多年,至今还是益阳一个著名的轮渡码头①。碧津渡的命名乃因古人有诗曰:“碧水萦洄,津头柳荫,漫江碧透,位居要津。”东汉末年,关羽与鲁肃在益阳隔江相峙,据传关羽“单刀赴会”,即经此渡。
图1.3 碧津渡口
图片来源:红网.http://hn.rednet.cn/c/2017/06/27/4336715.htm.
古人曾这样称赞碧津渡:
其诗一:
七个八个天顶星,三点两点石头露,
一江烟雾不见人,但听碧津争晓渡。
其诗二:
烟锁绿柳津,朝暄争渡人,
舟师惯迎送,莫讶往来频①。
(3)诸葛井(见图1.4)。益阳古城诸葛井,古传有两处。一处在城内贤街(今床单厂车间),明朝崇祯年间进行过疏浚;另一处在城内魏家巷刘氏宗祠内。现经初步考证,魏家巷一处尚可查到遗迹。
传说在东汉建安年间,诸葛亮在益阳期间,发现城中居民饮水困难,便亲自查找地下水源,掘井供人们饮用。益阳百姓念其德,称该井为诸葛井。“深数丈砖壁内圆,上弇下侈,石瓮其口,水之盈缩视资水为增减,水亦清冽。”
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在井旁新建庙宇时,依井辟池一处,池白昼见星,故名明星池,庙以池名。当时知县汪淮用石砌池,结果星遂晦,池被泥沙淤没。后来,明星池被废弃,诸葛井亦被填没。后当地群众提供线索,在益阳市三中校园西侧,原刘氏家祠的一部分,有人发现一块石井盖,并有一口被垃圾与泥土填没的废井。这口废井可能是诸葛井。
图1.4 诸葛井
图片来源:红网.http://hn.rednet.cn/c/2017/06/27/4336715.htm.
2.人文渊薮千年期许,文风高倡
益阳兴办教育的历史悠久,有崇儒重教的浓厚氛围。益阳域内融河湖文化和山水文化于一身,书院文化盛行,文庙崛起。
(1)书院文化盛行。
宋代,益阳、安化两县都建有学宫,学宫就是现在的学校,讲授儒学。据民国《益阳县志》记载:“儒学始建于宋,历宋元,在县西门外,前临资江,后距鲁肃旧城,东距旧城濠,西至招仙观(胡文忠公祠)。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知县田俊重建,十七年(1384年)知县杨哲重修,始备其制。宣德四年(1429年),教谕仰高倡捐重修焉。”当地有名的学宫有松风书院和文昌阁(松风书院早已湮灭,文昌阁尚有部分残存)。
松风书院位于湖南益阳龙牙坪(今属桃江三堂街镇),距县城31千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风景幽邃。松风书院由宋代学士李贤创建,为其讲学之所。明清续建。明邑人江西巡抚郭都贤撰有“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等楹联。清时院舍分大门、讲堂、厅堂三进,有斋舍10余间,旁建松风亭。松风书院在嘉庆年间已废。1912年益阳本地就其故址建松风等小学。
文昌阁旧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资江东路。文昌阁的前身为学宫,后改称圣庙,俗称文庙。宋代建成之后,经过几个朝代的修缮,文昌阁这座木石结构的崇祀性人文建筑已经演变成益阳古城的建筑地标。该建筑分前、中、后三进,主厅为木石结构的二层楼房,庙宇宏伟,雕梁画栋,颇具宫殿特色。康熙二十年(1681年),当地增建了高三层的文昌阁。咸丰年间,知县林廷式重修文昌阁。1923年,地方集资重修文昌阁,阁分三层,高数丈,为城区制高点。1924年,熊亨瀚等在学宫东斋东文昌阁创办进步刊物《资江》,宣扬新文化、新思想。1926年,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设于此。国民政府时期,学宫及其附属建筑曾用作民众图书馆、学校和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后陆续被改建、拆除)。抗日战争中,文庙大成殿、崇圣祠两殿被改为忠烈祠。1963年益阳将忠烈祠改建为益阳县花鼓戏剧院(今文昌阁剧院),仅保留大成殿部分作为剧院前厅(见图1.5)。
图1.5 现在的文昌阁
图片来源:https://www.yyrb.cn/xwzx/livelihood/12345/201807/253509.html.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朝,崇文重教风气日盛,文昌阁成为科举求仕寄寓红运大志的圣地,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相传明清以来,在外为官的益阳籍官宦回乡,要先至文庙更衣,然后到大成殿祭孔,毕后方可归家省亲。依此惯例,像夏宝、胡达源、汤鹏、胡林翼、肖大猷、刘集勋等益阳籍才子,无一不亲临文昌阁,祭拜里面的大大小小各种圣像。可以说文昌阁是益阳科举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
