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信网络技术十年一次迭代,从底层基础设施自下而上地变革了社会与经济的信息传输方式、速率以及信息传播的广度,从而导致了宏观层面的范式转移。回顾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3G时代,互联网门户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网络不仅是获取咨询的途径,同时也成为服务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载体;在5G时代,“万物互联”的实现将促进信息传输的载体更为多元化、信息传输的速率及传播广度将大幅提升,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以5G网络为基础的一系列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也将积极涌现,并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各行业扩大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投资,增强投资带动递增效应,将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一起,构建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创新的生态系统。基于该技术的创新范式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开启又一新的篇章。
在我国,此次5G技术的迭代已引领了全球的发展节奏,从网络铺设、频谱分发到相关设备端的批量生产,均为我国发展基于5G技术的应用创新抢占了宝贵的战略机遇。特别是在金融领域,5G网络及边缘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实现核心金融业务系统的下沉,更好地深入传统金融业无法满足的空白区,加速推进金融普惠。倘若在政策指定的“试验田”中先行先试,不断培育可推广的成熟方案,那么基于5G技术的金融创新将极大概率在我国率先实现,并且有望为全球提供可借鉴的行业方案,促进我国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在相关方面的紧密联系及沟通,基于5G网络形成金融科技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有利于新一代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新规则,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预判,此次基于5G网络的金融科技创新,其适用范围不仅局限于对已有流程或展业模式的优化,也是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转型的催化剂,必将带来新的金融需求,并赋予金融机构崭新的方式去回应需求。从金融业的本质来看,金融业一直被视为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传输的速率、途径、覆盖的广度对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等均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此次5G技术的升级迭代,所带来的价值不局限在满足金融业对于信息传输的多重需求,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将支撑更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激发更为多元的金融需求,同时也为金融业回应以上需求而架构的新的风险管理流程、展业运营模式以及用户体验方案等维度提供网络技术支撑。
在5G全面商用伊始,我们认为基于5G技术的金融创新,将会在数据、设备以及应用场景这三大维度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具体而言:
实时数据丰富风险经营方式。在4G时代,“数据智能”源于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数据价值的商业转化过程较为烦琐,价值转化成本较高,而5G时代的数据更为实时和客观,价值转化效率更高。在5G时代,最为典型的现象是物联网应用以席卷之势为各类物品、生命以及空间赋予数字标签,从车间设备到智慧城市,借助智能设备,万事万物不仅以数据流的形式还原了实体世界,并且以广泛、稳定的网络连接逐渐让数据流形成泛在感知。相对于4G时代“互联网数据”所呈现的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海量智能设备的日常运营所产生的事实数据具备实时、多维、保真等特征,可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与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资金在个人、企业及政府之间安全高效的流动。可以说,实时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是对金融行业的局部提升,也将会是对金融业务的重新想象与重新构造。
特别对于保险业而言,基于实时数据的分析将提升保险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以主动风险服务的方式构建与用户间的链接,打破保险业“弱链接”“被动服务”的属性,提升保险用户的获得感及安全感,凸显行业经济价值。实时数据的应用有望突破传统保险机构基于批处理的事后风险监控模式,打通线上、线下的交易风险处理流程,实现对全渠道风险管控的闭环,打造立体式防御体系。实时数据是事实数据,利用对事实数据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风险管理的策略更加适应真实的风险水平。面临行业的趋势性发展,保险业的风险管理部门需不断重新评估风险管理理念、流程及评价体系,修正原有评估结果以适应新的风险水平,而利用实时数据可以减少重新评估风险的环节,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通过业务部门联合协作,采集客户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交易行为,对客户交易进行多渠道的联合监控,从而主动识别异常交易,进行分析、判断与风险应对。
多元设备串联形成综合方案。自3G时代以来,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日常社交、线上购物、支付存储、共享出行等均依赖于手机的各项应用。相比之下,在5G时代,智能设备的多样性(5G手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AR/VR、可穿戴设备等)或将改变当前完全依赖于手机应用的局势,且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极有可能打破此前单品智能的“孤岛效应”,形成智能场景的聚合。例如:一个中控连接并控制多个传感器或感知器,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共享及智能决策,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智能空间(即智能生活),而非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出行或家居等)。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智能设备的串联使金融业在更广地域、任意场景实时触达用户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之上,金融服务跨终端、多渠道的体验的延续性和一致性也将得到更好的技术保证。此外,设备的聚合与数据的互联共享也为金融机构快速识别用户的核心需求提供了支撑,让金融机构能够从全局考量,以系统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方案解决用户“面”而非“点”的需求“痛点”,开发更多的市场空白领域,拓展更广阔的金融需求市场。
融合媒体交互场景即将兴起。在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支撑下,“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连接将融合语音、人脸、手势、生理信号、设备信号等多种形式,为人类打开更多的交互空间以及金融应用场景。回顾人机交互的历史,我们经历过电器设备旋钮或按键时代、键盘鼠标时代、智能触屏时代,交互体验比较被动且应用场景较为狭小,而在今天,高清视频用户交互、网络直播都已成为保险经营的新型交互方式。在5G时代,由于设备的多样性、场景的细分化和碎片化,从效率的角度出发,人机交互的方式极大概率将从单纯的视觉、硬件交互(即触摸屏等)转化为与智能助手(或“智能体”:基于语言理解的新一代搜索系统)的多感官综合的交互(即语音、AR/VR、触屏等综合交互方式),人机交互有望从“不平等”的单项被动式的交互演变成借助于多元化智能设备的“多感官”交互。多通路、全链路、多角色、去中心或将成为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体”的核心是语音交互,因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思维的载体,也是人类最为古老且自然的交互方式。语音交互的优势在于响应速度、解放双手、情感传递,语言的直觉性也能让用户更易掌控相关应用。但语音交互并不能适应任意环境,如嘈杂街道或私密场合等,然而触屏、文字交互等补充了语音交互的不足之处,“多感官”交互大概率成为未来交互的主要形式。
从应用场景来看,“多感官”融媒体交互可被应用于金融教育、客户服务及电销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相对于当前的智能客服应用体验更好、经济价值更高。金融机构可依据业务或产品的本质属性,对“智能体”的话术、语音语调以及其他社会属性(如更具权威性或更具同情心等)进行选择,让交互体验无限逼近于自然环境,提高用户的参与度,逐步建立起信任,并在金融机构框定的情境、具体需求之下,将“智能体”应用于多个环节,推动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微不至”,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普惠、更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总体来看,此次基于5G网络的金融科技创新将实现经营模式以及业务流程的重构,使得核心金融业务能够不断下沉,降低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的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当前,我国金融业的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能力、创新动力、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仍有待优化的空间,并且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缺乏以战略引领的超前研发布局,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均亟待研究及完善。
“知行之为合一并进”,借由此书,我们重点探讨了新基建时代金融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探索了5G网络有望为金融及保险业的发展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技术发展红利的窗口期现已开启,要抓住此次战略发展机遇,与更多的商业伙伴密切合作及跨界创新,以更快的需求应答速度、更低的创新验证成本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众安一直践行技术驱动发展之路,积极地促进新兴技术的快速转化并将其应用于保险运营的各个环节,已积累了丰厚的技术转化经验。当下,面临着此次新基建的战略机遇,众安坚信通过充分利用此次新兴技术的效能,将填补原有的市场需求空白、解决服务响应难题,并将大概率进一步促进保险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众安十分期待与行业携手奋进,通过科技创新、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拥有保险,让天下保险更温暖。
最后,由于本书编写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有关各方及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在适当时机进行修正。
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博士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