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开放银行兴起,API等开放性技术对线上金融赋能
2.1.1 开放银行发展的背景
金融科技为银行展业带来新的启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线上生活场景发展得更为丰富,涉及社交、电商、金融等多个领域,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与新颖性越来越被普罗大众广泛接受,全新的金融展业模式为传统银行展业提供了更多的启示。新兴金融科技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势,架构出更为便捷、灵活及高效的展业方式,简化服务流程,迅速积累了大批用户和良好口碑;传统金融机构尽管仍然负责最终的支付结算、清算、账户核算等核心职能,但直接面向客户的渠道流量明显下降,层出不穷的新兴场景变化对银行机构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带动之下,展业方式正在发生重要的演进。
商业银行传统的单一物理网点渠道向多渠道拓展,渠道的多寡、完善程度以及运营效率,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物理网点渠道开展业务,但是由于业务流程复杂、业务结构单一、业务授权有限、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追求高效多元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到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少。2018年,银行网点改造数量近1万个,离柜率达88.67%[1]。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商业银行的主要渠道也逐步从传统物理网点渠道向电子渠道转变,多个渠道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场景衍生日益多元化,商业银行金融场景迎来新的变革与拓展。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余额宝推出的心愿储蓄以及保险方面的航班延误险、退货险等场景化金融产品备受青睐。这种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使得客户可以更广泛地使用数字化服务。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银行在面对波诡云谲的形势时略显疲态,相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对场景化金融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略逊一筹,但在逐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将借助日益丰富的场景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业银行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要务
伴随信息时代的演进,新技术能力通常决定了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而传统银行在新技术能力发展方面的步伐相对保守。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以稳健运营为核心要务,敏捷运营模式的搭建仍有待逐步调整。在新信息时代,数据深刻影响着银行的未来发展,谁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谁就有了话语权,未来金融业务的开展都将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在数据存储方面,银行虽然累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要实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的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数据库分布化等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银行数据涉及的客户多,关联的场景广,有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和度量,从如此多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一步与具体业务匹配,需要极强的数据挖掘处理能力。目前银行对相关数据的利用处于成熟阶段,但需要提高、完善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但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了以部门及产品划界的管理及经营模式,部门的管理和产品的审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这种适应市场变化的敏捷的运营模式。
风险经营是商业银行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商业银行通过承担风险、管控风险来获得收益,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发展与风险是密不可分的,若风险控制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在银行发展史上,曾经爆发过的危机和案件也在不断证明银行风险控制的复杂性、重要性,因此商业银行对风险管控的要求极高。同时,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稳定器之一,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和高效运作,而银行系统的稳定与效率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另外,银行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其日常经营和声誉与公众的信任度有着密切关系,政府的监管不可或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金融科技机构的业务开展可能更加灵活多样,但传统银行的产品及服务的设计较为标准,同时,由于传统银行对于风险把控的重点关注,在营销或服务模式的突破上更为稳健,无法扮演市场创新模式或产品开拓的先驱。随着新信息时代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为了尽快拥抱金融科技,银行业开始尝试从组织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与新型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组织架构,强化网络金融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的专业性,推动银行业务向着更加多元、共享、智能的方向转型。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的开放银行也应运而生。
2.1.2 开放银行对传统银行的重构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指的是银行基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与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等商业信息生态参与者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从而构建银行体系新的核心竞争力。开放银行的本质,事实上是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共生的根本性变革。
服务模式的重新定义
传统的银行服务以银行线下网点或线上独立App为载体,提供储蓄、借贷、交易、理财等基本服务,形式相对单一。开放银行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开放至各个合作伙伴的场景之中,将金融服务与客户的日常消费、投资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客户、更为海量的数据,同时,交易地点与时间也更为灵活。