除此之外,明清时期,又有庆洲、龙洲、箴言(益阳)、琼湖(沅江)、中梅(安化)、滨资(安化)、南洲(南县)等书院相继成立,各种私塾纷纷被创办。鸦片战争后,境内教育开始从旧学逐渐向信学转化。“境内举办新式学堂的时间,要比清廷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诏令早四五年。”①
《明一统志》卷六十三记载:“庆洲书院,在益阳县治南,江中。元邑人刘履泰讲学之所。”元代许有壬《庆洲书院记》称:“殿以祀先圣,庑以祀先贤,堂以隆师席,斋以居诸生,廨以治学务,庖廥门墉,靡不完美。割田三百六十余亩资其用。”
龙洲书院位于湖南益阳,前临资江。该书院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由益阳知县刘激创建,距今已有460余年的历史,资江文化由此日渐昌隆。该书院为明清两代培养了大批人才,仅晚清五十年内就有近50人登科及第。同治癸酉年(1873年),刘集勋、龙骧、田游苏三人同科及第,堪称中国书院史上的佳话。龙洲书院以提振乡邑教育为己任,延绵中华文化,启迪资江文化,垂范后世,闻名全国。
箴言书院位于山清水秀的益阳瑶华山,是由晚清重臣胡林翼捐祖产和平生积蓄及托付左宗棠、曾国藩向在江浙为官的湘籍军政要员捐募而修建的。书院之名出自胡林翼之父胡达源为教育后嗣子孙所著的《子弟箴言》一书。胡达源为嘉庆己卯科探花,胡林翼为道光乙未科进士,胡林翼的祖父胡显韶为乾隆诰封中宪大夫,国子监司州,翰林院庶吉士。箴言书院子弟秉承胡氏家学渊源,因而人才辈出。
这些书院文化一直发挥着领航地域教化的学政功能,为求取功名的莘莘学子所景仰。
(2)文庙崛起。
大成殿(见图1.6)。大成殿位于益阳市资阳区资江东路267号,属益阳县县学(学宫)遗迹,始建于宋,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又重建,后多次重修、扩建。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殿内有花岗岩石柱,梁枋镂雕、浮雕人物龙凤,红柱绿瓦,典雅别致。殿高超20米,中悬清圣祖等御书题额。殿前有古柏二棵,高约6.67米,极遒劲苍老,生趣盎然。大门前置汉白玉狮子一对,高约1米,状貌勇猛,栩栩如生。殿内塑有孔子坐像,高约3.33米。其后高悬一大匾,横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孔子像头戴冕旒,双手执圭。像后牌上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中有供桌。其两侧有四配,分成至、圣、哲、贤、儒五等。东复圣颜渊、述圣子思;西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大成殿东西两端供有十二神位,两庑供奉先贤和先儒,各朝有所差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成殿诏升为大祀,改祠为阁,正式得到慈禧太后册封,庙制亦有增饰。正殿供先师牌位,四配、十二哲分列左右。
图1.6 大成殿
另一座有代表性的文庙则位于梅山核心地域的古镇梅城,名曰孔圣庙,竖起鼎盛一方文风的标杆。
安化的孔圣庙(见图1.7)。孔圣庙是目前益阳唯一保存完好的文庙。它始建于宋熙宁五年(1072年),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庙宇占地达2 750平方米,砖石结构,坐东朝西,呈对称分布,由前殿、后殿和厢房等部分组成。中轴线自东至西,中轴线上有月光池、前天门、孔圣殿、亚圣殿及两侧的厢房。整个建筑气宇轩昂,古朴雄奇。孔圣殿为正殿,歇山顶造型,高12米,宽21.5米,深12.5米,由12根木柱支撑。殿基为花岗石砌成,殿前有雕花石台,台上的雕花石栏装饰有汉白玉盘龙和青石二龙戏珠的浮雕。屋顶为橙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后殿为亚圣殿,与前殿形制相似,面积略小而已。清嘉庆八年(1803年),孔圣庙内开办崇文书院,清末改成学堂,即现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安化县一中的前身。民国以后,祀典无常,军队驻扎,拆门棂以为薪,夷泮池以为厕,庙宇遭到极大破坏。
图1.7 安化孔圣庙
图片来源:http://a0.att.hudong.com/45/00/19300001107163130349006471152.jpg.
