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凤凰的飞翔
——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148团鹿场主人王秀芝创业纪实
孤岛
2014年5月15日,来自万里之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兵团人”王秀芝,应邀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上百个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站在一起,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接见,一时心潮澎湃、泪流满面。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酸甜苦辣咸,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1983年,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她,是一名石河子棉纺厂的女工,兼任着团支部书记,年轻、漂亮、开朗,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厂里做供销员的丈夫很爱她,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可爱的女儿。谁会想到,冬天里的一场厄运正在不知不觉地向她袭来。11月的一天,厂里的棉花脱绒机无情地轧断了她修长、美丽的右小臂,随着一声痛苦的喊叫声,她永远失去了右手和右小臂……从此,一个阳光四射的快乐女人变成了四肢不健全的残疾人!
她痛苦。她绝望。她有了巨大的自卑感。
她常常望着自己失去了手掌的光秃秃的右手上臂发呆,然后将自己关在家里,不再出门唱歌跳舞,不再参加集体活动,隔绝与外面世界的一切交往。
棉纺厂为了照顾她,将她调到地磅车间,从事棉花过磅、登记工作,每年只在秋天干两个月,拿两个月工资。因为她过秤时严格按照规矩办,有的司机就对她冷嘲热讽:“一个过磅员有啥了不起,都剩一只手了……”
面对意外变故,王秀芝寂寞消沉了两年。两年后,上天在她绝望时,又给她送来了一个健康机灵的儿子,使她冰冷的内心重新燃起了火花。新生的儿子以粉嫩的脸蛋、天真的笑声给她带来了心灵的慰藉,随着两个孩子的成长,她渐渐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望着蹦蹦跳跳出门上学、蹦蹦跳跳回家的女儿和儿子,王秀芝既欣喜也忧伤。喜的是儿女齐全;忧的是,以后的日子还很长,靠丈夫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怎能养活这个四口之家,并供两个孩子上中学、大学呢?
作为妻子和母亲,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一只手坏了,不是还有另一只手吗?
她看报纸、电视,四处打听,看看有无自己能干的工作……她想学文秘、财会,用知识改变命运。就在这时,她的丈夫出差到东北,发现养鹿是一个既适合妻子也能挣钱的行业。回来说给妻子听后,她也动了心。
养鹿要有鹿和鹿圈。她和丈夫就自己动手打土坯,找来枯死的干树,在自家院子里给鹿盖起了圈舍。而鹿,得花钱去买,一头鹿要一万多元。钱从哪儿来?王秀芝开口向老父亲借。她父亲旧中国时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后随部队参加“9·15起义”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农垦战士,驻扎在148团。父亲也没有钱,她就劝他将家里几十只羊卖掉。这位老人心里十分不愿意,但看着女儿失去右手的凄惨样,不忍心让女儿再受一丁点儿委屈。就这样,卖掉父亲的几十只羊,从南疆农二师32团买回来三只小马鹿。
半年后的1998年,有个韩国人到148团办事,一眼看上了他们家一头小马鹿头上长出的枝枝丫丫的东西——鹿茸。麻醉割下后,一称重量有两公斤,韩国人给了他们六千六百元。她马上将养鹿后的这第一笔收入交给父亲。她父亲自从卖了自己几十只羊给女儿买回三头鹿后,一直闷闷不乐,鹿入圈半年了,他都没到十米远的鹿圈看过一次。此刻,父亲双手捧着六千六百元不停地颤抖,喃喃地重复着:“一枝鹿茸可以卖这么多钱?”
一年后,三只小马鹿健康地成长,不断地为主人献出昂贵的鹿茸……
初尝甜头的王秀芝,没有控制住积极追求财富的欲望,在没有准备好各种必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了扩大再生产,以致后来遭受了自己创业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惨痛的一次打击——那是后话。
第二年春天,她的理想也像春天一样繁花盛开:冒险投“巨资”扩大鹿养殖。没有钱,她就和丈夫一起到亲戚、朋友那儿一家家地去借,还押上家里的全部家当,终于筹集到十五万元资金,之后,又得到团里的支持,申请到了九连的一片戈壁荒滩建鹿场。
她和丈夫简单设计了图纸:圈舍两栋,砖混结构,高两米五,面积共六百平方米,总共十六间,每间三面为砖墙,前面一面围铁栅栏,下面设计鹿吃饭、喝水的槽。顶棚用圆木遮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敞开。
为了省钱,她只聘用了两个砌墙的大工师傅。一只手的她和早、中、晚抽空回家助阵的丈夫当小工。天蒙蒙亮,她就起床,泡灰浆、打灰浆,将原始的红砖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到墙边……师傅上班后,她开始左手握住铁锹上部,残缺留下的右大臂夹住铁锹下部,艰难地往桶里铲灰浆,铲满了就单手提着灰浆桶送到大师傅面前。墙越垒越高了,她还得靠那一只完整的手不断地给师傅递砖。手起泡了、流血了,皮肤晒黑了、脱皮了,腰酸背痛了,只能自己咬着牙默默干。新疆7月的高温酷暑,让她这个残疾妇人经历了水与火的考验!