例如,电商平台希望银行为其客户提供账户查询、支付、消费贷款等服务,银行直接开放若干个金融服务接口供电商平台调用,客户就可以直接从该电商平台在线获得上述银行服务,而无须再到银行网点进行办理。以花旗银行推出的Citi开发者中心为例,花旗银行将账户管理、授权、信用卡、转账、花旗点数等8大类API开放给外部开发者调用。澳洲航空在花旗银行的开发者中心调用了70多个API,获取了相关用户的金融数据之后,推出了优质白金信用卡服务以及Qantas Money应用程序,用户在获得澳洲航空会员计划奖励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控信用卡余额和飞行里程数积分。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放自身金融服务接口给第三方使用,银行在整个商业服务链条中的位置实现了后置,银行的服务得到重新定义,服务边界被拓宽,从而使银行本来相对封闭的金融交易循环成为更为多元化、细节化、人性化的真正以客户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发展模式的拓展创新
在开放银行系统之中,银行有望成为金融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参与者。开放银行在开放自身端口服务第三方从而间接连接客户以外,还能够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连接金融科技机构尤其是小型、创新型金融服务企业。开放银行以自身丰富的金融资源为支撑,一方面通过与金融科技机构或垂直领域的专业平台进行功能结合,直接进行产品创新或改进、优化,进行外延式创新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支持创新企业或者个人开发者,以创新加速器或孵化器的形式,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金融资源,结合小型创新企业灵活高效的组织模式和技术优势,建立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平台化金融科技创新体系。
例如,星展银行2018年启动的旨在将星展银行、中小企业客户的问题及痛点与初创公司相匹配的Startup Xchange计划,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沉浸式媒体和物联网四大前沿领域。该计划与传统的加速器不同,Startup Xchange引入初创公司与银行共同创建解决方案,从而及时定位和解决业务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银行与初创公司的资源,由此逐渐迈向创新的开放金融体系。
国内银行业对于以开放银行构建金融创新体系的探索也有较大突破。以廊坊银行为例,其于2018年首创开放的创新工场,上线了“区块链-票链”业务平台,旨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票据领域的创新应用,首单业务已经落地;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增强现实、生物识别等领域也已经开始与业界知名机构开展合作。廊坊银行主要围绕地区经济,以其开放银行为主体,积极为创新科技企业提供创新环境与空间,从而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带动地方金融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图2-1、2-2)。
5G技术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和开放银行进一步赋能
图2-15G智能生态圈
资料来源: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图2-2 移动通信场景变迁图
资料来源: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银行业从以物理网点为中心的Bank 1.0、提供全天候服务的ATM的Bank 2.0、以智能手机开展业务的Bank 3.0时代,即将进入无感植入式智能银行的Bank 4.0时代。美国传奇银行家Brett King在谈及Bank 4.0时指出,如果说从Bank 1.0到Bank 3.0,是基于物理网点的服务渠道扩宽,那么Bank 4.0则是回归到对银行本质的重新审视。通过比较移动通信场景的变迁过程和银行的进化线路,可以察觉5G时代与Bank 4.0时代基本重合,在新信息社会行进至5G时代后,银行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新的方向与特点,要实现Bank 4.0所需要的技术和工具需要5G来串联,5G技术将为开放银行进一步赋能(图2-3)。
图2-3 银行线路进化图
资料来源:Brett King的作品《Bank 4.0》
首先,以5G技术为支撑,银行网点被改造得更加多元,突出智能化主题。银行除了能够不断加强自助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和自助渠道的普及,使其成为能办理多种复杂业务的“超级柜台”,还可以利用5G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空间距离对提供和获取金融服务所造成的限制。例如,随着高清视频和VR/AR等技术和应用的长足发展,用户可以通过视频会话得到个性化关注,获得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银行服务,无须前往银行网点。其次,开放银行的开放接口涉及跨国金融、代收代付、移动支付,以及地图服务、网点查询、汇率牌价等,为开发各类金融服务应用提供可能性。在5G时代,开放银行与其他平台企业和金融科技机构的合作将更加无界与多元,金融能力的输出所受到的限制更少,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体系的最初搭建与后续完善都将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银行的功能正逐渐嵌入人们高频使用的情境之中,让情境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银行业务的效用和体验不再依附某个具体金融产品,用户在使用金融服务中的摩擦和不顺畅将被化解于无痕,基于物理网点的账户开立和KYC(Know-Your-Customer即“了解客户”)规则将被重塑,即时、实时的金融服务将成为流行的现实,场景介入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金融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未来的金融服务势必无所不在,不必要求客户获得批准才能得到便利,而是能让客户享受到顺畅的、实时的、响应式的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开放银行所隐含和放大的风险效应同样不容忽视。开放银行在挖掘更多价值点的同时,使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敞口有所扩大,与技术紧密结合之后,风险类型也将更加多样与难以预测。因此,银行在拓展开放银行业务时也必须将风险识别与控制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
2.1.3 开放银行发展案例:开放银行在新兴的信息创新业务中提供更多价值
作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5G技术将促进传统行业的深刻转型,我国银行业也敏锐地抓住了5G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开始积极推进5G技术在金融服务和产品中的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由于领先的商业银行具备资源优势,是高密度研发和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承载体和推进行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其率先开始运用5G技术打造智能银行。具体来说,中国工商银行构建了“技术应用+服务功能+场景链接+生态融合”四位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为客户打造了更具科技感、未来感、温度感的金融服务体验;中国银行则利用5G技术打造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点,构建结缘奥运、数字管家、智能服务、城市名片、跨境金融、尊享服务、邂逅生活等七大充满科技感与生活感的领域。银行业不断探索5G技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方式,从智能网点的试点开始,快速迭代,力求找到5G技术应用的最佳模式,持续推进5G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落地。
建设银行:“5G+智能银行”布局开启银行新形态