(3)益阳域内石塔林立。益阳河湖文化昌盛,区境内有五塔,分别是益阳三台塔(位于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清水潭村,东北临益阳二桥)、益阳斗魁塔(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街道办事处茶亭街社区滨江路,大渡口龟台山北麓,前临资江)、益阳奎星塔(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香山社区老正街,烂泥湖新河南岸)、沅江凌云塔(位于沅江市琼湖街道办事处保民村,千秋峡宝塔洲北)和镇江塔(位于沅江市万子湖乡莲花村东南,矗立于小口塞湖中流)(见图1.8)。
图1.8 沅江镇江塔
图片来源:沅江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yuanjiang.gov.cn/c156/20161209/i30523.html.
3.传统民间文艺种类繁多,文艺创作层出不穷
益阳流行较广的民间艺术有:地花鼓(对子花鼓)、益阳弹词、益阳围鼓、山歌、民谣、虾舞、龙舞、狮舞、猫舞、耍春牛、戏象、扎故事、三棒鼓、剪纸和纸扎等。
益阳文人荟萃,文学艺术作品众多。晚清时期,部分佳作刊行或传抄于世,如郭都贤的《些庵诗抄》《衡岳记》,吴俊升的《芷泉诗集》,陶澍的《印心石屋诗抄》,汤鹏的《七经补疏》,刘集勋的《种芝山房诗集》,肖大猷的《如园诗集》,海印的《碧湖集》,以及女诗人郭纯贞、陈若梅、朱梅卿的闺怨诗作等。
以下民谣反映了近代渔民的苦难生活。
洞庭渔家诉苦歌
春季打鱼水冷清,洞庭湖面一掌平。
船头撒下丝麻网,想起老板黑良心,
催租逼债好欺人。
夏季打鱼汗淋淋,洞庭水涨几尺深。
拖娘带崽忙到黑,又拉网来又扳罾,
以天能的鱼几斤?
八月打鱼赶中秋,洞庭谁退现湖州。
老板直喊湖要禁,渔家户户苦哀愁,
行行泪水肚里流。
冬季打鱼雪花飞,洞庭水浅鱼儿肥。
正好捞鱼把年过,渔霸逼租把命催,
一年一年摘难背。
4.戏剧剧种繁多,剧目丰富,演出历史悠久
明嘉靖(1522—1566年)时,益阳区境内即有湘剧、汉剧流行。益阳区境内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属长沙花鼓戏剧种,以前亦称楚剧,上溯有200年历史,多在农村演出。清同治光绪年间花鼓戏渐趋成熟,以后却遭官府禁演,但民间屡禁不止。至民国时期,花鼓戏发展为主要地方剧种,湘剧、汉剧等次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益阳地方剧种获得巨大发展。
其他剧种还有常德汉剧、常德花鼓戏、阳戏、傩戏、辰河戏、木偶戏、皮影戏、京剧、话剧、歌舞剧等。
(二)革命圣地——湖南省会长沙的大后方
由于地域关系,益阳成为湖南省会长沙的大后方。益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战略地位,它位于湘西北到省会长沙的必经之路上。20世纪20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湖湘大地,益阳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前沿阵地。1930年6月和11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先后两次迁至益阳①。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文艺、含光、岳麓、南山、民治、五卅、育才、涵德、孔道等中学,相继迁入益阳境内,抗战胜利后相继回迁。1937年冬季,蔚南女子中学从长沙迁至益阳,后来该校成了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据点。这一年因抗日形势日趋紧张,有4所外地学校迁入益阳县境。私立育才中学从长沙迁入箴言书院旧址,私立五州中学从南京迁至马迹塘,私立南京美术专科学校迁至桃江,私立涵德女子职业学校从长沙迁至桃江。
因为特殊的地域原因,益阳曾得到湖南省会长沙的大力支援,也成为省委贯彻中央精神的桥头堡。
益阳人民与革命先辈结下了鱼水情谊。毛泽东与益阳人民也结下了不少缘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游学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与境内的旅法学生欧阳泽相交甚好,曾看望病危中的欧阳泽。欧阳泽所指导的益阳县金家堤党支部于1924年6月创立,是在湖南省农村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益阳区境内各地革命斗争迅速兴起,农民运动高涨,益阳境内农协会会员达50余万,是当时湖南省农民运动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①。农民运动期间,中共湘区负责人毛泽东曾到安化农村考察农民运动情况,推动了当地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为争取湖南和平解放,策动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起义。1949年7月,程潜在长沙开展和平运动的同时,根据各方面的要求,任命进步人士蔡杞材为驻益阳的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取代反动顽固的潘佑强。蔡杞材与益阳县长颜健紧密配合,依靠从长沙调来的突击大队、益阳县警察中队及自卫队等武装力量,遏制了国民党第一○三军残散官兵的骚扰破坏,为和平解放益阳扫除障碍。与此同时,湖南各县的中共地下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广泛开展策反、护校、护厂、迎解等活动,为解放进行各方面的准备。长沙、益阳等地的和平解放不仅使该地区免遭战火杀戮,而且极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1949年7月28日南县解放,8月3日益阳、沅江相继解放,8月5日安化解放。8月4日陈潜、陈明仁领衔发出正式起义通电。8月下旬长沙解放。
(三)人杰地灵——大批革命志士涌现
中国的知识分子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具有政治敏锐感和对社会的关切。尚未入仕的读书人和虽已入仕但未受官场积习影响的中小官僚,是知识分子群体的中下层人物,虽无权无势,但有政治的参与热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本色。黑暗的现实促使近代知识分子不顾个人的得失安危投入革命的洪流中。
近代益阳,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不堪重负,反抗斗争连绵不断。辛亥革命时期,益阳境内涌现出了夏思痛、姚洪业、曾传范、卢性正等名扬海内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志士。许多近代益阳的知识分子到长沙等地求学,追求进步,追求革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更有众多的工农群众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打垮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斗,前仆后继。益阳涌现出的这些革命志士,为红色益阳赢得了美好的明天。
益阳市境内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志士,如欧阳笛渔、袁铸仁、熊亨瀚、张子清、曾士峨、夏曦、段德昌、张昆弟、黄励等。他们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写下的光辉诗篇将激励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砥砺前行。