一天又一天,她拖着残疾而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五六十米长的工地上来回奔波。十天下来,她从五十六公斤减到五十公斤,瘦了十二斤。
丈夫几次劝她雇人做,她则说:“为了不让人把我当成废人,为了我们家能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到底。”就这样,她硬是又脏又累又苦地干了五十多天,让148团戈壁滩上建起了有史以来第一座鹿圈。
失去一只手的不幸悲剧没有击垮王秀芝强大的内心,她要做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在炼狱中脱胎换骨,尝试新的飞翔!
王秀芝是一位秀气的女强人——真正的强者不是征服了别人,而是首先征服了自己。
2014年夏,我到石河子148团采访时,望着她颀长、秀雅的身材,像维纳斯雕像一样残缺的右臂,无法想象这个中年女人曾经是那样一个拼命三郎。
她告诉我,盖好鹿圈后,她和丈夫又到南疆买回了十二只小马鹿。鹿进圈后,她高兴地蹦蹦跳跳拍着手:“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养鹿场了。”
有了鹿和鹿圈,想不到接踵而至的问题是:还需要鹿的草料地。鹿是食草动物,十五只鹿一年下来,要吃很多的草,靠买是买不起的。
2000年这个千禧龙之年,她找到团领导申请要饲料地,领导当即就将鹿场旁边的大片黑碱滩批给了她。
这里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莫索湾农场,是著名的荒凉之地。望着四十亩白壳片片的黑碱滩,她一时十分迷茫。在她父亲的指导下,她租借来了拖拉机犁地、平地。人工打梗子,引水泡碱、排碱。
要种草,先种树——树是防护林。她和丈夫先一排排地掘土挖洞,再从外面拉来新鲜的好土,之后从南北疆各地买来各种各样的树苗——榆树、杨树、胡杨、红柳、沙枣树等等试种下去,想不到几年后它们基本上都有了生命,纷纷举起绿色的旗帜,在大风沙里骄傲地飘扬。
可王秀芝种草料却没有那么幸运。
第一年,犁了地,施了肥,撒下从青海买来的燕麦草种子和新疆本地的芦苇种子,结果像扔入大海一样,被巨大的盐碱黑浪吞没了,连影子都没有。第二年,加了肥,改种麦子和苜蓿,苜蓿始终没见绿色;麦苗冒出了头颅,但长到三四厘米高就不长了,而且不结麦穗。第三年,她改种个子矮矮的、适合新疆兵团大地生长的油葵和打瓜子,油葵长是长出来近一米高,叶子却一株株黄了,到年底收获的油葵籽还没有播下的种子多,而打瓜子只长出秧子就夭折了。第四年,她和丈夫几乎绝望了,绝望中做出了一个在石河子人看来十分疯狂的决定:种水稻。
放水泡地、犁地、耙地,干燥的黑盐碱滩顿时变成了汪洋一片。从没有种过水稻的残疾女人王秀芝,卷起裤管,走进泥浆中,以残缺的右臂抱秧,左手从右臂怀中一把把地抽出秧苗,不断弯腰将它们插入泥地。就这样,一片结白壳的黑色戈壁滩神奇地变成了绿苗丛生的水田。更为神奇的是:水稻竟然种活了!
2004年秋天,王秀芝种下的水稻不仅捧出了浓浓的绿色,而且捧出了金灿灿的谷子,变成了餐桌上香喷喷的大米饭。莫索湾老人,让讥笑变成了欢笑。
就这样,那块黑盐碱滩试种三年水稻后,终于获得了土地的灵气和催生的活力。
就这样,他们降服了土地。从此之后,开始成功地套种麦子和苜蓿,也可以种马鹿爱吃的野草、芦苇。2014年夏,我在这里看到了蓬蓬勃勃的沙枣、榆树、胡杨、红柳,看到了郁郁葱葱的苜蓿、芦苇、青草、绿色蔬菜。
从王秀芝夫妇身上,我还看到了人的力量,看到了生命的神奇创造力!
就在2000年王秀芝第一年种燕麦、芦苇失败的时候,新买来的十二头马鹿有一头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王秀芝和团里的兽医想了许多办法都没用。她心疼更心慌,赶紧奔赴南疆去请专门给马鹿看病的兽医。兽医坐着飞机来了,看了看,说是吃了发霉的玉米秆子中了毒,因为中毒很深,救治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坐着飞机走了。她付出了昂贵的机票、昂贵的医疗费,马鹿最终还是走了。
一万元资金忽然间打了水漂;一万元超过了她这个过磅员当时一年(工作三个月)的工资!她痛苦,她无言,她想对天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老天爷这么惩罚我?!”她想对鹿说:“鹿啊,我日日夜夜喂你、伺候你,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说走就走了,怎么这么无情!”
