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育儿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育儿是一场“寻找热衷事物”的旅行

纠正育儿方式之前,先要纠正自身

孩子身上有哪些才能?走上哪条路才是幸福的?当我们考虑这些问题时,首先应当重新审视自身。

子女比父母学习能力强的可能性是50%。偶尔有“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的特例,孩子的学习能力超越父母,可能也会轻松考入东大。而相对的,孩子在学习上也可能不如父母。

这一代家长从小就只知道好好学习、升学考试这一条路,所以只知道看孩子考试成绩的高低,但是孩子身上一定也有很多潜在的才能。假如学习这条路行不通,不如想想自己在别的领域的才能。

建议家长回顾以往的人生,寻找自己身上的才能是什么,真正适合的职业是什么。

重新思考的话,也许会发现自己小时候其实很喜欢精细的手工、爱画画,等等。

可能喜欢得很,但因为家里原因没机会发展。比如我现在热衷于塑料模型,但小时候却没怎么做过,因为当时我没有买模型的零花钱。

“曾经对演奏乐器十分憧憬,但是父母反对所以没学成”“很爱去游泳班,但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搬家了,之后就不练了”,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

也就是所谓“虽然没能认真发展,但实际上是有天赋”的领域,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挖掘出来。

世上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才能,最可惜的便是碌碌无为,对自身的才能毫无察觉。

比如有的主妇特别会画画,好到哪怕跟她相熟的人都会惊讶的程度。她们可能一边煲着主妇间的电话粥,一边随意地在纸上涂鸦,纸上的图画趣味盎然,引人观看。

不过在其本人看来,那只是打电话时一只手随意的涂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画功超群。

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谁都可以随时发帖子,展示文章、画作、歌声、舞蹈等。如今的大环境跟从前相比,更利于发掘个人的才华。

在正式成为专业人士前,经常听到“某某的爸爸写的文章很有意思呢”“某某的妈妈会画很特别的图画呢”这样的评价。

在此我想劝大家的是,听到这些反馈后最好重新审视并发掘自身的才能。

当然朝夕相处的家人也是彼此才能的发现者,夫妻双方也可以互相发掘对方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