欧阳笛渔(1894—1931年),现益阳赫山区八字哨镇谷林村人。湖南农村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书记。1919年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深受《新青年》杂志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投身工人运动。他曾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被列宁接见①。
袁铸仁(1897—1927年),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鄢家垸人。大革命时期益阳共产党的创建者和益阳县共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于1917年考上并成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免费学生。他追求革命,与毛泽东、夏曦等结为朋友,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熊亨瀚(1894—1928年),现益阳桃江县大栗港乡五羊坪村人。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民主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于诗歌创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为湖南开展大革命运动做出了贡献。他曾担任长沙育才中学教务主任,同时兼任长郡中学的国文教师。他积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活动,育才、长郡很多益阳籍学生经过他的考察和介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著名红军师长张子清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子清(1902—1930年),现益阳桃江县大栗港乡五羊坪村板溪风景寺人。他是红军早期重要将领,又名张涛。他从小酷爱军事,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1920年,他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积极参加反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斗争。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后参加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张子清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营长,率部转战于湘南桂东一带,先后攻克遂川、宁冈、新城、茶陵等县。1928年3月,他任参谋长兼一团团长,担任后卫掩护任务,为朱德、陈毅部队胜利到达宁冈实现井冈山会师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他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后称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和红五军参谋长,成为毛泽东在红军初创时期军事方面的主要助手之一。1930年5月,张子清在永新县洞里村蕉林寺牺牲,年仅28岁。
曾士峨(1904—1931年),益阳市赫山区人。1924年,他参加了益阳教会学校信义大学(益阳市一中前身)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学潮。曾士峨等百余名学生带头退学,长沙雅礼大学、醴陵遵道中学、常德隽德中学、湘潭益智中学及衡阳等地教会学校的学生相继响应。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历任连长、营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1931年9月7日,他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夏曦(1901—1936年),现益阳桃江县双江乡杨家坳村人。1917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新民学会的活动和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他于1920年9月参加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了毛泽东筹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毛泽东回湖南建党,10月10日成立湖南支部,夏曦和郭亮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知名的早期共产党人。1927年夏曦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在贯彻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过程中,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给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带来严重损失。1936年夏曦在长征途中不幸牺牲。
段德昌(1904—1933年),今益阳南县九都山乡火箭冲人,红军早期著名将领。他曾就读于长沙圣公会雅阁各中学。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才干,曾由毛泽东介绍去广东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结识了第八军第一师的营长彭德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和周逸群、贺龙等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历任公安县委书记、鄂西特委委员、洪湖游击队总队长、红六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九师师长、湘鄂西省委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委员等。段德昌在红军中久负盛名,有“常胜将军”之称。他在1933年湘鄂西肃反中被错误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平反。毛泽东同志为段德昌签发了第一号烈士证书。
张昆弟(1894—1932年),今益阳桃江县板溪乡龙西村人,1913年考入省立湖南第一师范,深受进步教师杨昌济、徐特立等人的教诲和影响,并与蔡和森、毛泽东等同窗结为好友。1918年4月,他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10月,他与李维汉、李富春等40余人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2月他回国到达上海。1922年春,张昆弟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曾先后担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顺直省工委书记和河北省工委书记等职。他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1931年春,南方革命形势逐步发展,张昆弟以中共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开展革命活动,曾任湘鄂西总工会党团书记、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2年他遭到“左”倾路线者的迫害,被惨杀于洪湖翟家湾。
