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二辑·1996~200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形势与任务

(一)宏伟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九九四年,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一九九六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同年,国务院又批准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要求基本解决残疾人温饱;一九九七年九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城市所有居民的基本生活;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四次谈到扶贫工作,要求: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从此结束世世代代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因此,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确保如期完成。”

(二)严峻的形势

面对这一既令人鼓舞、又十分艰巨的宏伟目标,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状况如何呢?直面现实,既取得一定成绩,又面临严峻形势:

近十年来,伴随着国家大规模进行的扶贫工作,相当数量的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国家又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于一九九二年设立康复扶贫贷款开展专项扶贫,一九九六年开始对部分特困残疾人给予专项补助,已使三百万残疾人摆脱贫困。

但是,目前全国五千八百万贫困人口中,有残疾人一千七百万,其中一千四百多万具有劳动能力但未能劳动就业;另二百七十多万由于重度残疾而处于特困状态。

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难点;贫困残疾人又在贫困人口中占这么大的比重,举足轻重,事关全局。再不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不仅影响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有愧于残疾人。

(三)有利的条件

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但我们应当有信心完成。这是因为:

一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特别是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扶贫工作出现新形势,各级领导空前重视,千头万绪,温饱第一,真抓实干,坚定不移。

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扶贫工作的深入,扶贫投入增加,做法更加切合实际,保障制度陆续出台,措施逐渐配套,管理日趋完善,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政策和条件。

三是,残联介入扶贫工作已经五年,基本掌握了贫困残疾人的状况,与国家各级扶贫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初步熟悉了扶贫工作的路数和做法,同时也探索了对残疾人的辅助办法,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在决心。提高认识,认清使命,下定决心,路数正确,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任务就能完成。

(四)历史的使命

温饱,是人生存的起码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及有关文件中,都明确将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列入其中;又特别设立康复扶贫专项贷款,采取专项补助,并委托残联组织实施。这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重视,也是对各级残联的信任与重托。

残联,作为残疾人共同利益的代表,义不容辞地应为残疾人的生存奋力拼搏;

残联,作为受政府委托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的机构,有责任协助政府解决残疾人的温饱。

残联工作千头万绪,保障残疾人生存温饱首当其要。这项工作做不好,既影响国家大局,有负政府的重托,又愧对残疾人,有失残疾人的信赖。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不辱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肩负起历史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