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进步,为残疾人排忧解难[1]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九日)
在历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残疾人得到政府照顾的事实。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把残疾人、老弱者养起来的记载。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在社会救济方面,也都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工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号,逐步形成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对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多些。这就是说,不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都把这项工作看成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的一个方面。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清理,禁赌、禁娼、禁烟。与此同时,把老弱孤寡残收养起来,后来成立了儿童福利院、养老院。随后,举办了一批伤残军人疗养院。为组织广大残疾人生产自救,还举办了生产合作社。我们办这些事情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在性质上与旧社会根本不同。
今天来看,这项工作,是根据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来做的,虽然有了新的气象,但不可能做得很多。后来,由于盲目搞“大跃进”、“反右倾”,紧跟着又是“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残疾人福利工作也受到很大损失,这在四川也是可以看到的。成都市原来有个很漂亮的儿童福利院,占地二十多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林彪的一号通令下来,说要搬迁出去,该院就被成都某工厂占有了,直到现在没有归还。现在的儿童福利院挤在一个破楼里边,娃娃们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在那里我还看到一个孩子得了肝炎,无法隔离,这情况就很严重了。国务院有个通知,要归还,但就给人家几十万元和几亩地算了结。这个事情恐怕说不通吧!?
我国的社会福利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包括国家、集体和家庭三个层次。国家把救济、救灾管起来了;还办了一批福利工厂,办了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对职工实行了公费医疗和退休养老制度;伤残军人由国家抚恤和安置。从目前来说,社会福利工作主要是靠国家负担起来的。集体也负担了一部分,比如,农村的敬老院和五保户,乡镇、村、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福利工厂等;城市里还有群众包护组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也是集体负担的。再一个层次是家庭,我国的家庭是比较稳定的,很多家庭把残疾青少年负担下来了。解放以后因病致残或因伤致残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家里养着,福利院只收没有直系亲属的孩子。现在,福利院开始收一些自费的残疾人入院,实际上也是家庭在负担。三十多年来,这套体系对于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对社会福利和残疾人工作产生了新的要求和压力。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果大家都穷,有饭吃也就满足了,现在大家的收入都在逐步提高,这就拉大了一般群众和残疾人的距离,这一点大家已经看到了。对外开放了,我国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差距也很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得相当周到,他们失业人员的救济标准,比我们拿工资的还高。美国最低工资标准一小时三美元。它还有一套社会保障制度,是配套的。看了这些东西,又是一个压力。现在,一些工厂借口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让残疾人回家。四川在这方面还做得比较好,如解雇残疾工人要经上级批准。有些地方,确实有变相解雇残疾人的,给本来就很困难的残疾人雪上加霜。随着改革开放,残疾人开始了一种新的觉醒,要求与健全人有平等的机会为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大家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就产生了新的不满足和新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福利工作就应该为残疾人就业更好地创造条件,使他们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一时还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搞好经济建设,然后逐年增加一点社会福利方面的费用。我听说四川有些地区还在减少民政经费,这就更难了。你原来的水平就低,再下降怎么得了。当然,总的来说,政府现在一下很难拿出大批的钱来增加民政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另一条路子,这就是社会化管理的路子,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搞什么呢?就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做些事情。这是一种新的路子。政府当然还是主体,但是应更多、更深入地动员社会支持。关于残疾人问题,我想,除了吃饭、穿衣等基本要求外,他还有其他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贡献。这就要康复、要接受教育、要就业。我觉得这个要求是正当的。但是,由于社会提供的条件不够,使很多残疾人不能得到必要的康复、受到应有的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这就出现了矛盾,形成了残疾人问题。
国际上有这么一种惯例,看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水平,就看你对残疾人怎么样。眼光就盯在这儿。不光看你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多少,还要看你残疾人工作搞得怎么样。在北京有个笑话,有个总统夫人来中国,要看儿童福利院,但我们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单位,就请人家看了儿童医院。对待残疾人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我们这样说,不是要求在一个早晨就把这项工作搞上去。这是不实际的。但是,根据我们的条件,现在确确实实能做更多的工作。不需要花很多钱。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是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是很残酷的,尽管它比奴隶制度进步,但比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要落后很多。资产阶级搞了几百年的人道主义,在群众中形成了一套思想道德体系,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认为人道主义是一个崇高的原则。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过去笼统地、简单化地批判人道主义,搞得人人自危、关系紧张,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在,我们要大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大家应该珍惜这面旗帜。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更加具有广泛性、现实性、真实性。我们应当广泛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过去我摇着轮椅到街上去,就曾遇到一些孩子围着起哄。我的很多残疾朋友,也常受到侮辱。这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很不应该发生的。如果领导干部的认识提高了,带头宣传、实践人道主义,关心、帮助残疾人,很多工作上的问题就好解决了,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改变,残疾人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残疾人遇到的问题,第一是生活保障问题。很多残疾青年现在还没有生活来源,靠父母养活,有的靠哥嫂养活。我到浙江看了一个福利厂,那里的残疾人职工每月只发十八元工资,这在五十年代可以过得去,现在连伙食费都不够。所以,即使已就业的,也不能说他们的生活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的生活没有解决。