文士桢(1899—1981年),益阳市域西流湾人。他1922年进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师范部半工半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留学苏联,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沈阳市纪委副主任、东北地质学院院长等职。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为党和人民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黄励(1905—1933年),益阳市赫山区人。他1924年考取武昌中华大学文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他随同瞿秋白到柏林参加世界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之后又随邓中夏去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第二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会议。他于1931年回国担任互济会全国总会党团书记兼主任,1932年年底调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他深入群众,积极工作。后来他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周扬(1908—1989年),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田庄湾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早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26年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30年,他投身于左翼文化运动,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负责人,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及发展壮大左翼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1937年秋,周扬来到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主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他为建设延安革命根据地新型文化教育事业,为培养一代革命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61年他主持完成了新中国革命文艺的经典之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献礼。“文化大革命”初期他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污蔑为“修正主义分子”。
周立波(1908—1979年),今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人。192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徐特立、周谷城两位教师对他的影响很大,激发了他对新思想、新文学的兴趣和热情,并倾向革命。1929年他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后因进行革命宣传被学校开除。1934年他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打击。周立波的一生,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忠诚,任劳任怨,是无产阶级的忠诚的革命战士、著名的人民文学家。他担任过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一、二界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文联主席。他的代表作有《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
周谷城(1898—1996年),今益阳市赫山区上湖乡长湖村人。他于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前身)。1921年,他离开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与毛泽东成为同事,开始了与毛泽东的交往,两人结下了长达几十年的深厚友谊。之后,他先后在劳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与毛泽东、何叔衡、徐特立、夏明翰等共产党人相来往,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
叶紫(1910—1939年),今益阳市龙光桥镇新茶坊余家垸人,原名余鹤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有成就的革命作家。他于1922年考入长沙城南的湖南妙高峰中学,15岁考取湖南华中美术学校,后进入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生长于革命家庭,父亲余达才、二姐余也明都是益阳最早的共产党员,在“马日事变”后被杀害。叶紫的代表作《丰收》与茅盾的《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被称为描写“丰年成灾”的三部名篇。年轻的叶紫从自己亲身经历中撷取素材,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和底层老百姓的悲愤呼声。
张国基(1894—1992年),今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民主村。191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并与毛泽东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和研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18年他加入毛泽东倡导成立的新民学会。1919年,他被推举为湖南省学联副会长,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带领学联成员,开展“驱张运动”。1919年年底,他被派往南洋从事华侨教育事业。1927年他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任为中央独立第一师师长。南昌起义失败后,他重返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继续从事华侨教育。
