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一辑·1983~199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继承优秀文化遗产[1]

(一九八六年七月四日)

邓朴方:整个残疾人工作,都希望得到各新闻单位的支持,这方面,《人民日报》是很支持的。今后的宣传还须进一步努力,但务请不要突出我个人。

记者:我们还是注意这个问题的。不过,宣传一个单位、一项工作,有时候总得涉及其领导人嘛。

邓朴方:突出个人本非所愿,也会有人骂的。

记者:你是说,你的老人家骂你?

邓朴方:那倒不是。我是说外边已经有人骂。说句心里话,在中国的残疾人当中,我邓朴方的生活条件是比较优越的。我完全可以不工作,成天坐在轮椅上,衣食住行不会太差,如果这样,肯定不会有人骂我。可是,我是共产党员,也和健全人一样,想参与社会生活,为党为人民做些工作。我一工作,反倒有人骂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残疾人工作不好做,局面不好打开,我是硬着头皮在碰!

记者: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关联的亲属达两亿人口,是一个不小的社会面。这个工作做好了,对国家、对社会是很大的贡献;对残疾人及其亲属是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他们会感激你的。这次所见的每一个伤残战士,就都对你表现了亲切的感情。如果有的人对你说了不理解的话,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邓朴方:说到宣传,我建议你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全社会都要对青少年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当前,我们国家有两个大局,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大局已经排出来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大局很快要排出来。据说党中央将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为什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简而言之,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全面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相应跟上去,要求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跟上去。这就有个普遍更新观念的问题,建设新文明的问题。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没有障碍,我以为是有的,其他方面的改革跟不上,思想跟不上,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障碍。精神与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服务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之一,它要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同时也促进它发展。当然,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继承、发扬的问题。

那么,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想,既有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有人民内部包括各个社会集团的矛盾。这些都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解决的课题。然而,我以为更要看到的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及其习惯势力,处处在阻碍我们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反封建重视得很不够。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资本主义把改革引向歧路。

记者:精神文明建设,你以为要做哪些工作?

邓朴方:党中央要作决议,我们遵照决议进行。我个人以为,要努力继承来自三个方面的优秀文化遗产。

记者:请你具体阐述一下。

邓朴方:第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爱国主义思想,尊重知识,注重教育;孔子的仁爱思想、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合理部分;人民群众的互助精神、家庭和谐与稳定、各种良好美德,都应当发扬光大;即使是宗教界中的一些进步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观念,也是可以吸取的。应当说,这和反封建是不矛盾的。

第二,吸收国外有益的文化,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正确的、积极的部分。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接受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此之前,达尔文的进化论,对我国的革命先驱者也起到过启蒙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是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有益东西,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民主、法制、人道主义等。总之,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封闭与开放的较量从来没有间断过。历史上凡是兴盛发达的时期,都是积极对外开放的时期。你也知道,汉唐两代太平盛世,都是积极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外来的先进东西,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有能力把国外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知识吸收进来,变成自己的东西,求得中华民族文化的进步。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有闭关锁国的教训,阻滞了我国历史的进程。

第三,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人民军队在几十年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崭新道德风貌和光荣革命传统。其内容极其广泛,其中有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救死扶伤、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团结奋斗的作风,军民鱼水关系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等等。这是我们的无价之宝,要继承下来,在新时期充实和发展。

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融合起来,就形成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体。我个人的这些看法很不成熟,你多批评。

记者:很有见地,很受启发。

邓朴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党中央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你我都是共产党员,有一个神圣使命,就是维护安定团结。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在人民群众中更多地寻求共同点,减少差异和矛盾。有一句话,我觉得很生动:你不赞成共产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不赞成社会主义,可以爱国;即便你不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得爱中华民族吧。这就是求同存异,把矛盾降到最低程度,目的是团结更多的人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更多地寻求共同点,少去强调差异,团结就有了基础,我想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是今天你看不惯我,明天我看不惯你,老是闹腾,有什么意思。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东西要斗争,但是今天更多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就不要斗来斗去了。还是少争论为好,争论起来没完没了,时间浪费了,矛盾也挑起来了,多不合算。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大家埋头苦干,干错了改了不就行了吗!

人与人之间,总是能寻求到共同点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为了建设祖国这个共同事业,大家走到一起,和睦相处,这有多好。我这是不是有点理想化?不管是不是理想化,总得朝这个方向走呀!

我特别喜欢“理解”这个词儿。这次来老山前线,听了战士们提出的“理解万岁”口号,十分欣赏。你理解我,我理解你,共同点就出来了。互相猜疑,互怀戒备,大家搞不到一块儿,还谈什么奉献。

伦理道德范畴中,基本形态有两块,一块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块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我们国家体现的是集体主义,是集体与个体的统一。人与人的关系,我更多地强调人道主义……

记者:说到人道主义,我想起了,今年三月十一日,你在全国记协俱乐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那位美国记者的讲话,真是精彩。

邓朴方:那是那位美国记者逼的。对于人道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提及,似乎成了一个禁区。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人道主义的不正常的批判,是造成这一不正常局面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记者:你说的对。三月十九日,王震同志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三次理事会上讲话时说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他还说“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我们写了消息,发表在三月二十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邓朴方:对呀。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我们共产党员却连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这些好东西都不敢讲,人民群众究竟拥护你什么呢?既然现在已经肯定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我们就要大力宣传,并且广为实践。

记者:对,今后我们要在宣传上多下工夫。上次在记者招待会上,你即席讲话,讲了人道主义形成的过程,讲得真好,你能不能作进一步阐述?哪怕重复一遍,对我来说也是很大收获。

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建立和发展,的确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部落抓来俘虏总是杀掉,到了奴隶社会,则把抓来的俘虏当做牲口使用,应当说这是一个进步。而封建社会,改变了奴隶的地位,把他们当做对地主阶级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劳动者,这又是一大进步。资本主义把人从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干活拿工资,表面上平等,这又是一个进步。后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道主义的东西,这是资本主义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所以我说,人道主义,是历史进程中,进步阶级提出来,用以对抗反动阶级的武器。它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产生的进步思想。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进步,那么,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应当比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更完善,更充实,更高级。你认为我这样讲怎么样?

记者:很好。我在洗耳恭听呢。

邓朴方:洗什么耳,恭什么听啊,讲得不对你就不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时,总是从具体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具体情况出发,这种人道主义更具有现实性。我们党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总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这里体现的就是这个基本思想。

记者: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人道主义更加具有广泛意义。

邓朴方:对。不过呢,我们还要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中国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先进的人文思想对我们影响很少;资本主义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接受得不多。因此,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在我国是很薄弱的。相反,封建的东西却铺天盖地,相当严重。我们残疾人在一些人心目中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遭到歧视、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比较严重,主要是封建的东西作怪。在那里谈不上起码的人道主义,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互相猜忌,互相歧视,互相戒备的病态心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文革”的流毒。“文革”是封建思想的大表演。这种不正常现象应当结束了。我的意思是,在干部和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宣传,显得更为重要。


[1] 这是邓朴方同志与《人民日报》记者罗同松同志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