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
第一节 概述
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包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葡萄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同时合并其他代谢异常。葡萄糖调节受损包括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是正常糖代谢到糖尿病的过渡阶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儿童日益增多,肥胖人群以每年近1%的速度增加,肥胖导致的糖代谢异常(葡萄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也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儿童糖尿病总人数以每年3%的比例递增,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数量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肥胖正在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肥胖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存储器,而且还是功能强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通过分泌数十种脂肪因子与多种组织间对话,形成反馈调节(轴),参与糖脂代谢、能量平衡、免疫、炎症和血管稳态等众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其中脂肪组织使免疫系统激活、产生低度炎症反应、脂肪因子和激素分泌紊乱等,最终导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为“消渴”病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禀赋不足者易患病。《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发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指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的相关性。《丹溪医集》有“肥人多湿”及“肥人多是痰饮”等论述,指出本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为痰湿。朱丹溪亦云:“三消之疾,燥热伤阴。”《证治准绳》对“三消”的分类做了规范,“咳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治疗方面,儿童青少年糖代谢异常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以及药物进行治疗。《诸病源候论·消渴候》曰:“先行一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运动疗法对消渴治疗的意义。张景岳指出应分辨阴阳虚实,曰:“凡治消之,最当先辨虚实,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 清代程国彭强调指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