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生活在环境之中,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改变环境的重要力量。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环境与人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人类的欲望过度膨胀,对自然资源索取无度,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尤其是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问题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21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相应的,国家环保形象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力和利益博弈的“政治牌”和“外交牌”。良好的国家环保形象是一种难以替代的软实力,能够以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形式作用于国际关系场域,增强一个国家的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并直接影响世界范围内的人心向背。因此,无论是出于中国全球战略的目的,还是推动中外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环境危机的需要,提升国家环保形象的战略意义都在不断上升。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新媒体浪潮席卷而来,传媒格局急速调整。在嬗变的传播体系中,新媒体逐渐趋向主流。国家形象传播的主战场已经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转移。然而当前学界对于新媒体语境下国家环保形象的研究,存在数量稀少、研究方法局限、缺乏理论建构和跨学科研究不足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形象研究引起了朝野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聚焦于国家环保形象的研究,还呈零星的碎片化状态,鲜有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归纳和升华;尤其缺乏从新媒体视角对环境传播、环保形象与国际受众等的深入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升温,对国家环境形象亟需展开系统化的深入研究,理论视野、理论范式、研究方法等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中国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同时还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大国,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全球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新媒体时代如何从“中国环境威胁论”的阴云中突围,建立中外环境合作共识,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环境话语?如何从维护本国发展利益出发,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完善中国环境传播的国际话语表述,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如何从多个维度构建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环境治理话语权,助力中国的软实力提升战略,实现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这些时代的重大问题需要学者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深入的探索。
赵莉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传播与国家环保形象的研究,数年间发表了系列的论著,在学界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本《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环保形象建构》正是赵莉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结题成果。作者在鲜明的问题导向下,基于中国国情、国际舆论形势变化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构建了一个“多层多维”的全景式研究空间对以上重大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回答。作者摈弃了单向静态地看待国家形象的思维,在建构主义国家形象观主导下深入阐释了国家环保形象概念及内涵,解读国家环保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传播模式与内在逻辑,考察中外新媒体平台上中国环保形象塑造的一般规律,调查国际公众对中国环保形象的认知及态度,考察环境外交中的话语权博弈,探讨国家环保形象生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全面总结中国环保形象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在现象归纳与理论演绎的基础上,为新媒体语境下修复和提升国家环保形象提供了系统化的传播机理和策略选择。
《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环保形象建构》首次将研究焦点放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环保形象传播,富有时代意义和创新价值,并且在学科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层次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研究视野上,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视角,整合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各学科视角与方法,开展了跨学科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采取计算传播学的大数据文本挖掘与语义网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在研究层次上,契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将静态的结构分析与动态的过程分析结合,并分别形成国家环保形象的工具理论和策略理论。在一定的程度上,这本专著拓宽了国家形象的研究空间,丰富了国家形象的研究内容,有助于对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进一步聚焦和深化。
环境问题不是单纯的区域性或者国家性问题,而是事关人类命运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全球性挑战,人类是生死与共、肝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人能够置身世外、独善其身。提升中国环保形象,增进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理解与共识,推动国际环境合作与环境谈判,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体现了作为全球大国的责任担当,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呈现的学术前沿的创新性研究。我相信该书所搭建的新媒体时代国家环保形象传播的新视野和新框架,将激发学界同仁和普通读者的思考,增进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理解与共识,推动国际环境合作与环境谈判,推动全球环境话语的范式革新,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危机这一核心课题。也期待作者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将这个意义重大的研究主题继续推进,实现新的超越,为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是为序
2020年6月20日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