她想不通。她承受不了。她想打退堂鼓。她丈夫却说:“现在不干,欠人家那么多钱怎么还?”
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王秀芝开始学兽医知识,自学和向团里的兽医学。2005年,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畜牧兽医管理”成人大专班终于招生了,四十八岁的她报了名。她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是唯一年过四十岁的学生。反应慢,听不懂,她就多问、多补习,然后结合养鹿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家里忙,她常常在下课后搭顺路的拉煤、拉水泥的货车或拖拉机回家,早上再搭便车或坐长途班车赶到学校上课。在家时,她常常给马鹿当助产婆,自己只有一只手,就用绳子将先露出的小鹿双腿绑紧,单手往外拉,拉出一个个小生命。
为了改良品种,她从北疆引进马鹿的种鹿,从东北引进梅花鹿种鹿进行杂交,繁育出了个头大、抗病能力强、耐粗粮、产茸多的优良鹿种。
渐渐地,鹿越来越多,鹿茸产量也越来越大,销售到了大连、广州、青岛和韩国,王秀芝家的年收入也越来越多,不仅还了所有债务,还有了积蓄。
2009年,团场投资三万元,给鹿场修建了一条一公里的马路。
事业之路总是布满荆棘,充满曲折。正当新的成功出现后,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创业陷阱在张着口等着她。
出产东北的梅花鹿不仅漂亮,而且鹿茸比马鹿的价格高,在王秀芝拿到电大兽医大专专业毕业证的第三年,即2010年,她准备再一次扩大再生产。她从农八师残联申请到了无息贷款一百万元(148团担保),在新扩建鹿圈、买来成群马鹿的同时,留出三十六万元从东北辽宁西丰买来了六十头梅花鹿。想不到这六十头梅花鹿到了她的石河子鹿场后,一头接一头地发病、死掉,到了2013年,除了几头种鹿,三十多头梅花鹿全部归了西天,梅花鹿上的损失总计在二三十万元。王秀芝的心灵又一次受伤。
“不懂的东西总是要付出高学费和高昂的代价的。”她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王秀芝分析梅花鹿死去的原因是鹿本身体质差,再加上新疆的气候干热干冷。2011年,她又通过石河子残联的帮助,贷款八十万元,到东北的另外一个地方买了几十头梅花鹿,从南疆买了几十头马鹿。到如今,她的养鹿总场和与她合作的几个养鹿分场,总共拥有鹿三百六十多头,其中马鹿二百八十多头,梅花鹿八十头。这几年,除了原始鹿茸以外,王秀芝还开发出了鹿茸片、鹿茸粉、鹿茸胶囊、鹿血酒、鹿茸酒、鹿肉、鹿鞭等产品,而且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她还成功注册了“九千岁”产品商标,并在石河子市开设了自己的专卖店。一百八十万元贷款,到2014年夏,已还掉了一百六十万元。
王秀芝自强成功之后,开始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她的148团鹿养殖场雇用了十二名残疾员工,管吃管住外,每月付给一千五百元工资。2011年,她听说石河子所在的兵团八师唯一的老红军不慎摔断了腿,她马上带上自己生产的新鲜鹿茸和鹿肉,去看望他,使他很快恢复。2013年7月,王秀芝参加八师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她拿出三公斤鹿茸胶囊赠送给十五位体质比较差的残疾人,补强身体。2014年5月,在全国助残日前夕,王秀芝慰问了十户残疾人:给每户送去五公斤清油、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百元现金,总价值两千多元。
近四年来,每到春节,王秀芝都让丈夫开车上门,给十九户残疾人挨家挨户地送去两公斤鹿肉、二十五公斤面粉、五公斤清油和一百元现金,送去温暖和关心。
148团19连有一对夫妇也是残疾人,丈夫名叫李国珍,他们很想养鹿,但一没资金,二不懂技术。王秀芝就请他们到她的养鹿基地参观,然后与他们签订帮助协议,帮助他们盖起圈舍,以每头四千元的低价格给他们提供十头成年梅花鹿,并提供技术指导,包销全部鹿产品。此外,以同样的合作方式,她分别在第八师的121团、151团、152团,第六师的芳草湖农场,乌鲁木齐的第十二师西山农场等地,与人合作建起了养鹿分场,花开北疆各地。
更可喜的是,她的事业后继有人。石河子残联理事长张玉池很高兴地告诉我:“王秀芝那个在韩国工作的儿子刘根,放弃外国几万元的月薪,回到了家乡石河子协助父母管理鹿场和鹿产业。这样,不仅她个人事业有了后望,从中,我也看到了第三代兵团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