第二是教育问题。这次我和保卫边境作战的英雄谈了谈。有位盲人史光柱,是四川兵,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希望受教育,学盲文,学一技之长。好几个英模都要求学习。现在,整个残疾人的教育水平低于健全人,为残疾人办的盲聋哑学校,数量严重不足,使得这些人无法就学。一些重点中学不愿收残疾人,怕影响高考录取率。我们的高校,对残疾人关了门,不让残疾人参加。有一位残疾青年,母亲把他抛弃了,父亲与他相依为命,希望这个孩子有出息,千方百计供他上学。到了高考,分数也够,就是不录取,绝望的父子相继上吊死了。还有个残疾青年,由于高考上了分数线不录取,又受了点家里的压力,走投无路,吃药自杀,尽管抢救过来了,但内脏受了损伤,残疾更重了。新疆有一残疾青年高考成绩五百多分,在新疆考第一名,报考数学系,就是不录取。虽然他两腿不等长超过三公分,但生活完全能自理。他写信给数学研究所副所长、老科学家陆启铿。陆老的残疾比他严重,在旧社会上过大学,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这个学生在信中写道,陆老你在旧社会能够上大学,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反而上不了大学呢?所以,这不是一个具体问题,这是个政治影响问题。
去年教育部发了两个紧急通知,各省市都录取了一批残疾学生进入大学,四川和北京是最差的,录取的比例最小。今年修改了标准,但新的标准,还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我们的信访组也作了调查,四川又是倒数第一。为什么别的省市能够解决,四川就不能解决呢?同样的政策嘛!大学不让考,中学怕影响升学率就不愿意收,这是一环套一环的。更严重的是农村的残疾儿童,上学就更没保证了。谁都看到,搞了承包以后,有些人不愿意上学了,大约三百多万残疾儿童没有上学,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请我们的父母官一定注意一下这个事情。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残疾人的教育搞上去,那么,随着社会进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这部分人就会越来越由于不适应而脱离社会,脱离现代化。到了那个时候就会造成更大的困难,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第三个是就业问题。前两年民政部、劳动人事部和各地政府推动了一下,发展比较快,但差距仍然很大。我们的口号是让残疾人以平等的机会进入社会。就业不充分,不稳定,怎么平等“进入社会”呢?这里有职业培训问题,为残疾人创造劳动条件问题、无障碍环境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平等对待残疾人的思想,要实践人道主义,把残疾人当人(不是二等公民)看。有了这个思想,各种问题都好解决了。上街,马路上有个这么高的台阶,轮椅上不去。很多公共建筑没有走轮椅的坡道和方便残疾人的设施。残疾人不能上剧场,不能到邮局,不能到政府机关,不能到商店、旅馆、机场和其他公共场所,这怎么能“进入社会”呢?不能“进入社会”,怎么参加生产劳动,怎么就业呢?现在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法律规定,凡公共建筑都必须有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设施,否则,就不许你建。不久我们国家也要订这样的法律,这是肯定的。现在我希望我们的父母官们注意这个问题。如果在你这里修建什么公共设施,是不是提醒一下设计部门和审查部门,请他们为残疾人想一想。你用笔画上两笔就解决了。(杨汝岱:我们今后的新建筑就把它考虑进去,不然的话,以后再去改就麻烦了。)是的,以后再去改造,浪费就大了。
这是说,残疾人就业问题、平等参与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还有一个康复问题,这是先行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平等参与的前提。医疗后的康复,在国际上看得很重,在我们国家还是个新问题,连什么是康复都还不太清楚。这怪不得大家,因为封闭呀,不交流不知道啊。人总是要老的,要生病的,生了病就有一个康复的问题,残疾了,更有一个康复的问题,以便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补偿缺陷。总的来说,残疾人遇到的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希望我们的党委、政府了解这一方面的情况,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制定法令措施,综合治理。
残疾人事业不仅仅是福利事业,它首先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的社会过去只是为健全人考虑的,应该说,那是个有缺陷的社会。社会是人人的社会,包括残疾人。这就要重新设计、重新建设我们的社会,这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了。
我看了西德一些资料,西德变化很大,但有几样东西是不变的,就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几个基础的东西。其中有平等、自由竞争的原则,有安全的原则。安全的原则,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安全感。不仅是指你出门会不会被人捅一刀子,主要是失了业有救济金,残疾了生活有保障,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等等。有了安全感,整个社会就会稳定,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它把安全感看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这个问题,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了。我们以前搞五年计划,只讲经济发展多少,现在把社会发展提出来了,这是我们几十年痛苦的教训和经验的总结。现在我们的父母官感到压力大,就是因为三十多年的“欠账”要今天来还,特别是社会发展方面的欠账太多,其中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这里面就有残疾人工作这一块。我们多年来基本上没有盖宿舍,没有搞公路建设,没有搞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工业企业包括福利工厂没有认真进行技术改造,以至工艺落后、产品老化是普遍问题。福利院、福利设施没有什么大变化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要逐步改造。(杨汝岱:城市工作的压力最大,很多方面不行,过去根本就没有考虑这类问题。)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以前经济一紧张,就下命令不能盖楼、堂、馆、所,你的电影院就建不起来,群众的文化生活就解决不了,那些小青年的精力无处发泄,就会胡闹。在北京,就有一些人在街头下象棋、打扑克、瞎折腾、起哄,使社会精神文明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提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要协调进行,这是吃够了苦头以后认识到的。今年,劳动人事部等部门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在“七五”计划的建议这个文件上,就以比较多的篇幅肯定了社会保障工作在我们国家的地位。在我们国家还从来没有把社会保障提到这么高的地位。近些年,要在社会保障上花很多钱,我看也不可能。但探索新的社会保障系统的雏形还是可能的。理顺了工作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就能在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个阶段,一定要妥善安排社会福利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工作。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事情办好一点,这对社会将起很大的稳定作用。
今天,我就介绍这么一点情况,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地区,自己管辖的工作范围内,把这些工作做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这是邓朴方同志在四川省委召集的市、地、州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