曾三(1906—1990年),今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人。他于1922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被党组织派往上海中央特科学习无线通信技术,1940年任中央秘书处处长。曾三同志是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驱,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首任局长、中央档案馆第一任馆长等,他的一生与中国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铎(1904—1983年),今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乡石牛坝村老屋湾人。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毕业,与任弼时是同班同学。他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因参加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斗争被遣送归国。1925年他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了联共(布),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荣获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等。1953年他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委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64年后任辽宁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不公正待遇,坐牢达7年之久。后来他被平反,重新担任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并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四)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益阳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益阳是革命老区,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大批革命先烈。目前,益阳市有烈士1 450余名。这些烈士中团级以上烈士和牺牲情节特别壮烈的著名烈士达80余人,包括红军时期优秀指挥员、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六军军长段德昌,江南游击队队长郭仁,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书记欧阳笛渔等。他们有的壮烈牺牲于战场,有的英勇就义于刑场,有的为革命奋斗一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益阳人。
近代益阳阶级矛盾尖锐,富有革命传统的益阳人民,纷纷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之中。益阳市区域内各行各业,各阶层人民相继组成了工、商、学、青、妇各界进步团体。1927年4月,整个地区工农革命运动进入高潮,农民协会会员达56万余人。其中,益阳、安化县各20万人,南县10万人,沅江5万人,是当时湖南省农运搞得最火热的少数集合地区之一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益阳区域内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红色故事流传至今,革命老区浩气长存。
益阳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地域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县和安化两个革命老区。南县地处湘鄂两省边陲,洞庭湖区腹地。“洞庭乃天下之至险”,因长期的自然演变与社会活动影响,洞庭湖已成洪道型湖泊,江湖关系复杂,水系紊乱,泥沙淤积,州滩遍布,洪患频仍。南县北与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连,西接常德市的安乡、汉寿两县,东临岳阳市的华容县,南与益阳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东南与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湾湖、千山红等几大农(渔)场连成一片,为湖南省36个边境县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近代以来该地区阶级矛盾的尖锐,使得南县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益阳革命老区。近代以来,南县人民书写了辉煌的革命篇章。在开展反“清乡”、反“清湖”斗争中,中国工农红军几次进入南县。1930年6月,湘鄂西红六军段德昌部攻克南县,严惩贪官污吏,从监狱中救出张子清等一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同年10月22日,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攻克南县,帮助建立了以谭旷任主席、孟庆友任副主席的南县苏维埃政府;接着又帮助建立了5个区苏维埃政府①。
安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1931年10月9日,安化县各界4 000余人集会,为“九·一八”事变举行反日示威活动。1935年11月25日至12月9日,任弼时、萧克率领红六军团于长征中路过安化县城,曾往返转战于湖南坡、马辔市、东坪、云台、烟溪等地,行程250余千米。一路上,该部红军发动群众打土豪,杀逃敌,为此播下一批革命火种,并吸引了大批青年农民踊跃参军,随队长征②。
① 单仕平.益阳的文化地标:三国遗迹[EB/OL]. (2017-06-27)[2019-01-12]. http://hn.rednet.cn/c/2017/06/27/4336715.htm.
① 增瑞华.赫山之旅[M].香港:天马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 11.
① 增瑞华.赫山之旅[M].香港:天马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 12.
① 卓永华.扒开益阳古城门背后的故事,看看历史留下了什么?[EB/OL]. (2018-05-29) [2018-12-13]. http://hn.qq.com/a/20180529/032710.htm.
①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益阳地方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501.
①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益阳地方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91-192.
①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益阳地方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4.
① 邱少平.益阳古今人物[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39.
①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益阳地方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94.
①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益阳地方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96.
②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益阳地方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