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行)积极探索5G技术与银行业务创新融合的金融科技战略新形态,推出了首批三家“5G+智能银行”,分别亮相北京市清华园支行、兴融支行和建国支行,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金融、社交、生活等场景相连接,把银行网点打造为体验空间、对话空间和娱乐空间,提供一个“共享社区”,以求实现连接无感、服务无界、安防无忧、体验升级。
网点全智能化远程运营管理,客户自助业务范围拓展。作为业内首家布局物联网技术的银行,建行“5G+智能银行”构建网点总控平台,将所有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整合网点物联、远程控制、服务调度、安保协同、风险控制、数据监控六大能力,实现了网点远程全智能化运营管理,大大扩大了客户自助业务范围。账户服务、个人贷款等对私业务,单位结算卡、对公预开户等对公业务,个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签约业务,转账、汇款等支付结算业务及外汇业务共19大类、近300项功能都可以在智慧柜员机上快捷实现。而且,建行还将智能语音、刷脸、电子证件等技术融入客户自助业务流程,创新推出物理渠道“刷脸办”模式,实现14项高频业务免介质、刷脸办理。
网点化身多元空间,客户体验无感金融服务。建行的“5G+智能银行”网点除了可以自助办理多项业务外,还提供金融太空舱、智能家居、共享空间直播、客户成长互动、数字沙盘、汽车金融体验等多种沉浸式金融服务,比如利用5G、物联网、VR等技术,打造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区,为用户提供裸眼VR驾驶、预约取餐、无感支付等服务,让用户体验到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无感金融服务;打造家居银行体验区,在智慧音箱中嵌入利率、汇率、理财等金融查询服务,让用户体验未来“场景化、个性化、唯你专属”的金融服务;此外,强化线上线下协同经营,试点推出“建行到家”新型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线上下单、集中处理、实物配送、服务到家”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全面引领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建行的“5G+智能银行”充分发挥了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构建了“生产网+互联网”的双5G服务网络,优化了银行金融服务体验,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未来,建行将进一步扩大与通信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5G+智能银行”新概念营业网点推向全国。
浦发银行:建立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以共建共赢构建银行业数字生态
浦发银行于1993年成立于上海。上市以来,浦发银行连续多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连续多年被“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评为“中国品牌500强”。浦发银行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集团口径)1, 963.84亿元,同比增长2.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25亿元。[2]。
APIBank构建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浦发银行也开始了开放银行领域的探索。为积极推动全行一流数字生态银行建设战略,浦发银行在2017年实现了SOA(松耦合)架构的改造,搭建了API等重要技术平台,并同步建立了配套的数字化运营机制。2018年7月12日,浦发银行在北京正式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这是该行建设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一项重大工程。浦发银行API Bank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平台,其把金融与各行业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截至2019年年末,浦发银行累计发布400个API服务,对接合作伙伴应用210 家,API交易涉及账户管理、贷款融资、投资理财等九大类业务领域。基于API Bank,公司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了与政府、企业、行业平台等的深度结合,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让客户的需求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满足。例如,浦发银行API Bank可嵌入社区App中,业主可以直接使用社区App支付物业费、在社区商户消费并获得优惠、预约保洁服务等,银行在背后提供了支付、权益优惠、积分等各项金融服务。客户在旅游网站上订购机票或酒店,在支付时,不需要切换到银行的App或网站,通过API可以直接获得银行的支付、分期付款、保险权益等服务。
浦发银行API Bank无缝融入社会生活、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未来,浦发银行将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推进服务模式重构,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推进一流数字生态银行建设。
星展银行:推出API开发平台和Startup Xchange计划,以数字科技重塑银行业未来
星展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为企业、银行等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它积极从事包括贸易融资和流动资金融资在内的短期银行信贷服务。它还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和托管服务。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改造,星展带领业界以数字科技重塑银行业未来,于2016年、2018年和2019年被《欧洲货币》杂志评选为“全球最佳电子银行”。
“DBS Developers”进一步拓展银行服务。为了应对数据大爆炸、共享经济兴起、客户行为模式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星展银行于2017年开始建立开放银行。2017年星展集团推出全球最大的银行API开发平台“DBS Developers”,上架150多个API,提供资金转帐、卡友红利、手机支付、连结星展支付工具PayLah等服务,提供全球数量最多和关联性最高的银行API,无论企业从事什么业务,从金融科技到生活方式,都可以找到合适的API。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该平台已拥有超过500个API,并与40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联系,包括:AIG、Chubb、MSIG、Paisabazaar、新加坡国税局、Singtel、Agrocorp、Calista、Bukalapak、Wanxiang、Grab、SoCash和GOJEK。
Startup Xchange快速无缝满足客户需求。2018年,星展银行在新加坡和香港启动了一项旨在将星展银行、中小企业客户的问题与初创公司相匹配的计划——Startup Xchange。Startup Xchange计划专注于前沿技术的四个领域,它们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沉浸式媒体和物联网。通过利用这些新兴技术的力量,银行及银行的客户能够比他们的客户领先一步,以更快、更无缝的方式满足客户的业务和生活方式需求。2019年星展银行(中国)推出“星展e链通”线上服务平台,无须实体开户,为客户中小企业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线上认证及供应链融资服务。该平台结合了星展银行丰富的供应链融资经验以及多项金融科技创新,使供应链融资更为简便,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将进一步惠及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
开放银行的建立对于星展银行来说,是银行整体数字化道路的一部分。未来星展银行将继续完善开放银行的建设,积极推动银行的数字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